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千年文萃:词坊
6178200000096

第96章 水调歌头

黄庭坚

游览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唯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赏析]

开头一句,词人采用比兴手法,热情赞美瑶草(仙草)象碧玉一般可爱,把读者不知不觉地引进作品的艺术境界中去。

第二句“春入武陵溪”,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以下描写进入幻想的神仙世界的第一境界。在这里,词人巧妙地使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

那里溪水淙淙,到处盛开着桃花,树枝上的黄鹂(黄莺)在不停地唱着婉转悦耳的歌。作者似乎已为这种理想境界而陶醉。

“我欲穿花寻路”三句,是写词人进入幻想国度的第二个境界。这是幻想镜头,词人想穿过桃花源的花丛,一直走向飘浮白云的山顶,一吐胸中浩然之气,化作虹霓。在这里,词人又进一步曲折含蓄地表现对现实的不满,幻想能找到一个可以自由施展才能的理想世界。

下片继续彩用浪漫主义笔调,抒写作者孤芳自赏、不同凡俗的思想。词人以丰富的想象,用“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表现他的志行高洁、与众不同。“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两句,表面上是说李白不在了,无人陪他饮酒,言外之意,是说他缺乏知音,感到异常寂寞。他不以今人为知己,反而以古人为知音,这正表现他对现实的不满,及其苦闷的情怀。

“我为灵芝仙草”两句,表白他到此探索的真意。“仙草”即开头的“瑶草”、“朱唇丹脸”指第三句“溪上桃花”。这两句是比喻和象征的语言,用意如李白《拟古十二首》之四所谓“耻掇世上艳,所贵心之珍”。既然如此,则“长啸亦何为”?意谓自不必去为得不到功名利禄而忧愁叹息的了。

最后两句是词作中的警句,生动、形象、含蓄,具有深刻的意境和浓郁的诗味。它不仅描写词人酒醉后摇摇晃晃、东倒西歪,及其下山翩翩起舞的形象,尤其是表现他想逃避现实而又不甘心如此的矛盾心理。最终还是回到现实中,却说是明月追随他回来的。整首词写景抒情,浑然一体,是富有强烈抒情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