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幽默口才
6177700000014

第14章 名人急智“秀”(2)

赵太后表示赞同地点了点头。触龙接着说:

“如今,太后您使长安君获得的地位够尊贵了,封给他的地也够多了,权力也越来越大,然而,您却忽视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没有给长安君建功立业的机会。假如有一天太后不在了,长安君靠什么在赵国立足呢?那些文武大臣们会服他吗?所以,请太后重新考虑一下,您的决定是否有不妥呢?”

听到这里,太后陷入了沉思,最终她答应了齐国的要求,把长安君送人齐国当作人质,终于齐赵联合,打退秦军。

在春秋时代,并没有什么公关理论。但触龙的说服艺术却不能不让人叹服。在不便或不宜直说的情况下,运用含蓄的语言或示意的举动,更具说服力,更能让人领会你的意图。

比如乾隆以诗表达对和坤和刘通训的不满,要求二人同心协力辅佐朝廷。假若乾隆端坐在大殿之上,厉声指责刘、和二人不该为一己私利互相拆台,二人从面子上都下不了台。虽然表面上会缓和一些,心里恐怕只会更加忌恨对方。但是,乾隆以诗的语言含蓄地表达了他的意愿,刘、和两人深受感动,握手言和,这就是含蓄、暗示的妙用之处。

巧妙暗示,让对方明白你的话外之音、言外之意,无声无息之中达到目的。

言传身教情理交融

解放后,陈毅曾担任上海市市长。当时,上海的许多纺织厂为了防止工人下班时“顺手牵羊”拿走工厂的纱布,盛行“抄身制”,即由专门的人在门口挨个搜身,工人们对此极为愤怒。

陈毅觉得已经是新中国了,工人阶级是国家的主人,应当尊重他们的基本权利,于是,便废除了抄身制,结果,此举引起了纱厂老板们的强烈反对。

一天,陈毅登门拜访一位纺织厂的老板。老板一见是陈毅,正愁有牢骚没处发呢,把一肚子“苦水”都倒给了陈毅:

“陈市长,您要我们废除‘抄身制’,您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呀,工人下班,由抄身婆抄身,还经常丢纱,你说要是再取消‘抄身制’,我们纱厂还办不办?我们都去喝西北风呀!”

陈毅知道他心里有火,便耐心开导:

“要说开办工厂。购买机器,那我肯定不如你。因为,我只当过工人,没有经营过工厂嘛!不过,要说管理工人,教育群众,这你不如我了。革命这么多年,千军万马我都指挥了。你说我算不算有经验?”

“那是肯定的。”老板十分认真地回答。

“那在这方面我给你当个参谋,给你提点建议,你要不要?”

老板受宠若惊,连忙说:“要!要!您请说!”

“我在法国当过工人。那些工厂可比你这工厂要大多了,老板自然也更厉害,还雇了一大批带枪的警察对每个下班的工人,从头到脚搜,身上连一根针也藏不住,但是结果呢?原料、零件还不是照样丢失。为什么?因为,那些老板只顾自己赚钱,根本不关心工人,只把他们当作赚钱的工具。那些工人们工资低、劳动时间长、生活质量差,您想他们会同老板一条心吗?哪里还有不丢东西的道理。所以,现在解放了,政府支持你们办工厂,只要你们多关心工人的利益,提高他们的待遇,待他们如兄弟,有困难多与他们商量着办,我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老板觉得陈市长说的在理,便率先废除了搜身制。结果,老板发现不但不丢东西了,工人的效率也提高了。

西安事变后,为了促使这次事件能够和平解决,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到达西安。

当时,日军占领我东三省,又向华北步步紧逼。全国的正义之士都强烈地谴责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所以,西安事变后,群情振奋,一致主张严惩蒋介石。只有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因此,很多人对此不理解,甚至仇视中共。

这一天,西安王曲军训团邀请周恩来前去作报告。党内很多人担心周恩来同志的生命安全,主张不去为好。但是,周恩来不顾个人安危,欣然赴约。

到了军官学校,只见面带怒容的军官全副武装地站在通道两旁。周恩来从容镇定地从他们中间穿过,来到了主席台。

“我今天来贵校,只是想听听诸位的意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都是爱国军人,希望大家畅所欲言,不要拘束。”

台下有人大声喊道:

“蒋介石丧权辱国,罪大恶极,为什么你们不让杀他?”

周恩来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接过话茬:“这个问题提得好!”

决口打开了,青年军官们把心中的话全倒出来了,“不杀他,捉他干什么?”“不杀蒋介石,后患无穷!”……

直到大家宣泄够了,周恩来才大声地说:

“要杀有什么困难,一句话就行了!”

