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子骂钱神——令人爱恨交织的金钱
【寓言典故】
有个神面孔是红色的,眼睛是方形的,脸上刻了古怪的花纹,它站在街中央,臭气传到很远。众人都拜它,非常诚恳。
戴子指着这个神说:“你的罪状太多了。”
神发怒道:“如果不是我,人们就戚戚惶惶,窘迫得无以为生。官吏没有我会不开心;商人没有我便无法通行;交往没有我会不受优待;文章没有我就不被重视;亲戚没有我则不和睦。谋求我的都要斤斤计较、一厘不落,老老实实地分清利和害。”
戴子说:“自从你出现后,就分出斤两的名称,定下方圆的样子,蛊惑扰乱民众的心志,各种纷争事端都来了。庸人拿你当做轻重的标准;奸人因为有了你而往上爬;穷人因为没有你,遭富人鞭挞、奴役,流血流汗。世人为了得到你,有的巧设诡计,铤而走险,有的损人利己,有的杀人偷盗。官府的人为了你而贪污受贿,对老百姓肆意搜刮,敲骨吸髓。世俗风情因你而破坏,仁义道德因你而堵塞。你的罪过之大,就是把你融化了,毒气也难消尽;要是把你剁断了,你给人们带来的祸害也不会停止。”
钱神听完这番辱骂,仰面嬉笑,低头退步,而众人共同拥着它离去。
(选自清代戴名世的《南山集》)
【趣味解读】
这则寓言故事通过钱神与戴子的问答,揭示了金钱的两面性。在现代社会中,金钱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它早就渗透了人们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一个人如果没有钱,那么他在社会上就寸步难行;如果有了钱,就可以得到物质享受。正因为钱的这个作用,使它拥有了一种令人疯狂的魔力,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国外有这么一个笑话:有人向电信部门投诉,抱怨某个公用投币电话总是“吃钱”,投了钱币进去,如果电话未接通,它也不退钱出来。可是电信局接到投诉后迟迟不派人去修理。后来,有人想出一个办法,再打电话给电信局,说那个投币电话出了点毛病,只要一投币,投币机里就哗啦啦地流钱出来。结果,电信局的人很快就赶来了。
这个笑话说明了金钱的重要性。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由于每个人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一个趋利避害的经济人,金钱是经济人主要追逐的目标,所以利用“金钱”来办事,虽然不能百发百中,却往往能屡试不爽。钱有铜臭味,亦有实用性。
世界上并不是每一件事都可以用金钱来解决,但的确有很多事情必须用金钱才能解决。因为金钱可以衡量大部分具体事物的价值,也为人类的文明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使人类从以物换物进步到现代社会中有股票、地产、金融等公开交易平台,这全是金钱的功劳。正是因为其重要性,金钱对社会的激励与推动作用也是巨大的。
《茶花女》中有一句名言:“金钱是好仆人、坏主人。”当你的生活为追求金钱所主宰时,你就迷失了自我;而当你的金钱为你的生活所主宰时,你就接近幸福。金钱对守财奴而言,只是一串数字而已;而对理智的人而言,应该是随时可以打发的仆人。因此,在青春年少的时候,金钱仅仅是身边可以流淌的东西,即使做不到“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豪爽,也不用“钻到”钱眼里去了。
《佛经》里把人分成三种:第一种是盲人。这种人不知如何使自己拥有的财富增长,不知如何获得新的财富,他们也无法区分道德上的好坏。第二种是独眼人。他只有一只金钱眼,而无道德之慧眼。这种人只知道如何使自己拥有的财富增长和创造新财富,但不知道如何培养好的道德品质。第三种是双眼者。他既有金钱眼,又有道德之慧眼。他既能使他已有的财富增长,并获得新财富,又能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做一个有德而富、富而有德、有两只眼睛的人,是我们每个人的不懈追求。
