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1)
6178300000094

第94章 以少胜多采石战(6)

耶律楚材非常注意保存人口,过去蒙古有个惯例,在打仗时凡对方反抗的,攻占城镇以后都要屠城。公元1233年,大将速不台带兵攻打金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久攻不下之后,速不台狠狠地说:“等我攻下汴京,一定要屠城!”耶律楚材连忙说:“我们打仗,为的是得到土地和百姓,如果屠城,虽然得到了土地,却没有人耕种,那又有什么用呢?”窝阔台觉得耶律楚材的话有道理,就下令不许屠城这样在汴京避难的百姓才得以保全性命。

耶律楚材制定了一个临时法律,专门惩治贪官、强盗等坏人,使社会秩序逐渐安定下来。他又定下了“五户丝”制度,就是让百姓每五户交纳一斤丝,把丝分给贵族,而征税的权力收归中央。

耶律楚材劝窝阔台按孔孟之道治理国家。窝阔台让他选拔儒生担任各级官员,并且请有名的儒士给太子和大臣的子孙讲解儒家经典。

公元1241年。窝阔台去世以后,皇后乃马真监国,她不再重用耶律楚材。公元1244年,耶律楚材忧伤而死。

文天祥起兵抗元

蒙古灭亡金朝以后,就派兵攻打南宋。公元1259年,蒙哥汗在攻打合州城时受伤而死,正在进攻鄂州的忽必烈听到消息后,立即收兵回到北方,继承汗位。公元1271年,他把都城迁到燕京,改名大都,正式建国号为“元”。他打败自己的反对者,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后,又派兵进攻南宋,准备最后灭亡南宋。

公元1274年,元军经过5年围城战,最后攻下了南宋的门户襄樊。不久,宋度宗病死,由4岁的宋恭帝即位,元朝乘机派出20万大军,由左丞相伯颜率领,兵分几路,进攻南宋的首都临安。

元军一路打了许多胜仗,没有人能够拦住,一直打到临安附近。宋恭帝的祖母太皇太后急忙下诏,命令各地起兵到京城“勤王”,解救皇帝的危急。可是,来勤王的只有文天祥、张世杰等人。

文天祥是个状元出身的人,当时担任江西安抚副使,作赣州(现在的江西省赣州市)知州。他接到勤王的诏书后,立即招募了1万民兵,连夜赶到临安。他看到南宋到了危亡关头,就把家产拿出来作军费,自己过俭朴的生活。当时有人劝他说:“如今元军大兵压境,你用新招募的民兵去迎战,就好像是把羊投进一群狼里面,不是白白送死吗?”文天祥回答说:“我也知道事实确实是这样。但是,国家有难,每个人都有责任,我不能不管,所以我只有这么做,希望能使。天下的忠臣义士都起来勤王,这样大宋的天下就有救了。”

当文天祥、张世杰等人带兵到临安的时候,南宋的右丞相陈宜中正在向元求和。谢太后还说,只要元军退兵,南宋皇帝可以向元朝皇帝称侄或侄孙。伯颜不答应。谢太后又表不愿意向元朝称臣,伯颜这才答应进一步商谈。文天祥、张世杰坚决反对投降,要求太后、皇帝都坐船到海上去躲避,由他们同元兵决一死战,保卫大宋江山。可是陈宜中不想抵抗,一心想投降。他代替皇帝起草了降表,连同皇帝的大印一起送给了伯颜。伯颜要陈宜中亲启来谈投降的事,陈宜中非常害怕,连夜逃到温州去了。张世杰看到临安十分危险,就到定海一带去招兵买马。

谢太后见陈宜中逃走,只好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派他去议和。文天祥也想乘机去看一看元军的虚实,就前往元营。在元营,文天祥大骂伯颜,要求双方平等,结果被伯颜扣留。公元1276年3月,伯颜带兵进入临安,俘虏了谢太后、恭帝和文武百官,把他们一块儿押往北方。

文天祥在元军押送途中,乘他们不备,夜里偷偷逃走,赶到福州。当时,陆秀夫、张世杰等人在福州拥立恭帝的异母哥哥、9岁的赵昰做皇帝,就是宋端宗。文天祥整顿军队,先收复了浙江,随后又从福建经广东东部,带兵进入江西,准备恢复南宋的天下。他同江西的抗元队伍联合,共同打击元军。他们打了许多胜仗。元军立即派大批骑兵,加强对江西的进攻,同时出兵袭击文天祥在兴国的大营。文天祥没想到元军这么快就会反攻,仓猝应战,结果被打败,他的妻子被元军俘虏。文天祥带兵向福建撤退。在一个叫方石岭的地方,一个叫巩信的将军,为了掩护文天祥,和他的士兵都壮烈牺牲了。第二天,元军又追了上来,将军赵时赏假装文天祥,走在队伍最后边,掩护文天祥撤走了,他自己却被元军抓住,英勇牺牲了,后来文天样到了南岭。

