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开花/
14岁的那年,他进城念书。在村校里当惯了佼佼者的他,忽然不习惯名列倒数的生活。他想尽一切办法要把成绩补上来,可无论怎样努力,都只能勉强挤进中等生的行列。
后来,他终于发现,那些成绩优异的同学几乎每人都有几本昂贵的习题册,上面写满了各类同步精华习题以及多种解答方法。
几次回家,他都想告诉父亲,自己有多么渴望得到一本厚厚的习题册。可那些鼓足的勇气和想好的话,总会在见到父亲的一刹那消失殆尽。他的视线始终离不开父亲的手。纵横斑裂的沟壑,发黄坚硬的老茧,像一条条蜿蜒的河,湿润着他的眼睛。
班里很多男生都笑他是乡巴佬儿,并给他取了各式各样的绰号。那些笑声和面容,时常会如尖刀一般扎进他的胸膛。
经过再三思索,他决定将班里最坏的那个男生的习题册偷走,藏在宿舍的被子下面,每逢四下无人便翻寻出来细细研习。
次日,这位调皮的男生在班里掀起了滔天巨浪,逐个搜查班里同学的课桌。全班54名同学,唯独他的书本在这个过程中被扔得满地皆是。血气方刚的他一再要求调皮男生将书本放回原位,向他道歉。结果,他所得到的,不过是一记又一记闷响的拳头。
班长将此事报给了老师,调皮男生终于受到了严厉的责罚。他以为,事情将会就此告一段落。却不料,调皮男生竟在周末拦住了他的去路。
激烈的扭打中,一本熟悉的习题册从他的背包里恍然飞落。站在阳光明媚的车站旁,他忽然没了半点气力,任凭调皮男生的拳头在他脸上呼喝有声。
偷窃事件很快在校园里传得沸沸扬扬。老师找到了他,语重心长地向他阐述了各种人生道理。他心中澎湃的浪潮逐渐得以平息。
回到学校之后,刚进教室,以调皮男生为首的那些孩子便一面叫嚣着抓贼,一面大肆地朝他乱扔果皮纸屑。他在一片哗然中跑出了教室。一路上,委屈的泪水像奔流的长河,覆盖了他的脸庞。
愤怒至极的他,手握一块砖头,潜伏在调皮男生回家必经的路上。当夜,调皮男生的惨烈呼喊使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慰,似乎所有丢失的尊严都已在这场暴力的冲突中夺回。
调皮男生因重伤被送进了医院。而他,则被自己的老师扭送进了少年监狱。
他不曾料到,一向和蔼可亲老师,竟会在此刻对自己这般残忍。
坐在黑暗冰凉的地板上,他的内心一片枯寂。记忆中,这世间的不公像蚂蚁一般啃噬着他的灵魂。
劳教学习的第一天,他收到了老师的来信。信中恳切的言辞,使他慢慢开始自省。他一想起家中的苦难父亲,将要为一笔巨额的医疗费碰破头皮,热泪便难以抑制。
半年的时间里,他每天都会收到老师的来信。那些充满睿智的名言和哲理故事,像一缕缕金色的阳光,穿透厚厚的乌云。
第186封信里,有一张宝贵的照片,那是父亲的手和脸。照片后面,贴着一页白色的医疗费用清单。原来,这些琐碎的费用,一直都是老师在默默支付。他知道,他必须努力成长,靠自己的能力来偿还这笔钱。
当然,他也知道,真正爱他的人,总会用使他最痛的方法来制止错误,并帮他在迷途中找到正确的归路。
我的青春我做主
风继续吹
/凉月满天/
这个世界虽然不能用简单的黑与白、明与暗、正与反的二分法界定,却永远存在一系列的二元对立,比如聪明与不聪明,热情与不热情,清醒与不清醒——比如周华健和张国荣。
看中央电视台对周华健的专访,这位巨星的人生同样有太多泪水和艰辛,但在整个专访中,他却始终笑声不断。再怎么穿着阔绰、地位风光,那张40岁的笑脸、那双透出亲和力的眼睛,只让人想到温暖尘世,而不是高到云端的遥远孤寒。
我不由想起另一个恰好相反的明星:张国荣。从《英雄本色》、《倩女幽魂》到《胭脂扣》、《霸王别姬》,无论角色怎么变换,他在车上打电话,他提枪跟人对峙,他生了BABY,家庭圆满,他爱上妓女,懒懒躺在床上吸大烟,或者变身优伶,粉墨盖脸,他的眼神却统统不变:不是坚毅深沉,或者优柔彷徨,而是——悲伤。