佛陀与弟子阿难外出乞食,看到路边有一块黄金,就对阿难说:“毒蛇。”阿难也回应道:“毒蛇。”正在附近干农活的父子俩闻言前来观看,当他们发现佛陀和阿难所说的毒蛇竟然是黄金时,立刻欣喜若狂地将其占为己有,结果却引来了杀身之祸,黄金没有给他们带来富贵,反而使他们陷入国库被盗的案件之中。刑场上,父子俩才追悔莫及地想到佛陀所说“毒蛇”的真正意义。
我们对钱要有一种正确的认识,既不能像晋朝的王夷甫那样,把它蔑称为“阿堵物”,连碰也不愿碰它,也不能为它而疯狂,用不正当的手段去获取它。总而言之,我们应以平和的心态去赚钱,“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经济学点睛】
金钱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它早就渗透了人们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世界上并不是每一件事都可以用金钱来解决,但的确有很多事情必须用金钱才能解决。当你的生活为追求金钱所主宰时,你就迷失了自我;而当你的金钱为你的生活所主宰时,你就接近幸福。
见金不见人——认识“万能”的货币
【寓言典故】
有个齐国人很想得到黄金,他听到有人家藏万两黄金,便非常羡慕,可自己家连一两黄金也没有。有一天早上,他到市场上去看能不能捡到黄金。他一心只想着如何得到黄金的事。突然,他看到前面的一家金店,柜台上摆着大块小块的黄金,还有各式各样的金器、金饰,闪闪发光。他抓起一把黄金,撒腿就跑。很快,他便被官吏抓住,官吏审问他:“这么多人都在这里,你竟然敢抢走别人的黄金,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我抓黄金的时候,没有看见人,只看到了黄金。”
(选自《吕氏春秋》)
【趣味解读】
这则寓言故事描绘出齐人财迷心窍的生动形象。人们为什么对金钱如此痴迷?金钱究竟是什么?其实,金钱只不过是货币的通俗说法而已。
由于货币是价值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谁占有了货币,就等于占有了价值和财富。谁占有的货币越多,即表明其所拥有的财富越多,这就是“金钱万能”的由来。
但钱并不完全等于货币。按照经济学理论的解释,任何一种能执行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延期支付标准或完全流动的财富储藏手段等功能的商品,都可被看做货币。有人不禁要质疑上述的论断:人民币、美元、欧元才是货币,肥皂、洗衣粉之类的商品也能说是货币吗?在我们的生活中,肥皂、洗衣粉当然不能算作货币。要了解货币,必须从货币的起源来看。
货币的前身就是普普通通的商品,它是在交换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一般等价物的。货币是商品,但又不是普通商品,而是特殊商品。货币出现后,整个商品世界就分裂成两极,一极是特殊商品——货币,另一极是所有的普通商品。普通商品是以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的形式出现,货币则是以价值的体化物或尺度出现,普通商品只有通过与货币的比较,其价值才能得到体现,所有商品的价值只有通过与货币的比较之后,相互之间才可以比较。
在人类早期历史上,贝因为其不易获得,充当了一般等价物的功能,“贝”因此成为最原始的货币之一。今天的汉字如“赚”、“赔”、“财”等,都有“贝”字旁,就是当初贝壳作为货币流通的印迹。
目前世界上共有两百多种货币,流通于世界193个国家和其他地区。作为各国货币主币的纸币,精美、多侧面地反映了该国历史文化的横断面,沟通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经济交往。目前世界上比较重要的纸币包括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和英镑等。
