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公文写作模板与常用语汇
6199800000004

第4章 基本行政公文(3)

_________同志治丧委员会已经成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措施)

______同志永垂不朽!

(以上为公告的正文,一般由依据、事项和结语组成)

__________________(发文机关)

__________________(发文日期)

2、决定事项公告

【模板1】

(发文机关、事由)公告

(此为公告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组成)

目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事实依据)。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理依据)。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的主旨),现决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图主旨)。

特此公告。(结语)

(以上为公告的正文,一般由依据、事项和结语组成)

___________(发文机关)

___________(发文日期)

【模板2】

(发文机关、事由)公告

(此为公告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组成)

目前,___________________(事实依据)。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理依据)。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的主旨),现将_______________公告如下:(意图兼过渡语)

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告的具体内容)

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告的具体内容)

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告的具体内容)

特此公告。(结语)

(以上为公告的正文,一般由依据、事项和结语组成)

___________(发文机关)

___________(发文日期)

三、常用语汇

1、重要事项公告正文常用语汇

滥用职权、无视国家法律、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2、决定事项公告正文常用语汇

依照《×××》,经××××评定,×××批准,×××××××,现予公布。

第五节 通告:应当遵守的规定(常用语汇)

一、概述

(一)通告的概念

通告,是在一定范围内对人民群众、机关团体公布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的文书。通告具有知照性和一定的约束力,有些通告还有较强的强制性和一定的法定效力。通告是国家的行政公文之一。

(二)通告的特性和作用

1、具有特定的业务性和知照作用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用‘通告’。”一般说来,事项性通告总是针对某种业务活动或工作而制发的,所知照的事项比较具体。尽管许多通告往往带有一定的要求,但这些要求也总是以相应的业务内容为主。就业务性而言,通告多用于以下领域内的公开宣布:其一,在企业中,与生产、经营、管理等有密切关系的事项;其二,在公共事业中,与公共设施的兴建、维修、保护等有密切关系的事项;其三,在公众工作中,与各类群众性的检查、调查、普查、手续等有密切关系的事项。由上可见,通告具有特定的业务性与知照作用。

2、具有法规性和约束作用

凡是制约性的通告,往往是针对某种范围内的社会问题或现象所制发的张贴性或广播性的文告,它用以公布有关法制性的规定、办法或措施,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法规性的通告对特定范围内的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及有关人员,具有较强的约束作用。从这种性能而言,通告有助于维护一定范围内的社会正常秩序。

需要明确的是,尽管通告与布告的共同之处,在于以特定方式向公众宣布,均有一定的行政约束力,但二者的区别还是明显的,其区别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适用范围不同。通告的适用对象往往限定在特定范围内,一般只适用于机关团体、企业单位的内部张贴,有时也可张贴于特定地段,它既可用于上级对下级,也可用于平级单位之间。而布告适用对象比通告要广泛得多,由于它是向广大民众公布的应普遍遵行或周知的事项,而且只限于上级对下级,因而其知照对象更多,其适用范围更广。

其二,公布方式不同。通告既可公开张贴,也可登报或广播。而布告则必须贴于街头巷尾、车站码头等公共场合,一般不宜登报或广播。

其三,性能作用不同。通告可用于传达或告知,因而兼有通知与布告的一定性能,在特定情况下,还可兼有法规效能。而布告的基本功能仅仅是公开发布应遵守或应周知的事项。

其四,措辞语气不同。通告多用于一般事项或业务活动,措辞语气比较缓和,只有法规性或惩治性的通告,措辞语气才较为严厉。而布告多用于告知民众应该遵守什么,不允许做什么,对违禁行为要怎样制裁,所以措辞语气比较强硬,而且对所规定的事项也不作解释。

(三)通告的种类

通告按内容性质划分,有事项性通告和规定性通告两大类。

事项性通告,是向有关对象广泛告知某一问题或特定工作而制发的有关事宜的文告。

规定性通告,是在一定范围内广泛告知人们必须严格遵守或执行具有权威性的有关规定的文告。

二、写作模板

(一)写作格式

1、通告一般由标题、正文、发文机关和成文日期构成。

(1)标题

通告的标题一般有四种写法:

①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三要素构成。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打击盗掘和走私文物活动的通告》。

②由事由和文种构成。例如:《关于查禁赌博的通告》。

③由发文机关和文种构成。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通告》。

④只写文种。例如:《通告》。

(2)正文

正文一般由通告依据、通告事项和通告结语三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通告依据。即主要阐明发布通告的原因、目的和依据。依据可以是法律和政策依据,也可以是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依据之后,通告常用“特通告如下”、“现将有关事项和规定通告如下”等承启用语,转入事项部分。

