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鹄之志:人生要以远大抱负为起点
【原文】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译:陈涉叹息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背景链接】
秦朝末年,统治者昏庸无道,不断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仅要交纳沉重的赋税,还要服繁重的徭役,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时,有一个人名叫陈胜,字涉。他因为家境贫寒,不得不以替别人耕种为生。他深刻地体会到下层人民的疾苦,也为当时社会上所存在的严重的贫富差异而愤愤不平,于是,他便暗暗地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这种局面。
一天,他和别人一起在地里劳作,中间休息的时候,他们谈起了现在过的苦日子。陈胜因失望而叹息了好长时间以后,对同伴们说:“假如以后谁发达了,一定不要忘记曾经一起受苦的人啊!”同伴们都觉得他是异想天开,笑着回答他说:“我们都是被人雇来耕地的农民,连自己的土地都没有,哪里谈得上富贵啊?别做白日梦了!”陈胜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燕子和麻雀又怎么会知道天鹅凌空飞翔的远大志向呢!”
胸怀大志的陈胜,后来揭竿而起,成为秦朝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
【智慧感悟】
理想犹如天上的星星,我们犹如水手,虽然星星不能助我们到达天上,但可以指引我们的航程。树立一个远大的理想是一个人成才的基础,吴王夫差灭了越国,越王勾践怀着复国之志卧薪尝胆,发愤图强,最终打败吴国,所依靠的就是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如果不想庸庸碌碌过一生,想要有所成就的话,就应极早树立起远大的抱负。人一生中所走过的每一条路都是以你最初的理想抱负为起点的,而在行走的过程中所留下的每一条印记也都是你理想抱负的折射。一个有着远大抱负的人,他一定会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人生志向,知道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知道自己怎样做是正确的、有效的。正是因为有了明确的人生志向,他才会有前进的动力。他会将自己的志向抱负作为鞭策自己前进的动力,从而感到无比的踏实和充实。他既不会再被许多微小、繁杂的事所干扰,也不会再去奋力追求所谓的荣华富贵,做任何事都显得成竹在胸,而他所做的这些事情自然也都会在他的掌控之中。
远大的志向可以说是每个强者都具有的素质。生活中不乏志存高远的人才,但同时也有一些人,他们常常立志,但从不立长志,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就退缩了,他们不愿付出艰苦的劳动,更不愿去承担风险冒着风雨勇敢前进,只会找一个避风干躲进去然后再也不出来,这样最终只能是一个结果,那就是一事无成。这样的人,没有自己的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没有为社会献身的可贵精神,他们永远也不能对人类作出更多贡献,永远也享受不到经过艰苦奋斗而得到的欢乐,自然永远也就无法完成自我超越。
其实,我们应当深信:成功者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不畏艰难、志存高远的作风,志当存高远,要立志就要立大志。俗话说,“胸中有了大目标,泰山压顶不弯腰”。的确,小草只要有根就能长出芽来,人只要志向高远就能做出事来。纵观古今,有伟大理想的人,生活永远闪着光芒。因此,只要我们树立起远大的理想抱负,有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相信终有一天,我们能够实现它,我们的人生也就自然能闪现出与众不同的光芒。
志在四方:放开眼才能看到希望
【原文】妾闻“男子志在四方”。君壮年不出图仕,乃区区守妻子坐困乎?(选自《东周列国志》)
译:我听说“男儿的志气应该在天下”。你在青壮年时不出去图谋个一官半职,就仅仅守着妻子在家里过日子吗?
