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20几岁,别让心态毁了你
6137900000025

第25章 20几岁,要学会用好心态把握自己(2)

她把毒药丢给他。他把毒药倒入巨蟒的嘴里,巨蟒立即死掉。人人欣喜,但武士却以此为耻。

一个月后,他又去旅行,随身带着他的剑。女人叮咛他凡事小心,并要他带上鞭子和毒药。她的建议使他困扰,但还是将它们放入行李中。

在旅途的某条街上,他听到另一个女人的哭泣,他冲上去解救她时,心中的沮丧完全消除,但在拔剑时又犹豫起来,他不知道该用剑、用鞭子,还是用毒药。他困惑了好一会儿,随即回忆起尚未遇见第一个女人前只带剑的情形。他重新建立自信,丢掉鞭子和毒药,以他自信之剑来对付巨蟒。最后,他杀了巨蟒,城民都欢欣鼓舞。

身披闪亮盔甲的武士再也没有回到第一个女人身边,他留在这个小镇过起了快乐的日子。他结婚了。在结婚前他确信他的第二个女人不知道鞭子与毒药的事。

爱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的,只有充分地信任对方,才会得到对方同样的爱。当你信任你爱的人时,就要把全身心都交付给他,那么即使是再大的危险,他也会用自己的能力帮你摆脱困境。爱一个人,就要信任一个人,少了猜忌、疑虑,才会更从容地享受爱情的甘甜与芬芳。

别让他人为你做决定

生命是一张画板,要靠你自己去着色,这色彩是明亮或暗沉,全都取决于你自己。

很多人都喜欢把自己的快乐、幸福和价值观建立在别人的认可或否定态度上,总是喜欢按照别人的意志来生活。但是,我们要明白一点,这个世界上,我们不能让每一个人都喜欢我们,别人对你的态度是他自己的事,不要因为别人的态度影响自己的心情和行为,那是很愚蠢的行为。

著名专栏作家哈理斯和朋友在报摊上买报纸,那朋友礼貌地对报贩说了声谢谢,但报贩却冷口冷脸,没发一言。

“这家伙态度很差,是不是?”他们继续前行时,哈理斯问道。

“他每天晚上都是这样的。”朋友说。

“那么你为什么还是对他那么客气?”哈理斯问他。

朋友答道:“为什么我要让他决定我的行为?”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受到负面的影响和无端的伤害。如果我们将这些全部都装在心中,稍有委屈就想报复,那么我们的身心将永远得不到安宁。

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每个人脚下都有自己的路,自己的路就要按照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的双脚跋涉才行,任凭任何人对此说三道四、冷言冷语都无济于事,别人不能代替你,因为只有自己能主宰自己的命运。

命运是自己的,只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任何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听凭别人处置的行为都是愚蠢至极的。越是睿智的人,越是胸怀宽广,大度能容,因为他洞明世事、练达人情,看得深、想得开、放得下。越能抵制外物对自己的影响,就越能锻炼自己的修养。

任何心情都是由自己创造的,不要因为别人的话或者态度而受影响。更不应该随环境的改变而影响自己的心情,在面对不同的环境时,我们应掌握好自己的心态,去改变环境所带来的不适,不要让别人决定你的行为。

做自己人生的舵手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里有着许许多多的美好、许许多多的快乐,但是很多人只记得这一天过得很糟,却忘记在这一天当中,仍有很多美好的时光。

对于生活我们有两种选择:一是善待自己,一是伤害自己。善待自己不是指单纯的物质上的供给,而是在你遭遇了很多不公平和困难后,依然能有一个让自己“飞”起来的心态!

西方哲学家蓝姆·达斯曾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因病而仅剩下数周生命的妇人,一直将所有的精力都用来思考和谈论死有多恐怖。

以安慰垂死之人著称的蓝姆·达斯当时便直截了当地对她说:“你是不是可以不要花那么多时间去想死,而把这些时间用来想活呢?”

