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说话高手
6178100000033

第33章 批评——为人的学问(2)

我们经常有一些歌唱比赛、辩论赛。在专家点评时,他们经常用这几乎是无往不胜的妙招:先指出选手的优点,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指出不是。比如对方是名歌手,就先指出他音质不错,台上表演力很强,再指出他缺乏经验,细节处处理不够好,如果对方是位辩手,可以先赞扬他头脑灵活、才思敏捷,再指出他的一些失误。不仅是在这些比赛中,在谈判桌前,在工作中,在生活中,在一切与人相处中都会用得着中这一招“先扬后抑”法。老师为了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总会先分析这位学生的优点,进步的地方,然后再慢慢道出他的不足之处。这种方法使人在心理上能够接受,面子上也过得去。既达到目的,又保住自己而不伤害别人,何乐而不为呢?

某机关办公室的主任有一天一大早见到他的一位女打字员,便夸她:“你今天穿这身衣服很漂亮,更显年轻美丽了。”那位女打字员听了受宠若惊,很高兴。这位主任又不急不忙地接着说:“可是,我说这句话的目的,不仅是要你心里高兴,还希望你今后打字的时候多注意一下标点。”

这位主任的话未免太露,但方法值得效仿。就像一种很苦的药丸,外面裹上糖衣,先让人感到甜味,容易一下子吞到肚里。于是药物进入肠胃,药性再发生作用。病人既不会感到药苦,容易下咽,又把病治好了。如果主任直截了当指出,“以后注意标点”那位女打字员可能会觉得羞愧、难过、难以接受,或者还要争辩几句。这样,主任的规劝就失去了效果,还可能引起下属的不满,令双方不愉快。

5.批评要适可而止

晏子是齐国一位善谏的大臣。晏子死了17年后,齐景公有一次请大夫们喝酒。景公射箭射到了靶子外面,满屋子的人却众口一词地称赞他。景公听后变了脸色,并叹了口气,把弓丢在一旁。

这时,弦章进来了。景公说;“弦章,自从我失去晏子到现在已经有17年了,从来没有听到别人对我过失的批评。今天我射箭到了靶子外,他们却众口一辞赞美我。”

弦章说:“这是那些大臣的不好。他们本身素质不高,所以看不到国君哪些地方不好;他们勇气不够,所以不敢冒犯国君的尊严。但是,你应该注意一点,我听说:‘国君喜欢的衣服,大臣就会拿来替他穿上;国君喜欢的食物,大臣就会送给他吃。’像尺蠖这种虫子,吃了黄颜色的东西,它的身体就要变黄,吃了绿颜色的东西,它的身体就要变绿,作为国君大概总会有人说奉承话吧!”

弦章的话在景公听来颇有道理,明白了奉承者不过是投自己所好,如果自己对奉承话深恶痛绝的话,就很少会有人来自讨苦吃了。弦章虽未直接进一步批评景公喜欢听奉承话才造成如此局面,但景公已深刻领悟到了这一点,事实上,若弦章再画蛇添足地批评景公一番,效果反而不会有这种点到为止好。

当人们发表批评意见时,还要注意不要滔滔不绝讲个不停,使当事人没有时间与机会来思考你所提出的意见。这种言语琐碎的行为,不仅冲淡了主题,而且也是对当事人不尊重的表现,是值得人们重视的。

在心里咨询当中,咨询者常常在讲话中有意地停顿几秒钟,以观察对方是否有话要说。同时,他还会不断地运用沉默来暗示对方思考自己讲过的话,并提出问题。这种手段不单给来咨询者以充分说话和思考的机会,还可促进咨询者与来咨询者之间的相互共鸣和理解。

卡耐基把说话哕嗦当作影响人们接受批评意见的因素之一。他指出:“我们每说一句话,都应显示出其说话的价值与力量。没有力量的话就是没有价值的话,等于没说一样。不能达到说话目的,那就是废话,废话就意味着口罗嗦。所以,批评的艺术还在于言语简明扼要,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反之,话讲得多了,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对方会对你产生反感,反倒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这就是‘物极必反’的道理。”