【背景链接】
春秋时期,晋献公在宠妾骊姬的挑拨下,杀了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和夷吾也被迫分别逃亡到狄国和梁国。晋献公死后,夷吾做了国君,他担心重耳会回来争夺王位,便派人去追杀他。于是,重耳又逃到了齐国。
齐桓公对重耳以及追随他的随从十分优待,还把自己的女儿齐姜嫁给了重耳。重耳在齐国一住七年,日子过得十分舒服,不想回国了。他的随从对于重耳如此胸无大志很是不满,但也无可奈何。
齐桓公死后,齐孝公做了齐国的国君。重耳的随从们觉得齐孝公不会有什么作为,便到桑园里秘密商议,要想办法让重耳离开齐国。
不料,他们的话被齐姜的一个小丫鬟听到了,小丫鬟立即把这件事告诉了齐姜。齐姜希望丈夫能做一番大事业,害怕丫鬟泄密便杀了她,然后对重耳说:“公子,知道你有远大的志向,我很高兴。你走吧!男子汉大丈夫总得做一番事业,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不惜走遍天涯海角,留恋妻子和贪图安逸是没有出息的!那个听到你部下秘密商议的丫鬟,我已把她杀掉灭口了。”重耳听了很惊讶,说:“可是我并没打算离开你,离开齐国呀!”
齐姜听了,知道重耳不想走,便不再劝他了,和子犯等人商量了一个计策,把重耳灌醉后,送出了齐国。 后来,重耳在62岁的时候,终于回到晋国,当上了晋国的国君,史称晋文公。
【智慧感悟】
俗话说:“石看纹理山看脉,人看志气树看材。”一个人如果没有志气,就不会奋发向上,也成不了一个有成就的人。只有踌躇满志,放开眼,才能看到希望。
志有高下之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志向,就像登山一样,有的人发誓要登上最高的山,有的人却只想攀上丘陵。登高山固然辛苦,但只要坚持到底就必能如愿。那种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岂是登丘陵的人所能感悟和企及的?志向高远与否使人们的性格和行为产生很大的不同。有的人天生没有志向,有的人志向卑微,有的人志向高远,他们进步和成功的程度和他们志向的大小是相称的。“大丈夫四海为家”、“好男儿志在四方”,都说明了人们对于志向的一种追求。
所谓立志,就是立下未来的人生理想。谁都想在这个社会上顽强地站立起来,为自己立起堂堂正正的口碑,立起轰轰烈烈的事业,立起体体面面的人生。而若想切实立起这一切,就必须首先在人生旅程中确立正确的人生方向。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在谈到立志的问题时,特别推崇儒家学者们的志存高远,他强调说“一个人在立志的时候,就应该以符合道义的准则来要求自己将来做一个怎样的人;而绝对不能凡事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将自己的目光局限于小小的事业中。”这也就是说,每个人在都应尽早树立起“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责任意识,借以帮助自己立起高远的志向。
一个没有远大志向、理想的人就像一艘没有舵的船,永远漂流不定,只会到达失望、失败和丧气的海滩。成功者总是那些有伟大志向的人,鲜花和荣誉从来不会降临到那些像无头苍蝇一样在人生之旅中四处碰壁的人头上。因此,我们每个人都不应蜗居于自己的狭小天地之中,做一只井底的青蛙,而应该放开眼走出去,去看看外面的大千世界,站在一个更高的立场去看待世间的万物,以一种更广阔的胸怀去面对自己的人生。
鹏程万里:有目标才能有动力
【原文】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选自《庄子·逍遥游》)
译: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乘着旋风环旋飞上几万里的高空。
【背景链接】
传说,在遥远的北方,有块不毛之地,那里有个无边无际的大海,名叫天池。天池里有一种鱼,其身宽达几千里,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鲲。鲲变成了一只大鸟,就是鹏,它的脊背好似巍峨的泰山,它展开双翅,宛如遮天的乌云一样。
大鹏鸟乘着旋转的狂飙盘旋向上,搏击一下翅膀,就激起海面三千里的浪。它乘着旋风,直向高飞去,扶摇直上,冲入云霄,一下子就可以飞出几万里。如此远的距离,大鹏鸟要过半年才能飞回到原来的住所休息。
沼泽中有只小小的雀儿,看见大鹏在高飞,不以为然地笑笑说:“它将飞到哪里去呢?我跳跃飞腾,悠然向上,不过几丈高,又回到地面上,在蓬蒿丛中飞来飞去,自由自在,这也是极得意的飞行啊。它飞飞向几万里外的地方,是为什么呢?”
