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美国70年:大而不倒的阴谋政治
6189100000014

第14章 二次世界大战都“糊弄”了谁? (3)

到1943年2月,反攻的德军势如破竹,一路把美英盟军赶到了突尼斯西南部的卡塞林隘口。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突尼斯小镇,盟军得到了喘息的机会。卡塞林隘口,也因此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个常常被忽略的转折点。卡塞林隘口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在这里,同盟国军队的统帅艾森豪威尔上将和轴心国军队的统帅隆美尔元帅,真正遭遇了。

隆美尔拿下卡塞林隘口让希特勒昏了头

1943年2月4日,隆美尔元帅巡视了战场,他意外地发现艾森豪威尔的美军和蒙哥马利的英军之间,有一个相对开阔的中心地带。隆美尔敏锐地意识到,这就是所谓的“阵地真空”,也是联军作战中最容易出现的漏洞。隆美尔觉得机不可失,他迅速拟订了一个作战计划,那就是立即填补这个真空阵地,先是从背后包抄艾森豪威尔,然后突然掉头攻击蒙哥马利。

应该说,这是一个大胆而出色的作战计划,但是这个计划遭到了阿尼姆上将的冷落。阿尼姆是第10集团军群的指挥官,指挥着德意两国驻扎在突尼斯军队的主力。他出身于德国贵族,比隆美尔大三岁,军衔却比隆美尔要低,在军队的威望无法与隆美尔相提并论。但是他坚持自己的那一套,不去招惹隆美尔,他手下的参谋军官也被禁止与隆美尔的参谋们来往。阿尼姆上将想按照自己的打法指挥第10集团军与盟军作战,他不想为了隆美尔的计划而分散自己的兵力。隆美尔是非洲军团的指挥官,没有权利指挥阿尼姆的第10集团军,他只好将作战计划提交德国最高统帅部定夺。

在隆美尔请示作战计划的过程中,盟军情报部门获悉了隆美尔的这个计划,迅速采取措施填补了这个阵地真空。隆美尔的作战计划失去了战机,自然也就没有了意义,只好胎死腹中。

两星期后,隆美尔接到报告,被德军穷追猛打的美军已经走投无路,正在炸毁燃料和弹药库。“这是美军神经紧张的明证。”隆美尔知道反扑时机到了,他热血沸腾,要求阿尼姆的机械化部队和他的非洲装甲兵团一起,立即发起一场联合攻势,拿下卡塞林隘口,从而阻断盟军的后勤补给线。在给阿尼姆的电话中,隆美尔大声喊道:“只要这么干了,英美两军部队将不得不回阿尔及利亚。”——如果真的发生了这种情况,意味着盟军北非登陆的全部战果付之东流,而这正是艾森豪威尔最为担心的前景,也是他下令死守卡塞林隘口的主要原因。

但是,手握重兵的阿尼姆没有隆美尔那样的魄力,他无意进行大规模军事行动。眼看战机又要被错过,隆美尔无计可施,最后他只好把自己的建议电告意大利最高统帅部,隆美尔以为向墨索里尼求援能够见效。可是两天过去了,罗马没有回复隆美尔的电报。但是隆美尔已经不能再等了,他不想第二次失去战机。

2月20日早上7点,隆美尔向自己率领的非洲军团下达作战命令,要求他们猛攻卡塞林隘口。德军第10和第21装甲师从隘口两侧突然出击,袭击美军第1装甲师。从天而降的德军让第1装甲师猝不及防,损失惨重。但是令隆美尔不解的是,盟军发现隆美尔占领卡塞林隘口的企图后,并没有按照隆美尔预想的那样派大部队前来争夺阵地,而是继续有条不紊地调兵遣将。实际上,艾森豪威尔不相信攻击卡塞林隘口的就是德军主力,这一方面是隆美尔进攻前的隐蔽工作做得太过出色,盟军不相信攻击卡塞林隘口部队居然有两个重型装甲师之多。另一方面,在艾森豪威尔看来,在卡塞林隘口攻击前进的两个装甲师是佯动,真正的主力是阿尼姆的第10军团。

的确,当隆美尔的装甲师猛攻卡塞林隘口的时候,阿尼姆的第10军团真的对盟军形成了另外的包围。阿尼姆本来只是不想按照隆美尔的意见行事,刻意调走了第10军团,但艾森豪威尔并不知道他和隆美尔之间的摩擦,注意力始终放在阿尼姆身上。就是说,阿尼姆的内耗和艾森豪威尔的谨慎,给隆美尔带来了意外的收获。

当天下午,已经攻入卡塞林隘口的隆美尔见抵抗的敌军数量有限,决定主动扩大战果,他命令第10 装甲师冲上公路,直接进攻英军第26装甲旅——那是盟军可能救援卡塞林隘口的最近的部队。猝不及防的英军26 装甲旅在连绵的山脊上边打边退。傍晚时分,第26装甲旅退入自己的阵地,准备等待救援。但是尾随而至的德军紧追不舍,他们使用一辆缴获的英制坦克打头阵,在苍茫的暮色下,已经被打得昏了头的英军以为是自己的增援部队赶到,立即前去接应,越战越勇的德军抓住机会冲入英军阵地,又击毁了不少英军车辆。

