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八闽通志
6193400000012

第12章

法海寺在广化寺西庑。陈大建十四年建,五代末留从效重建,宋天禧四年赐“法海院”额。前有御书阁,藏咸平、祥符、天圣、皇祐间所赐御书。元至正十四年寺厄于回碌,僧方岩修文。寻复圮,国朝改为寺,洪武、永乐间僧希闻、雪舟、云涯相继修葺。正统四年寺僧慧聪增建一新,柯潜为记。 龟山福清禅寺在文赋里。唐长庆二年始建庵,号“龟洋山”。咸通十三年建院,五代梁贞明中王审知改“龟山福清”额。中有六眸龟池、莼菜池、沈禅塔(唐薛承裕撰铭)、陈禅塔(唐黄滔撰碑)。国朝改为寺,景泰五年火,天顺二年重建。(上三寺俱府城西南。) 囊山慈寿寺唐中和元年僧涅槃栖隐于此。乾符三年诛茅为庵,四年更为延福院,光启二年王审知奏改“慈寿院”。法堂柱刻诗云:“山有重囊势,门开两迳斜。溪声寒走涧,海色月流沙。庵外曾游虎,堂中旧雨花。不知遗谶地,一一落谁家?”法堂之西有塔曰惠薰,即涅槃葬处也。寺屡经回禄,国朝洪武、永乐、宣德、正统间俱尝修建。内有十六奇,曰施蚊台、放目亭、蘸绿亭、瑞星堂、海月堂、餧蛭池、放光室。余见山川志。又有虎溪亭、苍霞亭、云涛轩、栖真轩、石屏轩、陈洪进,蔡襄祠堂。石屏上刻蔡襄所书陈伯孙诗:“六合万籁息,秋林月正辉。琴中弹不尽,石上坐忘归。”大字径尺许。又蔡襄自题云:“二十年前登第初,青衫赢马谒禅居。鬓毛白尽犹奔走,惭愧高人得自如。”国朝周莹游囊山寺诗云:“万壑秋声飞翠瀑,一亭爽气挹苍霞。” 上生寺唐大顺元年建。内有黄璞祠堂。元大德二年修。旧名“上生院”,今为寺。(上二寺在延寿里。) 永明寺在望江里。元初建,林以顺为记。(上三寺俱府城东北。) 宝胜寺在府城南胡公里。陈时为庵,曰“宝台”,唐咸通中更为“宝胜院”,国朝洪武中改为寺。 妙寂寺在府城西北常泰里。亦名“塔院”。五代晋开运元年建。****大鼐诗:“四围紫翠峰峦合,一片丹青楼阁开。”后改为寺。(上二寺今废。已上二十寺除法海寺外俱国朝洪武间并为丛林。) 大云寺元至正元年建。 石林寺元至正七年建。 宝华寺宋状元吴叔告墓庵,后改今名。(上三寺在合浦里。) 万寿寺在新安里。元泰定二年建。(上四寺俱府城东南。) 五云寺在府城南文赋里。五代周广顺三年建。唐处士朱邺旧居也,有白莲池。失名氏诗云:“五云已作黄金地,一水空余白玉花。” 灵源寺在府城东北广业里。旧为院。元延祐四年重修,黄方子为记。国朝洪武二十四年改名“灵源寺”,并为丛林。(上二寺俱废。) 观音院在奉谷里。宋乾兴元年建,国朝洪武三年修。 地藏院在武盛里。宋治平元年建,国朝永乐二年建。(上二院府城东。) 资圣院在谷清里。宋咸平二年建。又府城东北广业里亦有资圣院。 嵩山护国院在醴泉里。宋大观元年建,三年赐额。 报恩香积院宋景德六年建。寺东数里为竹啸山。 上宝峰院宋皇祐六年建,国朝洪武八年修。