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给心灵洗个澡全集(最新版)
6137200000004

第4章 心态决定命运(2)

心灵感悟:我们在做事时,不要拘泥于常规的束缚,要善于打破常规,灵活机智地处理事情,才会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冷静理智地处理。

自我反省

请你问问自己:“过去十年来,自己有什么样的不同?”

人是随着时间而成长的,不仅身体如此,心智也是如此。五年前也许你认为金钱是万能的,只要有了钱就算是拥有了世界。三年前你可能认为惟有事业成功,这一生才算是没有白过。现在呢?或许你会觉得惟有心境愉快,才是生命的最终意义。

不管这十年来的改变如何,也不管改变是正面还是负面,你都得随时反省。因为至少你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也会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大多数人就是因为缺乏自省能力,不知道自己这些年以来的转变,才会看不清楚自己的本质。

而一个不晓得自身变化的人,就无法由过去的演变经验来思考自己的未来,当然只能过一天算一天。

再者,我们的一切作为都和环境息息相关,过去的变化以及未来的动向都是利用环境互动的结果。要是不能以正确的看法来解读外在环境的话,当然也无从定位自身所处的立场。

如果能随时反复诘问自己过去的转变,就可以找出以往看待事物的观点是对是错,若是正确,则往后当然可以继续以此眼光去面对这个世界,万一是错的,也可以加以修正。如此,则可以帮助你往后用正确的观点去看待周围的事物。

有空时多想想吧!朋友。

心灵感悟:自省最重要的是要有“自知之明”,必须严格地进行自我解剖、自我检查。一个人只有充分地认识并敢于直面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才能逐渐塑造出完善的人格。

制定人生的目标

一个人有了明确的目标,也就产生了前进的动力。因为目标不仅是奋斗的方向,更是一种对自己的鞭策,所以,目标是人们前进路上的标杆。

美国有位年轻的警察叫亚瑟尔,有一次在执行任务中,他被歹徒用枪射中左眼和右腿膝盖,半年后,当他从医院出来时,完全变了个样:一个曾经高大魁梧、双目炯炯有神的英俊小伙子现已成了一个又跛又瞎的残疾人。

当地政府和一些其他组织授予了他许许多多勋章和锦旗。一位记者曾问他:“你以后将如何面对你现在遭到的厄运呢?”

亚瑟尔说:“我知道歹徒到现在还没有被抓获,我要亲手抓住他,这是我给自己制定的目标。”

在这以后,亚瑟尔不顾他人的劝阻,参与了抓捕那个歹徒的行动。他几乎跑遍了整个美国,甚至有一次为了一个微不足道的线索独自一人乘飞机去了瑞士。

九年后,那个歹徒终于在亚洲某个小国被抓获了。当然,亚瑟尔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庆功会上,他再次成了英雄。很多媒体称赞他是全美最坚强、最勇敢的人。

亚瑟尔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失去一只眼睛,或者一条健全的腿,并不要紧,但是我们不能失去人生奋斗的目标,因为失去了目标,就失去了一切。

心灵感悟:一个没有目标的人就像一艘没有舵的船,永远漂泊不定,只会到达失望、失败的海滩,绝不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细微之处

据说古罗马有个皇帝,常派人观察那些第二天就要被送上竞技场与猛兽空手搏斗的死刑犯,看他们在等死的前一夜是怎样的表现。如果发现这些的犯人中,居然有能够呼呼大睡而面不改色的人,便偷偷在第二天早上将他释放,然后训练成带兵的猛将。

古时中国有个皇帝,在接见新来的臣子时,总是故意叫他们在外面等待,迟迟不予理睬,再偷偷看这些人的表现,并对那些悠然自得、毫无焦躁之容的臣子刮目相看。

甚至那些养鸟的行家,在选鸟的时候,都要故意去惊吓那些鸟,绝不取那稍受一点儿惊吓,就扑扑拍翅、乱成一团的鸟。

前面三个例子中的强者,很可能天生就有较强的稳定性或忍耐力。但换个角度来想,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受坚忍的训练,一只鸟从小就在人群里呆,也可能有较佳的表现。

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父亲,为了让儿子见识大场面,曾经专程带着约翰·肯尼迪飞到巴黎去参加一个交际盛会。因为他不仅要求孩子有好的礼貌,懂得如何与人寒暄,更希望约翰·肯尼迪有风采、有品位!所以有人说:老肯尼迪是从孩子小的时候,就训练他成为总统。

许多日本公司,在每年冬天的时候,都送他们的员工到寺庙里接受戒律的考验。受训期间,学员要忍受没有暖炉的严寒,夜里不准躺着睡觉,坐禅时稍有不专心,就要以戒板抽打背部,且不许喊痛。正因为如此,他们能忍别人所不能忍,专注于别人所不易专注,因而在国际商业舞台上有杰出的表现。

从这些事例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胸怀、气度、风范,常常可以由日常行为中表现出来,所以,我们要从细微之处锻炼自己,才能在生活中、工作中有良好的表现。

心灵感悟:见微知著。在细微之处多加注意的人,才能成就一番事业。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为宏伟的人生目标而努力吧!