根据事后的统计,卡塞林隘口争夺战中,德军打死美英盟军3000人,俘虏盟军4000人,击毁击伤盟军坦克 200 辆,缴获60 余辆,而德军的全部伤亡,不超过1000人。值得一提的是,隆美尔的这一战果,是在他没有得到意大利军队指挥权的前提下取得的。卡塞林隘口的突击战,是隆美尔军事生涯中一个经常被忽略的亮点,但却是美英盟军的一个黑色记忆。正如艾森豪威尔的副官所描述的那样,“骄横一世、不可一世的美国人今天蒙受了耻辱,这是历史上我们最惨的败仗之一。”

2月21日,已经占足了便宜的隆美尔见好就收,他决定趁艾森豪威尔还没有组织有效反击时全身而退。被隆美尔打得晕头转向的美军,此刻真的昏了头,防守阵地的美军第2军军长,完全没有察觉隆美尔的撤退意图。更加不可思议的是,23日凌晨,美军发现了正在撤退的隆美尔军团后,第2军军长还是拒绝下达追击德军的命令。直到25日深夜,恍然大悟的美军第2军军长才下达了反攻的命令。这时,隆美尔大军早已越过卡塞林隘口,安全撤退。

更加讽刺的是,在撤退途中,隆美尔收到了罗马的电报,这份以正式命令的形式发给隆美尔的电报说,意大利最高统帅部授权隆美尔元帅,全权指挥轴心国在突尼斯的集团军群。隆美尔苦涩地笑了笑,把这个迟到的电报揉成一团。可以预见,如果隆美尔在三天前就得到这个命令,那么卡塞林隘口的战果,将带给艾森豪威尔更大的震撼。

从卡塞林隘口撤离后,隆美尔乘飞机到达罗马和柏林。他向墨索里尼和希特勒报告说,卡塞林隘口的战争已经结束,部队必须立即撤出这一地区。隆美尔的理由是,艾森豪威尔的主力部队已经集结在地中海沿岸,蒙哥马利的第8集团军又在突尼斯的大陆腹地和艾森豪威尔遥相呼应,德军在战略上处于劣势。最重要的是,驻扎在这里的德军军团每月至少需要14万吨物资供应,但是地中海的出海口已经被盟军控制,德军的补给将产生严重问题。但是墨索里尼和希特勒这时却出奇地一致,他们说隆美尔是个悲观派。墨索里尼还得意洋洋地对隆美尔说,你看看卡塞林隘口之战吧,那些混血杂种的美军碰上轴心国军队,结果就是那样。

或许是苏联战场的僵持让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不安,这两位纳粹头子看起来真的被卡塞林隘口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他们不仅不接受隆美尔关于撤军的建议,反倒继续向这个阵地大规模增兵,这让隆美尔吃惊不小,但是他却无法改变元首的决定。

在希特勒向卡塞林隘口增兵的同时,艾森豪威尔及时检讨了卡塞林隘口失败的教训。第2军军长被要求卷起铺盖回家,巴顿将军接任了第2军军长。不久,第2军就夺回了卡塞林隘口。此时,被希特勒调来增援的轴心国军队加上阿尼姆的第10军团,总兵力已经达到25万之众。但是正如隆美尔预料的那样,他们根本就没有战斗力,因为他们基本上要饿着肚子打仗。这个军团原本每月至少要有14万吨的物资供应,但是随着盟军对地中海控制的加强,负责给这个兵团运送物资的意大利军队遭遇了越来越多的困难。隆美尔飞到罗马向墨索里尼建议撤军时,部队的后勤补给就从14万吨下降到2.9万吨了,这本来已经微如涓滴,但是到了4月份,这个数据又降为2.3万吨。5月份,25万大军的后勤补给竟然只有2000吨了。

轴心国的25万大军眼巴巴地等待补给时,美军第2军完全占领了卡塞林隘口,彻底封锁了德军的补给线,25万走投无路的德军只好举手投降。如果包括战场上的伤亡数字,卡塞林隘口一战,轴心国军队总共损失了将近35万人 。而美英盟军在这场战役中伤亡的人数,不过1.85万人而已。

盟军的胜利固然值得庆贺,但回首往事,如果不是希特勒性格中那些所谓的“元首特质”占了上风,如果不是墨索里尼这个奴才对希特勒太过唯唯诺诺,哪怕是隆美尔元帅更加执著一些,也许笑到最后的并不是艾森豪威尔,更不会是巴顿。说不定巴顿将军的遗书,真的要被拆开。

事实上,自从接替第2军军长以来,一直被隆美尔压着打的巴顿的心情就糟透了。曾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巴顿,无论如何不能接受被动挨打的战术,所以在那个时候,巴顿将军的脾气很是暴躁,以至于英军士兵对巴顿颇有微词。英军士兵对巴顿的意见又被巴顿的部下拿来做文章,本来是联盟作战的英美盟军之间就龃龉不断。巴顿手下的一名美军军官甚至骂一名英国军官是“狗杂种”。结果,这位英国军官把他告到了艾森豪威尔那里。艾森豪威尔勃然大怒,他一直都把联盟之间的团结视为胜利的保证,巴顿的手下公然破坏团结,必须严惩。所以艾森豪威尔叫人把巴顿将军和那位骂“狗杂种”的军官一起叫到自己的司令部,严厉训斥了那位军官。艾森豪威尔说:“你叫谁‘狗杂种’都没关系,但我绝不允许你叫‘美国狗杂种’和‘英国狗杂种’。可是你现在却叫了。为此,我准备把你送回国——乘一艘慢船回国,并且没人护送你。”

叹曰:

自相水火 隆美尔受制于人坐失战机

刚愎自用 希特勒我行我素自废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