【智慧感悟】
一个人之所以可以铸就不俗的成就,关键就在于他有一个伟大的目标。
目标是获得成功的基石,是成功路上的里程碑,也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说过,对精神世界向往的最高发展有宗教,对物质世界向往的最高发展有科学。追求的目标愈鲜明,追求的意志愈坚定,则人生愈带有一种充实和强力之感。人生具有远大理想,便可无限向外伸张,而获得其所求。可见,一个人只有具备明确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才会朝气蓬勃,勇往直前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这些目标。当一个目标大成功,成就感就会促使你更加信心百倍地向更高的山峰挺进。
在现实生活中,确有许多“平庸之辈”有不甘平庸之心,这是一个积极入世的人不容回避的问题。作为一个平凡的人,尽管不可能都轰轰烈烈,但是能使平凡的人生较常人稍许不平凡一些,尽可能比别人强一些,是肯定可以办到的。而如果想让自己变得不那么平凡,关键就是要给自己一个合理明确的目标,并根据长远的目标做好每一步具体细致的规划。一旦心中拥有目标且做好规划,自己就会暂时忘却与目标不相关的烦恼,会不与一般的不相关的小麻烦斤斤计较,从而变得分外豁达开朗,变得更能集中注意力向目标攀登。
目标是信念、志向的具体化,奋斗者一定要有梦想,并敢于做梦,才能梦想成真。梦想正是步入成功殿堂的动力源,许多精英俊杰都是出色的梦想者,他们无一不是笃信大梦能成真的。他们梦想的目标一旦确立,就会万难不屈、坚毅果敢,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将自己的才华优势发挥到极致,以百倍的努力冲刺攀登,直至抵达梦想的最高峰。
目标还是一种持久的热望,是一种深藏于心底的潜意识。它能长时间调动你的创造激情,调动你的心力。你一旦想到这种强烈的愿望,就会产生一种原子能般的动力,就会有一种钢铸般的精神支柱。一想到它,你就会为之奋力拼搏,就会尽力完善自我,在艰难险阻面前,决然不会轻易说“不”字。为了目标的实现,去勇敢地超越自我,跨越障碍,踏出一条坦途。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成功属于有勇气的人
【原文】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选自《后汉书·班超传》)
译:班超说:“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
【背景链接】
汉明帝时,东汉名将班超奉命出使西域,意欲联合西域各国共同抗击匈奴。刚到鄯善国时,鄯善国王款待十分周到,后来却忽然改变了态度。班超猜想一定是北匈奴也派来了使臣,他们从中作梗,使得鄯善王不知所从的缘故。
班超当即把随从官兵召到一起喝酒,趁大家酒劲正浓,说道:“现今大家和我一起都身在异国,本是想立大功,以求发达。可匈奴使臣来到这里没有几天,鄯善王就不把我们放在眼里,说不定哪天他会把我们送给匈奴,那我们可就要被豺狼吞吃了。大家说该怎么办?”
