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表面不说,暗中自有打算。好在他年纪也确实老了,就推说有病,不上朝了。
曹爽听说司马懿生病,正合他的心意。但是毕竟有点不放心,还想打听一下太傅生的是真病还是假病。
有一次,有个曹爽亲信的官员李胜,被派为荆州刺史。李胜临走的时候,到司马懿家去告别。曹爽要他顺便探探情况。
李胜到了司马懿的卧室,只见司马懿躺在床上,旁边两个使唤丫头伺候他吃粥。他没用手接碗,只把嘴凑到碗边喝。没喝上几口,粥就沿着嘴角流了下来,流得胸前衣襟都是。李胜在一边看了,觉得司马懿病得实在可怜。
李胜对司马懿说:“这次蒙皇上恩典,派我担任本州刺史(李胜是荆州人所以说是本州),特地来向太傅告辞。”
司马懿气喘吁吁地说:“哦,这真委屈您啦,并州在北方,接近胡人,您要好好防备啊。我病得这样,只怕以后见不到您啦!”
李胜说:“太傅听错了,我是回荆州去,不是到并州。”
司马懿还是听不清,李胜又大声说了一遍,司马懿总算有点搞清楚了,说:“我实在年纪老,耳朵聋,听不清您的话。您做荆州剌史,这太好啦。”
李胜告辞出来,向曹爽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说:“太傅只差一口气了,您就用不着担心了。”
曹爽听了,不用提有多高兴啦。
公元249年新年,魏少帝曹芳到城外去祭扫祖先的陵墓,曹爽和他的兄弟、亲信大臣全跟了去。司马懿既然病得厉害,当然也没有人请他去。
哪儿知道等曹爽一帮子人一出皇城。太傅司马懿的病全好了。他披戴起盔甲,抖擞精神,带着他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率领兵马占领了城门和兵库,并且假传皇太后的诏令,把曹爽的大将军职务撤了。
曹爽和他的兄弟在城外得知消息,急得乱成一团。有人给他献计,要他挟持少帝退到许都,收集人马,对抗司马懿。但是曹爽和他的兄弟都是只知道吃喝玩乐的人,哪儿有这个胆量。司马懿派人去劝他投降,说是只要交出兵权,决不为难他们。曹爽就乖乖地投降了。
过了几天,就有人告发曹爽一伙谋反,司马懿派人把曹爽一伙人全下了监狱杀了。
这样一来,魏国的政权名义上还是曹氏的,实际上已经转到司马氏手里去了。
司马昭的野心
司马懿杀了曹爽,过了两年,他也死了。接替他职位的是他儿子司马师。魏国大权落在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两人手里。大臣中谁反对他们,司马师就把他除掉。魏少帝曹芳恨透司马师。有人曾经劝曹芳撤掉司马氏兄弟的兵权。但没有等曹芳动手,司马师已经逼着皇太后,把曹芳废了,另立魏文帝曹丕的一个孙子曹髦。
魏国有些地方将领本来不服司马氏的专权,司马师废去曹芳后,就有扬州刺史文钦和镇东将军母丘(母丘,姓,音guàn)俭起兵声讨司马师。司马师亲自带兵征讨,打败了文钦和母丘俭。但是在回师许都之后,司马师也得病死了。
接着,司马昭做了大将军。司马氏父子三人,一个比一个厉害,一个比一个专横。
魏帝曹髦实在忍耐不住了。有一天,他把尚书王经等三个大臣召进宫里,气愤地说:“司马昭的野心,过路人都知道了(文言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着等着他来收拾我。今天,我要同你们一起去讨伐他。”
大臣们知道要跟司马昭作对,简直是鸡蛋碰石头,就劝他忍耐,不要闯出大祸来。
可是曹髦从怀里掏出一道预先写好的诏书,扔在地上,说:“我已经下了决心,就是拚个死也不怕,再说还不一定死呢。”说着,他进内宫去禀报太后。
哪里知道这三个大臣当中,倒有两个人偷偷溜出去向司马昭通风报信了。
二十岁的曹髦,根本不懂得怎样治司马昭。他集合了宫内的禁卫军和侍从太监,吵吵嚷嚷地从宫里杀了出来。曹髦自己拿了一口宝剑,站在车上指挥。
司马昭有个心腹贾充,带了一队兵士赶来,挡住了禁卫军的去路。双方打了起来。曹髦上前大喝一声,挥动剑杀过去。贾充的手下兵士一见皇帝自己动手,毕竟有点胆怯,有的准备逃了。
贾充手下有个叫成济的,跟贾充说:“您看怎么办?”
贾充厉声说:“司马公平时养着你们是干什么的!还用问吗?”
贾充这一说,成济才胆大了,拿起长矛就往曹髦身上直刺去,曹髦来不及招架,被成济刺穿了胸膛,跌下车来死了。
消息传到司马昭那里。司马昭听说他手下人真的杀了皇帝,也有点着慌,连忙赶到朝堂上,召集大臣们商量。司马昭假惺惺装出、悲伤的样子,跟一位老臣陈泰说:“您说,叫我怎么办呢!”
