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千年文萃:词坊
6178200000153

第153章 苏幕遮草

梅尧臣

露堤平,烟墅沓。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

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赏析]

梅尧臣是北宋名作家。他在创作上自期甚高,少所许可。本词抒写了作者初仕的得意情态和后来倦于宦游、春末思归的苦闷心绪,但都非常含蓄,只是在精心描绘的意境中微微透出,让读者于言外得之,因此这是一首较好地体现了作者自己的艺术主张的佳作。

开头四句写春草的芊绵可爱。“露堤平,烟墅沓”,从具体的风景点上着笔:笔直的大堤上绿草如茵,望去平崭崭一片,白色的露水在晨光中闪烁,象缀在绿茵上的真珠。远处的一座别墅,在如烟的嫩草的掩映之下,若隐若现“乱碧萋萋”是总写一笔。环顾四周,到处是萎萋的绿草,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染绿了。“雨后江天晓”,是用特定的最佳环境来点染春草的精神。雨后万物澄鲜,春草当然更为嫩绿葱倩;江天是何等开阔蔚蓝,无边的春草与它配置在一起,千里一色,正好相得益彰。晓风轻拂,空气清新。一派蓬勃的生机,伴随着浓郁的春意,簇拥出一个风度翩翩的少年。“独有庾郎年最少”三句,由物及人,由景入意。梅尧臣的词名与才华,很早就露尖,又于二十多岁时由门荫入仕。如果把“庚郎”看作是作者自喻,也未尝不可。“嫩色宜相照”,指嫩绿的草色与袍色互相辉映,显得十分相宜。

如果说,上阕用遍地的春草衬托出一个宦游少年的春风得意之态的话,那末下阕主要抒写宦游少年春尽思归的情怀。“接长亭,迷远道”,在茫茫的宦海中,到处潜伏着政治风险,无法预卜凶吉,也看不到自己的归宿。“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词人用自怨自艾的语调表达了强烈的归思。“落尽梨花春又了”,以自然界春色的匆匆归去,暗示自己仕途上的春天正在消逝。梅尧臣由门荫入仕以后,曾应试进士,没有及第。词的结尾两句“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渲染了残春的迟暮景象。“老”字与上阕“嫩”字遥相呼应。正好是词人嗟老、倦游心情的深刻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