他刚对她这么说时,那妇人觉得非常不快。但她看出蓝姆·达斯眼中的真诚时,便慢慢地领会到他话中的诚意。

“说得对!”她说,“我一直忙着想死,完全忘了该怎么活了。”

一个星期之后,那妇人还是过世了,她在死前充满感激地对蓝姆·达斯说:“过去一个星期,我活得要比前一阵子丰富多了。”

有人说,生活好比是一所大学,只想到自己需要的人是学士;能够想到别人需要的人是硕士;把自己每天的生活打造成好日子的人则是博士。

生活是一湾水,说深很深,说浅很浅。如果你非要得到大鱼,你将不得不退而织网,但千万不要因为刻意地追求而把自己网住了;如果你喜欢水面的淡淡涟漪,那么站在水边就足够了,或者你还顺便可以画一幅画或写一首诗。当你满腹心事,在屋里来回踱步时,试着去看看在日落时玻璃窗中所映照出的那火一般的城市,听听孩子们在昏暗的光线下打篮球的叫喊声,你会感觉到自己的情绪高涨,你会觉得原来快乐这么简单。

对待生活我们不要苛求太多,生活就是生活,它像泥土一样真实而粗糙,如果你对它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你就会难免失望。谁都希望自己的生活愉快而充实,但生活中总会有某些不如意的事困扰着自己,使自己笼罩在阴影之下。这样的时候我们不太需要别人来做自己的心理老师,而是要善待自己,让自己的日子多一分温馨和快乐。

后悔是“等”出来的

一个人如果失去反省的能力,他就看不见自己的问题,更不能自救。做人做事尽管很难尽善尽美,但也必须不断努力,尽可能完善之。

经常插花的人都知道,插花时若有一些不协调的多余枝叶,就要干脆利落地剪掉,这样才能保证整瓶花变得活泼动人。同样,要想成功,你必须时刻反省自身的不足,以使自己有所作为!

内德·兰塞姆是美国纽约州最著名的牧师,无论在富人区还是贫民窟都享有极高的威望。他一生一万多次亲临临终者的床前,聆听临终者的忏悔。他的献身精神不知感化过多少人。

1967年,84岁的兰塞姆由于年龄的关系,已无法走近需要他的人。他躺在教堂的一间阁楼里,打算写一本书,把自己对生命、对生活、对死亡的认识告诉世人。他多次动笔,几易其稿,都感觉到没有说出他心中要表达的东西。

一天,一位老妇人来敲他的门,说自己的丈夫快要不行了,临终前很想见见他。兰塞姆不愿让这位远道而来的妇人失望,在别人的搀扶下,他去了。

临终者是位布店老板,已72岁,年轻时曾和著名音乐指挥家卡拉扬一起学吹小号。他说他非常喜欢音乐,当时他的成绩远在卡拉扬之上,老师也非常看好他的前程,可惜20岁时,他迷上了赛马,结果把音乐荒废了,要不然他可能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音乐家。现在生命快要结束了,一生庸碌,他感到非常遗憾。他告诉兰塞姆,到另一个世界里,他绝不会再做这样的傻事,他请求上帝宽恕他,再给他一次学习音乐的机会。兰塞姆很体谅他的心情,尽力安抚他,答应回去后为他祈祷,并告诉他,这次忏悔,使牧师也很受启发。

兰塞姆回到教堂,拿出他的60多本日记,决定把一些人的临终忏悔编成一本书,他认为无论他如何论述生死,都不如这些话能给人们以启迪。他给书起了名字,叫《最后的话》,书的内容也从日记中圈出,可是在芝加哥麦金利影印公司承印该书时,芝加哥大地震发生了,兰塞姆的63本日记毁于火灾。1972年《基督教真理箴言报》非常痛惜地报道了这件事,把它称为基督教世界的“芝加哥大地震”。兰塞姆也深感痛心,他知道凭他的余年是不可能再回忆出这些东西的。因为那一年他已是高龄的老人。

兰塞姆于1975年去世,临终前,他对身边的人说,基督画像的后面有一只牛皮信封,那里有他留给世人“最后的话”。兰塞姆去世后,葬在新圣保罗大教堂,他的墓碑上工工整整刻着他的手迹: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上将有一半的人成为伟人……

人生是不可能重新来过的,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与其在面对死亡时,才感叹自己做得太少,不如在活着时,好好珍爱生命,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投入自己最大的热情和努力,去关心自己的亲朋好友,去实现自己心里的梦想,那么当死亡来临时,心里也就不会有什么遗憾了。

时光永远不能倒流,因此要常常反省、修正自己的人生之路,让生命之旅发出应有的光辉。反省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和机缘。它在任何人身上,都会发生大效用。因为反省所带来的,不只是智慧,更是夜以继日的精进态度和前所未有的干劲。做人一日三省,有错必改,及早预防,谦虚谨慎,就可以避免犯大错误,离有道德、有品位的人更进一步。做事力求精益求精,就会离成功更进一步。