出乎意料的回答,一下子便把全场的人给镇住了。

周恩来话锋一转,先给大家分析了西安事变后的国内外局势,讲了杀与不杀的利弊,最后又强调了只有保持团结,逼蒋抗日才是最好的出路。

一席话,使军官们茅塞顿开,恍然大悟。

但还是有人追问:

“你们共产党不是主张反蒋抗日吗,为什么现在变了?”

“你的意思是,我们和蒋介石打了10年,势不两立,为什么不趁机报仇,处置了他,是吗?”

“对,就是这意思。”

“好,现在我来回答你。我红军有位将军叫徐海东。全家36口人,35口人全叫蒋介石杀害了,很惨啊!他的这个仇够深了吧?可是,这次他还是主张不杀蒋介石,为什么?因为民族和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

周恩来话音未落,全场响起了阵阵掌声。

现身说法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强的说服力、感染力?因为,以自己亲身的经历和遭遇劝导别人、感受真实,情真意切,容易引起对方的情感共鸣,这比只讲大道理当然更易说服人。

有人说坷坎的经历是最宝贵的财富,何不用你的财富去打动他人呢?

这个人就是后来被宗教裁判所烧死的无神论斗士——布鲁诺。

战国时期,秦国的宣太后十分宠爱大臣魏丑夫。在太后病危时,曾下令:“我死后,一定要用魏丑夫殉葬。”

魏丑夫知道了十分恐惧,谁也不愿这样白白送命。大臣庸丙是魏丑夫的好朋友,他十分同情魏丑夫,便向太后求情。

庸丙问太后:“您认为人死后还会有知觉吗?”

太后答道:“当然没有。”

庸丙又问:“像太后这样圣明聪慧的人,既然明明知道死后没有知觉,那么为什么要将自己生前所宠爱的人陪葬在没有知觉的死人旁边呢?”

太后低头沉思,默不作声。

庸丙接着说道:“如果说死人有知觉,那么先王忍受羞辱已经很久了,太后连补救过失的时间都不够,哪里还会有闲暇去私爱魏丑夫呢?”

太后觉得庸丙言之有理,最后终于收回命令,魏丑夫免于一死。

春秋时,有一个人向楚王进献长生不老之药。当这人拿着药来到宫门时,守门的卫士问道:“这药可以吃吗?”

“当然可以。”献药的人回答。

于是卫士将药夺了过来,随即吃了。楚王得报,大怒命人将卫士捆了起来。

卫士对楚王说:“大王请听微臣一言:当初我问献药的人‘药可以吃吗’?他说‘可以吃’,所以我才拿来吃了。”

关键时刻善于诱导

著名的日籍华人夏目志郎年轻时曾当过推销员。

一次,他到琦玉县去推销《儿童英语百科辞典》。当时琦玉县经济不很发达,在全日本排名靠后,再加上道路崎岖,所以很少有推销员愿往那里跑。

但夏目志郎却不这样认为,他想越是落后的地方,越是需要提高教育水平,这种书的需求量就越大。于是,他就背上书,挨门挨户地去推销。

来到一户农家,夏目志郎敲开门,说明来意。哪知主人面无表情地说道:

“你走错地方了,我们农夫没有必要学英语,你找其他人吧。”

夏目志郎连忙解释道:

“先生,这书不是给您用的,是给孩子们用的。”

“孩子们?那就更不用了,他们能把日语学好就不错了。”主人还是冷冰冰的口气。

夏目志郎并未放弃,仍然耐心解释道:

“现在的日本和过去不同了,如今使用英语的地方越来越多,日本也越来越国际化了,呆在家里当然不需要英语。可是,你愿意让你的孩子一辈子呆在家里,不愿让他出去闯一闯,见见世面吗?您不觉得您这样做是对下一代不负责任吗?”

说到这儿,主人刚才冷冰冰的神情已经消失了,他若有所思地说:

“这英语好学吗?”

夏目志郎觉得有希望,问道:

“府上养狗,您和家人是否怕狗?”

“那当然不怕。”

“对呀,因为惯于养狗,所以不怕狗。学英语也一样,从小养成习惯,这对学英语是非常重要的,在自己身边有好的英语教材,小孩子一定会亲近它,不知不觉中就会对英语产生兴趣,不是很好吗?”

一番话过后,主人终于爽快地买下了夏目志郎手中的《儿童英语百科辞典》。

一次,著名作家刘绍棠在给大学生们讲文学创作时,提到创作的基本要求是一定要坚持原则。

这时,一名女生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说:

“老师,我有问题要问。”

刘绍棠回答:“什么问题,请讲。”

那名女生问:“真实的是不是存在的?”

“真实的当然是存在的,这是哲学上的基本常识嘛。”

“既然是存在的,就应该是可以表现的,所以只要是真实的就可以表现,就可以写,这难道不是作家所追求的吗?”