(上二寺在兴福里。) 兴福院在合浦里。宋皇祐六年建,后毁,国朝永乐十三年修。瞻圣院在新安里。宋大观四年建,后赐今额。国朝柯潜诗:“云淡午风轻,寻幽入化城。径苔随意绿,檐竹可人情。萍破见天影,江喧疑雨声,胜游须有纪,扫壁醉题名。”(上六院俱府城东南。) 东塔院在广化寺山门内之左。宋时建,有石浮屠五级。 西塔院在广化寺山门内之右,亦宋时建。有木浮屠三级。国朝成化间浮屠圮,二十年僧藏谷即其址建大雄殿,并新院宇。 月峰院在广化寺之左里许。宋时建,国朝成化二十二年都纲文达重建。 西重院在文赋里。唐元和间建,国朝永乐十四年重建。今圮。(上四院俱府城西南。) 景祥院在常泰里。旧名“琉璃院”,据陈岩之腹,寻迁于此。内有徐夤祠堂。夤尝有诗:“耕罢树阴黄犊卧,斋时山下白衣来。”元天历三年重修,训导李原记。 国欢院唐僧涅槃之宅,后施为院,其父母双冢在焉。国朝永乐六年重建,林环为记。 国泰院宋崇宁四年建,国朝永乐十三年重建。(上二寺在延寿里。) 崇圣院在兴教里。唐乾宁元年建,宋元祐中重建,元黄方子为记。 圣寿院在永丰里。唐光启间建,国朝永乐二年重建。(上五院俱府城东北。) 瑞龙院在府城西北。宋太平兴国八年建,国朝洪武二十四年修。(上一十八院俱存。) 石室院有铁浮屠九级。 广恩院梁开平三年建。有流杯亭,为郡人游赏之所。(上二院俱府城西。) 中和院在壶山之南。 太平院在胡公里。(上二寺俱府城南。) 翠峰院 白塔院(上二院在安乐里。) 上宝林院在国清里。宋皇祐元年建。 下宝峰院在兴福里。 皇龙院在新安里。 下宝林院 罗汉院(上七院俱府城东南。) 法界院 满月院 崇先文殊院旧名“大文殊”,宋淳熙四年龚茂良请为功德院,赐今额。 西方院 回雁院 荐福院 西台院 云堂院 安养院(上九院在广化寺。) 东重院在文赋里。 西平院 龙凤院(上二院在新兴里。) 西峰院在灵川里。(已上一十三院俱府城西南。) 双峰显祖院唐大顺间建。号“双峰文殊院”。五代梁开平四年圮于水,改建于寺东里许,翁承赞请赐今额。有承赞祠堂。宋张伯常诗:“暖脉匀青地上苔,拂尘题柱记花开。海风一夜吹山雨,却送春寒入寺来。” 灵峰院 梅洋院 应圣院(上四院在待贤里。) 西隐院有林氏九牧祠。堂西有鲁禅岩,即旧西岩也。 乌齐院 佛岭院(上三院在尊贤里。) 保福院在平床岭上。 广福院在旧嘉禾里。 泗洲院 继善院(上二院在兴教里。) 九峰院在延寿里。 五峰院 报慈院五代周显德六年建。(上二院在待宾里。) 蛟池院 恩报院(上二院在望江里。) 天王院旧在青原西里。宋隆兴元年火,遂移建于三圣堂,即今所也。吏部王悦为记。 芗林院唐咸通十年赐额。有郑樵修史堂,又有通游阁、幻住庵、宴寂阁。 棋山院有轩,面仙掌,匾曰“仙掌轩”。 永宁院在望江岩之南麓。 香泉院 瑞峰院 汤泉院 螺峰院 祥云院 子院 天竺院 南峰院 大会院 资国院 龙兴院 双林院 贵山院 龟峰院 兜率资福院唐大中初建。