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思路决定出路提升版
6180000000040

第40章 学会改变,勇敢做自己

人之初,性本同。学会改变,勇敢做自己。

很多人长久以来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要做什么,热爱什么,一直很消极,生活没有目的,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做了又有什么意义,甚至找不到一个理由,来说明为什么必须要这样子的生活,所以一直过着消极的生活。他们自卑、胆怯,不敢正视自己,不能勇敢地面对社会。

西奥多·罗斯福,这位据说是美国历史上最大胆的总统,过去却是个自卑、胆怯、神经质的人。他在自传里说:“一次,我读到一本书,书中有一位英国军舰舰长告诉人们怎样才能勇敢:‘你可以装作不害怕的样子,时间一长,你就真的变成勇敢的人了。’我相信了这种说法。那时我害怕的东西很多,从大灰熊、烈马到士兵,见了就躲。后来,我让自己装出不怕的样子,果然,慢慢地就不怕了。我想,人的性格和情感都可以选择,你选择了勇敢,就会使自己变成一个勇敢的人。”

人之初,性本同。人从母体中脱胎而出的时候,无所谓胆大或胆小、外向或内向、乐观或悲观、自尊或自卑、开朗或抑郁、热情或冷漠、刚强或懦弱、洒脱或卑琐。现实生活中的芸芸众生之所以性格千差万别、情感千姿百态,原因不单单在于先天的遗传和胎教,更在于后天的陶冶和选择,更在于勇敢地面对一切,勇敢地正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迎难而上,学会随着时代的潮流改变自己。微笑着面对世界上的一切,那么也许你会离成功不远了。

然而,对于这样一个并不深奥的道理,许多人却并不知道。据心理学家调查分析,18岁以上的成年人中至少有75%的人属于外界控制型,他们从小到大都认为:自己的情感是无法控制和选择的,愤怒、恐惧、怨恨、爱慕、喜悦、欢乐等等情感,只能自然而然地产生,个人对它无能为力;尤其是各种烦恼、忧愁和不如意的事,只能接受不能拒绝,更不能随意改变。倘若我们对这种观念稍加分析就可发现,它是一种在自我迷雾心理驱使下的自我挫败行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完全听天由命”,任凭不良情绪的摆布,结果往往是身未行而心先死、志未成而意先灭。所以说,只有自己才能做自己的主人,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要学会拒绝,拒绝不开心的事,拒绝一切烦恼。但这所需的前提条件就是勇敢地走出自我,学会改变。

其实,人既能磨炼自己的性格,又能选择自己的情感,更能消除心理上的一切障碍。关键在于要用宽广的眼光去认识和看待外在的世界,用豁达的心境去认知和感受自身的经历,用顽强的意志去改造和优化周围的环境。

二战期间,一个名叫维克多·弗兰克的精神病学博士曾经在纳粹集中营里被关押了很长时间,饱受生活上的欺凌和人格上的侮辱。在那些暗无天日的日子里,每天都有因受折磨而发疯的人。他强迫自己不去看和想那些倒霉的事情,而是着力回忆自己以往经历过的各种喜事和乐事,并刻意幻想今后生活中将会遇到的各种好运和奇迹,使自己每时每刻处于无忧无虑的情绪之中,脸上常常浮现出灿烂的笑容。终于,当他从集中营里被释放出来,重新获得自由时,他的亲朋好友简直不敢相信,一个在魔窟里受尽凌辱的人,竟能保持着如此年轻而不衰老的心境。

消除自我迷雾心理和自我挫败行为,主要在于培养一种崭新的个性,那就是要相信自己每时每刻都能做出情绪上的正确抉择。挑战自我的个性,而挑战自我的个性意味着什么呢?也就是要我们跳出自我封闭的圈子,正确地认识自己,勇敢面对社会,面对他人,走向成功的人生。要知道,人的情感是每个人对外界事物的心理反映,是一种主观上的可选因素,而不是客观上的必然因素。生活中的许多烦恼、忧愁和不如意的事,常常都是“庸人自扰”的结果。有些事本来并不严重,甚至根本不算一回事,可由于一些人对生活的理解不够豁达大度,往往有意无意地强化了问题和障碍的“能量”,使问题和障碍变成了一道道扼杀生命活力的绳索和一具具羁绊人生之旅的枷锁。

对于还在积极奋斗、努力改变自己、向成功迈进的人,千万不要急于求成,因为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有位哲人说,人的一生大多在平淡无奇的岁月中度过,而拥有激情和辉煌的岁月大约只占生命的5%。而且,这5%等不来,要用很长的时间甚至是毕生的精力去准备,去积累,去追逐。而要想真正拥有这5%,就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为着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勇敢地面对成功路上的每一个坎坷,因为机会垂青有心人。生活中常有人抱怨,命运太不公平了,为什么对他那么偏爱,而对我却这般吝啬?其实每个人面前的机会是平等的,只不过是有人在机会到来之前就做好了准备,一旦机会经过,便当机立断,跃马驰骋。而那些沉湎于犬马声色、无所事事、自暴自弃的人,即使机会在面前,也会视而不见,坐失良机。阿基米德肩负着称王冠纯度的使命,在浴室洗澡都想着它,结果智慧的火花擦出了造福人类的大发现,不仅称出了王冠的纯度,而且发现了浮力定律。

困难并不可怕,怕的是不能勇敢地面对;失败并不可怕,怕的是不敢正视自己的失败;没有机会并不可怕,怕的是不学会改变自己,而最终与机会擦肩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