刘绍棠听后,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对那名女生说:

“我想请你走到前面来,记得带你的学生证。”

那名女生走到讲台前,将学生证递给了刘绍棠。

刘绍棠翻开学生证,指着上面的照片问女生:

“你为什么不在你脸上长痘时拍个照,然后把照片贴在学生证上呢?”

那位女生不解地问道:“为什么?谁会在自己脸上长痘时拍照片,还把它贴在学生证上,那多难看。”

刘绍棠趁机说道:

“对呀,你不会在脸上有痘时拍照,更不会把这种照片贴在学生证上,这说明你对自己的认识是本质的。因为你是漂亮的,不漂亮只是暂时的,它不是你最真实的面目,所以你不想照相留念,更不想有这样的照片贴在学生证上。同样,我们社会的某些缺点是要批评的,但有些事情是有其特殊原因的。我们的政府自然会去采取措施改正。可是你非要把它揭露出来,这岂不是要政府把长痘时拍的照片贴在工作证上吗?为什么你对自己是那样公正,对政府却是这样的不公正呢?”

一席话让那位女生心悦诚服地点了点头。

在上面的故事中,当夏目志郎指出那家主人对下一代不负责任时,主人的态度已有所转变,反问“英语好学吗”,这就是一个关键时机,夏目志郎就是抓住这一时机,顺势诱导,最终成功地把自己的书推销了出去。同样,刘绍棠也是巧妙地打了比喻,让女生自己说把脸上长有痘的照片贴在学生证上十分难看,趁机将话题转移到“到底文学创作该不该坚持原则”,最终让女生心服口服。

所以,在劝说他人时,要密切注意对方表情、语气的变化,发现他有所表示时,一定要抓住时机,乘胜追击,直至将他说服。

照猫画虎反击对手

安徒生虽然是大名鼎鼎的作家,但生活却极为俭朴,尤其对自己的衣着从不刻意修饰,但这却给妒忌他才华的人以可乘之机,有些人就抓住安徒生的这一细节挖苦、讽刺他。

一天,安徒生像往常一样戴着他那顶破帽子在大街上行走。

这时,有个人走过来不怀好意地问安徒生:

“安徒生先生,你脑袋上的那个玩意是什么东西?能算是帽子吗?”

安徒生认出了那个人,是一个贵族,平常总爱跟自己作对,经常挖苦自己。安徒生有心狠狠地教训他一顿,但这是在街上,那样做有失自己的身份。于是,安徒生忍住怒火,淡淡地一笑。

“先生,在我回答你之前,你可以先回答我一个问题吗?”

贵族不知道安徒生用意何在,但也很爽快地说:“当然可以。”

安徒生接着说:“你能告诉我,你帽子下边的那个玩意儿是什么?能算是脑袋吗?”贵族:……

英国戏剧大师肖伯纳曾于1933年2月来我国访问,第一站在上海,当时,鲁迅、蔡元培等人在宋庆龄的家中同他欢聚。

吃完饭,大家便到花园里散步。那天天气格外晴朗明媚,柔和的阳光照在肖伯纳长长的银须上,使得这位著名作家容光焕发,神采奕奕,这时,蔡元培高兴地说:“肖翁,你可真有福气,在上海看见了太阳。”

肖伯纳笑了笑说:“不,不,还是太阳有福气,在上海见到了肖伯纳。”

一句话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无独有偶,幽默大师肖伯纳的“如法炮制”在俄罗斯却失灵了。

那是肖伯纳去苏联访问期间,有一天他独自一人上街散步。在街上他看到了一个俄罗斯小女孩长得十分可爱,大眼睛,高鼻梁,一头黄色的卷发,极富东方民族特性。肖翁一时童心大发,竟然同她玩了一下午。

临别时,肖伯纳对小姑娘说:“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就是世界上大名鼎鼎的肖伯纳。”

小姑娘天真地回答说:

“那你回去后也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苏联小姑娘玛莎。”

戏剧大师一时竞哑口无言。

1982年秋天,我国著名作家蒋子龙到美国洛杉矶参加一次中美作家会议。

在宴会上,美国诗人艾伦·金斯伯格给蒋子龙讲了个趣味问答:把一只五公斤重的鸡装进一个只能装一斤水的瓶子里,您用什么办法把它拿出来?

蒋子龙略加思索,答道:

“这很简单,你怎么放进去的,我就怎么拿出来。您显然是仅凭嘴一说就把鸡装进了瓶子,那么我就用语言这个工具再把鸡取出来。”

金斯伯格说:“您真了不起,您是第一个正确回答我这个问题的人。”

美国有家服装公司,为了招揽生意,便想请个名人为他们做广告。后来,他们选中了当时在美国声名大振的海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