(上一十八院在广业里。已上三十五院俱府城东北。) 招福院距府城里许。唐天祐二年建。有黄滔祠堂。 幽化院宋淳熙五年建。龚茂良诗:“岭云西去欲催暮,山雨北来浑似秋。” 长兴院 方广院 苦竹院(上二院俱宋咸平中建。) 新兴院 国安院 义兴院 阳岩院 碧岩院 建隆院 幽峰院 白马资福院 宝塔院 白岩院 报恩院 南峰院 鹫峰院 仁王院 灵隐善化院梁开平中建。(上一十九院在常泰里。已上二十院俱府城西北。) 崇福院又待贤里、广业里俱有崇福院。 资福院 北平院 林泉院 龙藏院 灵鹫院 中峰院宋天圣二年重建。 白云院宋余越诗:“松花簌簌糁苍苔,墙角梧桐取次开。倚遍阑干人未去,一双白鹭破山来。” 荐福院 显庆院 西林院(通上几九十院俱废。) 龙泉尼院在府城西南维新里。宋绍兴中建,元皇庆元年重修。 龙寿尼院在府城东北孝义里,旧静空僧院也。宋乾德二年改为尼院,元延祐四年改赐今额。(上二尼院俱存。) 永和尼院在郡城西二里许。旧志永和元年建。 空寂尼院在府城北二里许。旧净空憎院,会例废。宋乾德二年更建为尼院,改今名。 瑞明尼院在府城东南国清里。 云峰尼院在文赋里。 广福尼院在新兴里。(上二院俱宋乾德七年建。) 观音尼院在灵川里。 瑞峰尼院(上二院俱宋开宝中建。) 郭洋尼院(上五院俱在府城西南。) 西林尼院在府城东北广业里。 卓林尼院在旧保丰里。宋开宝五年建。 里洋尼院在保丰里。宋政和二年建。 陈墙尼院 嵩溪尼院宋乾德六年建。 中峰尼院 龙兴尼院 方坑尼院 励浦尼院 报劬尼院(已上一十八尼院俱废。) 朝宗庵在芦浦斗门之侧。宋绍兴间建,元毁于兵,国朝洪武九年重建。 渚林庵元至正十年建。 新庵在平海卫西里许。永乐十八年指挥同知王茂重建。(上二庵在武盛里。已上三庵俱府城东。) 新丰庵在莆田里。元至顺二年建,国朝洪武十一年重建。 永丰斗门庵在国清里。宋崇宁二年建,国朝永乐九年重建。 万安庵元至正间里人朱珏施地并建为乡闾祈报之所,国朝成化十九年里人孙秉玉募众重新之。 幻住庵元至正二十三年建,国朝洪武五年重建。(上二庵在连江里。) 妙泉庵在兴福里。元至正三年建。 万松庵在醴泉里芝山。宋吴世泽建。中有吴氏先祠。国朝景泰元年裔孙国耀重修。(上六庵俱府城东南。) 普门庵在广化寺放生池之左。中有唐御史黄滔祠堂。又莆田里小桥之北亦有普门庵,元至顺二年建,国朝洪武十一年修。 南山庵在广化寺西廊之后。 锦亭庵旧黄涅槃施水亭也。元至正三年创庵,国朝洪武七年重修建。(上三庵俱府城西南。) 果满庵在府城拱辰门外。元至正八年建。 圆智庵宋淳熙五年建。有亭以憩行者。 万岁庵元至大七年建,国朝洪武二十四年重修。 泗洲庵宋绍兴二年建。 积翠庵在尊贤里。元至正三年建。(已上凡一十八庵俱存。) 崇恩庵 金粟庵 大悲庵 明因庵 翠岩庵 崇兴庵 迎福庵 古山庵 光岩庵 东殿庵 深沙庵 内泗洲庵 普贤庵 三圣庵 天王庵 紫阁庵 罗汉庵 天台灵鹫庵宋蔡襄诗:“幽人去未还,门户和云闭。