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外台秘要
6196000000056

第56章

中风发热方三首

深师十一味防风汤。疗中风发热无汗。肢节烦。腹急痛。大小便不利方。

防风 当归 麻黄(去节) 甘草(炙各三分) 茯苓 天门冬(去心) 附子(炮) 干地黄上十一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服七合。日三。大小便不利。纳大黄人参各二分。大枣三十枚掰。生姜三两。忌海藻菘菜猪肉芜荑大酢桃李雀肉等。

又防风汤。疗中风发热。头痛面赤。吸吸苦热。恶风烦闷。身中 而疼。其脉浮而数者方。

防风 白术 桂心 蜀椒(汗) 黄芩 细辛 芍药 人参 甘草(炙各一两) 麻黄(三两去节) 石膏(二两碎绵裹) 大枣(三十枚掰)上十二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忌海藻菘菜桃李生葱生菜。(出第三卷中)范汪疗中风发热。大戟洗汤方。

大戟 苦参上二味等分捣筛药半升。用醋浆一斗。煮之三沸。适寒温洗之。从上下寒乃止。小儿三指撮之。醋浆四升煮如上法。(肘后同出第一卷中)

贼风方一十二首

病源贼风者。谓冬至之日。有疾风从南方来。名曰虚风。此风至能伤害于人。故言贼风也。其伤人也。但痛不可抑按。不得动转。痛处体平无热。伤风冷则骨解深痛。按之乃应骨痛。但觉身体内凛凛冷。欲得热物熨痛处即小宽。时有汗久而不去。重遇冷风相搏。乃结成瘰及偏枯。遇风热气相搏。乃变作附骨疽也。(出第一卷中)深师疗贼风入腹。五脏四肢心胸急痛。背反寒。咽干口噤戴眼方。(此故是大续命汤药分两不同)麻黄(三两去节) 石膏(碎绵裹) 当归 芎 甘草(炙) 干姜 桂心(各二两)黄芩(一两) 杏仁(三十枚去两仁尖皮)上九味 咀。以水酒各五升合煮。取四升。分为四服。忌海藻菘菜生葱。

又秦艽汤。疗贼风入腹。抢心拘急。四肢不随。腹满欲死者方。

桂心 防风 黄芩 干姜 茱萸 秦艽 甘草(各一两炙)上七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汤令热。不瘥更作。忌海藻菘菜生葱。

又竹沥汤。疗大虚挟风。及贼风入腹。腹中拘痛。烦乱恍惚。妄语迷惑不知人。口噤不开。

余病。体虚受风。躁愦欲死方。

秦艽 甘草(炙) 防风 当归(各二两) 茵芋 乌头(炮) 干姜 细辛 人参 黄芩桂心 天雄(炮) 木防己 茯苓 白术(各一两)上十五味切。以竹沥一斗半。煮取五升。随病加后药。胸逆满加前胡二两半。半夏二两洗。术附子炮各一两。腹中痛加芍药二两。椒一两。汗烦加知母一两。口干加麦门冬一两去心。体痹加麻黄二两去节。有方不用术附子。用半夏二两。忌海藻菘菜猪肉冷水生葱生菜桃李雀肉酢物等。

又大续命汤。疗毒风贼风。身体不能自收。不知痛处。咽中卒不得语。若拘急腰痛。引颈目眩。不得见风。坐欲却倒。觉即反张。脊不着席。脉动不安。恍惚恐惧欲啼。上气呕逆面肿方。

杏仁(三十枚去双仁皮尖碎) 芎 石膏(碎绵裹) 甘草(炙) 桂心 当归 麻黄(去节) 黄芩(各一两) 干姜(一两)上九味切。以水六升。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分为四服。取微汗。汗出粉之。勿见风。

忌海藻菘菜生葱。

又茵芋酒。疗贼风湿痹。身体不能自动。四肢偏枯。火炙不熟。骨节皆疼。手足不仁。

皮中淫淫如有虫行。搔之生疮。瘾疹起手。不得上头。头眩瞑。甚者狂走。历节肿及诸恶风。

悉茵芋 乌头(炮) 天雄(炮) 石南 女葳 附子(炮) 踯躅花(熬) 秦艽 木防己 防风(各二两)上十味 咀。以绢囊盛之。清酒三斗渍之。夏三日。春秋五日。冬七日。平旦服一合。

