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1)
6178300000047

第47章 焚书坑儒(10)

吴军又是火攻,又是突然袭击。蜀军毫无防备,顿时乱成一团。各路吴军乘着大火,同时发起反攻,接连攻破了蜀军的四十多座营寨。蜀将张南、冯习抵挡不住,被吴兵杀死。在慌乱中,刘备拨马向夷陵马鞍山逃走。吴军乘胜追击,杀死大量蜀军,夺得了许多军用物资。

刘备逃到马鞍山。陆逊的大队人马把马鞍山团团围住,从四面放火烧山。刘备只得带着残兵败将,杀开一条血路,冲出包围,向西逃跑。吴军紧紧尾追,刘备赶忙命令沿途驿站的人员,集中军用物资和土兵抛弃的盔甲,堆在要道上,放火烧着,堵塞山道,阻挡追兵。担负断后的蜀将傅肜,坚持战斗,率领部下往来冲杀,身受重伤,奋力死战,才使刘备摆脱追兵,逃到白帝城(今四川省奉节县)。

不拘一格用人才

刘备虢亭战败,退到白帝城暂时驻扎下来,不久,他就因为忧愤悔恨而病倒了。在病势沉重的时候,刘备派人去成都,把丞相诸葛亮等人请到白帝城来安排后事。

刘备让诸葛亮坐在床边,对他说:“我有了丞相,才有今天的帝王事业。可是,我的知识浅陋,没有听丞相的话,自讨失败。想来又悔又恨。如今眼看我就要死了,儿子刘禅软弱无能,我只好把大事托付给丞相。”他一边说,一边把事先写好的遗嘱交给了诸葛亮,并且要求他尽力辅佐太子刘禅。诸葛亮向刘备表示,一定要尽一切力量辅佐少主,不辜负刘备的重托。蜀汉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四月,刘备去世了,死的时候六十三岁。

十七岁的刘禅,在成都继承了皇位,改年号为建兴元年,加封诸葛亮为武乡侯。从此,蜀汉政治上的一切大小事情,都由诸葛亮决断。为了把蜀汉治理好,诸葛亮不仅重视选拔人才,而且还不拘一格地任用人才。他曾经把一个国家比做房子,把人才比做支撑房梁的柱子。他说:柱子如果细小脆弱,房子寿命就不会长,顶梁柱要选用好木材,政府官吏也要选拔正直的有才能的人。粗大结实的木材,要经过挑选才能得到,正直有用的人才,也应该经过选拔才能够得到。诸葛亮自己就是这样做的。

联吴抗魏,本是诸葛亮的重要战略决策,可惜猇亭一战,蜀吴联盟遭到破坏。诸葛亮担心孙权乘刘备刚刚死去的机会,发动突然袭击,正考虑派人去和东吴修好,可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人。一天,邓芝来见诸葛亮,说:“目前,主上年幼,初登皇位,民心未安。如果要完成统一大业,就应该抛弃旧怨,和东吴联好。没有东顾之忧,咱们才能北上进取中原。不知道丞相是怎样考虑的?”诸葛亮一听邓芝的话,十分高兴,觉得邓芝很有见解,而且邓芝正是完成这一使命的理想人选。他笑着对邓芝说:“我对这件事已经考虑了很久,可惜没有找到合适的人来担当联合东吴的使命。今天我可找到这个人啦。”邓芝赶忙问这个人是谁?诸葛亮答道:“你既然明白联吴的好处,那一定能够很好地完成这个使命。”他马上决定任命邓芝为出使东吴的使臣。

邓芝到了东吴,求见孙权。由于魏国也派使者到东吴,要孙权联魏攻蜀。孙权正犹豫不决,因此不肯接见邓芝。邓芝写信给孙权说:“我这次来,不光是为了蜀国,也是为了吴国的利益呢。”孙权这才接见了邓芝。邓芝给孙权分析当时的形势,说:“吴国有长江作天险,蜀国有山川为屏障,两国和好,互为唇齿,力量就大了。进,可以兼并天下;退,可以鼎足而立。如果东吴要和魏国联盟,就必然要向魏国屈服称臣。要是不听他的话,魏国就要借口讨伐东吴。那时候,蜀国也可以顺流而下。江南的广大地区,就不会再是大王所有的了。”孙权听邓芝说得有理,回答说:“我是愿意跟蜀国和好的,只恐怕蜀主年轻懦弱,在魏国的压力下中途变卦,不能始终如一。既然先生这样说,我就放心了。”

从此,吴国和蜀汉又结成了抗拒曹魏的联盟,并且多次派遣使者互相访问,不断发展友好联盟关系,从而使得三国鼎立的局面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邓芝在离开东吴的时候,遵照诸葛亮的意见,要求孙权送回张裔。这张裔本是成都人,很有学问,办事果断,善于治理政事。在刘璋统治四川的时候,他就做司马的官了。刘备攻进四川以后,任命张裔为巴郡太守。不久,益州豪强雍闿与孙权勾结,把张裔绑架到东吴。诸葛亮爱惜张裔的才能,让邓芝向孙权交涉,要回张裔。张裔临走的时候,孙权和他谈了一次话,发现张裔很有才干。事后,孙权很懊悔把张裔放走,赶紧派人去追。但是张裔日夜兼程地赶路,早已到了蜀汉境内,没有让东吴人追上。