卓卓树阴圆,深冬泉响细。寒生群鸟鸣,睛彻孤鹤唳3。寂寞傍山归,写望沧溟际。”有屏山堂,绍兴三年郡守吴伟明建堂之后,层林迭障,隐然如屏,故名。曾开记云:“莆田登览之胜,萃于南山,而此堂又兼得莆田南山之胜电。”堂久废,绍熙二年太宁赵彦励重建。前有弄月池,龙学徐林疏泉名之,书刻于石。 上慈氏庵 东峰庵旧为黄滔书堂。记云“庭树双亚”,今庵前龙眼根株芽蘖,尚有存者。 少林庵 大药师庵 东峰白莲庵 永寿庵 报劬庵 瑞像庵 清凉庵 下慈氏庵 广福庵 东报先庵 东碧云庵 永安庵 大千佛庵 瑞峰庵 崇寿庵 资庆庵 灵源庵龚茂良赴官建宁,宿于此,题云:“迟回不忍去,复作抱衾留。断续云间雨,萧骚木末秋。劳生那有此,渐老欲相投。最爱千峰暮,钟鸣处处幽。” 白莲庵 小文殊庵 尊胜庵 兜率庵 圆明庵 东释迦庵 崇福庵 鹫峰庵 宝峰庵 小千佛庵 中岳庵 净土庵 大释迦庵 金仙庵 菩提庵 灵泉庵 奉先庵 报慈庵 慈云庵 下观音庵 延庆庵 大地藏庵 崇信庵 鹿苑庵 福先庵 应圣庵 大崇胜庵 崇圣庵 松峰庵 南地藏庵 天庆庵 舍利庵 小崇胜庵 水月庵 兴福庵 西林并小地藏庵 般若并小释迦庵 瑞云并宝积庵 弥陀庵 普照庵 西报先庵 金峰庵 上生庵 天竺并义因庵 弥勒庵 南禅庵 崇安并崇庆庵 上观音庵 报恩庵 大南峰庵 太平庵 内南峰庵 下泗洲庵 中观庵 西碧云庵 宝山庵 小药师庵 中藏庵有黄滔祠堂。 上泗洲庵 戒律庵 西殿庵 西峰庵 天宫庵 瑞泉庵宋陈权诗:“飞练逼天象,疏棂逗岩烟。烹茶引高士,汲此石罅泉。泉深不盈尺,润物无颇偏。百川有盈涸,是坎常泓然。”有瑞泉阁。 中峰庵在灵岩上游。为郡人登眺之所。曾开《天宫记》云:“南山广化寺有庵百余区。檐楹相摩,轩槛层出。如中峰、瑞泉、天宫皆号为绝景。”有潘承祐祠堂。 六祖庵 吉祥庵 三身庵(已上一百有五庵俱在广化寺内。) 西弥陀庵 上观音庵 净居庵 巷头弥陀庵 延寿庵 上厅庵 下地藏庵 上地藏庵 东峰庵 慈氏庵 千佛庵 东弥陀庵 上弥陀庵 白莲庵(已上一十四庵俱见旧志。) 觉海庵在崇福里。 香山庵在合浦里。(上二庵在府城东南,俱元至正间建。通上凡一百二十一庵俱废。) 集贤堂在莆田里清浦之东皋。乡人周心鉴建为乡人祈祷及周氏子孙讲读之所。 万安堂在景德里。元至顺中建,国朝洪武十四年重建。 崇福堂元至正十年建。 神山堂洪武十一年建。(上二堂在崇福里。已上四堂俱府城东南。) 忠报堂在府城东北仁得里。宋绍兴四年郭义重建。(已上五堂俱存。) 思功堂在连江里。元延祐二年建,国朝洪武二十九年重建。 妙峰堂元延祐元年僧隆源建,国朝洪武、正统、景泰间屡尝修葺。成化元年吴氏请为祠堂。 大隐堂元延祐二年僧隆源建。国朝景泰间复为余氏祠堂。(上二堂在莆田里。已上三堂俱废。) 大梦岩精舍在大象峰。元至元间蜀僧大梦结庵于此。至正间毁于兵燹,国朝洪武二年重建,郡人陈观为记。郑力行诗:“楼台势倚青天外,钟磐声沉碧树间。