不知。稍增之可至二合。以意消息。忌如常法。

又甘草汤。疗心腹绞痛。贼风入腹。胀满拘急。不得气息。并转筋。寒中下重。温中止痛。利大小便方。

甘草(炙) 防风(各一两半) 吴茱萸 干地黄 芍药 当归 细辛 干姜(各一两)上八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再服良。忌海藻菘菜生葱菜芜荑。

又乌头膏。疗贼风。身体不随偏枯。口 僻。及伤风寒身强直方。

乌头(炮) 野葛(炙五两去心) 莽草(一斤)上三味 咀。以好酒渍令淹渐。再宿三日渍之。以不中水猪肪五斤。煎成膏。合药。作东向露灶。以苇薪煎之。三上三下。药成去滓。有病者向火摩三千过。汗出即愈。若触露鼻中塞。对火摩头顶。鼻中即通。药不可令入口眼也。(并出第九卷中)千金疗贼风所中。腹内挛急方。

麻黄(四两去节) 甘草(一两炙切) 石膏(如鸡子大碎之绵裹) 鬼箭羽(削围如鸡子大)上四味。以东流水二杯。煮取一杯。顿服之。忌海藻菘菜。

又大岩蜜汤。主贼风。腹中。

绞痛。并飞尸遁疰。发作无时。发则抢心。胀满胁下。如刀锥刺。并主少阴伤寒方。

甘草 干地黄 细辛 干姜 当归 羊脂(青羊脂更胜) 桂心 茯苓 吴茱萸 芍药(各一两) 栀子(十五枚掰)上十一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纳脂。温分三服。忌海藻菘菜生葱生菜芜荑酢物。(深师同短剧治中恶一方无桂心有防风)又乌头汤。主寒疝。腹中绞痛。贼风入腹。攻五脏人阴缩。手足厥逆方。

乌头(十五枚炮) 芍药(四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枚擘) 生姜(一斤) 桂心(六两)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五味取三升。去滓。别取乌头去皮四破。蜜二升。微火煎。令减五忌又仓公当归汤。主贼风口噤。角弓反张。身体强直方。

当归 细辛 防风(各六分) 独活(三分) 麻黄(十分去节) 附子(四分炮去皮)上六味切。以清酒八升。水四升合。煮取四升。分为四服。口不开者。校口下汤。一服当苏。再服小汗。三服大汗。忌猪肉生葱。(广济同并出第八卷中)古今录验续命汤。疗中风贼风入腹。角弓反张。口噤舌不停。目视不见。不能语。举身不仁。或心腹绞痛方。

甘草(炙) 黄芩(各二两) 防风(一两半) 生姜(五两) 人参 芎 芍药 麻黄(去节) 木防己(各一两) 大附子(一枚炮)上十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为三服。一日令汗。可服三剂。不令人虚。本方有十三味。见药止有十味。忌海藻猪肉菘菜冷水鱼等物。(出第十卷中)

历节风方一十首

病源历节风之状。短气白汗出。历节疼痛不可忍。屈伸不得是也。由饮酒腠理开。汗出当风所致。亦有血气虚受风邪而得之者。风历关节。与血气相搏交击。故疼痛。血气虚则汗出。风冷搏于筋。则不可屈伸。为历节风也。(出第二卷中)深师大风引汤。疗男女历节风大虚。手脚曲戾或变狂走。或悲笑。言语错乱。无所不疗方。

茯苓 防风 当归 白前 干姜 甘草(炙各二两) 大豆(一升) 生姜 独活(各三两) 远志(去心) 附子(炮) 人参(各一两) 大枣(三十枚)上十三味切。先以水一斗五升。煮豆枣取一斗。去滓。纳诸药。煮取三升。分为五服。

