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麦/
在1987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体操运动员李宁,一人独得了男子体操的三枚金牌、两枚银牌和一枚铜牌,创造了世界体坛的盛世神话。而这位被称为“体操王子”的金牌运动员,在创造了世界体操史上的神话之后,又创造了中国品牌的神话。
1989年,退役后的李宁没有躺在“功劳簿”上,停下自己人生奋进前行的脚步,而是加盟广东健力宝集团,创立了李宁体育用品品牌,并以赞助1990年亚运会中国代表团为契机,开始了李宁公司的独立经营业务,从而开创了中国体育用品品牌经营的先河。
2008年8月8日,北京承办第29届奥运会。
李宁被国家体育总局提名为点燃奥运圣火的候选人之一。当他和许海峰第一次到鸟巢,观看年轻的高空演员在空中做示范动作时,看得头都晕了。
可不是吗?当今世界顶尖级“空中飞人”成龙,不止一次说:“吊着拍戏,好比被施行酷刑。即使拿出吃奶的力气,身体没有着力点,根本使不出劲。”年纪稍长的许海峰,当即以工作太忙,放弃了。
而李宁,看完学完之后,第二天就被设计这项“空中走”的陈导给吊了起来,从地下到天上、从天上到地下开始异常艰苦的练习。
张艺谋导演说:“李宁特别努力。”李宁认为,尽管自己以前曾是一名优秀的运动员,有着非常好的身体基础,可毕竟那是20年前的事了,必须全力以赴地练习,练习到最好为止。
每天凌晨一两点钟,李宁风雨无阻来鸟巢秘密训练。
虽然,在空中练习的时间,只有区区三分钟,可高强度、高消耗、高要求的动作,让人到中年的李宁,常常在两分钟后,备感煎熬,身体疼痛难忍,后背僵硬,乃至完全麻木。
吊在钢轨上的李宁,被“摧残”得犹如秋风中一片摇摇欲坠枯萎的树叶,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痛苦地捂着胃部,小声对身边的人说:“我开完会,只吃了一个肯德基,已经顶到现在了……”可是,他依然顾不上喝一口水,擦一擦脸上的汗,忐忑、谦恭地问地上的陈导:“陈老师,怎么样?还行吗?”“嗯,有明显进步,动作做的还算到位。
你可以下地休息一会了。”得到导演的表扬、允许后,李宁舒一口气,神情疲乏而松弛地说:“多谢!”这才示意工作人员,解除束身上的全副武装,痛楚地呻吟:“哦,哦,要命,背部僵硬了。
快,快,抻一抻我的右脚,麻木了,不听使唤了。”然而,休息一会后,又是一个个没完没了的三分钟“超人”训练……所有工作人员都看出,李宁是个极其认真的人。
一如他当年练习体操,开创事业一样“做一件事,就要做到底,做好为止。”经过近一个月的训练,2008年8月2日,倒数第二次带装彩排的那一天,李宁在高空,已经能够完整的完成任务了。为了保密,点火演练安排在带装彩排观众散场之后,具体时间是凌晨两点钟。导演组此时正紧张地审视着李宁的一举一动,画面上的巨轴影像都已经制作完成。明晰的灯影下,李宁最容易让人挑毛病的细节,就是两次身体倾斜度的转换。
第一个动作,李宁有一点晃,第二个动作,李宁直立的又有点早了。而这一切,总导演张艺谋都看在眼里。待整个过程演练完毕,张导在对讲机里吆喝:“李宁的动作完成得非常好。遗憾的是快到点火的位置时,你再把身体悬吊起来,不能提前。否则,最后几秒钟不太好看。我不管你有多累,你得给我想办法合理分配体力,必须坚持一直尽力迈腿、跨大步,完美地表现出‘更高、更强、更快’的奥林匹克体育精神的寓意和美感。”李宁诚惶诚恐、万分抱歉地说:“刚才……我不小心踢了两次幕墙,紧张了。再来一遍吧。直到让你、让大家满意为止。”
2008年8月8日晚,第21880枝祥云火炬的点燃,照亮了最后一位火炬手的面庞,体操运动员李宁高举火炬,踏上北京奥运火炬传递的最后一程荣耀之旅。鸟巢上空,轻缓悠扬的音乐水一样铺泻流淌、一轮皎洁璀璨的明月冉冉升起,载着天人般圣洁的李宁,擎着从太阳上取来的圣火火种,脚踏朵朵祥云,以更快、更强、更高的优美姿势,大踏步飞奔、飞奔……在全世界50亿双眼睛的聚焦下,在中国13亿同胞的激悦欢呼中,一朵举世无双的盛世“祥云”般,绽放在北京的夜空……
李宁再一次点燃了一个“神话”,他的名字和画面,再一次定格在历史的记忆和画轴之中,成为永恒。
尽可能丰富人生,是智者人生的一种!人生,如白驹过隙一样短暂,曾经的荣耀和辉煌,随着生命,在拥有和失去之间,不经意地流逝。每天看似都在失去,但在失去的同时,其实也在得到。如果失去太阳,还有星光的照耀,失去了金钱,还会得到友情。当某一天,生命也离去的时候,却给历史留下了一组永久灿烂的美丽记忆与坚实足迹。
跑到球将要达到的地方
/孙道荣/
10岁就开始参加正式比赛的美国曲棍球运动员格雷茨基,职业生涯中创造了61项美国冰球职业联盟纪录,被人们誉为
“伟大的冰球手”。在接受《花花公子》杂志采访时,格雷茨基这样形容自己:“从小到大,我一直是小个子。5岁时,我就跟11岁的孩子一起打球,他们比我更高、更壮、更快,我必须找出一种跟他们抗衡的方法;14岁时,我的对手是20岁的年轻人;17岁时,我已经开始与成年人交手。我的力量比不上别人,我的射门不够凌厉,我不是联盟里速度最快的球员。”
