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我们把攻击性的真实之美比喻成大自然的山,那么流动之美就是水,它有着水的灵动、柔软、富有张力。
在关系里呈现的攻击性,如果能够被接纳、理解和消化,便会呈现如水一样流动的质感,让人感到通畅。你会发现,两个人打闹一场后,关系反而更加亲近了。
晓文和我的故事
给大家分享一个在我的咨询中发生的故事。[1]
我们就叫她晓文吧,她向我咨询了快两年时间。最近几次见面,她都表示正在考虑要不要继续咨询。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她觉得咨询没有什么用,也帮不了她什么,在这里感觉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金钱。我请她说多一点儿。她说,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就是这些。
显然,我们的咨询陷入了僵局。某种能量被卡住了、凝固了,甚至变得没有温度,也没有希望。晓文心里有许多不满,她无法直接表达她对我生气、对咨询生气,甚至是对自己也很生气。所以,她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幽怨的无助,以及随时准备逃离的紧张。我听着她的诉说,我很明白,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她都有着难以言说的痛,并且这种痛需要空间来容纳。我回应她:“是啊,感觉什么帮助都没有的时候,真的是想要离开的。”
我们谈了失望,又谈了生气。这个时候,晓文才提到,在一年多以前,她就对我挺生气的了,但那个时候她不敢说。这一次,她是鼓足勇气才说出口的。对于她来说,她是用尽全力的。这个时候,她的情绪需要被接纳。我鼓励她说出心中的感受,我相信这些挡在我们关系之间的“石头”被看见之后,它们会化为水,进而成为关系的助力。
她说:“我上一次也对你挺失望的,因为我做不到你说的那样,我觉得你没有理解我的无能为力。”她补充道,“嗯,我也很生气。”她说得真诚,而且勇敢。我告诉她,我“听到”了她的失望,我也明白了她为什么对我生气。她是多么想要一个人更深刻地理解她呀。
我的回应让她有了一些安慰,她看起来有些放松了,情绪也缓和了一些,仿佛阴沉的天气有了转晴的迹象。
在下一次咨询中,她跟我说,上一次咨询好像发生了一些特别的事情,咨询结束之后,她离开房间,下了楼,好像闻到了春雨的味道。那是她很久都没有感受过的味道了,那一刻,她有一点儿爱上了这座城市。
这真的是一种特别美的体验。那种感觉就像是水,当“石头”被看见时,水会将“石头”魔法般溶化,会流得更加顺畅、更加欢快。
当有人透过迷雾理解你,给你承托
再来分享一个我的同行的故事。她在找个人体验师(就是咨询师的个人治疗师)的时候,看体验师的第一眼,她就感觉很不喜欢这个人。她心里想着,反正给了钱也退不回来,那干脆就把不舒服说出来吧。神奇的事情就这样发生了。她说在说完之后觉得心情舒畅,觉得压在心底的好多愤怒都表达了出来。她的体验师的功力也不差,任你刀剑凶猛,我自岿然不动,还找机会将个人的理解反馈给了我这个同行。这种感觉就像一条小溪,让爱和希望流进了心田。
一场厮杀下来,筋疲力尽。如果有人透过迷雾理解你,承托你的感受,确实如春风化雨般美妙。
有过咨询体验的人知道,当你攻击你的咨询师时,如果你的咨询师能够接住你的攻击,还能够通过你的攻击去理解你,你们的关系其实是会变得更加亲近的。我这么说,不是鼓励你随意去攻击,而是说当你在咨询关系里感觉到不舒服时,可以尝试去表达,这样会给你们的关系一个把堵在你们中间的“石头”移开、消化掉的机会。咨询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咨询师是受过专业训练的,所以很多时候可以去尝试。
当你在咨询关系里有足够多的信心的时候,你在咨询关系之外的表达也会通畅很多。
妈妈和婆婆仇人变闺密
一位网友给我留言,说她的妈妈曾经跟她的婆婆大吵了一架,还大打出手。不过神奇的是,自这次打闹之后,她们竟然成了闺密。开始是吵架,接着发现吵不过瘾,就开始打。打着打着,两个人都哭了起来。前一秒还是一对前世的冤家,下一秒眼泪和鼻涕流着流着就变成了患难与共的姐妹。就这样把“千年的委屈、怨恨”哭出来之后,彼此开始惺惺相惜,相互安慰:原来我受过的苦你也明白,原来我经过的难你也经历过。