不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谁都想让此生了无遗憾,谁都想让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永远正确,从而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可这只能是一种美好的幻想,人不可能不做错事,不可能不走弯路。做了错事、走了弯路之后,有后悔情绪是很正常的,这是一种自我反省,是自我解剖与抛弃的前奏曲,正因为有了这种“积极的后悔”,我们才会在以后的人生之路上走得更好、更稳。

但是,如果你纠缠住后悔不放,或羞愧万分,一蹶不振;或自惭形秽,自暴自弃,那么你的这种做法就真正是愚人之举了。

有一部电影说纽约一位极度精明、词锋锐利的律师的故事。这位律师有办法将别人看似无望的官司打赢。在法庭上他能言善辩,然而在生活中,他与家人的交流也像是打官司,孩子只要打翻一杯水果汁,都会被他像犯人一样地审讯。并常在对孩子训话完毕,多加一句:“看!我赢了!”

后来有一天晚上这位律师去买香烟,却不幸遇上枪匪,被击中两枪昏死过去!

当他在医院醒过来的时候,他什么都不记得了,甚至连他的家人也不认得。更严重的是,他瘫痪了,他不只瘫睡在床上不能行动,他甚至连说话也不行。因此,他必须重新学习,学习讲话、学习走路。简单地说,从头开始学做人。

过了一段日子,他的意识渐渐清楚。他重读自己以前的案子,却吓呆了:“为什么我会为了打赢这场官司而昧着良心,苦心经营呢?”他于是偷偷地把重要的证物、证件送给受害者,使他们能够翻案。然后,他辞去了自己过去热爱的律师工作。

人的一生总有许多的转折和价值取向的转变,也有人劳劳碌碌一生只为一件事操劳,那就是名闻利养,电影里的律师不过是一面镜子,借给我们照见自己。有一天,如果你我已不再是如今的你我的时候,我们到底会为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给予怎样的评价呢?会不会也问自己:“我为什么当初会昧着良心做这件事呢?”

古希腊诗人荷马曾说过:“过去的事已经过去,过去的事无法挽回。”的确,昨日的阳光再美,也移不到今日的画册中。我们又为什么不好好把握现在,珍惜此时此刻的拥有呢?为什么要把大好的时光浪费在对过去的悔恨之中呢?

人生无法重新来过,就像覆水难收、往事难追一样,后悔只是徒劳的。过去的已经过去,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生活不可能重复过去的岁月,光阴如箭,没有时间留给我们后悔。错过了就别后悔。后悔不能改变事实,只会消弭未来的美好,给未来的生活增添阴影。我们应时时思索,时时检讨,不时自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人生脚步,昂首挺胸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段路。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在以后的生活中不要重蹈覆辙,要知道“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就像卡耐基说的那样:要是我们得不到我们希望的东西,最好不要让忧虑和悔恨来苦恼我们的生活。且让我们原谅自己,学得豁达一点。

做自己想做的事

上苍在赋予一个人生命的同时,一定也赋予他(她)独特的使命——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

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项事业,那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即使没有达到别人眼里的成功标准,但至少不会为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

当我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很少感到疲倦,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比如在一个假日里你到湖边去钓鱼,整整在湖边坐了10个小时,可你一点都不觉得累,为什么?因为钓鱼是兴趣所在,从钓鱼中你享受到了快乐。产生疲倦的主要原因,是对生活厌倦,是对某项工作特别厌烦。这种心理上的疲倦感往往比肉体上的体力消耗更让人难以支撑。

汉德·泰莱是纽约曼哈顿区的一位神甫。一天,他来到教区医院一位垂危的病人床前,意外地听到了这样一段话:“仁慈的上帝!我喜欢唱歌,音乐是我的生命,我的愿望是唱遍美国。作为一个黑人,我实现了这个愿望,我没有什么要忏悔的。现在我只想说,感谢您,您让我愉快地度过一生,并让我用歌声养活了我的六个孩子。现在我的生命就要结束了,但死而无憾。仁慈的神甫,现在我只想请您转告我的孩子,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吧,他们的父亲是会为他们骄傲的。”

一个流浪歌手,临终时说出这样的话,让泰莱感到分外震惊,因为他听到太多的临终忏悔。而这名黑人歌手的所有家当,就是一把吉他。他的工作是每到一处,把头上的帽子放在地上,开始唱歌。四十年来,他如痴如醉,用他苍凉的西部歌曲,感染他的听众,从而换取那份他应得的报酬。这位黑人歌手是真正幸福的,他在自己充满激情的歌声里,无怨无悔地走过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