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温暖·爱
6188500000020

第20章 悄然绽放的爱 (1)

周末,为写一篇杂志特约的文章,我如约去拜访那位心仪已久的老作家。

走进靠近市郊的那个爬满青青葡萄藤的古朴小院,老人正坐在一把古色古香的藤椅上,悠然地听着一曲民乐,微闭着双眼沉浸在遐思之中,面前的茶几上摆着一杯酽酽的绿茶。

老人已经年逾八十,依然身体健朗,耳聪目明,有着叫人如沐春风的笑容。她先是赞叹我写的那些小品文,说是有真情在里面。我连忙说自己写的东西过于简单了,不够深刻。她却不同意地认真道:“复杂的未必就等于深刻,你的文章朴素得清新,相信你做人也是如此。”我感激她的勉励,连连点头,又说了一些不是闲话的闲话,我怀揣的那份拘谨便在不觉间烟消云散了。于是,我索性扔掉了临来之前悉心准备的采访提纲,且随老人飘逸的思绪,轻松而愉快地倾听她关于写作和人生的真知灼见。

那日,老人谈兴极高,好多奇言妙语让我应接不暇,心中更添一份敬佩,须知:老人只读过六年书,而今却完全可以用“著作等身”来形容她创作上的成功,尤其是近年来,她激情奔涌,文笔更可谓是炉火纯青了。

聊着聊着,就聊到了那个“是什么使你走上了创作之路”的似乎永远新鲜的老话题上面。这时,我发现老人的脸上竟掠过一抹幸福的羞涩,她微笑着看着我欲言又止。我的好奇心立刻便被调动起来,忙追问她一定有什么秘密吧?

老人呷了一口茶,将目光投向天空悠悠的白云。仿佛经过了一番激烈的心灵的辩论,她忽然盯住我的眼睛,让我承诺一定保密部分内容。然后,她才将珍藏于心底的秘密和盘托出——

她和他曾是青梅竹马的玩伴。15岁那年,情窦初开的两个少年,便把爱的誓言刻在了村头那棵老槐树上面。然而,那个多雨的秋天,他在上海的一位远房叔叔要领他去大都市,听说依了算命先生的指点,他得迎娶那位漂亮的表妹。他虽是拼命地反抗,但最终没能拗过父母,还是流着泪一步一回头地离开了那个僻远的小山村。

仿佛天塌地陷般的骤然打击,她一个人关在小屋里不吃不喝,呆傻地坐了两天两夜,而后,给父母留下一张字条,一路乞讨着追到了上海。茫茫人海中,自然是找不到他的踪影了。其实,就算是找到了他,她又能怎么样呢?她在黄浦江畔徘徊了几天后,决定就留在这座城市里,因为她最爱的人在这里。从那以后,她当保姆、做小餐馆的服务员、卖报纸、扫大街……很多苦活累活都做过,但她从没有想过要离开那里,因为一想到自己爱着的人就在这座城市里,所有的艰辛便都被一种含泪的幸福冲淡了。

在大上海漂泊的那些日子里,她遇到了一位在报社工作的热心雇主,帮她找了一份较稳定的校对工作。忙碌之余,她开始把自己满怀的思绪倾泻到稿纸上面,不知不觉间,她竟成了一位作家。虽然后来有很多人追求过她,可她从未动心过,一直孑身一人。

她说她已在内心里嫁给了他,是因为爱他,她才来到这座繁华的城市,才拿起笔来,才成了作家……

原来如此!

我惊诧地望着饱经沧桑的老人,不禁为她的那份特别的爱而肃然起敬。

“那你后来找到他了吗?”我很想知道那个他后来怎样。

“听说他后来娶了他的表妹,在这座城市里过得很幸福,但他不知道我在这座城市里,因为我改了名字,也从没有去找过他。”老人平静地告诉我。

“为什么不去见他?”我不禁有些困惑。

“知道他过得幸福就行了,何必再去惊扰他呢?”老人似乎很满意这样的结局。

就因为一份爱,一个农家少女远走他乡,最终成为一位著名作家;就因为一份爱,她一直守在这座繁华的城市里,因为她始终感觉到她和他离得很近很近……

炎炎夏日,我在整理老人的采访记录时,眼前又一再浮现出老人那爱意充盈的面庞,似有一缕缕清爽的风拂面而来,柔柔的心立刻被撩拨起阵阵涟漪——哦,穿过滚滚红尘,世间有些真爱,原来可以是这样的简单而清纯啊,就像那些不知名的小花小草,虽罕有人关注,但悄然绽放的自是一份独特的美丽,自有一份弥漫岁月的馨香……让理智守护爱情。爱情有时就像是一个过于放纵和任性的孩子,充满了霸气和娇气,如果缺少了理智的约束,她就很可能会把婚姻搅得一团糟,著名作家许地山与夫人周俟松的爱情故事,就值得我们深思……

