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千年文萃:词坊
6178200000173

第173章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晁补之

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永夜闲阶卧桂影。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蜇,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

[赏析]

此词徽宗大观四年(1110)中秋作于泗州(宋时属淮南东路),时词人任泗州知州,此为其绝笔之作。

此词通篇都写赏月。开头即写作者仰望浩月东升情景。“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夜空象茫茫碧海,无边无际;一轮明月穿过云层,象一面金镜飞上碧空,金色的光辉照亮了天上人间。

永夜、闲阶、桂影、凉霹、寒蜇,都是在极写月夜的静寂清冷。这三句既是写所见所闻的景物,也在暗写月色的美好和作者对它的珍惜眷恋;而环境的静寂清冷,又烘托出作者的孤寂心情。

此词下面两句,写因望月而生的身世感慨。“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两句意思是说,京城邈远难至,倒是这一轮明月,与人为伴,对人更加亲近,怎能不尽情地赏玩呢!“神京远”的“远”,主要是从政治的含意说的。这就是上面几句在赞美眷恋中透着几分凄清的原因。这时作者已五十八岁,前次去官回家,就已修葺归来园隐居,自号“归来子”,这两句明白点出孤寂心情,意脉紧接上文,而场景则由环境景物转到望月抒怀,宕开一笔以结上片,笔致富有变化。

上片写室外赏月,下片转写室内宴饮赏月,场面又变,文意却紧密相连(都是赏月),正符合过片讲究似断实连的要求。卷帘、开屏,都是为使月光遍满,为下文“付与金尊”预作地步,表现了对明月的极端爱悦。这里把月下筵面的高雅素美,赏月兴致的无比浓厚,都写到极致。月光本来无形,作者却赋予它形体,要把它“付与金尊”,思致奇美。天晓时分,月尚未落,朝霞已生;将二者同时倾尽,其实就是说赏月饮酒,打算直到月落霞消方罢。这个比喻极新颖别致,富有诗意。

末尾又把笔宕开,由室内转到室外。夜更深,月更明。虽然夜深露冷,作者赏月的兴致不但没有衰减,反而更加豪壮。作者觉得在庭中赏月不能尽兴,所以要象庾亮那样登上南楼,去观赏那月光下如白玉做成的人间世界,去领略那无边无际素白澄澈的清秋气象。用“玉做人间”比喻月光普照大地,它既写月色,也暗含希望人间消除黑暗和污浊,象如玉的明月一般美好之意。两句包举八荒,丽而且壮,使通篇为之增色。

此词从天上到人间,又从人间到天上,最后“玉做人间”,更是天上人间浑然为一,境界阔大,想象丰富,词气雄放,同苏轼词确有不少相同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