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菜根谭的提醒
6170800000092

第92章 盛满之功,常败细微

原文: 酷烈之祸多起于玩忽之人;盛满之功常败于细微之事。故语云:“人人道好,须防一人着恼;事事有功,须防一事不终。”

译文: 极其惨烈的祸事,大多由于人的一处疏忽而酿成;盛大圆满的功德,往往因为人的点滴失误而破败。所以常言道:“人人道好,须防一人着恼;事事有功,须防一事不终。

韩非子说过:“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欧阳修也说:“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对小事的疏忽,往往酿成大的灾害。

“酷烈之祸多起于玩忽之人。”玩忽之人玩忽万事,当然也会玩忽职守。中国人有玩忽职守的习俗,在没有酿成大祸之前,任何玩忽职守的人,都不会被社会道德所蔑视。不信你就注意观察一下你身边的亲人、朋友或同事,肯定有很多人都在玩忽职守。

然而,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要去做玩忽职守的人。没事的时候怎么都好,一旦有事,你的一生也就毁了。中国人对玩忽职守的品性很宽厚,但对玩忽职守的责任人则从来都残忍异常。

“盛满之功常败于细微之事”。这方面的例子数不胜数,从大厦蹦坍到飞船失事,从火车出轨到森林大火,几乎没有一件事不是因为不起眼的小小失误造成的。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注重细节,谨防在小事上栽大跟头。一个小的问题可能会使你一生的辛劳付之东流。“千古英名,毁于一旦”。古今中外,有多是英雄们可能为自己的失败设计过无数壮烈的场面,却不曾想到会失败在一个小事上。这就叫阴沟里翻船,后悔晚矣。

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张飞作战勇猛,武艺高强,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当阳桥上一声吼,喝断了桥梁水倒流,那是何等的英雄气概!可他的死,一点也不壮烈。

张飞有一个致命的缺点,便是对待部下过于严厉,小有过失,便重加鞭笞,因此将士人人都怀恐惧之心,他也终因此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A190]

关于他的死,史书记载十分简略,《三国演义》却有详细地描述,虽然是小说家言,却也有一定的历史真实性。

据说关羽死后,张飞痛不欲生,旦夕号泣。部将们以酒劝解,他喝醉了之后,心情更加恶劣,对身边的人动辄加以鞭挞,有的甚至被鞭打致死。为了给关羽报仇,张飞主动请兵讨伐东吴。

出师之日,刘备警告他说:“我知道你的老毛病,一喝了酒便要发脾气,随便打人,打了后又将他们依旧留在身边,这可是取祸之道呀!从今以后,你一定要改一改你的毛病!”

然而,张飞却将刘备的话当耳旁风。回到军中之后,命令手下在三天之内制办白旗白甲,三军挂孝伐吴。帐下两位末将范缰、张达说:“三天时间太少,请宽限几日!”

这本是实情,张飞听了却勃然大怒说:“你们竟敢违反我的将令!”他下令将二人绑在树上,各鞭打五十,并严令道:“二天一定要备齐,若超过了时限,就将你二人斩首示众!”

两个人被打得浑身鲜血淋漓,回到营中商量对策。范疆说:“此人性如烈火,明天要是备不齐,咱俩的命是保不住了!”张达说:“与其让他杀了咱们,倒不如咱们杀了他!”二人计议已定,暗中等待时机。

当晚张飞在帐中又同部将饮酒,不觉大醉,卧在帐中。范疆、张达二人半夜里各怀短刀潜入帐中,听得张飞鼾声如雷,便用短刀刺入他的腹中。一代名将,就这么窝囊地死了。

古语云:死有轻于鸿毛、重于泰山之分。一代名将张飞的死法,不能不让人扼腕痛惜,也留给我们这样一个教训:不要忽视自身的小缺点,也不要忽视身边的那些小人物。

任何一名上司,总免不了要对部属进行惩处,有的出以公心,有的也难免由于私仇;有的处理得当,有的也难免执法不公。受惩处的人,有的心服口服,有的则难免结下怨仇。当你官高位重、权势在手的时候,他拿你无可奈何,只好忍气吞声。但是官场波澜反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你不会永远得志,他也不一定终生沉沦下僚。一旦彼地要位有所变化,当年的制人者就会受制于人了。

所以,“人人道好,须防一人着恼。”我们做了事,可能100个人里有99个人满意,但是能让你倒霉的往往就是那个不满意的人;我们事事都做得很好,但就一件事情疏忽了,结果就可能前功尽弃。

“事事有功,须防一事不终。”以前很多事情都很成功,但一件做错了,可能毁掉以前的功劳。因此,做事还是应该表面轻松自如,而内心则必须时刻胆战心惊。祸事未发,不是因为它不存在,只是因为它未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