第二部分,通告事项。它是通告正文的重点,应明确具体地写清楚需要周知和应当遵守的事项。如果内容少,可一气呵成,如果内容较多,则要分条列项去写。

第三部分,通告结语。它可以提出希望、要求,也可以说明执行期限、有效范围。有的通告没有这些,则可以用规范结语“此告”、“特此通告”等收束全文。

(3)发文机关

如果标题中已冠以发文机关,落款就不再另写。如果标题中未出现,就要在正文之后右下方注明发文机关的全称。

(4)成文日期

应将年、月、日写在发文机关的下面。

2、通告写作应注意的事项

(1)通告的内容庄重严肃,往往是特定方针政策或法律法规的具体化体现。因此,在制作通告时,必须准确领会、掌握有关政策或法律,并从切合实际出发,以便慎重地拟写通告事项。

(2)通告的篇幅无论长短,均应力求内容单一、集中,忌一文之中拟写“多事”。

(3)由于通告具有特定的业务性,所以在行文过程中可以适当使用有关的专业术语,但应尽量少用或不用,尽量采用众人熟悉的行业语,以便通俗易懂。

(二)填空式模板

(发文机关)关于___________(事由)的通告

(此为通告的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

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通告依据)。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目的)。通告如下:

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告事项)

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告事项)

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告事项)

(通告的具体内容,一般包括范围对象、主管部门、具体规范、奖惩办法、实施方式、实行日期等。)

特此通告。(通告的结语,通告的规范结语为“此告”、“特此通告”等。)

(发文机关)

(发文日期)

三、常用语汇

禁止、严禁、禁而不止、坚决取缔、屡禁不止、一经发现、严肃查处、依法处罚

对于×××,将予以通报批评并按照有关规定从严处理。

违反本通告,拒绝、阻碍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由公安部门依照有关治安管理处罚的法律规定处理;使用暴力、威胁手段,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节 通知:需要传达与告知的法规

一、概述

(一)通知的概念

通知,是发布法规和规章,批转下级机关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所使用的公文。

通知一般属下行文。只有需要同级单位或不相隶属单位知道或参与的事项时使用通知,才属平行文。需要上级单位了解通知的内容,以抄报的方式告知,属上行文。

通知的主要目的是把需要传达和告知的事项,让有关机关和人员知道,并遵守和执行。国家行政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都可以使用,有多方面的作用。

(二)通知的特点

通知的主要特点为:

一是使用范围广。即使用的单位多,无论哪一级机关、单位都可以使用,不受级别限制。通知的内容广泛,可涉及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发布法规、规章、政策,下达指标、任务,部署工作,告知事项,转发上级、同级、下级机关的公文,召集会议等,都可以使用通知。

二是使用频率最高。由于通知的使用单位多,内容广泛,可以作为下行文,也可以作为平行文使用,行文简便,写法多样,因而通知是目前我国公文文种中使用最多的一种公文,约占各级机关单位收发文件总数量的一半以上。

三是种类比较多。按形成情况划分,包括通知、联合通知、紧急通知、补充通知。按行文方向分包括下行文通知、平行文通知。按内容性质分包括发布性通知、转发性通知、批转性通知、印发性通知、告知性通知、办理或执行性通知、会议性通知等。通知中的语言文字要简明、扼要、精确。

二、写作模板

(一)写作格式

1、通知一般由标题、正文、落款和日期组成。

(1)标题

标题写法一般有三种:一是写明发文机关、发文事由和文种,即写出完整的、标准式的公文标题,这是在通常情况下所写的标题,因此这类标题比较多。二是写明发文事由和文种。三是只写明文种“通知”,省去发文机关和发文事由。这是在通知的事项比较简单,不作为正式文件发布,在机关单位内部使用的标题。但是,使用第二、第三种标题都必须在落款处写明发文机关的名称。另外,遇到特别紧急的情况,可在通知之前加上“紧急”二字。

(2)正文

正文是通知的主体和核心部分,其写法应视通知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即由其内容而定。一般写法为:首先,写明制发通知的原因、依据、理由和目的,即写明为什么要制发这个通知;其次,写明通知的事项,如有关政策、规定,需要周知、办理、执行的事项,等等。不少通知的正文采用条款式的写法,将有关事项逐一列出来。内容不复杂的,也可以用段落式写法,甚至只有一两句话。结尾一般写明“特此通知”。

(3)落款

即在正文之后的右下角写明制发通知机关的名称。如果在标题中已经写明制发通知机关名称,可以省去不写。

(4)日期

即在落款的下面写明制发此通知的年、月、日。

2、通知写作应注意的事项:

正文由于通知的种类不同,其写法也就稍有不同。

(1)发布性通知

即国家行政机关以通知方式,发布(或废止)行政法规和规章(包括规定、办法、细则等),要求受文机关遵照执行。此类通知正文很简短,一般写明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的名称和执行要求即可,对所发布的公文作为附件同时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