网友看得都傻眼了,这也太戏剧化了!我看到时也觉得不可思议,但细细一想,逻辑是通的。无论是打、是吵,还是哭,都是在表达自己的强烈情绪,表达自己的攻击性。攻击性被人看见了、理解了、陪伴了,人就是会变得柔软一些,会更容易看见彼此真正的样子。
在我和孩子的关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发生。这次暑假,她们去了奶奶家。有一天,大女儿心情不好,冲我发脾气,跟我说只有家里小仓鼠的照片才能让她高兴,问我有没有。我感觉自己被逼到了一个角落,但是又不得不回答这个问题。我当时不在家,没有办法满足她的这个心愿。于是,我跟她说:“真的抱歉啊,明天保洁阿姨来家里工作时,会拍小仓鼠的照片给我们。我现在的确没有办法拍给你,但是我爱你。”她看到我发的信息,还是嘟囔了几句,我发给她各种拥抱的表情。过了一会儿,她说:“妈妈,我去玩了。”
孩子的情绪没有办法消化的时候,会扔到爸爸妈妈这里来,这是很正常的。有时候,我根本没有惹她,她也会把气撒到我这里来。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妈妈撑托住她的情绪,她就会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学会怎样转化她的情绪。
我诚恳地告诉她什么时候可以看到照片,这是希望。接下来,我说我现在真的没有办法,是告诉她我真实的处境,以及这件事我没法办到,这是事实。最后,我说我爱她,这是表示无论怎样,我们的关系都在,妈妈一直在。
外在的照顾者与内在的照顾者
当你将攻击性表达出来之后,有一个容器能够承接是很重要的。所以,首先你要去感觉,去寻找那个能够承托你的情绪、让你有一些安全感的人,然后表达你的攻击性。如果对方是一个不能够承接你情绪的人,那么你需要考虑一下要不要冒这个险。这个表达过程也考验着关系的牢固性。这是什么意思呢?有一些人担心表达攻击性会导致关系断裂,所以不敢表达。如果说出来之后,关系仍然是稳定的、安全的,攻击性就能被转化。
我把这种承托和容纳理解为妈妈的子宫的延伸,也称为“外在的照顾者”。子宫的意义是保护孩子,给孩子成长提供养分。那么同样,在离开子宫之后,爸爸妈妈的内在心智空间会成为新的“子宫”。随着我们渐渐长大,还会有各种各样的容纳客体出现,帮助我们成长。
孩子一表达攻击性,爸爸妈妈就说“我不理你了”。这种方式在孩子看来,就是一种断裂,至少有一种关系会断裂的恐惧。那么,孩子的很多情绪就没有办法经由父母的帮助容纳而重新消化了。表达了攻击性而关系不断裂,是攻击性能够转化的基本前提。
以上说的是关于外在关系中的攻击性表达呈现出来的流动之美,再来说一说“内在的流动”,即我们有一个内在的照顾者。内在照顾者是由大部分外在照顾者的不断照顾而形成的自我意象,渐渐也会发展成自我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的情况是,虽然没有得到更多的外在照顾,但是内在仍然有一股力量是可以照顾自己的。
所谓“内在的流动”,其实也是我们内在关系的流动。比如说,当我们有一些不舒服的感受,跟这些感受在一起时,我们就启动了内在照顾者模式。内在照顾者会有一个空间,允许那些不舒服的情感流过自己的身体、自己的每一部分,中间会经历各种情绪,比如想逃开,或者恐惧得快要死掉,等等。当这些情绪慢慢地消散时,就会体验到一种快乐和平静。没有外在照顾者,只有内在照顾者也可以做到这一点。
当负面情绪存在的时候,允许它们流动起来,经历险滩、旋涡,就会体验水一般的柔美和平静。
总结
(1)攻击性的流动之美,就像水一样灵动、柔软、富有张力。
(2)攻击性流动的前提是关系不断裂。
(3)外在的照顾者起到承托和容纳的功能。
(4)内在的照顾者大部分是由外在的照顾者内化而来的。每个人的内在都有照顾自己的力量。
(5)当允许不舒服的情绪流经自己的身体时,就会体验到水一般的柔美与平静。
注释
[1]笔者在书中讨论的案例均已得到了来访者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