随着信用制度的发展,存款货币和电子货币对我们来说已经并不陌生,而新的货币形式还将不断出现。
我们透过货币的发展历史,揭开金钱的神秘面纱,就会发现钱不过是一种商品,如果丧失了那种能够交换商品的能力的话,纸币不过是一些废纸,金属币也只不过是一堆破铜烂铁。
货币如同魔术师的神秘魔术,它神奇地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调动着人们的欲望,渗透每一个角落,用一种看不见的强大力量牵引着人们的行为。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货币,更要正确使用货币。
【经济学点睛】
由于货币是价值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谁占有了货币,就等于占有了价值和财富。谁占有的货币越多,即表明其所拥有的财富越多。
痛苦的金钱——金钱能买来幸福吗
【寓言典故】
在一个清静的地方有座庙,庙里住着一个游方化缘的和尚,生活清贫而幸福。后来这个庙里香火旺盛,常有人上供好东西,和尚把这些供品卖掉后,积攒了许多钱。自从有钱之后,和尚因为不信任任何人,所以无论白天黑夜都把钱藏在自己的胳肢窝里,总担心被别人偷走。这使他整天感到心神不定,痛苦不堪。
(选自古印度寓言集《五卷书》)
【趣味解读】
在有的人眼里,只要有了钱,就能拥有一切,他们认为金钱是万能的,有了钱就必然有幸福。但金钱真的是万能的吗?钱真能使人幸福吗?未必。这则寓言的作者做出了结论:“钱并非好东西。赚钱的时候,有痛苦;想保住已经到手的钱,也有痛苦;钱丢掉了,有痛苦;把它花掉了,也有痛苦。” 钱成为人们痛苦的根源。
这里还有一则关于金钱与幸福的故事。有一家穷人和一家富人比邻而居。穷人家虽然没钱,但日子过得快活,欢声笑语不时传到富人家那边去,让富人很羡慕。富人家虽然有钱,可日子过得并不幸福,不仅时刻担心钱财会被人盗走,而且一家人为钱的分配而闹得矛盾重重。后来,富人认识到造成他过得不幸福的原因是钱,于是富人便在一天夜里将家里的钱扔到了穷人家的院里。当第二天穷人发现天上掉下来这么多钱时,高兴坏了。可高兴只是暂时的,很快穷人就陷入了和富人一样的痛苦之中,他家再也没有了从前的欢声笑语。
当然,很多人的感受是,在现实生活中,没钱人的日子比有钱人的日子更加难过。有了钱就可以买许多东西,就能建立一个物质比较富裕的家庭,也就能过上较为舒适的生活。拿破仑曾拥有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一切——荣耀、权利、财富,他却说:“我这一生没有过一天快乐的日子。”无论对于富人还是穷人,金钱与幸福并没有必然的关系。如果我们仅仅把钱当做生活当中很小的一部分,几乎不去想钱的问题,我们会变得很幸福。
为了实现这一点,我们必须尽量避免欠债,因为通常身负债务会很难摆脱。学会按你的计划而不是冲动消费,如果你确实要借债,首先得有一个完善的计划,然后选择一个可以接受的合理的贷款项目。
尽量避免复杂的高风险的投资计划,这种投资可能有高回报,可是同样有很大的失败风险。一个好的财政计划应该是简单的、能保持平衡的,这样你就不会因为收益的问题而担心了。应该找一个比较安全的投资方式,这样就不用害怕深陷其中。
别人比你富裕也不应该成为你不幸福的理由。不要仅仅因为自己在经济上没有超过身边的人就感到痛苦不堪。
如果你花费所有的时间在工作上,那你用什么时间去消费你赚的钱呢?不要因为放下手边额外的工作而产生罪恶感,休闲时间和工作时间同等重要。从工作中得到满足感的确是令人高兴的事情,但若我们只是埋头工作的话,我们的生活就会失去应有的平衡。
下面这些与钱有关的问题是你应该问一问自己的:
我对我现在的财政状况满意吗?
再多点钱我能活得更快乐吗?
我的脑子里是不是始终有财政的问题?
钱一直是我生活最重要的东西吗?
对钱的追求一直让我感到不安吗?
我会舍弃原则去挣更多的钱吗?
只要你认认真真地回答以上的问题,可能就会改变对钱的看法。
幸福从来就不能与金钱画等号。有时候,喝一杯清茶你也会感到幸福;有时候,天天山珍海味地吃也毫无快乐可言——那些吃尽山珍海味的“大款”、“富婆”不是常常发出 “穷得只剩下钱了”的哀叹么?
