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宋词三百首大师导读
6200700000054

第54章 秦观(2)

【赏析】

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秦观被贬郴州,这首词表达的就是他当时的愁绪以及对前途的迷茫,意境凄婉。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开篇景物描写在虚实之间。词人可能看见了烟雾笼罩楼台、渡口月光迷蒙的景象;可能只是借幻想中的情景渲染隐秘、昏暗的气氛。“桃源望断无寻处”是他由衷的感慨。“桃源”取自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指与俗世隔绝的理想世界,在这首词里寄托着词人对理想精神家园的向往。

词人对现实的不解和抵触在前三句中初露端倪,“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中,情感更进一步也更为具体,思乡、怀旧之情越来越浓。“孤馆”可能实指词人在郴州居住的旅馆,“孤馆闭春寒”表达了贬谪生活的孤苦凄凉。“杜鹃声”悲戚,“暮”字叠在“斜阳”之后,强调日暮的情景。黄昏时分本就使人容易起凄凉之感,又云“不如归去”,可见其思乡之甚。

下阕开篇就运用了两个典故,对其情感进行了更深入的阐发。“驿寄梅花”典出《荆州记》:“宋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予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予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后世常用此典故表达朋友间的牵挂。“鱼传尺素”的典故最早出自东汉蔡邕的《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指的是以书信传递相思。秦观连用两个典故,表达了思念的深切,简直“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这是作者对无情自然景物的诘问。郴江源自郴州的黄岭山,流入湘江支流耒水,郴山具体指哪座山很难坐实,应是郴江流域的山峰;潇湘指湘江,湖南有潇水和湘水,在零陵合流为湘江。这两句的意思是,郴江本来环绕着郴山,两相依依,为什么要远流湘江呢?通过这一诘问,既把词人思归的心情融入自然景物,也把自然的永恒和平静汇入了自己的情感中。

词由蒙蒙迷雾中起意,于斜阳哀啼中见情,在梅花尺素中生恨,终结于郴江下流之无奈、感叹。结句“为谁流下潇湘去”,既是对眼前的郴江和坎坷仕途的责问,也是面对自然的博大永恒时,难以抑制的追询和求解。词人情绪虽沉重,却没有因情伤意,这首《踏莎行》基本保持了秦观词一向的浑融境界。

【大师导读】

东坡绝爱其尾二句,自书于扇,曰:“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郴州幸自绕郴州,为谁流下潇湘去”,此淡语之有情者也。

——明·王世贞《弇州山人词评》

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为凄厉矣。东坡赏其后二语,犹为皮相。

——王国维

作者千回百折之词心,始充分表现于行间字里,不辨是血是泪。盖少游至此,已扫尽绮罗芗泽之结习,一变而为怆恻悲苦之音矣。

——龙榆生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关键在于两个动词,一个是“失”、一个是“迷”,其实月和雾我们都懂,楼台和津渡我们也都懂,可是问题在于他把生活里好像很纷乱的现象,变成了一个诗意的感觉,他把自我介入了。

——蒋勋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赏析】

毛晋汲古阁刊一卷本《淮海词》在“浣溪沙”调名下附注“此首或刻欧阳永叔”,即有人认为这首词的作者是欧阳修,但从体春物、抒春情,写物境的笔法来看,应为秦观所长。

“漠漠轻寒上小楼”写作者的登楼观景的感受。“漠漠”二字描绘了环境的寂静,与“轻寒”并举,意境凄凉。“晓阴无赖似穷秋”,是说春日凌晨天色阴暗、更兼轻寒透骨,故有“穷秋”的悲感。“晓阴”是指破晓时残留着夜晚的阴晦,令人倍觉压抑。“淡烟流水画屏幽”是对前文景色之“幽”的进一步补充。“淡烟流水”是“画屏”中的景色,前两句描写的是现实里的景色。把虚景和实景两相对写,形成一种虚实之间摇摆、徘徊的状态,加之前文“漠漠”、“晓阴”的渲染,“幽”境自出。

上阕笔调轻盈而淡雅,词人在这“幽”境里的敏锐感知融汇在景色描写里;下阕继续表达这种模糊而朦胧的情感。

“自在飞花轻似梦”,写花飘如梦,梦色如花,轻寒晓阴中的落花,皆蕴含着朦胧的愁绪。“自在”强调自然物的安适、沉静,体现空间上的凝滞和时间上瞬间与永恒的交合。“无边丝雨细如愁”较上句更直白地表露春愁。“无边”形容细密的雨丝充满天地之间;“丝”字形容雨滴细如丝线。用“无边”和“丝”来修饰春雨,把抽象“春愁”与具象的“春雨”结合起来。春愁如春雨,春梦如飞花,春情就像幻境一样不可捉摸,又确确实实地充盈于在词人心间。

“宝帘闲挂小银钩”,通过描写日常情景来收敛、平复前文中的愁情表达。小小的银钩正将帘幕高高挂起,前句所言“飞花”、“丝雨”正是透过帘幕高挂的窗户所见,着一“闲”字,突出恬然幽静的境界,暗合人物情愫。

在《浣溪沙》中,秦观用虚实交会、情景交合之法,营造出一种空灵飘渺的春情冷境,将破晓寒春之中的迷蒙愁情描摹得深邃而轻灵。

【大师导读】

“自在”一联:奇语!