部下们都说:“在这危亡之地,生死都由司马您调遣!”于是,班超提议道:“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眼下也只有趁夜火攻匈奴使臣大营,使他们不知我们究竟有多少人马,然后趁乱消灭他们。只有这样,鄯善国才会一心一意归顺汉朝。”
就这样,班超率领36人,一举拿下匈奴军营,鄯善国举国震惊。果如班超所言,匈奴来使被杀后,鄯善国与汉朝正式建立了联盟。
【智慧感悟】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富于勇气,敢作敢为,是成功者的必备素质之一。
勇气是一种敢于面对现实、不怕困难、勇于进取、积极争取胜利的优秀品质,是战胜恐惧的有力武器,是克服害怕失败、害怕丢脸等恐惧心理最有力的武器,也是生命的活水之源。 勇气可以教人在遇到挫折时,不要畏惧,不要回避,勇敢去面对它,去接受一切挑战,战胜困难,赢得成功。
人人都希望有所发展,希望可以成就不凡,但很多人始终处于等待观望中,不敢冒险,不敢做不确定的事情,不敢直面困难,这样自然就很难得到发展的机会。如果一个人生性胆怯、缺乏自信、遇事总犹豫不决、故步自封、没有判断力、毫无冒险精神,那他的一生一定会在死气沉沉、毫无希望可言的日子里度过,永远都没有出头之日。但凡向往成功的人,都要做到意志坚定,迅速把握机会,鼓起勇气立即行动,只有这样才能获取最后的成功。回顾一些成功之士的成功之路,如果当初在一次次人生的挑战面前,他们也因为恐惧失败而退却,放弃尝试的机会,则也就不可能坚持到成功降临的那一天,他们也因此变得和大多数人一样平淡无奇。
有勇气的人向来不惧失败,因为他们相信只要勇敢地去行动、去尝试,就总会有一些收获,要么收获成功,要么收获经验。没有勇敢的尝试,就无从得知事物的深刻内涵,而勇敢地去做了,即使失败,也由于对实际的痛苦亲身经历,而获得宝贵的体验,从而愈发坚强,愈发有力,愈接近成功。
在人的一生中,可能会面临各种不同的局面,但无论何时,你都必须要记住:要为梦想去奋斗,要为行动注入勇气。你有信心获得成功,你就能成功,因为你体内有一股巨大的潜能。你勇敢,困难便退却;你懦弱,困难就变本加厉地欺负你。你勇敢,就可能成功;你懦弱,则肯定会失败。
成功之门都是虚掩的,它总是留给那些有勇气去强大自己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只要你真实地付出,就会发现许多门都是虚掩的。微小的勇气能够支持你一直往前走,直至完成无限的成就。因此,对于不可预知的未来,你没有必要担心惧怕,你应该具有敢为人先的勇气和冒险精神,去体验勇气的力量,去感受勇气给你带来的无限快乐和成就感。
荆轲刺秦:要有过人的胆识
【原文】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选自《战国策 燕策三》)
译:荆轲拿来地图之后捧着,打开地图,地图全部展开后露出了匕首。荆轲乘机抓住了秦王的袖子,右手拿着匕首去刺秦王。没有刺到,秦王非常吃惊,耸身站了起来,挣断衣袖。……
【背景链接】
秦国的将领王翦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占领了所有赵国的土地,派兵向北侵占土地,一直到燕国南边的边界。
太子丹非常恐惧,于是就请求荆轲想办法抵抗。荆轲建议拿大将军樊于期的人头和燕国督亢的地图来取悦秦王,被太子丹拒绝了。于是,荆轲便亲自去找樊将军并说服了他自杀,取到了他的头。
太子丹得知后虽十分难过但也无力回天,只好用盒子装上樊于期的头,并让工匠打了一副沾有剧毒的匕首给荆轲,派勇士秦武阳和他一起前去会秦王。
秦王设九宾之礼,在咸阳宫接见了他们。荆轲装作很有诚意地拿着秦武阳的地图佯装给秦王看,乘机抓住秦王的袖子,拿着匕首去刺秦王。但并没有成功,紧接着双方又争斗了起来。几个回合后,秦王刺中了荆轲的大腿,荆轲刺秦王不成全败,最终被秦王杀害。
【智慧感悟】
虽然荆轲最终没有成功,但他超乎常人的胆识还是令我们钦佩不已。生活中很多成功人士都是拥有如荆轲一般过人的胆识、敢于冒险的人,不敢冒险的人大多都不会取得成功。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冒险特质,即使是最胆小的人,他的骨子里也还是存有冒险精神的,只不过受外在和自身经历的影响,潜藏在骨子里的胆识渐渐被埋没了而已。无知者无惧,回想我们在年少无知的时候,是不是都曾经做过一些在如今看来很大胆甚至是十分危险的事情呢?如果这些事放在现在,是不是会因为要顾虑所恐惧的因素太多而甘愿放弃不做了呢?其实很多时候困住我们的不是别人,也不是任何外在条件环境,而恰恰是我们自己。这就正如那句话,恐惧本身才是最恐惧的东西,因为恐惧心理可以赶走所有的勇气和胆量,让你变成一个退缩不前的胆小鬼。成千上万的人努力工作,兢兢业业,尽管他们一生辛劳,但却默默无闻,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害怕脱离正统,不敢凭借自己的胆量尝试新鲜的事物,只敢按牌理出牌。他们把自己局限在所熟悉的规则中,遵循传统框架,拒绝冒险,因而他们与成功总是无缘。