发表批评意见,还应忌扩大事端,将一些不相关的事情也扯进来,使得当事人越听越不耐烦,增加其对批评的抵触情绪,特别是对于要面子的人,在发表批评意见时不断扩大批评范围,无疑是逼他不认同批评意见。

在日常生活中,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常见的问题就是唠叨。本来是出于对彼此的爱与关心,但因其不是就事论事,而是一件事做错了,将其以前做错的也牵扯进来,进行一番批评,使得对方不但不能心甘情愿地接受当前的批评,反而还不得不为自己以前的行为进行辩护。

就心理学而言,在批评当中扩大事端,等于改变两个人原有的认知对象及其认同条件。这正如前面举例中说明的那样:当丈夫因一天不做家务事而受到妻子指责他从来不干家务事时,他会本能加以反驳,因为其批评话题已产生了本质性变化,即双方认同的基础已不是谈论今天这一具体事件,而是把以前所有错或不错的事合在一起,难怪丈夫会感到委屈不月匠了。

另外,一个过错进行一次批评。要想对一个已知过错引起注意,一次提醒就足够了。批评两次完全没有必要,若多一次就成了唠叨了。批评要做到适可而止,如果总把过去的错误翻出来并唠唠叨叨地没完没了,对于批评者来说完全是愚蠢和无效的。

6.批评要恰到好处

《说苑·正谏》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春秋时期,吴王准备攻打楚国,他知道这个计划会遭到很多大臣的反对,于是对左右的人说:“谁要是对我攻打楚国发表反对意见,我就让他去死。”因此很多大臣都不敢来指出这个计划的错误,攻打楚国会给吴国带来很大危害。吴王的宫廷近侍少孺子为了劝谏吴王,想了一个办法。

一天,吴王早朝时发现少孺子浑身湿漉漉的,就问他是怎么回事。少孺子说:“我带了弹弓,在后花园闲逛,想打只飞鸟。突然我发现了一件让我不能忘怀的事情:一只蝉在树上凄厉地呜叫,喝着露水。蝉不知道有一只螳螂正在它的下方悄悄地向上爬,正想把它当作自己的早餐呢!那螳螂伏屈着身子,张着足爪,沿着浓密的枝条,一步一步地接近了蝉。可螳螂哪里知道,这时有一只黄雀正藏在不远的一根树枝上,正要展翅飞来啄那只螳螂!黄雀伸着脖子以为很快就可以将螳螂吃到嘴里,哪里会想到这时我正用弹弓瞄准它,它也完蛋了!这三个小东西,都是只顾前,不顾后,它们的处境真是太危险了!……而我呢,是因为看到这么精彩的场面,时间久了,让露水把衣服都沾湿了!”吴王听了少孺子的话,心中猛然警醒,同时也明白了少孺子的一番良苦用心,于是决定放弃攻楚的计划。

少孺子本来就是要批评吴王错误的计划,但鉴于吴王的威严和其下的命令,不能直接进行批评,于是连用三种动物,比喻其做事只图眼前利益,不知祸害就在后面,从而使吴王醒悟,接受了他的批评。正是因为少孺子懂批评的艺术,将批评意见寓于故事中,才既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又进了忠言,可见恰到好处地运用批评之言,是能否达到批评效果的决定要素之一。

7.批评要讲究方法

常言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都免不了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且人们犯了错误都很难及时醒悟,甚至不愿承认。这样,就很有必要对他人的错误及时给予纠正,而纠正他人的错误又往往是一种得罪人的事。

的确,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始终很乐意倾听他人的批评,接受他人的批评的。有的人做错了事,不但不会坦然地承认,反而还会找出种种理由为自己的错误辩护。从人的心理来看,即使是极小的疏忽或错误,也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在一经指正之后就坦率地、不作解释地承认。但是,现实生活中,无论父与子、兄与弟、上下级、同事,还是知己、朋友,都有相互纠正错误的义务,绝对不批评别人是不可能的,也是行不通的。