忌海藻菘菜猪肉醋物蒜面生菜等物。(出第九卷中)千金论曰∶夫历节风着人久不疗者。令人骨节蹉跌。变成癫病。不可不知。古今以来。

无问贵贱。往往苦之。此是风之毒害者也。疗之虽有汤药。而并不及松膏松节酒。若 旅家贫不可急办者。宜服诸汤。犹胜不疗。但于痛处灸三七壮佳。又防己汤。疗风发历节。四肢疼痛。如捶 不可忍者方。

防己 茯苓 白术 桂心 生姜(各四分) 人参(二两) 乌头(七枚炮) 甘草(三两炙)上八味切。以苦酒一升。水一斗合。煮取三升半。一服八合。日三夜一。当觉热痹忽忽然。

宜又大枣汤。疗历节疼痛方。

大枣(十五枚掰) 黄 (四两) 附子(一枚炮) 生姜(一两) 麻黄(五两去节)甘草(一尺炙)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服一升。日三。忌猪肉冷水海藻菘菜。(古今录验同)又疗历节诸风。百节酸疼不可忍方。

松脂(三十斤炼五十遍不能五十遍二十遍亦可用)上一味以炼苏三升。温和松脂三升。熟搅令极调。旦空腹以酒服方寸匕。日三。数数食面粥为佳。慎血腥。生冷。酢物。果子。百日瘥。

又松节酒。主历节风。四肢疼痛犹如解落方。(通按 音投酒再酿也)松节(四十斤细锉以水四石煮取一石) 猪椒叶(四十斤细锉以水四石煮取一石)上二味澄清。合渍干曲五斗候发。以糯米四石五斗酿之。依家酝法四 。勿令寒冷热。

第一 时下后诸药。

柏子仁(五两) 磁石(十二两末) 独活(十五两) 天雄(五两炮) 茵芋(四两炙) 防风(十两) 秦艽(六两) 芎 (五两) 人参(四两) 萆 (五两)上十味细切。纳饭中炊之。下 为池。 足讫。封头四十日。押取清。适性服之。勿令至醉吐。忌猪肉冷水。

又方松膏一升捣。酒三升浸七日。服一合。日再。数剂即愈。

又方松叶三十斤。酒二石五斗。渍三七日。服一合。日五六。(并出第八卷中)延年疗历节风四肢头面肿方。

黄 (十二分) 独活(八分) 生地黄(切三升曝干) 豆豉(一升熬) 鼠粘子(三升曝干)上五味捣筛为散。一服方寸匕。饮汁下。日二服。加至二三匕。忌芜荑蒜面猪肉。(一方无鼠粘子)又疗历节风流入腰脚方。

独活(六两) 玄参(四两) 犀角(屑) 升麻(各三两) 生地黄(切三升曝干) 豉(三合熬) 鼠粘根(切三升曝干)上七味捣筛为散。服方寸匕。饮汁下。日二服。加至二三匕。忌芜荑蒜面。(并出第十卷中)古今录验防风汤。主身体四肢节解疼痛如堕脱。肿按之皮急。(一作陷)头眩短气。温温闷乱如欲吐方。

防风 桂心 知母(各四两) 白术 生姜(各五两) 芍药 甘草(各三两炙) 附子(二枚炮)上八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为三服。忌生葱猪肉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出第四卷中千金有半夏杏仁芎 为十味无附子)

中风角弓反张方七首

病源风邪伤人。令腰背反折。不能俯仰。似角弓者。由邪入诸阳经故也。(出第一卷中)肘后疗中风。无问男子妇人。中风脊急。身 如弓。紫汤方。

鸡屎(二升) 大豆(一升) 防风(三两切)上三味。以水三升。先煮防风取三合汁。豆鸡屎二味 中熬之令黄赤色。用酒二升淋之。去滓。然后用防风汁和。分为再服。相去如人行六七里。衣覆取汗忌风。(出第二卷中)短剧大岩蜜汤。疗中风身如角弓反张。并生卒心腹绞痛方。