鲁迅先生说:“世上如果还有真要活下去的人们,就应该敢说、敢笑、敢怒、敢骂、敢打。”这是对胆识的一种最高的褒扬。胆识会推动我们主动去尝试新鲜的事物,去感受一些全新的体验和一些前所未有的新鲜和快乐。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过人的胆识和冒险的体验正是你生活进步和快乐的本源。生活并不是可以预先设计的,所以对于不可预知的未来,我们没有必要担心惧怕,而应该具有敢为人先的冒险精神,打破所谓的规矩,冲破固有的闭锁,去体验冒险带给我们的快乐。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没有胆子,遇事首先想的就是退缩,只求平安,奉行生活中消极的缩头主义,那么等待我们的只能是懦夫这个称号。不想做生活的懦夫,就应该培养自己过人的胆识,让自己在惊涛骇浪中磨砺,让自己成为他人眼中敢作敢为的强者。
老骥伏枥:志向没有老幼之别
【原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选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译:老了的良马虽然处在马房里,仍想奔腾千里。
【背景链接】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从此,军威大振,曹操更加雄心勃勃。但是,袁绍的两个儿子投奔了乌桓,企图借助乌桓的力量卷土重来。乌桓的经济、文化较落后,当时尚处奴隶制时代。他们乘中原地区经常混战,常常侵袭汉朝的领土,北方人民的生命财产没有保障。对此,曹操决心征讨乌桓。
建安十二年,曹操亲自统帅大军北上远征乌桓。当时曹操已年过半百。古人认为,人到五十岁,就进入衰老阶段。这点曹操心里也十分明白,但为了彻底消灭袁氏残余势力,真正统一北方,他胸怀宏志,人老心不老,仍然驰骋疆场。经过长达几个月的艰苦行军作战,曹操在白狼山一带与乌桓的二十余万兵马进行了激烈的争战,彻底击败了乌桓,杀死了他们的头领,十几万人被迫投降。
曹操率领大军,凯旋归来。在返回的路上,曹操带着胜利的喜悦,想着自己已经是五十三岁的人,但历史的重任肩负在身,统一中原的大业尚未完成,他激情澎湃,赋诗一首:“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以此表现自己热爱自然、蔑视天命、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积极进取精神,抒发了他那变革现实、统一中原的豪情壮志。
【智慧感悟】
人应该有一个坚定不移的志向,这是毫无疑问的。志向虽有高远之别,但并无长幼之分,总角之年可以立志,弱冠之年可以立志,而立之年可以立志,花甲之年乃至古稀之年照样可以立志。曹操在他年过半百时,内心仍然充满雄心壮志,这正是立志不分长幼的有力写照。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句话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人的一生中最具价值的并不是立下了多少丰功伟业,也不是作出了多少划时代的贡献,而是始终在做有意义的、正确的事。也许这些事情并不是多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只要用心努力去做,只要保证自己问心无愧,这就已然足够。