公元1278年,赵昰病死,他的弟弟赵呙做了皇帝。文天祥又带兵到广东潮阳抗元。不久,张弘范率领元军赶到潮阳。有一天,文天祥的队伍正在五坡岭开饭,张弘范突然带兵包围了五坡岭。文天祥的队伍来不及抵抗,被打败了,文天祥也不幸被俘。张弘范劝文天祥投降,遭到拒绝,又强迫他写信劝张世杰投降,也被他拒绝了。张弘范把文天祥押到船上,送往大都。船经过零丁洋时,文天祥悲愤万分,写下了《过零丁洋》这首著名的诗歌,诗的最后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他视死如归、决不投降的决心。

在大都,文天祥被关在一间很小的牢房里,忽必烈多次派人来劝他投降,他都拒绝了。一天,忽必烈亲自召见他。文天祥见了忽必烈,昂首挺胸,不肯下拜。忽必烈说:“如果你能归顺我,我就让你做宰相。如果你不愿意做宰相,当枢密院使也行。”可是文天祥理都不理,忽必烈又问他想要什么?文天祥回答说:“除了死,我什么都不要。”忽必烈一点办法也没有,只好又命令把他带回牢房。文天祥在牢房里,又写了一首著名的长诗《正气歌》。

文天祥在大都被关了4年,怎么也不肯屈服。公元1283年,他被元朝统治者杀害了,当时只有47岁。文天祥虽然牺牲了,但是他不要高官厚禄、宁死也不投降的精神,和他充满正气的诗篇,却一直流传到今天,激励着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忽必烈建元

窝阔台死后,由乃马真皇后监国,后来由她的儿子贵由做了两年多大汗。贵由死了,大汗位就传到拖雷的儿子蒙哥手里了。

蒙哥做了大汗之后,就让他的弟弟忽必烈掌管黄河以北的地方军队和行政事务。忽必烈从小就有远大的理想,想干一番事业。他在早年的时候就受到了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后来他认识了一批有学问的汉族知识分子,如刘秉忠、张文谦、王鹗、郝经、姚枢等人,他们劝说忽必烈要用儒家思想来治理国家,特别要用“汉法”来治理中原。郝经还说:“谁要是能重用士大夫,又能用中原的统治方法来治理国家,谁就能当中国的皇帝!”这些话对忽必烈影响很大,他决定夺得天下后,一定用“汉法”来治理国家。而正是这些人支持忽必烈夺得汗位的。

忽必烈让刘秉忠在滦河北岸的龙岗(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西北),为他建造了一座新的城市,叫做开平,作为他的根据地,把他的谋士都召到那儿,开始了在黄河以北的统治。忽必烈用汉法治理汉地,损害了蒙古贵族的利益,也有损于蒙哥的汗位。于是蒙哥夺去了忽必烈的兵权,并派阿兰答儿、刘太平前去调查。忽必烈听从姚枢等人的劝告,把妻子、女儿送到蒙哥那里去当人质,并亲自去见蒙哥,说明自己并无野心,蒙哥这才相信了他。

公元1258年,蒙哥发动三路大军攻打南宋,他自己率领主力攻四川,让忽必烈攻鄂州(现在的湖北省武汉市),让兀良哈台从云南打潭州(现在的湖南省长沙市)。正当忽必烈攻打鄂州的时候,忽然传来蒙哥去世的消息,有人说是病死的,有人说是在指挥攻城时,被飞石打成重伤,回到军营后死的,反正是死了。忽必烈想攻下鄂州后,再回去夺取汗位,可是这时,传来阿里不哥要继承汗位的消息。

阿里不哥是拖雷的小儿子,按照蒙古人“幼小守产”的习惯,在蒙古他们打仗的时候,他就留在蒙古国的都城和林。在阿里不哥的周围有一批蒙古贵族,他们反对用“汉法”来统治,而主张用蒙古的旧法来统治,因此他们反对忽必烈,而拥护阿里不哥,当阿里不哥听到蒙哥去世的消息后,马上任命支持他的人担任各级官员,并派脱里赤和阿兰答儿占领燕京和陕西一带,准备阻止忽必烈北上。

当时,忽必烈的妻子察必正在开平,她得知消息后,马上报告给了忽必烈。忽必烈立刻召集跟着他的诸王、大将和谋士们,商量怎么办。谋士郝经说:“阿里不哥已经开始行动了。大王虽然有重兵,但是,如果他宣称有大汗的遗诏,先即位了,我们还能回去吗?”他给忽必烈献了一条妙计:一方面派一支军队去接蒙哥的灵车,把大汗的宝玺夺过来;一方面派军队夺取并守卫燕京;同时通知各王到和林去举行丧礼。正在这时,南宋宰相贾似道又来求和,忽必烈马上同他订了和约,然后带着人马北上。