【经济学点睛】
幸福从来就不能与金钱画等号。如果我们仅仅把钱当做我们生活当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我们会变得很幸福。
守财奴埋金——存钱花钱是一门人生智慧
【寓言典故】
有一个守财奴非常有钱,又非常吝啬。他卖掉所有值钱的东西,换成了一大块金子,偷偷埋在墙根下。之后,守财奴不断地到那里查看。他的行为引起了一个仆人的注意,仆人趁他不在家时偷走了金子。守财奴发现金子丢失后,万分悲痛。他的邻居见状说:“你完全没有必要那么痛苦,拿一块石头放在原来的地方,就当那是一块金子好了,你既然不想用它,那么石块与金子对你来说都是一样的。”
(选自《伊索寓言》)
【趣味解读】
把钱埋在地下,不会给主人带来任何收益。拉封丹也曾经写过一则寓言,用来讥讽守财奴们“有钱不用,等于没钱”。如果钱不拿出来使用,钱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有一个人爱财如命,满脑子都是金币和银元。他为了保证财产安全可靠,移居海岛,让海神充当防盗保镖。他每天都要做堆钱游戏,清点、计算、把玩他的钱币。他总觉得账目有缺口,因为他养的大马猴喜欢向窗外扔钱。猴子喜欢恶作剧,把这些钱当做水漂扔向海里。作者嘲讽说:“上帝有意保护大富翁,把财宝保存在大海中,谁让他们有钱不会用。”
囤积并不会使金钱增多,靠这种方法发财是绝对不可能的。那些想靠囤积致富的人,最终会弄巧成拙,招来相反的效果。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也不能把所有钱都吃光、用光,要注意积蓄,以为将来的投资做好准备,例如投资股票或投资继续教育。科学而合理地使用金钱,才能够让它发挥出更大的价值。有的人以挥霍金钱为荣耀,最后只能落得个身无分文的下场。
歌德曾经说过:“唯有懂得金钱真正意义的人,才能致富。”那么该怎样用钱呢?科学合理地使用金钱才是最值得推荐的做法,既不当守财奴,又要懂得适当储蓄。
如果想要获得大量的金钱,首先应该学会处理金钱的方法。一项以加拿大百万彩券得奖人为对象的追踪研究结果告诉我们,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巨大财富会带来什么样的下场。其中绝大多数的中奖者是暴发户,在5年之内便把所获奖金挥霍一空。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培养成功意识,不懂得怎样去处理这意外之财。
如果不做金钱的主人,便会成为金钱的奴隶。其间的差别,完全取决于能否认清金钱的力量,以及是否掌握了处理金钱的方法。
金钱所代表的力量,就是帮助我们成长的力量,我们必须使这种力量持之以恒。我们必须深入了解,并因此决定在钱的问题上的施与与接受、储蓄与花销的分寸。为此,我们要掌握好用钱的“成功法则”,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导和运用这股力量。
因此,是做金钱的主人还是做金钱的奴隶,是一辈子都在金钱的泥沼中挣扎,还是让金钱成为我们幸福快乐的源泉,这个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认真思考。真正具备生活智慧的人不是苦行僧,他们会追逐财富、享受财富,但不会做金钱的奴隶。
对财富、金钱的不懈追求并没有什么错,只是一个真正懂得生活的人应该会明白,生命里不是只有赚钱这一件事,还有很多重要的东西,如果使赚钱本身将生活填得满满当当,容不下其他,即使有再多的钱,好日子也不会到来。
我们要懂得使用金钱,在财富面前保持冷静,不能做金钱的奴隶,因为我们才是金钱的主人。
【经济学点睛】
囤积并不会使金钱增多,靠这种方法发财是绝对不可能的。我们要掌握用钱的“成功法则”,决定在钱的问题上的施与与接受、储蓄与花销的分寸。
马太效应——要懂一点理财术
【寓言典故】