许地山在20世纪的20年代便成了我国著名的作家和社会活动家,而周俟松是北师大的高才生,人又长得青春靓丽,妩媚动人。她在上中学的时候就对许地山仰慕不止。后来,他们在熊佛西家相识,可谓是彼此一见钟情,大有相见恨晚之感。经过了恋河相渡,两人走进了婚姻的殿堂。成家之后,周俟松承担起了一切的家务,许地山则倾心于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遇到问题,两人时常讨论到深夜。恩爱缠绵之中,又有了一种“红袖添香夜读书”的佳境。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激情与浪漫的潮水也渐渐地退去,原来曾经笼罩在彼此身上的那道光环,也在朝夕相处、耳鬓厮磨中慢慢地消逝。当周俟松从对许地山的崇拜中走出来之后,她对许地山不修边幅、随意乱丢东西等生活习惯越来越感到无法容忍。周俟松是出生在书香门第,自小便养成了温文尔雅、注重仪表和讲究整洁的个性。许地山开始的时候,对她的唠叨还有耐心,然而,时间一长,他便再也不能忍受夫人对他颐指气使的霸气和试图对他的改造,开始由小的摩擦,升级为“战争”。再后来,两人由于对抗心理的惯性作用,竟发展到了任何一件生活小事都可能触发一场颇有规模的夫妻大战。1933年秋,两人大吵了一场之后,许地山不辞而别,远赴印度考察学习去了……

转眼间半年的时间就过去了,远在印度的许地山开始认真地反思自己的婚后生活。他深深地感受到:他与夫人的矛盾冲突不是来自爱尽情绝,而恰恰是因为爱至深才求至切的缘故。夫人对我严要求、重整洁并没有任何错,我为什么就不能让她三分呢?即使因为我们的个性原因还不能达到共识,难道就没有一个缓解矛盾的办法吗?突然,他想到了为什么不在两人之间立个“爱情公约”呢?于是,他提笔给周俟松写了一封充满悔意的信,并附上了他认为能解决夫妻矛盾的“爱情公约”:一、夫妇间,凡事互相忍耐;二、如有意见不合,大声谈话前,各自离开一会;三、各自以诚相待;四、每日工作完毕,夫妇互给精神和肉体的愉快;五、一方不快时,他方当使之忘却;六、上床前当互省日间未了及明天当做之事。

周俟松读了许地山的信后,禁不住泪如雨下。虽然许地山是负气出走,但作为女人的她心里无时无刻不在为他担忧。经过了大半年的分离与反思,她也对婚姻有了较深的感悟,觉得强迫他人非按自己的意志行事,这本身就是对别人心灵和自尊的伤害。他觉得许地山提出的“爱情公约”确实是解决两人婚姻矛盾的最好的办法。于是,也提笔给许地山回了一封情意绵绵的长信,并希望他早日回家。

过了一段时间,许地山回到家中,两人执手相见,泪如雨下,竟说不出话来。周俟松默默地把他领到卧室,向他指了指墙壁。许地山抬头看见那里高挂的正是他们的“爱情公约”,心头一热,便紧紧地把妻子抱在怀里。从此,他们的爱情在理智的看护之下,生活更加甜蜜,家庭更加和谐、温馨和快乐……

从许地山与周俟松的爱情故事中,我们能够深深地感悟到:在对待夫妻的关系上,往往光有爱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任何人都不可永远生活在浪漫和激情之中,总有一天要面对现实,面对彼此个性的冲突,面对锅锅碗碗、盆盆罐罐的磕磕碰碰,所以,夫妻之间彼此还应该像许地山与周俟松那样有一份责任心、宽容心和理智,才能使家里永远充满爱情的明媚阳光,开满幸福和快乐的美丽花朵。

十年。老周躲在家里写剧本,还准备拍成电视剧。他只读过几年小学,连字都认不全,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有人说他疯了。老周变得神秘兮兮,连妻子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写些什么。这是老周的秘密!

十年前,老周去县城办事,晚上回家,半路上忽然看见三个男人正在殴打一名弱女子。老周不假思索,大吼一声冲了上去,他练过功夫,三拳两脚就把几个小混混打跑了。被救的女子心怀感激,开始与他交往起来,渐渐又互生爱慕。老周明知对不起家里的妻子,却无法抵挡围城外的诱惑,两人悄悄地好上了。

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没过多久,妻子发现了老周的秘密。淳朴的妻子无法面对丈夫的背叛,抛下女儿回了娘家。婚变并未给老周敲响警钟,他干脆把年轻漂亮的情人接到家里,堂而皇之做起了夫妻。但是没多久,他就开始后悔了,原来情人好看不中用,从不做家务,花钱如流水,还经常虐待他的女儿。怕别人笑话,他只好苦苦维系,不到两年,家里的积蓄就被情人挥霍一空。这也就算了,他万万没有料到,她居然在外面还有好几个男人!

老周终于忍无可忍,提出分手,情人却不答应,一怒之下给了他一刀,然后扬长而去。这一刀虽然没要老周的命,却比杀了他还难受。清冷的病房一片惨白,他静静地躺在床上,孤苦伶仃,无依无靠,连医药费也没有着落。他呆呆地仰望天花板,往事一幕一幕浮上心头,想起结发妻子,不禁心如刀割。妻子勤劳贤惠,里里外外忙碌不停,从无半句怨言,每天像照顾孩子般宠着他,什么事都迁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