公元1259年,忽必烈到达燕京,遣散了脱里赤招买的人马。公元1260年三月,忽必烈到达开平。他的大将廉希宪和商挺私下对他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机会丢失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于是,忽必烈在开平召开忽邻勒塔,在塔察儿、也先哥、合丹、米哥等王的拥护下,忽必烈登上了大汗的宝座。

阿里不哥没想到忽必烈的动作这样少,他慌忙在4月也召开忽邻勒塔,宣布自己为大汗。

常言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蒙古国出了两个大汗,那怎么能行呢?看来只有通过打仗来决定了。当时,东部的各个王都支持忽必烈,西边的王中,有的支持阿里不哥,有的支持忽必烈,而且忽必烈还统治着中原,因此忽必烈的力量比阿里不哥大得多。因为阿里不哥的势力在西边,因此忽必烈就派廉希宪向陕西进军。阿里不哥在陕西的大将是浑都海,他手下一个姓刘、一个姓霍的战将驻扎在六盘山一带。廉希宪一到,两军就打了起来。廉希宪的老将刘黑马一马当先,一场恶战,活捉了刘、霍二人,把浑都海打得大败。廉希宪又从霍鲁怀口里知道,驻扎成都的密里霍者,驻在青州的乞台不花,都要起兵反叛忽必烈,情况万分紧急,来不及报告忽必烈,廉希宪就假传圣旨,派刘黑马到成都杀死了密里霍者,派汪惟正到青州杀死了乞台不花。不久八春、合丹等又来同廉希宪会合,他们打败浑都海,并杀死了阿兰答儿和浑都海,阿里不哥在西方的力量被打垮了。

同时,忽必烈亲自带领大军,直扑阿里不哥的老巢和林。阿里不哥哪里是对手,慌忙逃到谦州,他怕忽必烈追来,就使了一个缓兵计,派人向忽必烈认罪,说他愿意投降,等他把马儿养肥了,再同其他王一起来拜见。忽必烈认为阿里不哥所做的事,全是他的谋土指使的,因此,就对使者说:“你回去告诉我的弟弟,说我相信他的话,原谅他了,叫他快快来见我。”后来忽必烈等不及了,就派也孙哥驻守和林,自己先回开平了。

公元1261年秋天,阿里不哥养肥了他的战马,又收集了一批人马,又发兵南下。他深入到也孙哥那儿,假意说是来投降,也孙哥信以为真,没有做打仗的准备。阿里不哥发动突然袭击,又把和林夺了回去。忽必烈知道后,马上又带兵北上,两军在昔木土脑儿相会,结果阿里不哥又被打败,逃回和林。可是这时,原来支持阿里不哥的阿鲁忽王也起兵反对他,阿里不哥被迫逃到新疆去。

后来,阿里不哥又多次打了败仗,加上蒙古高原又发生了饥荒,原来支持阿里不哥的各王,纷纷跑到忽必烈那儿去了。公元1264年,阿里不哥只得向忽必烈投降。忽必烈问他:“咱们兄弟俩,按道理讲,到底谁该当大汗呢?”阿里不哥说:“以前我是对的,现在是大汗你对!”他还挺硬气的,只承认失败,可不承认没有道理。后来,忽必烈下诏:阿里不哥等王,都不问罪,但是他的谋臣,要全部杀死。样,忽必烈巩固了他的汗位。

忽必烈平定阿里不哥后,把政治中心由和林搬到中原,他继续推行“双法”来改造蒙古国。公元1271年,忽必烈根据刘秉忠的建议,按《易经》五“乾元”(相大)的意思,把国号改为“大元”,这样元朝正式成立了,忽必烈就是元世祖。第二年,元世祖把燕京改为大都,作为全国的首都。

一只眼的石人

从元成宗以后,又传了九个皇帝,元王朝的政治越来越腐败,皇室内部斗争十分激烈,人民灾难深重。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又叫元惠宗)妥妥惟帖睦尔即位后,荒淫残暴,闹得国库空虚,物价飞涨,百姓忍受不下去,很多地方爆发了农民起义。

河北有个农民叫韩山童,他祖父是个教书先生,曾经利用传教的形式,暗地组织农民反抗元朝,被官府发现,充军到永年(今河北邯郸东北)。韩山童长大以后,继续组织白莲会(一种秘密宗教组织),聚集了不少受苦受难的农民,烧香拜佛。韩山童对他们说:现在天下大乱,佛祖将要派弥勒佛下凡,拯救百姓,这个传说很快就传到河南和江淮一带,百姓们都盼望着有那么一天,弥勒佛真会下凡来。

正巧在这个时候,黄河在白茅堤决口,又碰上接连下了二十多天大雨,洪水泛滥,两岸百姓遭受严重水灾。有人向朝廷建议,把决口的地方堵住,另外在黄陵冈(今山东曹县西南)开挖河道,疏通河水。公元1351年,元王朝征发了汴梁(今河南开封)、大名等十三路民工十五万和兵士两万人,到黄陵冈开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