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这些钱交给你们。”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了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5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奖励了他5座城邑。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1锭银子,我包在手巾里存着,我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那锭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并且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
(选自《新约·马太福音》)
【趣味解读】
这则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财富闲置等于零。没有理财观念,过度储蓄与过度消费一样遭人摒弃。有句话叫“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这个故事说明了理财的重要性。理财之路并不平坦,理财需要毅力,更需要智慧。
理财的实质是牺牲眼前的消费以增加未来的消费,而人性的弱点是贪图眼前,总是被眼前利益所诱惑。理财是要付出成本的,理财所要付出的成本就是牺牲眼前的消费,收益则是未来消费的增加。牺牲眼前的消费是一笔小钱,到了将来却是一笔大钱。理财最简单的方法是量入为出,一个人如果每天收入20元,却花掉21元,那将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相反,如果每天收入20元,只花掉19元,就会有1元的节余。这个道理谁都懂,但能不能身体力行又是一回事,很多人就是在明知这个道理的情况下破产的。
可能不少人会有这种感觉:一到月底就觉得手头很紧,可是回头看看,发现自己虽然花了很多钱却没有买几样有价值的东西或办几件重要的事;一年下来自己也没办成什么大事情,却也没有存下钱来。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你没有给自己制定科学的理财规划,或者虽然制定了理财规划却没有坚持执行。
理财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太节省的人要学会花钱,太浪费的人要学会省钱。花钱,绝不是拿1元钱买价值1元的货这么简单。花了1元钱,却得到了价值1.2元甚至价值1.5元的货,这才真正叫会花钱。
富人需要理财,穷人更要理财,让财生财。在资本运作占主导的社会中,一个人必须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并做好完美的理财计划,将每一分钱都通过周密的运作发挥最大的作用。今日的积蓄就是明日创业的启动资本,因此要善待自己的钱财。
理财之路不平坦,我们不仅仅需要知难而进的精神和坚韧顽强的毅力,还需要不断地学习、探索和实践,才能让自己的财富之树茁壮成长。要想增加自己的财富,必须拥有理财的智慧。
理财并不是等到有钱了才开始,其实不论你是购物还是到银行存款、购买保险,都是在理财。简单说来,理财规划包括以下这些内容:
1.证券投资规划
每个人总有一些储蓄,这些储蓄或者是留在手里以备不时之需的“活钱”,或者是为将来某项大额支出预备的“基金”,或者是积攒下来的纯粹的“余钱”。对于“活钱”,必须能够随时变现,否则一遇紧急情况就周转困难了;对于支出“基金”,需要在一定时期变现;对于纯粹的“余钱”,要求保值增值。这些钱如果全部存到银行,收益是比较低的,因此可以拿出一部分进行风险虽高但收益也高的证券投资。
2.不动产投资规划
如果你还没有房子,那么你就需要计划怎么解决住的问题。租房子划算还是买房子划算?抑或是先租后买,或者先买后出租?如果打算买房子,买房时是一次付清还是按揭贷款?按揭贷款的首付比例又是多少合适?如果你已经拥有了第一套住房,你还可以考虑再购买房子以保值增值,那么你应把资产的多大比例投资到不动产上?选择什么时机买入,又选择什么时机卖出?这些都需要慎重规划。
3.子女教育规划
子女的教育支出是越来越多家庭面临的大项支出,因此你必须早作打算。按照你的承受能力,子女要接受什么水平的教育?需要多少支出?在现有的支出约束下,怎样才能受到更好的教育?
4.保险规划
风险时刻存在,你必须为自己的家庭计划好保险保障,防止一旦发生意外导致整个家庭陷入困境。拿出多少钱来购买保险?购买些什么保险?
