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平四年秋,地震
熙宁十年,饥。
崇宁元年,旱。
政和七年二月十二日,甘露降于司理院双梅上,光灿射日,味甘如饴,三日未晞。
绍兴四年春,威惠庙燕堂中山茶叶上下吐两花如龙爪,一本五出,一本八出,青绿色而有异香。
十四年,灵芝三茎产于郡学戟门之东楹。
十六年,有瑞莲同蒂异萼,产于郡学直舍前之池中。
十八年,漳浦县崇照盐场海岸,连有巨鱼高数丈10,割其肉数百车,至剜目乃觉,转鬣而旁舰皆覆。又渔人获鱼长二丈余,重数千斤,剖之,腹横人骼,肤发如生。《京房易传》曰:“海数见巨鱼,邪人进,贤人疏。”
隆兴二年,大旱,首种不入,自春至于八月。
淳熙十年九月乙丑,大风雨,水暴至,州城半没,浸八百九十余家。
十一年,四月不雨至于八月,是年亡禾。令守臣赈粟贷种。
嘉定九年五月,大水漂田庐,害稼。
十六年秋,大水,坏田稼十五六。
绍定元年,龙江书院仰高堂产瑞芝九茎,色如截肠。
淳祐九年,祠山庙戟门前桂树上花一簇十有四茎,茎间五叶,状如红梅。
〔元〕
至治三年九月,水。
泰定三年九月,水。
〔国朝〕
正统十年十一月癸未,地日夜连九震,鸟兽之属皆辟易飞走,山崩石坠,地裂水涌,公私屋宇摧压者多,凡百余日乃止。龙岩、长泰、南靖、漳平亦然。
天顺五年五月戊午夜,风雨大作,坠石拔木,洪水泛滥,漂人畜甚众,东门内外谯楼皆圮。龙溪县鸿山崩,松木随陷。漳浦县漂人畜尤甚。
七年七月,疾风暴雨,北溪洪水淹涨,平地深五丈许,柳营江桥亭漂没无遗。
成化九年四月,有大鸟止郡庭榕树上,身色青灰,翅黑,嘴足淡红,头耸高丈余,舒其翼盈二丈,攫紫背白鹭而吞之。知府张璝射中其颈,飞去复来,为弩人射死。
十年七月戊午夜,暴雨连淫,山崩水涌,洪潦奄至,城垣几没,人物漂荡,浮尸蔽江。圮南门石桥二间,坏军民庐舍不可胜计。
十二年,大旱逾半载。八月中旬,龙溪县七都下坂社有物若云片乱坠,形类猴猿相牵援,长一二丈,初则活动,少顷消灭。
十八年秋八月甲寅夜,火燔双门楼及公私庐舍数百区。
二十一年,自春徂夏积雨连月,龙溪、漳浦、龙岩、漳平、南靖五县,田庐禾稼多为所坏。
汀州府
〔宋〕
治平四年六月,进桐木板二,有文曰“天下太平”。
元祐五年,嘉禾生三十六穗。
绍兴十七年,州羊无角。是年以盗妨农。令郡县赈粟贷种。
二十三年六月,莲生同蒂异萼者十有二。
淳熙十一年,四月不雨至于八月,是岁亡禾。令守臣赈粟贷种。
十四年三月辛末,水漂百余家、军垒六十余区。
十六年,大水浸民庐千五百余家,溺死三千人。
绍熙二年三月,宁化县连水,漂庐舍、田亩,溺死二十余人。
嘉泰二年七月,水害苗稼。丙午,上杭县水圮田庐,民多溺死。
淳祐十一年八月甲辰,山水暴至,漂人民。
〔元〕
后至元五年六月庚戌,长汀县山蛟出,大雨骤至,平地涌水深三丈余,没民庐八百余家,坏民田二百余顷,溺死者八千余人。户赈钞半锭,死者一锭。
至正四年,夏秋大疫。
十四年,大饥,人相食。
〔国朝〕
成化二十一年夏,淫雨,山水骤溢,长汀、清流、归化、宁化、上杭、永定、连城七县乡市民居多为所坏。濒溪聚落、屋宇夷荡尤甚,田苗淤沙,人畜有溺死者。
二十三年七月戊午夜,疾风迅雷,击破预备仓气楼栋柱,燔米七百余石。
延平府
〔宋〕
太平兴国七年七月,江水涨,坏居民庐舍一百四十余区。
至道三年,州民刘相妻产三男。
景德四年六月,山水泛溢,漂溺居民。
乾兴元年,麦一本五穗。
天圣四年六月丁亥,大水,坏官私庐舍千余区,溺死者百余人。诏赐被灾家米二石,溺死者官瘗之。
皇祐四年九月,有禾一本,双茎二十穗。
元丰元年五月,木连理。
元祐初,顺昌县瑞粟一本十二穗。
六年,顺昌县瑞粟一本三十九穗。
元符元年,禾一茎九穗。
