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仙侠蓬莱仙志
61558900000161

第161章 大结局篇

公元前二一零年,秦始皇巡游之时,在平原渡口染上重疾,七月丙寅日,死于沙丘平台。

随秦始皇巡游的丞相李斯,恐一些公子及天下百姓造反,把始皇死去的消息隐藏起来,不肯办丧事,将尸体装入棺材,放置在马车之中,继续前行。时天气炎热,始皇尸体发臭,为了掩人耳目,便在车上装载一石鲍鱼遮盖气味。直到秦始皇的车队返回咸阳,才向全国公布丧事。

秦始皇死前留下遗书,要传位给公子扶苏。却被胡亥赵高和丞相李斯密谋假传圣旨,立胡亥为太子。他们害怕公子扶苏造反,又列举了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的各种罪名,命他们自杀。

胡亥继承皇位之后,称为二世皇帝。不久之后赵高、李斯内讧,李斯被腰斩于咸阳,赵高独揽大权,指鹿为马。后,赵高与女婿策划谋反,带兵逼宫,胡亥百般求情,连自愿去做一介平民都未能如愿,只好自杀。大秦王朝自此灭亡。

方士卢生出海求仙,所带回的白色绢布上写的“亡秦者胡也”几个字,竟然应验在了秦二世胡亥的身上。

而身处在下邳城的张良,数年来一直钻研黄石公送给他的《太公兵法》,后来张良凭借太公兵法辅佐刘邦打败了项羽,取得了天下,建立了汉朝,被刘邦封为留候。

张良一直没忘了黄石公最后的嘱托,在黄石公送给他《太公兵法》的十三年后,张良依照黄石公的约定,找到了古城山下的一块黄石,在上面轻轻敲了三下,黄石老人再次出现,后指引张良拜仙人赤松子为师。

赤松子传授给了张良不食五谷,导引轻身的仙术,张良从此以后放弃了一切人间杂事,开始修炼辟谷之术,随着赤松子四处云游。

然而几年之后,汉高祖刘邦驾崩,当时的吕太后,因感激留侯张良的恩德,便设下宴席款待张良。张良因为修炼辟谷期间,不能吃东西,吕太后则对他苦苦相劝,命他进食,说道:“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张良不得已,只好听从吕后的命令,开始进食,他也因此没能修成辟谷之术。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张良生前感念黄石老人的恩德,将古城山下的那块黄石取来放在家中一直供奉,张良逝世之时,连同黄石一起下葬。此后他的家人上坟之时,连同黄石一起祭拜。

刘邦建立汉朝之后,历史上先后出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两位皇帝。他们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靠着清静无为的治国理念,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使天下百姓安居乐业,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太平盛世,史称文景之治。

和平和公输璃神不知鬼不觉的完成了任务之后,迅速离开了平原渡口一带,准备返回蓬莱仙岛。在返回之前,和平思念自己的家乡,便和公输璃一起飞往燕国地界,他们探望了桃花谷的齐医师和隐居在青虚山上的庚仓子。庚仓子得知此事,感到非常的欣慰。后来公输璃也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探望了她的父母。

他们在返回蓬莱仙岛的时候,经过了一道幽深的峡谷,和平见峡谷中有一座茅屋,一名妇人正在茅屋前面的河流旁边洗衣服。

没想到在这绝无人烟的峡谷之中,竟然有一名妇人独自居住,和平感到心中有些好奇,他不由得飞低了高度,向那名妇人多看了几眼。

和平定睛一看,忽然发现那名妇人竟然看起来有些眼熟,她的身形似乎很像自己的母亲。于是便和公输璃一起降落在峡谷之中,来到了妇人的身边。

那妇人听到后方有人过来,转过身来,与和平互相对视,良久之后,忽然二人激动的热泪盈眶,紧紧的拥抱在了一起……

原来,张氏自从被胡昭义逼的跳河之后,当时便昏了过去,她一直顺流而下,醒来后发现自己躺在了这个峡谷中的一块岩石之上。

这些年来,她在山谷里面建了一间茅草屋,靠着捕鱼以及种植一些粮食蔬菜为生。这些年间,她曾多次走出山谷四处打听和平的下落,却一直没有找到他,她担心和平已经死在了这乱世之中。如今他们母子二人偶然相遇,不由得激动万分。

他们母子二人团聚之后,为了躲避乱世,和平带着母亲来到了东海的那座无名海岛之上,那里有他建造的木屋供母亲居住。和平常常往来于蓬莱仙岛和这座海岛之间,一直陪伴母亲,直到母亲去世,才返回蓬莱仙山。

就这样,和平、公输璃和燕儿三人便一直留在了东海蓬莱仙岛之中,没有再回到中原。

一日,列子祖师把他们三人叫到身边,对他们说道:“你们三人已经得道成仙,今日老夫便带领你们去拜见我的老师。”

听了列子祖师的话,他们三人的脸上露出了惊奇的表情,公输璃忍不住吐了吐舌头说道:“祖师,您是说带领我们去拜见您的老师吗?不知您的老师是哪位前辈高人呢?”