茯苓 芎 当归 甘草(各一两炙) 桂心(二两半) 栀子(十四枚掰) 吴茱萸(三两) 细辛 干姜 干地黄(各二两)上十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为三服。相去如行十里顷。若痛甚者。加羊脂三两当归芍药人参各一两。心腹胀满坚急者。加大黄三两。忌酢生葱生菜海藻菘菜芜荑等。(出第四卷中)千金小岩蜜汤。主恶风。角弓反张。飞尸入腹。绞痛闷绝。往来有时。筋急少阴伤寒。

口噤不利方。

大黄(二两) 雄黄(一两) 青羊脂 干姜 桂心 芍药 甘草(炙) 细辛 干地黄(各四分) 吴茱萸(三两) 当归(四两)上十一味切。以水二斗。煮取六升。分六服。重者加药。用水三斗。煮取九升。分十服。忌海藻菘菜生葱生菜。(深师同)又疗半身不随。手足拘急。不得屈伸。体冷。或智或痴。身强直。不语。或生或死。狂言不可名状。角弓反张。或欲得食。或不用食。大小便不利方。

人参 桂心 当归 独活 黄芩 干姜(各三分) 甘草(二分炙) 石膏(六分碎绵裹)杏仁(四十枚去皮两仁尖碎)上九味切。以井华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二服。日二。覆取汗。不汗更合服之。忌海藻菘菜生葱等物。

又疗贼风口噤角弓反张 者方。

当归 防风(各三分) 独活(六分) 麻黄(去节五分) 附子(一枚炮) 细辛(二分)上六味切。以酒五升。水二升。煮取三升。服一升。口不开。尺 口下汤。一服当开。

二服小汗。三服大汗。又单服荆沥。忌猪肉冷水生菜。(并出第八卷中)备急疗若身体角弓反张。四肢不随。烦乱欲死者方。

清酒(五升) 鸡屎白(一升熬)上二味捣筛合和。扬之千遍。乃饮之。大人服一升。小儿服五合。更小者服三合良。(肘后同出第二卷中)必效疗风入耳。角弓反张。及妇人风方。

乌豆二升。熬令声绝。酒三升。纳铛中急搅以绢滤顿服取汗。不过三剂。极重者和鸡粪合熬。若口不开者灌之良。(备急文仲同出第三卷中)古今录验疗卒中风。身体直。角弓反张。口噤。西州续命汤方。

麻黄(去节) 干姜(各三两) 附子(一两炮) 防风 桂心 白术 人参 芎 当归甘草(炙各一两)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及两仁碎)上十一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未食分再服。覆令汗出。(文仲同出第一卷中)

风口噤方一十首

病源诸阳经筋皆在于头。三阳之筋。并络入于颔颊。夹于口。诸阳为风寒所客则筋急。

故口噤不开。诊其脉迟者生。(出第一卷中)深师竹沥汤。疗卒中恶风噎倒闷。口噤不能语。肝厥方。

淡竹沥(一斗) 防风 葛根(各一两) 菊花 细辛 芍药 白术 当归 桂心 通草防己 人参(各一两) 甘草(炙) 附子(炮) 茯苓 玄参(各一两) 秦艽 生姜(各二两)枫寄生(三两)上十九味切。以淡竹沥一斗。煮药取四升。分为四服。忌海藻菘菜猪肉生菜生葱醋桃李雀肉等物。

又甘竹沥汤。疗卒中恶风噎倒闷。口噤不能语。肝厥。尸蹶死不识人。闭目。灸针不知痛。风狂。宜服此汤方。

甘竹沥(一斗) 生姜(三两) 防风 甘草(炙各三两) 防己 麻黄(去节) 人参黄芩上十四味 咀。以汤渍药令赤。合竹沥煮取四升。分为四服。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生葱生菜猪肉冷水。(并出第十九卷中)千金排风汤。主诸毒风气邪风所中。口噤闷绝不识人。身体疼烦。面目暴肿手足肿方。

犀角末 羚羊角 贝齿末 升麻末上四味。各一两和匀。以方寸匕为一分水二升半纳四匕。煮取一升。去滓。服五合。杀药者以意增之。若肿和鸡子敷上。日三。老小以意。亦可多合用之。(深师同)又疗中风口噤不能言者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