绍兴十八年秋,尤溪县雨黑雨。
乾道四年,顺昌县槎溪祥云弥布,大雨至,田间水随云涌上,高三十余丈,东流百余丈皆澄潭,视之,苍然有神物变化其中。
淳熙四年五月,庚子大雨水至于壬寅,漂民庐数千家。
十六年九月,大火,民居存者无几。
庆元六年五月,大水自庚午至甲戌,漂民庐,害稼。
嘉泰二年七月,水害苗稼。丙午,剑浦县圮三百五十余家,溺者众。
嘉定九年七月甲戌,沙县火燔县门、官舍及民庐一千一百余家,有死者。令郡邑赈恤之。
十七年五月,大水,圮郡治城楼、郡狱、官舍,城坏,民避水楼上者皆死。
淳祐十二年六月,大水冒城郭,漂室庐,死者甚众。
宋时,尤溪县有陈油妻产二子,肢体异而胸腹相连属,惊异不敢举。按郡志所载如此,不著年月,姑附于此。
〔元〕
至正元年,顺昌县嘉禾生一茎五穗。
四年,夏秋大疫。
六年八月己巳,火燔官舍、民居八百余区,死者五人。
〔国朝〕
成化二十一年,自三月雨至闰四月终不止,溪水泛涌,高十余丈,舟楫由城上往来,害田伤稼,坏公私屋宇,濒溪民居漂荡尤甚,溺人畜不可胜纪,所辖诸县皆然。
二十三年八月甲戌夜,火延毁四鹤、西水二城门楼并公署、民庐、佛寺凡千余区。十一月己未夜,广丰仓火,燔仓之文牍并米廒八间,延及预备仓米谷。
邵武府
〔宋〕
天圣四年夏六月,大水,坏庐舍,溺人。诏赐被灾家米二石,溺死者官瘗之。
秋九月,雨水坏民庐舍。
天禧四年三月,甘露降。
治平四年秋,地震,地裂泉涌,压覆州郭、屋宇,兵民死者甚众。
乾道三年秋八月,霖雨,禾、麻、菽、粟多腐。
六年,旱。是年,泰宁县有雀飞鸣,立死于瑞宁佛刹香鼎。先是,绍兴初,有雀立死于丹霞佛刹之鼎,皆羽孽也。释子因释其妖谓之羽化”。
淳熙十二年,饥,亡麦12。
十六年夏五月,大雨。
绍熙二年夏,四月霖雨至五月。
五年秋,九月雨至十月。
庆元六年春,大旱,井泉竭,疫时者甚众。
嘉泰二年夏,六月雨至于七月。
开禧元年,水。
嘉定十四年,旱。
绍定三年,乱13。二月庚申,蠲福建被盗州县租税一年,夏四月丁巳,臣僚奏乞下福建诸路总漕仓司,应被寇州郡令解诸司钱物,比之常年期限,并展一季。
淳祐七年春正月戌寅,水。诏淮浙发运司给米二万,济建宁、邵武诸州被水之民。
夏六月己酉,旱。秋七月癸酉,诏赏福建路监司州郡所申官民之家济籴者凡九人,补转官资有差。
十二年,水。秋七月庚寅,以诸路水灾,令学士院降诏,遣使分郡赈恤。
秋七月辛丑,大水冒城郭,漂室庐,人民死者以万数。徐清叟奏:“水退之后,贫民无以为生,亦有自经沟渎者闻,帅臣、漕臣发楮米以赈之,乞与除豁。”后悉得蠲。
德祐元年,大疫,民亡者几半。
〔元〕
至元元年,大旱,饥。
四年夏六月,大雨,水入城郭,平地二丈,漂沿溪民居殆尽。
秋八月,大旱。
五年秋七月,邵武、光泽县大水。
至正四年,夏秋大疫,八月旱。
五年,饥。
六年秋九月戌午,地震,翌日地中有声如鼓,夜复如之。
十一年冬十一月,大雨震电,雨黑忝如芦穄。
十三年秋,邵武、光泽二县陨霜杀稼。
十四年,大饥,人相食。
十二年春三月,邵武、光泽大水。
〔国朝〕
洪武十七年,大饥。
永乐十四年秋七月,邵武、光泽二县大水冒城,荡庐舍,溺男女万余。八月,大疫。
正统九年,饥,至冬十一月,地震。
十四年秋,大疫,死者以万计。
景泰六年,饥。
天顺二年夏四月,光泽县大水。
四年夏秋,疫。
成化二年,疫。
十年春正月,地震有声。是年旱,稼穑不成。
十一年夏四月,诸邑大疫,至冬方息。
十二年夏秋,大旱。
十七年夏,大水。
十九年,饥。
二十一年夏,淫雨,山水骤溢,邵武、建宁、泰宁三县乡市民居多为所坏,濒溪屋宇夷荡尤甚,田苗淤沙,人畜有溺死者。
兴化府
〔宋〕
太平兴国八年九月,太平军寻改今名。飓风拔木,坏廨宇、民舍千八十区。
雍熙四年十二月,甘露降罗汉峰前五松。