是的,悲伤,华丽幕布掩不住的悲伤。这种情绪跟境遇和经历无关,跟他所出演的角色也无关,这是一种深达生命内部,看到生命内核的、天生的悲观主义者的悲伤。他坚信自己看到了人生真相,而此种真相跟自己臆想的世界相去甚远,所以才会如此悲伤。对这样的人来说,在关键时刻,生与死从来都不难以选择。
想起汪曾祺先生提及恩师沈从文时,曾写过这样的细节:
“沈先生读过的书,往往在书后写两行题记。有的是记一个日期,那天天气如何,也有时发一点感慨。有一本书的后面写道:‘某月某日,见一大胖女人从桥上过,心中十分难过。’这两句话我一直记得,可是一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大胖女人为什么使沈先生十分难过呢?”
汪先生不明白,我也不明白,只能私下揣摩:沈先生从来拒绝血腥污秽的东西,即使写家破人亡的惨剧,比如《玉家菜园》,笔触都很干净,皆因他对于美的过分坚持。一旦世界出现一点不合理想的东西,对他锦绣般的心都是折磨。江南水乡,小桥流水,妙龄少女袅娜而过,才配得上如诗如画的好景色,而一个大胖女人忽然出现,冒犯了作家心中对美的念想,所以他才会难过,“十分难过”。
可是,我们生存的世界,始终都不是理想的,如全本《红楼梦》,既有花招绣带、柳拂香风的繁华,又有“重露繁霜压纤梗”的凄凉和落寞,既有明亮的蓝天丽日,又有阴暗浓重的夜。万丈红尘,不是浊烟就是大火,假如不能宽容忍耐地活下去,就只好向黑海一跃,像张国荣一样。就连我生活的这个小小城镇,一个月之内就发生了两起自杀事件,一个是中学生,因失恋而寻求解脱,一个是中年人,因失业而逃避压力,让人扼腕叹息。
所以说,这个世界永远有三种人,一种透脱,一种不透脱,一种不愿意透脱;也永远有另外三种人,一种活得清醒,一种活得不清醒,一种活得不愿意清醒。
周华健则是夹心饼干,透脱,但不愿太透脱,清醒,但不愿意太清醒,唱歌的时候好好唱歌,表演的时候好好表演,活着的时候好好活着。他总是懂得珍惜,虽然不如意的事许多,却有滋有味地享受生命,就像一株生在崖底的树,一个劲地往上拔,拔出幽谷,见到阳光,再用灵魂歌唱生活的喜悦。
与他同样的人还有很多,譬如史铁生,从21岁坐上轮椅到现在罹患尿毒症,靠一周三次的透析维持生命,命运之神对他太多不公,然而他一直泰然应对。他始终认为生命的终极价值是“美”,活着就意味着接受差别,忍受苦难,在苦难中寻找一片温馨,一份安详与豁达。对待生与死,也许这是最得体的思考方式。
张国荣去世后,周华健在一干同仁留给张国荣的位子上贴了一个纸条——“风继续吹”,并解释它的意思:“你来了,风继续吹,你走了,风还继续吹,这就是事实,虽然残酷,却很真实。”
风继续吹,请让我们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继续坚韧地美好地生活。
唱给母亲的歌
/清山/
他出生在山西大同的一个小山村,受当地民风影响,自小热爱唱歌。几乎每天,他都要面对着空旷的大山,扯开嗓子动情地放声高歌,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树木枝叶抖动,天上的白云忘记了飘移……
他的歌声陶醉了别人,也陶醉了自己。凭借着一股自信,后来他离开了家乡,参加了一个草台班子。草台班子里的演员来自五湖四海,都是“老江湖”了,而他还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