超人的爆发力,凌厉的射门,飞快的速度,这些优势,格雷茨基一样也不具备,但他却成为美国冰球职业联盟最优秀的球员,那么,他是如何成为一名伟大的球手的?他说,其实很简单,我用眼睛和头脑完成大部分工作,我总是设法跑到球将要达到的地方,而不是它现在所处的位置。
设法跑到球将要达到的地方,这就是格雷茨基不同于其他运动员的地方,也是他成功的唯一秘诀。
赛场上,球就是焦点,谁都希望能够控制它,并不失时机地打进对方的球门。每控制一次球,就是获得了一次成功的机会,拥有了一次破门的可能性。牢牢地控制球,是成功的关键,每一名运动员都清楚这一点。于是,这样的场面一再出现:球场上,双方球员蜂拥在球的周围,围堵、争抢、吼叫、厮杀,场面不可谓不壮观,争夺不可谓不激烈,一场混战之后,球却落到了另外一个点,那里,往往并没有球员,于是,一个绝佳的机会,白白错失。格雷茨基却总是能够恰到好处地出现在那个点,将球断住,控制在自己的球杆下,并组织一次次迅雷不及掩耳的进攻。
我看过几场格雷茨基参加的比赛录像,这个并不强壮的曲棍球手,似乎总是能够坐收渔翁之利,在处于胶着状的核心之外,无人留意的什么地方,轻而易举地“捡”到球。他的“运气”真是太好了。
这当然不会是靠运气。球可能幸运地落到你的面前一次,就像兔子撞死在农夫面前的大树上一样,但这样的运气不会发生第二次。格雷茨基靠他的智慧,他对球的运行轨迹惊人的预见力和判断力,而一次次轻而易举地获得了球。
如果我们将赛场上的球比喻成一次机会的话,那么,球一定比你的双脚跑得快;比球跑得更快的,是你的眼睛;比眼睛跑得更快的,只能是你的大脑,你的思想。你的大脑,可以帮助你以最快的速度跑到球的落点,抓住它。
在赛场上,有的球员,只看到了球,所以,他总是在追逐球,永远跟在球的后面,气喘吁吁,疲于奔命;有的球员,他看到了球,还同时看到了球的轨迹,球的趋势,球的走向,球的未来,于是,他会审时度势,悄然离开激烈的争夺圈,而另辟蹊径,独自跑到未来,在那儿等着球,球“自动”送上了门。这就是普通球员和伟大球员的区别。
无论是冰球场,还是篮球场;无论是足球场,还是排球场;无论是赛场,还是现实生活,道理都一样。你可能不是球员,但生活却是一个大赛场,为什么你总是抓不住机遇,为什么你一次次与近在眼前的成功失之交臂?很可能就是因为,你的眼中只看到了球,太急功近利,而每一只球,都会有太多的人在争夺它。
赶快跑到球将要达到的那个地方去吧,那里,离成功最近。至于球会飞到哪里呢?那正是你要靠自己的智慧去获取的。
关键你要敢于“跳”出来
/崔鹤同/
“请您帮我看看行吗?”
那是2000年奥运会后的一次体操“选秀会”上,一位黄毛小丫闯进了中国体操女队教练组组长陆善真的视野。说真的,她貌不惊人,举手投足间也没有显露出体操队员特有的灵性。但她从人群中主动跑出来,要跳给教练看。她做了一个最基本的动作——前手翻,整个动作的韵律和节奏都很好。她的身材特别适合练体操——窄窄的胯,四肢的比例堪称“黄金分割”。于是陆指导和刘群琳教练决定收下这个“关门弟子”,进行精心培养。这个小丫头就是来自湖北当时12岁的女孩程菲。
不是她主动“跳”出来,她就错过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就不可能入选中国体操队这个世界冠军的摇篮。
2005年11月初,东亚运动会女子跳马在与劲敌朝鲜队的比赛中,程菲向陆指导主动提出跳10分起评的键子后手翻转体180度接前直空翻540度,这一高难度动作,后终因心态未调整到位,以落地时跌出白线而未告成功。但切不可小看这一“跳”,这是惊雷贯耳之前的一个闪电,虽然极为短暂,却令人眼前一亮。这一“跳”,是巨大成功之前的一个小小的预演。
果不其然,在其后11月23日的墨尔本体操世锦赛上,程菲凭借这惊天一跳,不仅为中国摘得了女子跳马历史上的首枚金牌,而且因为这前所未有的一跳,被命名为“程菲跳”,载入了世界体操史册。这是第一个以中国女选手命名的跳马动作,重塑了中国女子体操的形象。国外媒体惊呼:“女子跳马将进入程菲时代。”
程菲成功了。在2006年3月体操世界杯法国站的比赛中,她又连夺两金,被誉为“跳马王”。她还荣膺2005年度CCTV中国体坛风云人物。尔后,她更开创了“程菲时代”,并任女子体操队长的她,带领中国队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夺得团体金牌,这是中国女子体操在奥运史上的第一枚团体金牌。程菲本人一共在三届世锦赛、两届世界杯总决赛、一届奥运会上获得了九个世界冠军,成为了中国女子体操选手获得世界冠军最多的队员。
程菲辉煌的今天,全因为10年前那毛遂自荐的一“跳”。
打开成功之门,首先需要的是“临门一脚”的勇气。关键是你要敢于“跳”出来。这是勇者与懦夫的试金石,这是杰出与平庸的分水岭,这也是失败通向成功的助推器。
有时,决定我们一生命运的,只是那敢于引人注目的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