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生存博弈术:获得绝对生存优势
6185900000043

第43章 逆向思维与换位思考

急人之所急,想人之所想是一种美德,一种涵养,也是一种优秀的品质。能为别人着想,是人生的第一等功夫。

从前面的内容中我们知道,人们总是沿着事物发展的正向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而在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也可以从结果倒推,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朝相反的方向思考问题,这就是运用逆向思维的方式来改变思路。

有一家三口,夫妻两个和一个6岁的孩子。他们要搬到城里住,于是一起去找房子。跑了整整一天都没有找到合适的,直到傍晚,才相中一家比较合意的住房。

这一家三口很兴奋,这时,房东走了出来,把他们从上到下地打量了一番。

丈夫鼓起勇气问房东:“请问这房屋出租吗?”

房东看了看小孩,遗憾地说:“真是对不起,我们公寓不招有孩子的住户。”

丈夫和妻子听了,一时不知该怎么办,他们试图说服房东,但是房东毋庸置疑的神情让他们放弃了这个想法。他们只好沮丧地离开,准备再去找下一个地方。

但是那个6岁的孩子把事情都看在了眼里。他想,难道就真的没有办法了吗?他灵机一动,又去敲开房东的大门。他的爸爸妈妈都很诧异地看着他,不知道他要做什么。

门开了,房东又出来了。这个聪明的孩子大声地说:“老爷爷,这个房子我能租吗?您看我没有孩子,我只带来两个大人。”

房东听了,惊讶了一下,随后哈哈大笑起来,决定把房子租给他们一家。

这个聪明的小孩子就是成功运用了逆向思维,才让本来已经发生的结果出现了逆转。逆向思维方式在古今中外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普遍体现。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司马光砸缸”,司马光在同伴不慎落入水缸时,摆脱了一贯救人是让“人离水”的思维模式,而是选择让“水离人”,用石头把缸砸开,水流出来自然人也就得救了。在这个事例中,所要的结果就是把人救出来,而面对这个救人的困境,所选用的思考和行动方法不同,其效率也不同。

逆向思维不仅应用于平时对于问题的理性思考中,在生活中它也给予我们很多的启发。这其中就包含换位思考的思想。《道德经》里有一个观点是“反者,道之动”,说的是向自身的反向转化是自然之“道”的运动方式。如果在思考问题时我们也能够运用反向转化的方法,顺应这种自然之“道”,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那么对营造和谐的关系和环境有着积极的作用。

有一个曾留学德国的学生回国后写了一篇文章,其中说到两件事:一件事是关于开车。当德国人开车行驶在有积水或能卷起尘土的路段上时,一定会尽量减速以避免溅起水或卷起尘土;如果知道还有其他的道路不会影响行人,就算路远也会改道而行。问司机为什么,他回答说:“别弄脏了别人的衣服。”第二件事是关于窗纱。中国的留学生发现在德国人的住宅都有一个奇怪现象,就是他们的窗户经常使用半截窗纱,留学生对此感到疑惑不解。一位德国的朋友解释说:“您看见我家窗台上的花盆了吗?窗纱不拉到底,可以让外面的人也欣赏到我们家的花啊!”

这两件事给我们很深的启示。我们生活在一个互相联结,彼此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世界。每个人的行为方式,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他人。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让别人看到你窗台上的花,跟你一起分享美好的景色和心情,这是在自我利益的基础上,也对他人做出的利益分享。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你期望别人如何对待你,你就要怎样去对待别人。

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人们很好奇,就问他:“为什么你自己明明看不见,走路还要提着灯笼呢?”盲人说:“我提着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了路,同时别人也容易看到我,不会撞到我。这样既保护了自己,也帮助了别人。”

这就是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无论是半截的窗纱还是盲人手中的灯笼,都代表了一种良善的品德和豁达的人生智慧。为别人着想,是爱心,是包容,是一种广阔的胸怀,一种超越自我的境界。就像一首歌里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