张裔到了成都,诸葛亮并没有因为他原来是刘璋的部下而另眼相待,而是根据张裔的学识才干让他做参军、从事。后来,诸葛亮带兵北上进攻曹魏,还让张裔和蒋琬一起做丞相府的长史,代自己掌管蜀汉政事。由于人才选用得当,诸葛亮虽然常年在外征战,蜀汉内部仍然治理得很好。

提起蒋琬,也有一段很有趣的故事。

蒋琬在跟刘备入蜀以前,只是一个州衙门里缮写文书的小吏。人蜀以后,蒋琬做了广都县令。有一次,刘备因事到广都,看蒋琬什么事都不管,既不欢迎他,又喝醉了酒。刘备非常生气,要判蒋琬死罪。诸葛亮很了解蒋琬,知道他很有才干,办事公正,勤勤恳恳,就对刘备说:蒋琬有治理国家的才能,这一次是偶然的过失。他以安定百姓的生活为根本,踏踏实实地为百姓办事,不能因为这件事判他死罪。刘备很尊重诸葛亮的意见,就免了蒋琬的死罪,但是仍然罢免了他的官职。

蒋琬虽然被刘备免官,诸葛亮却依然认定蒋琬是个人才,决定提拔重用。他任命蒋琬做了尚书郎和东曹掾,后来又提拔他和张裔一起代理丞相的职务。诸葛亮几次北伐,由于有蒋琬负责军队的给养才没有后顾之忧。诸葛亮还写信给蜀后主刘禅,建议在自己死后,让蒋琬来接替他的职务。后来蒋琬逐渐成为蜀汉政权中出色的人物。

诸葛亮十分重视发挥部下的智慧和才能,他常说: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只有“集众思,广忠益”,才能把事情办好。“集思广益”这个成语,就是这样来的。诸葛亮喜欢敢于直言的官吏,他特别赞扬了徐庶、董和两个人,给部下树立榜样。他说:“人们难得把自己心里的话都说出来,只有徐庶能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董和与我共事七年,我办事有不周到的地方,他就反复提出来,要求重新考虑。如果大家能够学到徐庶的十分之一,又能像董和那样忠直勤恳,那么,我的过失就可以大大减少。”

由于诸葛亮能够听取不同的意见,重视选拔人才,敢于不拘一格用人才,使得蜀汉政治呈现一派新的气象。

发明家鲁班

有句成语叫做“班门弄斧”。原来是说,在木工祖师鲁班门前挥动斧头,后比喻在行家里手面前卖弄本领,自不量力的愚人。从这里,们可以看出古代人民对巧夺天工的发明家、能工巧匠的祖师爷——鲁班的无限敬仰。这个成语产生,也不是没有依据的。据《韩非子》书中记载:鲁班用竹木做了一只木鸟,“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墨子也做了一只木鸟,三年才完成,飞一天就坏了。由此可见,作为著名学者的墨子,远远不如木匠出身的鲁班技艺高超。

生于公元前507年的鲁班,本姓公输,名班。因为他是鲁国人,所以人们都称他为鲁班。

鲁班自幼好学,心灵手巧,喜欢亲手制做各种小东西。做了木匠以后,鲁班养成爱动脑筋勤琢磨的习惯,根据工作实际的需要,经过反复试验,搞了许多发明创造。

有一次,鲁班带徒弟为富贵人家修筑楼阁,工期短,时间紧,在山上砍木料,从早到晚累得筋疲力尽,用斧子连砍几天,仍然供不应求。鲁班想怎么才能砍得又快捷又平整呢?一天,鲁班上山不小心,手被一种野草划破了,摘下一片叶子轻轻一摸,原来叶子两边都长着锋利的锯齿。在鲁班正在观察叶子时,突然发现不远处有只蝗虫张嘴噬食着草茎,抓住细细一看,原来蝗虫两枚大板牙上也有许多锯齿。这使鲁班恍然大悟。他连夜设计出世界上第一把锯。这锯是竹板割成的。经过试验,树皮被锯开了,树干也锯了深沟,可是锯齿不是很钝了,锯不动,就是坏了,不能用。他想,如果用铁片代替竹板锯,不是更好吗?鲁班下山找到一位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铁匠,让他帮助制成铁板锯。到山上一试,铁锯果然好使,锯树比砍树快多了。经过不断改进,逐渐成为现在仍在用的锯。