驯鸟迎人啼石涧,小童候客扫松关。”林文诗:“山峙秋空千仞表,寺藏苍霭万重间。” 天泉岩精舍在石室妙应寺之右半里许。元至正二十年建。郡人郑力久诗:“老树攒空蔼翠氛,山连雉堞隔秋云。到来禅榻闲相伴,灯送檐花入夜分。” 弥陀岩精舍在大象峰后。元至正二十五年建。(上三精舍俱府城西。) 灵云岩精舍元延祐间建。中有桃花洞、万松关、七里塔、慈母阁、蘸月池,号“五奇”。国朝洪武七年重建。三山王偁为记。 真净岩精舍元至治间建。慈安卢希韩为记。 南泉岩精舍元大德二年建,林雨为记。国朝柯潜诗:“好山看不了,倦憩白云边。扫榻剪蕉叶,烹茶分涧泉。鸦翻松影碎,鱼跃浪痕圆。相对忘言处,风清月满天。”“最爱南泉好,闲来叩竹关。屋头岩溜白,花底雨苔斑。醉吸杯中月,吟看鸟外山。高人不出户,赢得一生闲。” 栖云岩精舍 竹峰岩精舍(上二精舍俱宋太平兴国二年建。已上五精舍俱在府城南壶公山。) 紫云岩精舍在府城北陈岩山。元至正二年建,国朝洪武二十六年修,郡人黄隽为记。林崇宪诗:“彼紫云岩,招提深且窈。蹑磴忽穷探,鸟道回木杪。仰观碧汉低,俯视群峰小。坐久淡忘机,松阴下驯鸟。日夕赋归欤,歌声出云表。”黄原志诗:“九峰青巑屼,一峰更幽奇。云扃敞新霁,石室涵朝曦。文盟集冠佩,少长同襟期。开筵俯山阁,笑咏杯行迟。横琴弹古调,剪烛评新诗。悠然淡忘虑,世途空险。” 松隐岩精舍在府城东南谷城山上。宋淳祐三年建,元至正十六年毁于兵,寻复建,国朝胡隆成为记。 紫霄岩精舍在府城东北。旧曰“迎福院”,宋熙宁五年建。国朝方可学诗:“古径云根断,幽泉石罅通。”(已上一十一精舍俱存。) 文峰岩精舍在塔山。宋绍兴四年建。 炉峰岩精舍在赤岐山前。元至正二年建,国朝洪武三十一年重修。 涌泉岩精舍在双髻山。宋淳祐元年建。(已上三精舍俱废。) 玄妙观在旧宁真门外。俗呼“旧观”。宋大中祥符二年建,号“天庆观”,元元贞元年改赐今额。国朝永乐五年修,林圭为记。万寿宫俗呼“新观”。元延祐元年郡人盐铁使方广翁建,并给以田,俾子孙甲乙住持之,广翁自为记。今道纪司在焉。(上二观在府治东北。) 玉虚东观在涵江。宋嘉定三年建,国朝洪武三十一年修,成化二十一年重建。 福神西观在峬尾。宋嘉祐四年建,国朝永乐十一年重建。(上二观在延寿里。) 祐圣观在侍宾里江口。元至元二年建,国朝永乐十一年修。(上三观俱府城东北。) 祐圣道观在景得里黄石。宋淳祐七年建,国朝洪武、永乐、成化间屡尝修建,为乡人祈雨之所。 紫霄洞观在新安里莆禧。宋太平兴国三年建,国朝洪武二十年,通判曹大德重建。(上二观俱府城东南。) 朝元观在府城东北广业里。今废。 北辰贞庆堂在府城东南连江里塔兜堂之前。旧传其地有妖怪,创此以镇之。元至元五年修,国朝永乐二年重修,成化十九年重建。 玉霄宫在平海卫城东北。永乐四年百户王烈建。岁旱,祷雨多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