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菜根谭的提醒
6170800000021

第21章 不近恶事,不立善名

原文: 标节义者,必以节义受谤;榜道学者,常因道学招尤。故君子不近恶事,亦不立善名,只要和气浑然,才是居身之宝。

译文: 标榜节义的人,必然会因为节义而受人批评诽谤;标榜道德学问的人,经常会因为道德学问而招致人们的指责。所以一个有德行的君子,既不做坏事,也不去争得美名,只是保持那种纯朴、敦厚和内心的和气,这才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无价之宝。

人们讨厌假道学伪君子,因为做人要平实无欺,不可自我标榜吹嘘。真理不是巧言,仁义更非口说。换言之,学问道德并非吹嘘而来,是从艰苦修养中累积而成。

有的人好虚名,披上道德外衣,实质上是在骗取人们信任,满足私欲需求,与为非作歹固然有别但却具有更大的欺骗性。一个人居身立世确立正确的原则,不是为了给别人看,而是为磨炼自己的心性,使自己有一个健全的心态,完差的人格。[A58]

为人做事要光明正大,少动些花花肠子。进取之道,须把握中正的原则。首先要明白不该谋的位置就不谋,不要胡思乱想;另外,进取时不可用不正当的手段耍小聪明玩阴招,否则,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

《史记·佞幸传》里两次提到邓通,都说他没有任何技能,既不善唱歌,也不会跳舞,肚子里更是空荡荡的,没有谈论天下国家的才能。司马迁给了邓通这么严厉的评语。

平常,邓通既不喜欢与外界往来,汉文帝赐给他休假也不想外出,他只是一心对待文帝。日日夜夜,醒时也是,梦中亦然,皇上当然更是宠爱。于是,文帝赐给了邓通巨万财富。

文帝长了脓疮,邓通马上会为他吸吮。邓通替文帝吸脓血,太子刘启也只好替文帝吸脓血。刘启这样做除了表现忠诚之心,也是为了能平安无事地迎接即将就位的日子,所以才不得不照文帝的吩咐去做。当他用困顿的表情吸吮脓血探试文帝的病时,心中怎有不怨恨邓通之理?

邓通原本只是一个无处栖身、没有财产、甚至已到穷途末路而住在别人家中的船夫,靠使用媚功成为皇上的宠人,得以家财万贯。以他一个毫无一技之长的人,却能享有那段幸福的时光,也该满足了。

但是,好景不长,当初邓通一再地谄媚皇上,早已招致太子的怨恨。刘启即位后(汉景帝)找了一个机会免去了邓通的官职,把邓通家的钱财全部没收。最后邓通穷困而死。[A59]

一个人要是没有技能,为了谋求进取,往往会在“歪点子”上动脑筋。行为不光明正大,即使谋求到了一定的位置,那也是不正当的位置,本来就不应该是他的,早晚会遇到危险。

古代有一位叫郭子固的人,他当官从来不搞贿赂,因此他的官途很不通畅。家人劝他学得圆滑一点,妻子则对他说得更为直接:“廉洁有什么用,不过是个虚名。你没听人家说嘛,老实等于无能,公正等于吃亏,廉洁等于受穷。”

郭子固说:“我这个人不敢以廉洁自诩,只是没有弄钱的本事而已。”

妻子说:“现在社会风气就是这样,当官弄权,弄权发财。你就不会学着点,开始不会,时间一久也就学会了。”

郭子固说:“尽管社会风气如此,我这个人,还是这个人,是改不了的呀。”

高贵的品质往往以平淡的方式表现出来,但却不会因为表现形式的平淡而失去其应有的光彩。做人就是要做出一点骨气来,不向错误的东西妥协,不与腐朽的东西同流合污。不管人世如何沉浮,尽显自身正气本色,这样的人必定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