从此,鲁班的创造发明越来越多,如刨子、孔钻、凿子、墨斗,以及曲尺等等。

鲁班的发明还不仅仅在木工方面。过去,没有碾子、石磨。磨面主要是人工用石头砸,麦粒太小,不好砸,用力小,砸不碎,不成粉;用力大,往外迸,造成浪费。他朝思暮想,怎么样磨面好呢?一天,他偶然发现有一个老太太用石杵在一块石凹间捣麦,心里豁然开朗。他想,要是用两块厚重的圆石各凿成锯齿,上下扇合起来,转动上扇,一定可以磨出面粉。磨凿成后,一试确实不错,既省力又很快,磨出的面又细又匀。逐渐成了现在还在使用的石磨。

据传说,鲁班还制造过一辆“木车马”,由“木人”驾驭,能够在地上行走,运载货物,在当时引起很大震动,一直流传到汉代。诸葛亮与其夫人黄氏发明的运输粮草的木马,也可能是受了鲁班“木车马”的影响和启发。

鲁班这么多的发明,都是他勇于实践、刻苦钻研、锲而不舍的精神不断创造的结果。

有一次,鲁班正在雕刻一只凤凰。还没雕成,就遭到人们的讽刺讥笑。他们对鲁班说,你雕的什么凤凰?脑袋不像脑袋,身子不像身子,翅膀不像翅膀,真是丑陋极了。鲁班好像没听见似的,你说你的,我****的,忘我地劳作着,一刀一刀精镂细刻,终于取得了成功。他雕刻的凤凰,不仅脑袋像,身子像,翅膀像,整个凤凰简直没有一处不像,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如同欲展翅腾空飞翔似的。那些讥笑他的人,也不得不称赞他高超的技艺。

张衡发明地动仪

汉章帝去世后,他十岁的儿子即位,称和帝。汉和帝执政时期由窦太后临朝听政;从章帝到和帝,东汉政治比较稳定,也出了几位优秀人才。著名的科学家张衡就生活在这一时期。

张衡,是东汉南阳(今河南南阳县)人。他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天资聪颖,勤奋好学,精通《诗》、《书》、《礼》、《易》等儒家经典。十七岁那年,他离开家乡,先后到长安和洛阳游历,拜师访友,探访山川名胜古迹,察录各地风土人情。这些经历都为他日后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张衡年轻时对文学创作很感兴趣,以才华横溢闻名于当时!他仿效班固的《两都赋》,写成了两篇文学作品——《西京赋》和《东京赋》(西京是指长安,东京就是洛阳)。他用这两篇赋讽刺洛阳和长安城里王公贵族过的骄奢淫逸的生活。据说他为了写这两篇赋,深思熟虑,反复修改,一共花了十年工夫。这两篇赋非常受人推崇,因此张衡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很高,后人把他与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并称为“汉赋四杰”。

但张衡最有成就的专长不是文学,而是天文历法。三十岁以后,张衡开始喜好数学和天文研究。他曾被任命为太史令,主管天文历法。

我国历来就有观测和记录天象的优良传统。当时的人已经对天体运动和宇宙的结构做了深入研究,形成了“盖天说”、“宣夜说”和“浑天说”三派。张衡就是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太阳可以发光,月亮自身不会发光,月光是由日光照射而产生的。张衡的许多观点,被今天的科学技术证明是正确的。

根据浑天学说,张衡于公元117年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演示天象的浑天仪。浑天仪用铜制成,上面刻着日月星辰等天文现象。浑天仪制成后,京都的学者纷纷赶来观看。到了夜里,张衡让一部分人站在屋内,一部分人站在屋外,结果,屋里面的人通过仪器看到的同屋外的人看到的完全一样。

张衡更为著名的成就是发明并制造了地动仪。

张衡生活的时代,各地经常发生地震,由于不能事先预知地震,无法采取预防措施,总有许多人死于地震,经济损失也很大。

当时的封建帝王和一般人都把地震看作是不吉利的征兆,有的人还趁机宣传迷信、欺骗百姓。

但是,张衡却不信神,不信邪,他对这一现象做了深入研究。公元132年,张衡终于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

地动仪是用青铜制造的,呈长椭圆形。地动仪的外壁上刻着八条龙,龙头对着的方向各蹲着一个铜制的蛤蟆。龙的嘴里含着一颗小铜球,当某一个方向发生地震时,朝着那个方向的龙嘴就会自动张开,吐出铜球,铜球便会掉在蛤蟆的口中,发出声响,这样很快就可以知道地震的方位。

当时人们根本不相信地动仪真的会起作用。公元138年,地动仪西方龙嘴里的铜球突然掉在蛤蟆嘴里,而京城里的人毫无地震的感觉。人们就开始嘲笑地动仪是骗人的玩意儿。可是,刚过几天,陇西突然传来地震的消息,人们这才信服。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当时世界地震学上最辉煌的成就,欧洲直到1700年后才制造出类似的仪器。

张衡在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思想史上都做出了杰出贡献,他在文学、天文历法,尤其是地震学方面的成就,一直受到后人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