那么,在纠正他人的错误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易于为对方所接受呢?如下方法可供参考:

(1)对人要具有极大的同情心,这样我们就不仅不会对人吹毛求疵,反而会对产生错误的原因加以谅解。而且,我们要时刻想着自己与对方是站在一边的,而不是和他敌对的。

(2)说话要温和委婉,不可用刺激的或使人听了不舒服的字眼。如果说话令人无法忍受,那么即使对方嘴上承认,但心里也是不会服气的。

(3)纠正他人错误的言语越少越好,最好能一两句就使对方明白,然后转至其他话题,不可滔滔不绝,使对方陷于窘境,甚至产生反感。

(4)别人做错了事情,我们对其不妥之处固然须加以指出,但对其可取之处更须加以极大地赞扬。这能使对方心理保持平衡,心悦诚服。

(5)改变他人的意见时,最好能设法使自己的意见不知不觉地移植给他,使他觉得是他自己改正了,而不是由于受了我们的批评。

(6)对于别人出现的不可挽回的过失,我们应该站在朋友的立场上,给予恳切正确的指正,使他知过而改,而不能对之施以严厉的责问。

(?)纠正别人过错时,切忌采用命令的口吻,最好采用请教式的语气。

(8)采用旁敲侧击的方法,隐晦地指出别人的错误,以保留对方的自尊心,使他自觉地改正过失。

当然,纠正错误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都不外乎是怎样讲究策略,只要我们做到了这一点,就能成功。

8.批评要用事实说话

有时候批评他人,不需迂回曲折,环山绕水地暗示一番,只需要用事实轻轻一点,就能够达到效果,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一个病人在和医生约定的时间准时到达,可等了15分钟后医生才到。他非常气恼,觉得医生这种不守信用的行为实在是无礼,他必须提出批评,否则心里感到不平衡:自己受到了轻视,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于是他通过以下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批评意见。

他进入医生办公室后,先用手指了指手表,然后冷笑了一声说:“现在是2点15分。”医生似乎没明白他的意图,敷衍说:“是吗?”医生的回答更激怒了这位病人,可他仍是说:“现在是两点过一刻。”尽管他内心是非常愤怒,可脸上仍保持平静。他在克制自己,试图用暗示让医生明白自己的意思。可医生仍装糊涂:“两点过一刻又怎么样?”这下病人忍无可忍了,终于指出了医生的错误:不该迟到,浪费了自己的时间,不守信用。医生这才向他道歉。

这位病人开始想用迂回的暗示法将自己的批评信息传递给医生,让医生接受批评,并为自己的错误道歉,可医生并不愿意坦然接受。这位病人因此更加恼火,最后直接了当地将医生迟到,耽误了病人时间的事实说出来,医生才接受了批评。

现实生活中确实会常常遇到这种情况,有时需要直截了当地提出批评意见,“摆事实,讲道理”,令对方醒悟,否则你采用委婉的或迂回的办法,对方并不能领会你的批评意见,或者是故意回避、装糊涂,有时还会引起对方的误解,双方产生新的矛盾。

德皇威廉二世设计了一艘军舰,自以为得意,便请国际上著名的造船专家来进行鉴定,一位造船家对皇帝的设计提出下述意见:“陛下,你设计的这艘军舰将是一艘威力无比、坚固异常、速度超群、装备上乘、十分美丽的军舰。但看来它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只要它一下水,就会立即沉人海底,如同一只铅铸的鸭子一样。”

这位造船家的批评站在事实的基础上,即船虽然设计得很坚固,装备又精良,但却缺乏作为船最重要的特点——能够航行。这样的批评,一语中的,一下子就使德皇幡然醒悟,取消了实施造船的计划,避免了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