陈泰说:“只有斩了贾充的头,才多少可以向天下交账。”
司马昭很为难地说:“还有没有其他办法,您再想想。”
陈泰说:“依我说,只有比这更重的办法,没有再轻的了。”
司马昭一听不是滋味,就不吱声了。
后来,司马昭用太后名义下了一道诏书,给曹髦加上许多罪状,把他废作平民,把曹髦被杀的事轻轻掩盖过去。
但是,大伙儿还是议论纷纷,怪司马昭不办凶手的罪,司马昭没法拖下去,就把杀害皇帝的罪责一古脑儿推给成济,给成济定了一个大逆不道的罪,满门抄斩。
司马昭除掉了曹髦,另外从曹操的后代中找了一个十五岁的曹奂接替皇位,这就是魏元帝。
三顾茅庐
曹操在进行统一北方的活动时,刘备只依附在荆州刺史刘表的门下。
刘备是西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不过,这一支早在汉武帝时就没落了。刘备少年时家境贫困,与母亲靠织席卖鞋为生。当时刘备喜欢结交豪杰,与关羽、张飞两人结成好友。后来二人随刘备辗(zhǎn)转各地,成为他的得力助手。刘备也曾为官,并投靠过曹操、袁绍等人,但他几起几落,仍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在官渡之战后期,刘备见袁绍时运不济,又改投到荆州牧刘表的门下。刘表拨给他一些人马,让他驻(zhù)扎在新野(今河南新野县),但此时的刘备依然无所作为。
多年四处奔波、屡遭失败的军旅生涯,以及在荆州抑郁不得志的境遇,使刘备认识到自己要想干出一番大事业,就必须有一个了解天下大势、精通战事策略的贤才来辅佐自己。于是他开始在荆州一带访求有才干、有见识的贤才。
刘备先去拜访司马徽,向他请教天下大势;司马徽笑道:“我这个人很平庸,怎么会懂得天下大势呢?要谈天下大势,得找有才能的俊杰。”并且他对刘备说:“这一带有卧龙、凤雏二人,如果先生您能请到其中的一位,就可以成就帝王大业了。”刘备急忙问卧龙、凤雏是谁,司马徽耐心地告诉他说:“卧龙名叫诸葛亮,字孔明;凤雏名叫庞统,字士元。”
刘备向司马徽道了谢,回到新野。正好有一个读书人来投奔他。刘备一见他举止大方,以为他不是卧龙,就是凤雏,热情地接待了他。
经过一番谈话,才知道这个人名叫徐庶,也是当地一位名士,因为听到刘备正在招请人才,特地来投奔他。刘备非常高兴,就把徐庶留在身边当谋士。
徐庶说:“我的老朋友诸葛孔明,人们称他卧龙,将军是不是愿意见见他呢?”
刘备从徐庶那里了解到了诸葛孔明的情况。原来,诸葛孔明是琅琊阳都县(今山东沂水县南,琅琊音láng yá)人。东汉末年战乱以来,他一直隐居在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一面耕地种庄稼,一面读书,并且喜欢结交英豪,不时分析时势。当时诸葛亮只有二十多岁,但他学识渊博、见识广阔,周围的人都很敬佩他。他也常常把自己比作古时候的管仲、乐毅,并想寻找一位明君以施展自己的抱负。正在这时候,刘备前来请他出山了。
刘备打听到诸葛亮的住处后,便和关羽、张飞前去拜请诸葛亮。他们来到村子里,只见间间茅庐坐落在翠绿的草木中,周围流水潺(chán)潺,鸟鸣声不绝于耳。这里没有闹市的繁华喧嚣,只有高士隐居之处的恬淡清雅。三个人来到一间粗陋的茅屋前,得知是诸葛亮的住处后,便去叫门。但是,里面连一点儿声音都没有。
原来,诸葛亮得知刘备要来拜访他,故意躲开了,想看看刘备是否有诚意,所以刘备他们才扑了个空。第二次,刘备又专程前来拜访诸葛亮,结果仍没见到。后来,刘备又亲自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终于被刘备的诚意感动了,就在自己的草屋里接待了刘备。
刘备坦率地说:“如今汉室衰微,大权落在奸臣手中。作为皇室后代,我很想改变这种局面,但自己能力低微,没有办法,所以特地来请先生指点。”
诸葛亮见刘备这样虚心,就将自己的政治见解毫无保留地讲给刘备,他说:“现在曹操势力强大,不能只靠武力和他争胜负。孙权占据江东,地位也很巩固,只能和他联合,不能打他的主意。”根据这一形势,诸葛亮为刘备出主意说:“第一步,先夺取荆州,利用孙权难以自己抵抗曹操的弱点,与他联合共同抗曹。第二步,攻打刘璋(zhāng),夺取益州,并处理好和少数民族的关系,继续交好孙权,稳定形势。第三步,一旦天下形势变化时,即从荆州、益州两路北伐中原,只有这样,才能兴复汉室。”
刘备心里非常佩服这位年轻人,就请诸葛亮下山辅助他,诸葛亮答应了。后人把这件事叫做“三顾茅庐”,把诸葛亮的一席话叫做“隆中对策”。