控制情绪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在“空城计”中,人们不仅看到了诸葛亮的超人智谋,还领略了他自我控制的非凡意志。

马谡街亭失守,蜀汉军队连遭重挫,司马懿引十几万大军扑来,兵临城下,情势万分危急。而诸葛亮身边却只有一班文官和2500名守兵,别无大将。众官闻敌军压境,“尽皆失色”,诸葛亮却传令“大开四门”,然后引小童二人,携琴一张,于城上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笑容可掬。

刚刚经历了“街亭之败”和损兵折将的诸葛亮,难道就没有挫折感吗?其实,他的这种挫折感远甚于部属。当街亭失守的消息刚刚传来时,一向雍容持重的诸葛亮,竟情不自禁地跌足长叹曰:“大势去矣!”然而,他能于瞬息之间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经受住挫折的强烈冲击,表现出自我控制的坚强意志,终于使蜀军化险为夷。

任何人遇上灾难,情绪都会受到影响,这时就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突然而至的险境,才能使自己走出人生的低潮。

心灵感悟:愈是平凡的人,愈是易让自己的情绪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否则,如果你被愤怒所激,为烦恼所苦,还能做成功什么事。

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是我们难以预料的。我们不能控制际遇,却可以掌握自己;我们无法预知未来,却可以把握现在;我们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到底有多长,我们却可以安排当下的生活;我们左右不了变化无常的天气,却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情。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只要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我们的人生就一定多姿多彩。

有位医生素以医术高明享誉医学界,事业蒸蒸日上。但不幸的是,就在某一天,他被诊断患有癌症。这对他不啻当头一棒。他一度情绪低落,但最终还是接受了这个事实,而且他的心态也为之一变,变得更宽容、更谦和、更懂得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在勤奋工作之余,他从没有放弃与病魔搏斗。就这样,他已平安度过了好几个年头。有人惊讶于他的事迹,就问是什么神奇的力量在支撑着他。这位医生笑盈盈地答道:是希望。几乎每天早晨,我都给自己一个希望,希望我能多救治一个病人,希望我的笑容能温暖每个人。这位医生不但医术高明,做人的境界也很高。

每天给自己—个希望,就是给自己一个目标,给自己一点信心。希望是什么?是引爆生命潜能的导火索,是激发生命激情的催化剂。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我们将活得生机勃勃,激昂澎湃,哪里还有时间去叹息、去悲哀,将生命浪费在一些无聊的小事上?生命是有限的,但希望是无限的,只要我们不忘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我们就一定能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

心灵感悟:人生不能没有希望,没有希望的人生是苍白的。希望能给我们以力量勇气,指引我们去克服人生旅途中的千难万苦。

对自己说“OK”

这是一个关于心态的故事。

一个猎人驾车行驶在漆黑无人的小路上,突然轮胎没气了,这时他看到远处农舍的灯光。他边向农舍走边想:“也许没有人来开门,要不然就没有千斤顶。即使有,主人也许不会借给我。”他越想越觉得不安,当门打开的时候,他一拳向开门的人打过去,嘴里喊道:“留着你那糟糕的千斤顶吧!”

这个故事只会使人哈哈一笑,因为它揶揄了一种典型的自我击败式的思想。在猎人敲门之前,他已向自己一拳拳地打过来。“也许……即使……也许”这些只往坏处想的词语把他自己给击败了。

如果你想的是厄运和悲哀,那么悲哀和厄运就在前面。因为消极的心态会破坏一个人的自信心,不能给人以鼓舞和支持。面对失败,你需要获得一种良好的感觉,首先要往好处想,要对自己说“OK”。

心灵感悟:心态是我们真正的主人,它能使我们成功,也能使我们失败。同一件事由具有两种不同心态的人去做,其结果必然相反,心态决定人的命运。要知道,成功永远属于那些抱有积极心态并付诸行动的人。