虽说立志要趁早,但是志向也并非自立下之日起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一成不变的。现代社会瞬息万变,没有人会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因此你当初所立下的志向就极有可能会因为外在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时你所要做的就是及时去调整你的志向以适应整个环境,保证你在变幻莫测的环境中可以灵活变通。很多人在青壮年时都是满腔抱负,立志要做出一番大事,但随着年龄的与日俱增,可能渐渐地就忘却了立志变得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甚至自觉不复当年就放弃了自己本来想要去追求索取的东西。不过,一个人行动最直接最有效的驱动力就是心底的志向,只要志存高远,那么就无所谓年长年幼。“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年轻时固然应胸怀大志奋发向前,可即便是年事已高几近垂暮,依然可以树立高远的志向并力所能及地朝着目标努力迈进。只有如此,人的一生才能确保不留遗憾,才真正算得上是几近完满的人生。
三顾茅庐:英雄要有一种坚韧之气
【原文】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选自《出师表》)
译: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地处偏远,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激,从而答应为先帝驱遣效力。
【背景链接】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朝政倾颓,各路英雄纷纷起兵。刘备是汉朝的宗室,起兵多年,很多人都来投奔他,他自己也四处访求人才。一次,谋士徐庶向他推荐诸葛亮,刘备听后,决定亲自去拜会诸葛亮。
于是,他同关羽和张飞带着礼物,连夜来到隆中卧龙岗诸葛亮的草屋拜会他,没想到看门的小童说主人不在家,不知何时回来。刘备只好失望地离开了卧龙岗。
过了几天,刘备听说诸葛亮已经回家,又和关羽、张飞一起顶着漫天的大雪去隆中。可是到了才知道,诸葛亮已在头一天和朋友出门云游去了,三人又扑了空。
过了些时候,刘备三人再次来到卧龙岗,听小童说诸葛亮在睡觉,刘备便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着。过了好一会儿,小童才出来把三人请进草屋,说是先生醒了。
落座之后,刘备和诸葛亮各自做了介绍,接着谈论起天下大事来,刘备表明了想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的意愿,诸葛亮见刘备谦虚诚恳,便说:“荆州地势险要,是个用兵的好地方,刘表既然守不住它,将军应当取而代之。先占据荆州,站稳脚跟,再取益州,然后联合孙权,交好西南各族,待时机成熟,再向中原发展。那么,统一天下的大业就能够获得成功。”
刘备听后,佩服得五体投地,便表明自己想请他出山的意思,诸葛亮也不推辞,第二天便跟刘备一起去了新野。从此以后,诸葛亮用他全部的智慧和才能辅佐刘备打天下。
【智慧感悟】
有人说,每一个新生儿都可以获得一枚英雄奖章,因为他们还是细胞的时候,就已经战胜了无数的竞争者,受到了母亲的选择,脱颖而出,成为一个崭新的生命。
“坚持就是胜利!”这是许多人在遭遇挫折时给自己的暗示。不可否认,这种心理鼓励法确实缓解了困境中的一些不安,它让人们在困难中勇敢坚持,从而取得辉煌的人生成就。刘备就是坚信了这一点,才最终请出了诸葛亮。
其实,成功的取得实质上就是不断战胜失败的过程。因为任何一项大小事业要想取得相当的成就,都会遇到困难,每人都难免遭受挫折和失败,只有具有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心态,才有成功的那一天。一个人做一点事并不难,难的是能之以恒。
山谷里的参天松柏,冬夏常青,从不因季节而衰败,它的根能在紧紧扎在悬崖峭壁上,任凭大风大雪的侵袭也不会折断。柔软的藤萝虽然没有松柏那样坚韧,却善于攀援,只要它碰到什么,就会附在上面,向上伸展,也能布满整整一面悬崖。至于纤弱的蒲公英,虽然它没有松柏的坚韧和藤萝的柔性,可是风一吹来,无数小伞飘飘摇摇散了开去,落地生根,满山遍野都是他的子孙后代。
社会和自然一样,到处都充满了激烈的竞争。怯懦退缩的人轻而易举地被大潮吞噬,而只有坚韧倔强的人才能永远挺立在潮头,成为万众瞩目的对象。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只有拥有一股坚韧之气的顽强不屈的生命,才能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获得最后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