列子祖师微微一笑,说道:“我的师父,是周朝的函谷关的关令尹喜,你们可称他为文始先生,我道术便由他所传,而且公输姑娘的那只乾坤铜壶也是由他所造。”

公输璃吐了吐舌头,一脸好奇的继续问道:“想不到祖师也有自己的师父!那么请问,这位文始先生有没有师父呢?”

列子祖师微微一笑,说道:“自然是有的。文始先生的师父,便是撰写《道德经》的老子啊!他们二老,现在不在蓬莱仙岛,而是在茫茫东海的另两座仙岛之上,今日我便带领你们去拜见他们二位。”

听了列子祖师的话,和平一脸茫然:“祖师的意思是说,除了蓬莱仙岛,还有另外两座仙岛吗?”

列子祖师点了点头,说道:“不错,另外两座仙山便是方壶和瀛洲。分别位于蓬莱仙岛的两侧。你们二人不必多问,随我来吧!”

于是列子祖师带领着他们三人腾云驾空而行,先飞到了瀛洲仙岛之上。

在瀛洲的一座宫殿之内,他们拜见了文始先生……关尹子。只见关尹子须发皆黑,面色俊朗,看起来似乎也不过四五十岁年纪,不过列子祖师却对他十分尊敬。

公输里取出了怀中的那只小小的铜葫芦,一脸好奇的向文始先生问道:“请问先生,这只小小的铜葫芦里面,居然别有一番天地,听说这乾坤铜壶出自先生之手,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关尹子笑曰:“壶中建造天地,乃是道术的一种。对于得道之人而言,无一物非天,无一物非命,无一物非神,无一物非元。是以善吾道者,即一物中,知天尽神,致命造元。懂得天地造化的玄机之后,非独此物,若碗若盂,若瓶若壶,若瓮若盎,皆能建天地,皆能炼化为仙家法宝。”

听了关尹子的这一番话,三个人感到一头雾水,和平不解的问道:“天地造化的玄机是怎样的?先生能否为我们讲解一下?”

关尹子对他们说道:“言尽于此,其中玄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若想明白其中道理,可以参详我所著的这部经书。”说完关尹子从怀中取出了一部经书,递给了三人。

公输璃接过经书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文始真经》四个大字。

后来,关尹子又带领他们几人来到了方壶仙山之上,一同拜见了他们共同的师祖……老聃。

拜见了道家祖师之后,公输璃最后提出了一个内心深处的疑问,她向老聃问道:“敢问祖师,我曾听仙人茅初成说过,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乃是得道仙人设立的特殊结界,请问祖师,为什么要设立这三座仙山呢?这三座仙山到底是不是真实的存在?”

老子用慈祥的目光看了他们几人许久,缓缓答道:“三座仙山,是没有仇恨,没有杀戮,没有贪念,没有嫉妒的清静极乐福地,亦可称为上界仙境。凡人如果放不下所有不善的念头,永远无法到达这里。这些仙境乃是由混元一气幻化而成,不可谓有,不可谓无,非实非虚,非色非空,斯亦幻化之术也。”

公输璃听了老子的话,感觉似懂非懂,她不解的问道:“请问何为幻化之术?我们也可以学习这幻化之术,创造属于自己的仙山福地吗?”

老子颔首而笑,答道:“有何不可?天地亦从幻化而生。有生之气,有形之状,尽幻也,尽化也。造化之所始,阴阳之所变者,谓之生,谓之死。穷数达变,因形移易者,谓之化,谓之幻。造物者其巧妙,其功深,固难穷难终。因形者其巧显,其功浅,故随起随灭。知幻化之不异生死也,始可与学幻矣。吾与汝亦幻也,奚须学哉?”

这时,站在一旁的列子补充说道:“善为化者,其道密庸,其功同人。五帝之德,三王之功,未必尽智勇之力,或由化而成,孰测之哉?”

和平他们三人听了二位祖师的这一番话,感到非常的高深莫测,他们深思熟虑了许多年,后来终于领悟了其中的真谛,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仙境,成了三位神仙。

而蓬莱仙岛的传说,自秦以来一直在民间中流传不休,成为许多文人墨客茶余饭后的谈资。

唐代李白有诗曰: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

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又,宋代的苏轼诗曰:

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

欲构孤亭撑绝顶,烟霞深处可攀登。

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阈藏珠宫。

心知所见皆幻影,敢以耳目烦神工。

岁寒水冷天地闭,为我起蛰鞭鱼龙。

重楼翠阜出霜晓,异事惊倒百岁翁。

人间所得容力取,世外无物谁为雄。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