后来,刘备做了蜀汉的皇帝,诸葛亮做了丞相。他感念刘备当年的三顾之恩,为蜀汉政权鞠(jū)躬尽瘁(cuì),死而后已。刘备和诸葛亮之间君臣互相信任的关系,在中国历史上也成为一段佳话。
赤壁之战
曹操统一北方后,自恃兵力强大,企图统一天下。公元208年,他率领大军南下,进攻荆州的刘表。当时刘表已经病死,他的儿子刘琮害怕曹军,先派人求降了。
刘备正在樊城(今湖北襄樊)训练军队。为了避开曹军的锋芒,便向江陵(今湖北江陵)方向退去。曹操得知后,亲率精骑在当阳长阪(今湖北当阳东北)追上刘备。当阳一役,刘备被打得大败。往江陵的路已被曹军截断,只好改道退到夏口(今湖北武汉市)。
曹操占领了江陵,继续沿江向东进军,很快就要到夏口。诸葛亮让刘备向孙权求援,孙权手下谋士鲁肃也来找刘备,劝他和孙权联合抵抗曹军。于是诸葛亮就跟鲁肃一起到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去见孙权。
开始,孙权担心刘备刚刚被打败,没有能力抵抗,所以对诸葛亮不太热情。诸葛亮耐心地帮孙权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最后说:“如果孙刘同心合力,一定能打败曹操,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孙权见诸葛亮诚心与他联合抗曹,也就转忧为喜,决定与群臣商议抵抗曹操的办法。
恰巧,曹操派人送来了书信恫吓孙权。谋土张昭等投降派吓破了胆,主张投降,鲁肃主战,双方争论不休。当时周瑜从鄱阳赶回,当面驳斥了投降派,最终使孙权下定决心与刘备联合抗曹。接着,孙权命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dū),率精兵三万,与刘备合力抗御曹军。
公元208年冬,曹军与孙刘联军在赤壁(今湖北嘉鱼,在长江南岸)相遇。曹军屯驻江北,周瑜屯驻江南,双方隔江相望。
曹军不服南方的水土,以致疾病流行;同时北方士兵不习水战。在船上受不了风浪的颠簸(bǒ)。于是,曹操命人用铁索将战船连在一起,上面铺上木板,以减少船身的摇晃,待士兵习惯了船上生活后就发起进攻。
周瑜的部将黄盖看到这个情况,向周瑜献计,用火攻打曹军。周瑜采纳了他的建议,两人共同商定了诈降之计。黄盖写信给曹操诈降,曹操太麻痹(bì)轻敌了,以为东吴真的被吓破了胆,就相信了黄盖的话,并同来人约定了投降的时间和信号。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一重大的疏漏竟造成了自己军队的灭顶之灾。
到了约定的时间,黄盖带领船队顺风向北岸驶去。这支船队有十艘大船,上面装满了易燃的东西,每只大船的后面都系着机动灵活的小船。恰巧那天刮起了东南风,形势对他们非常有利。
距曹军的水寨不远了,黄盖令士兵一齐点火,然后带领士兵跳上尾随的小船。顿时,十只大船满载着烈焰,箭一般地向北岸驶去。火船冲进曹军的水寨,连在一起的曹军战船一齐燃烧起来。大火借着风势,大风又助着火威,水寨马上淹没在一片火海之中。大火又蔓延到江岸,岸上的军营也被笼罩在火海之中,几十万大军乱成了一团。曹军被烧死、淹死的不计其数。孙刘联军乘势猛杀过来,到处乱窜的曹军被杀得人仰马翻。
在弥漫的烈火硝烟中,曹操带领残兵败将逃走。行至华容道(今湖北监利东北),正赶上大雨过后,道路泥泞不堪,战马经常陷入泥坑或者滑倒。曹操只好命令士兵找树枝和杂草铺路,让骑兵通过。一路上,士兵被马踏死的和陷入泥中死伤的不计其数。等到曹军退到荆州时,人马剩下不足一半,已无力再战,只好逃回北方去了。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它打破了曹操迅速统一全国的计划,使他对孙、刘两方暂时采取守势。孙权、刘备借此机会,都努力发展自己的势力。不久以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了。
乐不思蜀
蜀国在诸葛亮死后,很快进入衰落时期。后主刘禅按照诸葛亮的嘱托,让蒋琬、费祎辅政,这期间蜀国基本稳定。等这两人一死,刘禅开始宠信宦官黄皓,排斥忠臣,加上他为人懦弱,不懂治国之道,蜀国衰亡得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