从经济学角度看,保险是对客观存在的未来风险进行转移,把不确定损失转化为确定成本——保险费。拿意外伤害来说,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面临着遭受意外伤害的风险,但谁也无法确定到底会不会发生、何时发生,有时一旦发生就可能非常严重,昂贵的医疗费用甚至会使一些家庭走向崩溃的边缘。对于个人而言,保险就是在平时付出一点保费,以期在发生风险的时候获得足够补偿,不致遭受重大冲击。
得到财富是困难的,保持财富更难,而明智地运用财富则难上加难。节省永远是对的。请记住,今天节约下来并明智地投资每一块钱,将来都会给你带来极大的回报。
【经济学点睛】
富人需要理财,穷人更要理财,让财生财。在资本运作占主导的社会中,一个人必须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并做好完美的理财计划,将每一分钱都通过周密的运作发挥最大的作用。
一枕黄粱——通货膨胀让钱不值钱
【寓言典故】
从前,有个读书人卢生,虽然很穷,却向往荣华富贵。有一次住店,看到店家正在煮黄米饭,他就先枕着一个枕头睡着了。在梦里,他娶了一位高贵美丽的小姐为妻,他的生活过得幸福美满。婚后开始专心读书,第二年便中了进士。此后,他步步高升,不仅做到节度使,还当了十年宰相,被封为“赵国公”。他梦见自己有五个儿子,有十几个孙子,儿孙都有出息。大小官员都和他来往。他金银成堆,财宝无数,一直活到八十多岁才去世。突然之间,他觉得枕头被人抽走了,于是从梦中醒来。睁开眼睛一看,店家刚才煮的那锅黄米饭还没熟呢。他感到非常诧异,几十年的富贵荣华,竟是短短的一枕黄粱。
(选自唐朝沈既济的《枕中记》)
【趣味解读】
这则寓言认为荣华富贵不过是一场梦。其实,在经济发展史上,通货膨胀的发生让无数人从富翁变成穷人。人生沉浮如梦一场,金钱多寡犹如一场数字游戏。让我们首先了解什么是通货膨胀,以及通货膨胀怎样让钱不值钱。
通货膨胀一般是指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引发纸币贬值,它的直接反应是物价持续上涨。如果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银货币量不变,而纸币发行量超过了金银货币量的一倍,单位纸币就只能代表单位金银货币价值量的1/2。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纸币来计量物价,物价就上涨了一倍,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货币贬值。此时,流通中的纸币量比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银货币量增加了一倍,这就是通货膨胀。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有一个小偷去别人家里偷东西,看见一个筐里边装满了钱,他把钱倒了出来,只把筐拿走了。很多人奇怪,为什么不要钱呢?其实,在当时的德国,货币贬值到了在今天看来几乎无法相信的程度,装钱的筐与那些钱相比,筐更有价值。
从1922年1月到1924年12月,德国的货币和物价都以惊人的比率上升。到最后,拥有一堵墙那么的高钱的人,都变成穷人了。那时候,别提用钱买食物,就是上街买盒火柴都要拿上一麻袋钱。人们的生活遭遇了极大的困难,德国国内消费剧减。
发生在德国历史上的这次通货膨胀是真实的事件。其实在当今非洲国家津巴布韦,其通货膨胀也达到了惊人的地步。在2009年2月,津巴布韦中央银行行长决定从其发行的巨额钞票上去掉12个零,这样一来,津巴布韦一万亿钞票相当于1元。此时,津巴布韦通货膨胀率已经达到百分之10亿,而一美元可兑换250万亿津巴布韦元。很多人笑言:在津巴布韦,人人都是“亿万富翁”。当然绝大部分人都不愿做这样的富翁!
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也就是货币供给率高于经济规模的增长率,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那么一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纸币的发行量会超过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呢?
首先是外贸顺差。因为外贸出口企业出口商品换回来的美元都要上交给央行,然后由政府返还人民币给企业,那么企业挣了很多的外汇,央行就得加印很多人民币给他们,纸币印得多了,但是国内商品流通量还是不变,就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其次,投资过热。在发展中国家,为了使投资拉动经济发展,政府会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那么就有可能印更多的纸币。通货膨胀的实质就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通常是由经济运行总层面中出现的问题引起的。