草台班子的老板见他年纪小,对他只管饭,不发演出费。但他仍然感觉很满足,因为他最大的理想就是站在最闪亮的舞台上,唱自己最喜欢唱的歌。很快,凭借高亢而浑然天成的嗓音,他成了草台班子里的台柱子,他的歌声总能赢得乡下观众最多的掌声。
有一年,他们到秦岭的一个县城演出。几个南方演员怂恿他:你现在是戏班子里的台柱子,很多观众都是冲你来的,你应该让老板发演出费给你。他想想不无道理,就鼓足勇气向老板提出演出费的事。老板听后并没有说什么就走开了。
第二天一早醒来,他就发现戏班子已不知去向。是的,他被老板无情地抛弃了。在当地群众异样而怜悯的眼神中,他感到既绝望而又无地自容。他以为自己应该算是一个“角”了,可在老板的眼里,他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物,在别人的心中,他仍旧是一个可怜虫。
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他参加了无数比赛。1998年,他第一次报名参加了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但初赛就被淘汰出局。以后每两年一届的这项赛事,他都报名参加,整整16年,他参加了全部九届比赛。直到最后一次,那就是2004年。
在这十几年间,他饱尝了人生的尴尬、失败和无奈。因为他与众不同的唱法,每一年在报名时,他都会在民歌、通俗歌这两个项目间被踢来踢去;由于他未受过任何正规训练,他的歌声并不被评委认可;唱了近二十年,此时他已经35岁了,对于一个从事歌唱事业的人来说,这样的年纪仍旧在歌坛上一无所获,几乎可以断言成功已离他渐行渐远。当时的他,基本绝望了!
2004年,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栏目推出了一项平民歌手大赛。他抱着“再试最后一次”的想法报名参赛了。
令他始料未及的是,也许是上天眷顾了他的勤奋,他金属般、极具穿透力、不加雕饰的嗓音和极其罕见的高音,赢得了观众和评委的一致认可。在近一年的比赛中,他从200多名选手中脱颖而出,先后获得周冠军、月冠军,并赢得了争夺年度总冠军的资格。
由于最后筛选出来的选手都非常优秀,他一度失去了争夺冠军的信心。半决赛中,他遇到了一位强劲的对手。那是一位少数民族乡村教师,乡村教师和孩子们朴实无华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泪水和掌声。面对竞争对手近乎完美的表演,他几乎绝望了,怎么也不敢走到舞台上来。他断定自己无论怎么努力,也无法超越过对手,而输了以后,就无法进入到最后的冠军决赛了。导演和工作人员开始轮番劝慰他、鼓励他,整整20分钟,巨大的心理压力让他都不敢抬起头来。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就在大家都以为他将放弃比赛时,他终于出现在了舞台上。
他首先真诚地称赞了对手的精彩表演,然后告诉观众:他的母亲在不久前身患肺癌去世了,而母亲临终前的愿望,就是他能够获得这项赛事的年度总冠军,这就是他最终走上舞台的动力。他的母亲生前最爱听的歌曲是《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所以他要把这首歌献给母亲!
他忘情的演唱彻底征服了评委和观众,他一举杀入了决赛,并最终获得了年度总冠军。
他就是原生态民歌手阿宝。成名后的阿宝得以留在了他梦想中的城市——北京。但他仍旧常常回到令他魂牵梦萦的故乡,因为那里才有母亲的味道!
一个“问题男人”的努力蜕变
/徐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