为自己鼓掌

许多从事销售的业务员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早上起来心情不好,自忖无法应付即将面对的难缠的客户时,便会将成交率高的客户作为首先拜访的对象,待成交几笔交易,自信心培养充分以后,再去拜访其他较难缠的客户。这种方式不但可使心情由阴郁变开朗,还可以确保一天的业绩。

实际上,他们所需要的就是一种能充实自信心的成就感。

成功者善于爱护和不断地培育自己的自信心,他们懂得如何“给自己鼓掌”。

一个不信任自己的人,一个悲观处世的人,一个只是把自己的成果当作侥幸的人,不可能成为成功者。

成功者同他们的态度恰恰是截然不同的。

成功者在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后,总是以强烈的进取精神千方百计地去创造条件,去实现目标,从而大大增加了自己成功的机会。即使遇到挫折,他们也会积极进行分析,调整自己的心态,去进行新一轮的努力。而当事情有了进展,他们往往能充分肯定自己的已有成就,并以此来增强自己前进的勇气。

人生来就需要得到鼓励和赞扬。许多人做出了成绩,往往期待着别人来赞许。其实光靠别人的赞许还是不够的,何况别人的赞许会受到各种外在条件的制约,难以符合你的实际情况或满足你真正的期盼。要保护自己的自信心和成功信念,不妨花些时间,恰当地给自己一些奖励。

有一位美国作家,他是靠着为报社写稿维持生活的。他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每周必须完成两万字。达到了这一目标,就去附近的餐馆饱餐一顿作为奖赏;超过了这一目标,还可以安排自己去海滨度周末。于是,在利海滨的沙滩上,常常可以见到他自得其乐的身影。

作家劳伦斯·彼德曾经这样评价一些著名歌手:为什么许多名噪一时的歌手最后以悲剧结束一生?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在舞台上他们永远需要观众的掌声来肯定自己。但是由于他们从来不曾听到过来自自己的掌声,所以一旦下台,进入自己的卧室时,便会备觉凄凉,觉得听众把自己抛弃了。他的这一剖析,确实非常深刻,也值得深省。

给自己鼓掌,决不同于自我陶醉,而是为了更强化自己的信念和自信心,更正确地评估自己的能力。

当你取得了成就,做出了成绩,或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前进的时候,千万别忘了给自己鼓掌。当你对自己说“你干得好极了”或“那真是一个好主意”时,你的内心一定会被这种内在的诠释所激励。而这种成功途中的欢乐,确实是很值得你去细细品味的。

心灵感悟:人生来就需要鼓励和赞扬,学会为自己鼓掌,为自己喝彩,是增强自信心的一个绝妙的方法。

心存善念

英国哲学家和政治家培根曾说:“利人的品德我认为就是善。在性格中具有这种天然倾向的人,就是‘仁者’,这是人类的一切精神和道德品格中最伟大的一种,因为它属于神的品格。”可见,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的本质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

很久以前,西藏有一位高僧叫潘公杰。每天打坐的时候,他都在面前放黑白两堆小石子,来辨识善念恶念。善念出现时,拿一颗白石子放在一边;恶念出现时,取黑石子。

佛法中的善念是利益大众,恶念则不简单指杀人越货。在脑中转瞬即逝的享乐之念,以及贪慕、忌妒、嗔恼等都可称之恶念,而欺诈偷盗已是罪恶了。

以现今的角度阐述,善念即仁爱,而恶念不过是欲望。欲望是什么?“是我们保持生存的主要工具”(卢梭)。由于欲望的指引,人生克服种种困难走向满足。“因此,为了保持我们的生存,我们必须爱自己,爱自己要胜过爱其他一切东西”(卢梭)。可见自私的本性已经深植人性之中,所谓欲望实为生存之道,不应有善恶之分。

然而,爱自己须有一个限度,超过此限,就可能变成恶,甚至罪。而人的欲望恰恰是永无止境的。因此,为了共同的利益,爱自己还应该爱我们生存的环境,注意到别人也需要爱。不能推及他人与环境的爱,叫做冷酷,这就是恶的生成。

一个人把爱兼及他人与环境,包括植物、动物,佛法称之为“慈”。如果目睹苦寒之中的贫儿老妇,心里生出一点点同情心,则是另一种大善。这种情怀,即所谓“悲”。慈悲两字,听起来有些苍老,有人甚至会觉得它陈腐,实际它穿越时代,今天流行的“关怀”以及“温馨”,不过是它的现代版,内涵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