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期刊杂志在春天里
6188000000020

第20章 转身就是方向 (2)

和善良的人交朋友。善良的人是美好的化身,和这样的人交朋友,会懂得尘世的温暖与可爱。善良的人不分贵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善良的种种。可以是友爱,可以是捐赠,可以是帮助,可以是搀扶,可以是安慰,可以是鼓励,可以是支持,可以是认同……只要是对美和真的坚守,就是善良的延伸。

和一切懂得友爱、尊重、诚实、坦荡、积极、进步的人交朋友,不仅让自己获得了美好的愿景,也让更广阔的空间有了美好的和谐环境。

给生命化妆

/李智红/

不久以前,曾随手翻阅过一本装帧精美花哨、价格令人咋舌的,谈论现代化妆技巧的专著。

对于此类无关生活痛痒的闲书,我向来不大在意。不过,还是耐着性子,粗略地把它浏览了一遍。

在写这本书的那位“美容家”看来,要做一个有“品位”的人、有“魅力”的人、有“个性”的人,那他(她)就必须懂得如何对自己的外部形象进行富有个性特色的“包装”。

我懂“美容家”的意思,那无非就是一个人要懂得打扮,懂得给自己的形体加上一些花花草草的装饰。

似乎你只要这么去做了,整个人就立马会非常有“品位”起来。

单眼皮的,只要舍得挨上一刀,硬生生地在眼珠子那薄薄的“门帘”上拉一条槽,你那原本混浊无神的小眼睛,立马便会炯炯有神。塌鼻梁的,只要用硅胶随便那么一垫,转眼便会挺直如“悬胆”。粗胳膊、粗大腿的,只要刮去二两肥肉,便会出脱得修竹般灵秀颀长。胸脯干瘪如平板玻璃的,只要充填上些棉花状的“物件”,马上就会丰腴如奶牛,挺拔如山峰,性感十足,魅力四射……

我不得不承认我对时下的时尚美容,是越来越茫然无知了。现如今那大街上是一天一个花样,三天三个流行。红眉毛、绿眼睛就是特色,乌嘴唇、紫头发才叫个性。加上无聊得几近低俗的传播媒体的“兴风作浪”,一小撮绿头苍蝇似的娱记们的甩卖和炒作,帅哥靓女们是争相效仿,趋之若鹜。为了外观和形体的“别具一格”,很多人不惜在自己的身体上干起了造假使假的勾当。于是乎,假头发、假睫毛、假乳房,甚至假屁股……假遍全身,真不知道这种加工出来的“美丽”,到底有多高的“品位”呢?

当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适当的化妆和打扮是本无可厚非的。现在的问题是,有的人竟然把它当作比生命更为重要的东西来看待。殊不知,这种表面的、外在的化妆,只是一种肤浅的化妆。一位著名的美学家把生命的化妆,划分为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看重对生命形体表象的化妆,它只注重外在的东西。譬如说服装的款式,化妆品的品牌,耳环、戒指、项链、胸针等的贵贱,还有皮肤的保养,头发的造型等等。对于生命而言,它只是一种低品位的化妆,重表象不重质量。第二种形式的化妆就是对生命本体的机能锻炼,以增强其体质,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健美运动。当然,其他有益于身体健康的户外活动,也可以罗列在此范畴。这是一种中等品位的,生命的化妆。第三种形式的化妆,也是生命最高形式、最高境界的化妆。它已经完全摒弃了那种外在的、表面化的东西。而是着重于生命内在的,整体及综合素质的提高。着重于道德行为的修养和改造,着重于生命意义的升华与弘扬。

一个人到底有没有品位,并不在于他的穿着是否名牌,他的发型是否新潮,他使用的化妆品是否名贵,甚至他的面皮子是否细腻滑溜。如果“内瓤子”不行,外表打扮得再花哨、再新潮,那也是绣花枕头一包草。看一个人到底有没有品位,主要还要看他的素质,看他的德行,看他的修养,看他内在的东西。一个人的德行品性、学识教养、思想境界,才是最需要进行精心“化妆”的。为了让“它”更光彩照人,更丰富亮丽,我们得随时揽镜自照,看看我们自己的品行是不是有了污点?素质是不是有了提高?人格是不是有了缺陷?心地是不是沉积了污浊?修养是不是出了毛病?如果内在的“东西”出了问题,那就要及时对它进行“修补”,进行“化妆”。千万不要去做那种外表冠冕堂皇、内心龌龊肮脏的“两面人”。

生命是需要化妆的,但最迫切需要的并不是那种只注重表象的、外在的化妆,而是需要在生命的质量上下工夫,在真正的品位上下工夫。一个有爱心,有德行,有知识,有修养,有品位的人,即使外表再不化妆,谁又能够说他不美丽,不帅气呢?给生命化妆,是要通过自己的奋斗,自己的追求,自己的知识积累,自己的思想改造,对生命的内在质量随时进行提升和熔炼,进行净化和装潢。我相信,任何粗糙的生命,不完美的生命,甚至有生理缺陷的生命,都是可以通过对内在气质、修养、学识、品位以及思想境界的“化妆”,而趋于完美,趋于崇高的。

平常心,非常道

让缺口也成为一种美丽

/潘炫/

市郊一家占地百余亩的大型花卉中心在报纸上打出广告——高薪招聘一位业务经理。广告一登出,前来应聘的人几乎挤破了经理办公室。

经过统一考试、面试,最后剩下三个男孩。他们都是对花艺了如指掌又有一定涉外能力的人才。在这种难以一锤定音的情况下,经理决定再给他们三人安排一次考试。

考试的内容令人意想不到,经理让他们每人挑半天水。在这样一个讲效率、讲速度的时代,把挑水作为考试内容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面对他们惊诧不已的表情,经理指着后院50口大缸说:“在没有自来水的时候,这50口大缸就是花的生命。”说完,他找来一副水桶。

然而,有一只水桶的底部有一个小小的缺口,这再次让他们惊诧得张大嘴巴,百思不得其解。但他们相信几番考试都顺利通过了,难道还怕挑水不成?

