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千年文萃:词坊
6178200000038

第38章 点绛唇

叶梦得

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赏析]

宋高宗绍兴五年乙卯(1135),叶梦得登上他所居住的吴兴西北卞山(一称弁山)绝顶亭。绝顶亭位于卞山南山之巅,为叶梦得所筑。亭刚建成,他就要去任归居卞山,登此亭,心有所感,写了这首词。

“缥缈危事”,开篇径直点题。危亭,《说文》:“危,在高而惧也。”说言事之高,应题目的“绝顶”,绝顶亭就是因所在位置之高而命名。

“笑谈独在千峰上”。由亭而写到人,应题目的“登”字。由于小亭位于“绝顶”,故登亭之人有在“千峰上”之感。作者又说此时亭上只有他个人“独在”,那么这“笑谈”却又对谁而发呢?这年作者已经五十九岁,看来登上绝顶亭不会是一个人来。从下文“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看,同登的应该还有他的儿辈,很可能是他的少子叶模。而作者登亭用了个“独”字。不是与朋友同游是可以用“触”字的。这个字还有它特殊的意义,表示出虽老而仍登此绝顶小亭的欢畅心情。而今去职归山,独登此亭,自庆腰脚犹健,有杜甫《望岳》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但同时又不免有孤独寂寞之感,这就是下面的“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这两句应该作为倒装句式看,北望中原,烟雾迷茫,不知恢复在何日。“与谁同赏”即没有谁与之同赏,回应“独”字。“独在”而推及“同赏”,“同赏”又感叹“与谁”;欢快味的“赏”字与压抑感的“独”字连翩而来,表现作者心中此时的复杂情绪,抒发在下片之中。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天涯想”,指有志恢复中原万里河山。年龄虽老,壮志未衰,又想起此身闲居卞山,复出不知何日,独自登临送目,纵有豪情,徒兴惆怅。“空惆怅”,是自觉“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产生的无可奈何的情绪,收住了“天涯想”。而这“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热情,又不甘心默焉以息,便借吩咐随侍的儿辈说:“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这里的“衰翁样”指的是“空惆怅”,得“少年豪放”而解脱之,回复到“天涯”想的豪情壮志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