其实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还有一类隐蔽的通货膨胀,就是指社会经济中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或潜在的价格上升危机,但由于政府实施了严格的价格管制政策,使通货膨胀并没有真正发生。但是,政府一旦接触或放松这种管制措施,经济社会就会发生通货膨胀。
当发生通货膨胀,就意味着百姓手里的钱开始不值钱,但是大家也不用提到“通货膨胀”即谈虎色变。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当物价上涨率达到2.5%时,叫做不知不觉的通货膨胀。他们认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搞一点温和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经济的增长,因为提高物价可以使厂商多得一点利润,以刺激厂商投资的积极性。同时,温和的通货膨胀不会引起社会太大的****。温和的通货膨胀即将物价上涨控制在1%~2%,至多5%以内,则能像润滑油一样刺激经济的发展,这就是所谓的“润滑油政策”。
普通老百姓对抑制通货膨胀无能为力,必须依靠政府进行调控。政府必须出台相关的经济政策和措施,例如上调存贷款利率,提高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包括限价调控等。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应该有合理的措施来抵消通货膨胀对财产的侵蚀,如进行实物投资、减少货币的流入等,以减少通货膨胀带来的压力和损失。
【经济学点睛】
通货膨胀一般是指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引发纸币贬值,它的直接反应是物价持续上涨。
飞鸢坠腐鼠——为富要仁
【寓言典故】
魏国的虞家有良田千亩,牛羊成群,金钱无数。附近的强盗对虞家财富垂涎三尺,要去抢劫,又打不过他们的家仆因为要去偷盗,虞家又墙高院深。虽然眼馋心热,只能垂头丧气地从虞家门前溜走。虞家人看强盗对他家都无可奈何,便更加忘乎所以,为所欲为了。
虞家人财大气粗,在街边的高楼上玩起赌博游戏,大喊大叫,声音传出很远。有一群游侠正好从楼下经过,听到楼里传出来的笑声,都仰头往楼上看。此时,一只鸢鸟抓住一只腐烂的死老鼠,正从上空飞过,赌客的狂笑声把鸢鸟吓了一跳,腐烂的老鼠就掉了下来,正好掉到一个游侠的嘴里。
这个游侠以为是虞家故意扔的,非常气愤,于是率领他的同伙杀死了虞家的所有人。
(选自《淮南子》)
【趣味解读】
这则寓言告诫人们,即使富有也不可忘乎所以,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一种仇富心态。在传统社会,很多富人是靠特权和对人民的残酷掠夺致富的,说他们为富不仁是有道理的。
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赵晓曾经有一个著名的判断:中国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期间涌现的 “转轨富豪”几乎全部是“问题富豪”。他们的财产状况扑朔迷离,一直让人怀疑。带着“与生俱来的原罪”,他们没有把财产投入社会公益事业中,而是以他们的“炫耀性消费”引来了如今争论不休的“中国人仇富心理”。
人们对于一些富豪的财富是否干净、是否阳光,有了越来越多的质疑。这主要是因为,随着贫富悬殊的拉大,随着社会创业环境的日益复杂化,贫者不能心服口服,富者不能理直气壮。一部分人确实是在通过一些不正当的手段、见不得阳光的措施在积累自己的财富,特别是一些人的第一桶金,淘得并不是那么阳光。个别人通过盗取国家资源积累财富,一些人通过官商勾结进行敛财,还有人通过偷税漏税走上富豪榜,再就是利用手中的权力在企业转制上市中大捞一把。当然,利用国家资金在股市中坐庄为自己赚钱的,也确实大有人在。
有人从民企攫取财富的“非法”形式上对“原罪”进行定义:一类是“腐败型原罪”,即依靠贿赂官员、权钱交易,从中牟取暴利;一类是“暴力型原罪”,即依靠暴力犯罪、强权垄断、黑社会组织攫取社会财富。有人从公司行为和个人情感上进行定义:一类是可以被原谅的,如因为资金周转不过来没有及时发放工资,因为经营困难没有准时纳税等;一类是不能被原谅的,如污染环境、虐待员工、假冒伪劣等。有人说:“现存原罪现象的主体为通过特权与寻租,或者通过特权、寻租、制度缺陷获取稀缺资源如资本、土地、原料等,再加捕捉到的商机而积累财富。”