于是第一位信心百倍地出发了。

水塘在离花卉中心一里地外,所以挑起水来难免吃力,何况一只水桶还渗水,每次到达后院那桶水就只剩下半桶了,真是出力不讨好。但想到也许这正是经理在考验自己的能力,他咬着牙、顶着如火的烈日在3个小时的考试时间里足足挑了10缸水。

经理看着这个憨厚的小伙子被水溅湿的鞋和一路洋洋洒洒的水迹,点点头让他回去休息。

下午,第二位又出发了。

他聪明多了,用塑料袋铺在有缺口的水桶底部。这样,渗出的水就少了许多,所以他轻松地挑了15缸水。

第三位应聘者在办公室里耗了一天,心如鼓擂,不知那两位的战绩如何。他是这三个人当中最瘦小的。

次日清晨,他特意吃得饱饱的,虽然他知道自己可能不是他们两位的对手,但他仍希望奇迹会出现。所以挑着水桶向水塘走去,他一路给自己打气,可是成绩却实在不尽如人意,他只挑了7缸水。

经理当场宣布录用的人是——第三位。

另两位愤愤不平,经理知道他们也十分卖力,便默不作声地领他们去了那条通向水塘的小路,不愠不火地对他们说:“你们有没有发现现在这条路与你们挑水时有什么不同?”那两位不知经理的用意,面面相觑。

经理温和一笑:“你们挑水时,这条路上洒满了水迹,因为你们眼里只有这份高薪工作。而最后一位同样挑了3个钟头的水,路上几乎没有漏一滴,因为他的眼里看见了花儿,他把漏下的水给了路两旁的花儿。”他们这才看到,小路两旁的花在洒下的水的滋润后迎着烈日开得正艳。

他们疏忽了花,也就是疏忽了自己的责任心;他们漏掉了水,其实就是漏掉了心灵里的那份美丽——而这仅仅是因为心上有一个缺口。

先舍才能后得

/清山/

卢义贞是广西隆安县的一位农民,凭借非凡的经营头脑,他成为了闻名全国的“水果大王”。尤其在种植香蕉方面,他推陈出新、另辟蹊径,在香蕉市场独领风骚、令人称奇。

在卢义贞的香蕉园里,他对承包户提出一种奇怪的要求:每棵香蕉只留七串,多余的全部砍掉。对于这种看似荒唐透顶的规定,种植户们难以接受,因为一棵香蕉一般结十几串,一下子砍掉那么多串,无疑是巨大的损失,因为产量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收入。为此卢义贞只能经常在香蕉园里来回巡查,发现多留的,他会立即要求砍掉。对于屡教不改、仍旧阳奉阴违的种植户,卢义贞只能下达死命令:如果不按照要求做,收购时,多出的串数他不会把其斤数计算在内。在这种情形下,一个种植户仍旧抱着侥幸的心理,种植的香蕉留了八串,没有办法,卢义贞只能“忍痛割爱”,把这个种植户开除了。

种植户们在卢义贞的严格要求下,全部种植“七串”香蕉。但在等待香蕉收获的日子里,他们心怀忐忑,始终处于惴惴不安之中。时间到了2008年9月,卢义贞的香蕉提前一周上市,而由于受冰灾影响,其他地方的香蕉全都姗姗来迟,一时间卢义贞的香蕉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独霸市场一个月,卖出了当地多年罕见的价格。原本在心中怨声载道的种植户们全部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更令他们称奇的是,“七串”香蕉不但可以提前上市,并且果实更加饱满匀称,和以往十几串香蕉的重量相当。这让种植户们对卢义贞竖起了大拇指。

2009年年初,卢义贞去了一趟云南。回来后,他就预测如火如荼的香蕉市场将风光不再、陷入低迷,甚至可能出现香蕉烂在地上没人收的状况。对于他的预测,许多人认为是危言耸听。而在此后不久,卢义贞又进一步投入资金把香蕉种植面积扩大到原先的四倍。这种自相矛盾、言行不一的做法,令自己人也迷惑不解:如果香蕉市场真像他预测得那样不堪想象,在此时扩大种植面积,不等于把钱投入水里一样吗?事实证明了卢义贞对香蕉市场的判断。2009年年底,广西香蕉市场在一场寒流过后,陷入了市场“冰封”期。香蕉价格大幅度下滑,甚至跌到每斤一角钱,许多种植户只能把香蕉用来喂猪。而卢义贞的香蕉却好像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由于香蕉质量过硬,仍然维持在一个较高的价格。

对此卢义贞作了如下解释:云南一行,他发现当地香蕉生长期及成熟期和广西一样,大量香蕉上市,势必会使香蕉价格一跌再跌。而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把精力投入到培育高品质香蕉上来。一方面坚持种植“七串”香蕉,提前上市,抢占市场。另一方面借鉴海南香蕉的做法,把香蕉顶端的花去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同时,他要求工人采摘香蕉时,身体不许接触到香蕉,并且在香蕉串与串之间加了护垫,防止蕉体碰撞后发生霉烂变黑的状况,保证了香蕉的好品相。

卢义贞在香蕉种植管理的细节上殚精竭虑、大做文章,无疑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人力、物力和财力,但也正是他在前期敢于舍弃,才有了后期的丰厚回报,这就是年赚7000万、身家过亿的卢义贞的财富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