端拱二年八月,郡民刘政震死,有文在胸,曰“大不孝”。
淳化四年正月,知军冯亮献芝草。
咸平九年,红橘连理,又黄橘附桑枝而生。
熙宁十年,饥。
元祐五年《莆阳志》作元祐庚申。考之于史,元祐纪年无值庚申者,惟五年则值庚午,盖午与申字相近而误也。风大作,海居之民漂荡万数。
崇宁元年,旱。
大观四年十二月二十二日,雨雪14,遍山皆白,荔枝木皆冻死。
绍兴二十年四月,飞觞台之东南有芝草如婴儿之拳者,越旬日本茂而实滋,其大盈尺,小者亦或数寸,轮囷秀出,不可名象。芝初生,其色如涂金,旬日如凝脂,又如渥丹,后一变隐然如紫晕金。
隆兴二年,艰食。令守臣及常平使者赈之。
淳熙中,仙游县九座山古杉木末生花,气如兰。
五年闰六月乙巳,暴风雨夜作,漂民庐,有溺死者。
十一年,亡禾。令守臣赈粟贷种。
绍熙四年七月,海风害稼。
嘉定九年五月,大水,漂田庐,害稼十五六。
〔元〕
至正十九年三月,连日雨氂。
二十五年十月壬申,地震,有声如雷。
宝祐三年六月15,仙游县南桥溪上魁星祠前,溪中涌出开元钱,居民取之,钱背有“闽”字或“福”字。
〔国朝〕
景泰二年,春夏大旱,沟渠尽涸,斗米至二百钱。
六年夏,复大旱,人民艰食。
天顺三年,城北依山诸村落虎为害,伤人畜以数百计,白昼数十人同行亦有被伤者,山中数月几绝人迹。柯潜诗:“嗟哉山君何大恶,一啸生风卷丘壑。磨牙快作剑锋寒,纵有英雄不能搏。举头为城尾为旗,咆哮噬人如哺狸。东村少妇哭夫恸,西村老翁哭子悲。玄云寘寘日色暮,林下无人敢行路。安得贤守宋均来,敛迹藏威渡河去。”
成化八年,虎复为害,伤人畜不减天顺三年之数。
十二年,夏秋大旱,原田璺拆,晚禾不成。
十五年,虫伤早禾,米斗百钱,境内至无可籴者。
十九年夏,飓风大作,海水泛滥,害田禾,谷价腾涌,斗米值百余钱。
二十一年,自春徂夏大雨连月,莆田县田庐、禾稼多为所害。
二十二年,春旱,五月以后大旱,禾稼薄收。是年夏六月己卯地震有声,秋九月丙寅又震。
二十三年,春旱亡麦,秋大旱无禾。是冬潮人载谷鬻贩于莆,舳舻相踵,至于明年复不绝,谷价因之而平,民赖以济。
福宁州
〔宋〕
大中祥符五年,宁德县支提山石上生芝草十五本。
淳熙十年八月,霖雨,自己未至于九月乙丑大风雨,水暴至长溪,宁德县濒海聚落庐舍、人舟皆漂入海。
〔元〕
至元六年春二月,州大水,溺死人民。
〔国朝〕
成化二十一年,淫雨连旬,洪潦泛溢,州境及福安县田稼多为所伤。
二十二年,春旱,五月以后大旱,禾稼薄收。宁德县疫,十无一二宁者。是年夏六月己卯地震,秋九月又震。
校 注
1 乾隆《福建通志 杂纪》作“圣泉寺”。
2 乾隆《福建通志 杂纪》作“方可九尺”。
3 乾隆《福建通志 杂纪》作“合旧木宛然一体”,上无“归”字。
4 乾隆《福建通志 杂纪》作“自西北流入东北,色赤,尾长,声如雷”。
6 乾隆《福建通志 杂纪》作“贞观二十年,蝗”。
6 乾隆《福建通志 杂纪》作“大雨四旬,昼夜不止”。
7 乾隆《福建通志 杂纪》作“至元二十二年”。
8 乾隆《福建通志 杂纪》作“南安饥”,其上无“州”字。
9 乾隆《福建通志 杂纪》作“送郡”。
10 乾隆《福建遵志 杂纪》作“有巨鱼至”,其上无“连”字。
11 乾隆《福建通志 杂纪》作“绍兴初丹霞佛刹鼎上有雀立毙,皆羽孽也,释于妄诞,谓之羽化”。
12 乾隆《福建通志 古迹》作“淳熙十二年饥,无麦禾”。
13 乾隆《福建通志 杂纪》作“绍定三年寇乱”。
14 乾隆《福建通志 杂纪》作“十二月二十日大雨雪”。
15 乾隆《福建通志 杂纪》作“延祐三年六月”。按”延祐”为元仁宗年号,“宝祐”为宋理宗年号,“宝祐”疑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