“仇富心理”作为一种不健康的社会心理,其负面影响不可低估。富人们要努力减轻“仇富心理”带来的社会影响:其一,富人应当更自觉地、更广泛地从事慈善事业,用慈善的方式回报社会。美国著名经济时评人理查德·兰伯特在英国《泰晤士报》上曾经放出高论:“在美国,你可以随心所欲地聚敛财富,你可以拥有极多的财产。只有一个条件,你必须有所回馈,而且必须有人注意到你这样做。你必须这样做,否则你就永远不会成为真正的大人物。”在美国,人们并不景仰富人,而是景仰对社会有所回馈的富人。正因为如此,《商业周刊》每年公布的慈善家排行榜比《福布斯》每年公布的富人排行榜更能吸引人们的眼球。中国的富人从事慈善事业的深度和广度都还远远不够,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引导和制定法律把富人们的慈善热情变成实实在在的事业。其二,富人应当更自觉地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把公司——一个单纯的经济动物变成一个诚实的、道德的经济动物。其三,加大立法和执法力度,切实保护好劳动者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和财产。对于用种种方式侵害公民合法财产的行为要坚决给予打击,使整个社会形成合法致富的社会风气,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人民。
必须走阳光富裕之路,必须凭借自己的实力,合规合法地创造财富,那样才能够睡着觉,心里才踏实,才能够享受财富带给自己的幸福。
【经济学点睛】
人们仇富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嫉妒心理。富人要获得人们的尊重,就必须走阳光富裕之路,并努力减轻“仇富心理”带来的社会影响。
国氏善盗——致富要走正道
【寓言典故】
齐国一个姓国的人是首富,宋国有一个姓向的人极穷。向氏从宋国到齐国向国氏请教致富的方法,国氏说:“我善于盗窃。一年就自给,两年就自足,三年就大丰收。”向氏大喜,于是穿墙破室,专门偷盗,后来人赃并获被判罪,连他祖辈的财产都被没收了。
向氏认为国氏在骗自己,就去埋怨他。国氏说:“你是怎么做盗贼的?”姓向的就将自己偷盗的情况说了。
国氏说道:“你偷盗的方法不对。我偷盗天地的时利,以使我的禾苗成长;陆地上我盗禽兽,水里我盗得鱼鳖。所有庄稼、土地树木、禽兽、鱼鳖都是天地所生,哪有是我所有的啊?而金玉珍宝、谷物、锦缎财物,是别人所属的财物。你如此偷盗被判罪,怎么能怨恨我呢?”
(选自《列子·汤问》)
【趣味解读】
这则故事告诫人们致富要走正道。在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中,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发财致富,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致富的道路千万条,最根本的就是要勤劳致富、合法致富,不能走歪门邪道。
有些人认为“马无夜草不肥,人无外财不富”,于是不择手段,谋财害命,损他人、损国家,取不义之财。小人发财取不义之道,这种歪门邪道不可取。人人都想发财,但也应讲究发财之道。
历史上有这样一则故事:齐国国王派人送了一百金子给孟子,孟子拒绝了。第二天,薛国又送来五十镒金,他却接受了。孟子的学生陈至秦十分奇怪,问道:“如果说昨天不接受齐国的金子是对的话,那么今天接受薛国的金子就应该是错的;反过来,如果今天是正确的,那么昨天就是错误的。这里有什么道理呢?”孟子说:“在薛国的时候,当地发生了战争,国君要我为之考虑设防的事,所以我应该接受我劳动所得的报酬。至于齐国,我没有做什么事,却赠金给我,显然是想收买我,你哪里见过君子是可以用金钱收买的呢?所以,或辞而不受,或受而不辞,在我来说,都是根据道义来确定的。”
真正的君子并不是不爱钱,而是明白如何赚取应该得到的钱。君子在该得到的钱财面前,当仁不让,在不义之财面前却是视而不见,不屑一顾。
如果想不劳而获、轻而易举就得到大笔金钱,那么就会变成小偷强盗、贪官污吏,最后走进监牢。贪赃枉法、尔虞我诈、不劳而获,即使是亿万富翁,也只能让人鄙视和憎恨。只顾发财、不择手段的人是“徒知爱利,而不知爱身”的人,他们为钱财以身试法,得到钱财又有何用?要走进“天堂”的幸福之门,就要以劳动致富,不贪不义之财。
有个农夫快要辞别人世时,想把自己的耕作经验传给儿子,便叫来他们说:“孩子们,我即将离开这个世界了,你们都去寻找我埋藏在葡萄园里的东西,把它们统统都找出来吧!”儿子们以为那里埋藏了金银财宝,父亲去世之后,他们把那葡萄园的地全都翻了一遍,什么宝物都没找到,却使葡萄园的地很好地耕作了一番,所以这年比以往结了更多的葡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勤劳才能致富。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要致富,就要努力工作,艰苦奋斗,用自己的知识去挣钱,用辛勤劳动去换钱,通过正当的手段和方法获取金钱。
【经济学点睛】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发财致富,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致富的道路千万条,最根本的就是要勤劳致富、合法致富,不能走歪门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