书城管理现代公司股票期权方案设计
6203100000006

第6章 股票期权概述(5)

(一)吸引人才,引进技术

高科技企业,实施股票期权制度是其内在的要求,因为高科技企业对人才和技术的依赖性非常强。在高科技领域里,人才竞争非常激烈,人才的流动性也非常强。高科技企业能否持续发展,关键是人才。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鼓励人才进行技术创新,这是高科技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高科技企业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机制以积聚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战略资源,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股票期权就是一种较理想的长期激励机制。

(二)有效控制现金流量

在高科技企业实施股票期权计划能有效控制现金流量。因为高科技企业属人才密集和技术密集型的企业,人工成本较高,如全部采取现金支付,会给公司带来沉重的现金支付压力。而实施股票期权,是以公司未来的收益支付当前的人工成本,在未来行权时,对公司的现金流量不产生任何影响。行权时,在以增发新股及库存股票作为行权股票的情况下,受益人以现金行权,还会增加公司的现金流入。

(三)企业潜在收益大

尽管高科技企业在创业和成长阶段,投入大、风险高,但是由于其产品和服务有着巨大的增长潜力,企业价值也存在着巨大的升值空间,企业中长期的成长性较好,股票期权一般都会有很大的收益,对受益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在美国,几乎所有的高科技上市公司都实行了股票期权计划。据专家研究,硅谷企业的成功除了科技进步这一首要因素外,还靠两大法宝:第一是风险投资,解决了创业资金的问题;第二是股票期权,解决了吸引人才和激励人才进行技术创新的问题。

以高科技企业为主体的创业板市场的设立,进一步为高科技公司实施股票期权创造了更便利的条件。一是创业板市场上市的条件较为宽松,增大了高科技企业上市的机会,使那些有上市计划的非上市高科技公司可以实行股份(视作未来的股票)期权,用公司未来的部分收益,包括股票上市后可观的溢价收益来吸引人才、激励员工。二是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全部流通,使公司的全部价值都能在流通中体现,实行股票期权所要求的市场定价机制就更能充分发挥应起到的作用。

四、民营企业的股票期权计划

民营企业主要是指非国有及非国有控股企业。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实施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具有以下有利的条件:

第一,我国的民营企业多涉足新兴行业,特别是高科技领域和第三产业。这些行业多为技术密集型行业,风险较大,竞争激烈,对经营者及员工的素质要求高。其经营方式和薪酬制度也有着很大的灵活性,实施股票期权激励,建立对人才的长期激励机制,吸引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已成为民营企业日益迫切的需要。

第二,相对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民营企业有着良好的实施股票期权的内外部体制环境,它不存在“出资人缺位”的问题,在建立企业内部人才激励机制方面也不存在观念的问题。而且,由于民营企业享有高度的经营自主权,股票期权制度的可操作性也比较强。

第三,我国的民营企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企业价值增长的空间比较大,股票期权的潜在价值对人才具有很高的吸引力。

但是,民营企业实施股票期权也存在着特殊的问题:股票期权是一种中长期的激励计划,需要公司的内外部环境比较稳定,但是民营企业恰恰缺乏这种稳定性。民营企业缺乏稳定的原因有三:

第一,民营企业竞争激烈,产品寿命短,规模性的企业组织没有形成,企业的寿命相对也较短,企业风险大;

第二,民营企业正处于迅速成长阶段,合并、分立等重组情况可能经常发生;

第三,民营企业的规模一般较小,没有相对完善、健全的制度,控制权相对集中,所有者决策随意性强,企业政策变动的可能性较大。这些非管理层所能预期的因素的存在增大了股票期权的风险性。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具体实施方案中做出相应的安排,当公司重组或解散时,对已授予的股票期权可以进行合理调整。如调整行权价、继续执行计划等,保护受益人的正当权益。

此外,民营企业中基本上是非上市公司,存在着前面已经提到的非上市公司实施股票期权时类似的问题。

相对于民营企业,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要实施股票期权计划,必须先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要正确理解股票期权制度的内涵和功能。股票期权只是一种激励手段,对受益人来讲,股票期权的价值是获得差价利润而不是控制公司。因此,股票期权实质上不是一种产权制度安排,不能把它作为解决国有企业产权(责任)不清问题的主要手段,它解决的是产权分配的问题,而不是产权所属的问题。

第二,要实现政企分开,否则的话,管理层不经由相关部门批准就不能做出决策,这样就很难界定经理人的业绩。

第三,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防止内部或少数人控制公司决策,这关键是要解决“出资人缺位”的问题。

第四,要改变传统的以任命制为主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配置方式,实现高层管理人员的市场化配置,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优胜劣汰。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竞争性企业大多都适宜实施股票期权制度,而垄断性的企业则不适宜。当然,这种判断不是绝对化。竞争性企业适合实施股票期权,或者说垄断性企业不宜实施股票期权激励制度,主要是基于以下三方面理由:

第一,垄断性企业多属于无风险或低风险经营。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而言,只有经营责任而没有多大的经营风险,公司业绩与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业绩的相关度比较低,股票期权的激励作用很小。

第二,垄断性企业一般可以凭借垄断地位制定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企业的增长基本上是可以控制的。一般情况下,这些企业的收益比较平稳,股票升值的潜力比较小。

第三,我国的垄断性企业多为那些提供公共服务及关系到国计民生问题的企业。这些企业实施股票期权,一方面可能导致公司高层管理人员通过人为提高产品或服务的价格,提升公司的业绩,达到个人获益的目的,损害社会公众利益,引发社会问题;另一方面,这类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股票期权收益是通过垄断获得的,将产生分配不公的问题,其股票期权也难以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

【案例】

股票期权 成就富翁

——清华同方的股票期权计划

2000年8月初,清华同方软件公司成立。出资单位有清华同方、国家科技部、北京市科委和清华大学企业集团。这个注册资本5000万元的股份公司,一开始就明确表示,其中80%也就是4000万的股份归公司的“骨干个人”所有,这4000万股目前由公司中的4个代表人认购,在正式上市时,将会分配给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同时,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的总裁陆致成宣布:要在未来3~5年内,利用股票期权让100个人成为千万富翁、1000个人成为百万富翁。清华同方的具体做法是:

(一)确定股票期权受益人的数量

拥有股票期权的人数不超过员工总数的15%,主要是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

(二)确定所使用的股票期权的数量

按照设想,已经上市的清华同方所使用的股票期权为1000万股,将来准备上市的公司所使用的股票期权也是1000万股。

(三)确定员工之间享有的股票期权的比例

享有股票期权最多的是总裁,他与享受股票期权最少的员工之间的比例是20:1。

(四)股票期权实施步骤

第一步,现有的上市公司尽快实施股票期权制度,约占流通股的10%;

第二步,新设立的公司要把总股本的10%~15%以现权+期权的形式作为股票期权和员工持股;

第三步,对于正在孵化的项目,将虚拟股本的15%~20%量化到个人头上。

清华同方实施股票期权计划将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在未来3年内,清华同方普通股的股票预计每股升值100元左右,1000万的股票期权带来的收益是10亿元。另一方面,清华同方将拆出10家左右的子公司,其中有5家上市,发行价在20元,5000万的股票期权价值为10亿元。这样在未来3年中,就会有20亿的股票期权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