——梁启超

清婉而有余韵,是其擅长处。此调凡五首,此首最胜。

——俞陛云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此等句皆思路沉着,极刻画之工,非如苏词之纵笔直书也。北宋词家以缜密之思,得遒炼之致者,惟方画与少游耳。

——吴梅

那么像秦观这首《浣溪沙》词中所写的,则可以说是喜怒哀乐未发之前的一种敏锐幽微的善感的词人之本质。所以通篇所写的,实在都只是以“感受”为主。

——叶嘉莹

第一段的结束是他在屏风旁边,第二段的结束是他在床上。我们看到这时候的词跟北宋开国时候不太一样了,文人好像很满足于自己的一个小小的书房空间,桌案上有一个砚台,有一些书卷,或者插的一些画,等等,这个书房空间也就变成文人自己再造的一个美学空间。

——蒋勋《蒋勋说宋词》

南歌子(玉漏迢迢尽)

玉漏迢迢尽,银潢①淡淡横。梦回宿酒未全醒,已被邻鸡催起怕天明。

臂上妆犹在,襟间泪尚盈。水边灯火渐人行,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②。

【注释】

①银潢:天河、银河。

②三星:启明星。

【赏析】

元祐初年(公元1086年),秦观在蔡州结识了妓女陶心儿。毛晋汲古阁刊一卷本《淮海词》中此词下有“赠陶心儿”的小注,其内容是写夜晚与女子相会又于晨间分离的情景。

开头两句“玉漏迢迢尽,银潢淡淡横”,写词人刚刚起身、睡眼朦胧时候看到的景象。时漏正滴滴答答地响着,淡淡的银河横斜天上。词人仰观此景,想到天明就要分别,不觉悲由心生。说“迢迢”,以显夜之漫长;说“尽”,以写夜间计时的时漏已将尽时;说“淡淡横”,是因为破晓时分银河向西倾斜、光亮渐昏。这里写时漏的“尽”、天河的“淡”与“横”,都是时间更替之语,离别前的哀伤心绪自在其中。

“梦回宿酒未全醒,已被邻鸡催起、怕天明”是从正面写词人的状态。词人梦醒后仍残留昨日醉意,恍惚间被鸡鸣声惊醒,望向窗外,天已将明,回味前夜欢会,顿生惜别之情。“玉漏”、“邻鸡”不解人情,“催起”二字,含有留恋之意。

“臂上妆犹在,襟间泪尚盈”,手臂上残有脂粉,衣襟间尚留泪痕,这描写的是夜间幽会留下的痕迹。这两句化用了唐代元稹《会真记》中的典故:“崔氏娇啼宛转,红娘又捧之而去,终夕无一言。张生辨色而兴,自疑曰:‘岂其梦耶?’及明,睹妆在臂,香在衣,泪光荧荧然,犹荧于裀席而已。”

结拍“水边灯火渐人行,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又写破晓时窗外的景色。这是词人在回味欢会之后,再次回到现实中的场景。此时水边灯火下,渐渐有赶路的行人,说明天已微明。词人仰观苍穹,只见一弯残月,还有东方的启明星闪烁。此处秦观写“星”赠陶心儿,或许还暗含“心”的意思。

词人将情感并入景色描写之中,不着一个“情”字却意境全出。从风格上看,上阕起首“迢迢尽”、“淡淡横”,下阕歇拍“带三星”,用语清新疏淡。写哀情而不伤,状物轻灵而不滞涩,是这首词的最大特点。

【大师导读】

(结句)双关巧合,再过则伤雅矣。

——清·陈廷焯《词则》

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赏析】

贬谪途中宿于驿馆,半夜惊起,以致夙夜难眠,这是秦观亲历的凄怆情形,记录于词中,便有了这首《如梦令》。较秦观其他词作,这首小令的语言更加平实,感情的表达也不像其他作品那样缠绵悱恻,而是比较通透。

首句“遥夜沉沉如水”点破长夜难眠的情状。“遥”取“遥远”之意,用“远”写“长”,使长夜显得更加难度。“沉沉”有沉静之意,显得静穆且幽暗。“风紧驿亭深闭”描写驿馆的环境。“紧”字写出夜风之急,“深闭”突出驿站的“深”,表现出词人独自无眠的孤独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