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就是最好的敲门砖,要养成多开金口的习惯。而掌握说话的技巧,话语就会变得“聪明”、“生动”!说话也是有技巧的,让别人多开口,自己则多听取;听出别人的弦外之音,自己也学会委婉地表达意思;与其横冲直撞得罪人,不如以退为进、委婉进言,博得好感。话语不仅是好用的敲门砖,也是百战百胜的利器,为你的成功助力。
幽默的谈吐能拉近距离
幽默是语言的作料、智慧的火花、高雅的情趣,是卓越语言艺术的重要特征,具有美妙而传神的魅力。许多语言大师都将幽默作为自己语言艺术的目标去追求。现代社会,幽默不仅为文艺领域所追求,而且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日益被人们当做一种基本素质来追求。
幽默是社交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是人们在社交场合中所穿的“最漂亮的服饰”,它能使陌生人变成朋友,给你好的人际关系锦上添花,也能使尴尬的场面变得烟消云散、恰如当初。
抗日战争胜利后,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要从上海返回四川老家。行前,他的学生糜耕云设宴为大师饯行。这次宴会邀请了梅兰芳等社会名流出席。宴会伊始,张大千先生向梅兰芳敬酒时说:“梅先生,你是君子,我是小人,我先敬你一杯。”梅兰芳不解其意,忙含笑问:“此作何解?”大千先生笑着答道:“你是君子——动口,我是小人——动手。”张大千先生的幽默引得宾客为之大笑。
里根说:“在生活中,幽默能促进人体健康;在政治上,幽默能给自己的形象加分。”他就任美国总统后第一次访问加拿大期间,他发表演说不时被举行反美示威的人群所打断,加拿大总理皮埃尔·特鲁多感到难堪,紧皱双眉,而他却满脸笑容地对特鲁多说:“这种事情在美国时有发生。我想这些人一定是特地从美国来到贵国的。他们想使我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这幽默的话把特鲁多说得眉开眼笑。里根决定恢复生产新式的B-1轰炸机时,引起了许多美国人的反对。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面对一帮反对他的这一决定的人说:“我怎么不知道B-1是一种飞机呢?我只知道B-1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维生素。我想,我们的武装部队也一定需要这种不可缺少的东西。”他这话既幽默又坚定,反对人就不好再说什么了。
俄国文学家契诃夫说:“不懂得开玩笑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人。”可见,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应当学会幽默。生活中那些具有幽默感的人,能轻松自如地处理人际之间的矛盾,会使人感到和谐愉快,相融友好。如果你是个具有幽默感的人,你会更好地获得人缘。
在一次婚宴上,新郎和新娘给来宾敬酒。由于众人的推挤,新娘不小心把啤酒倒在了一位贵宾的头上,而这位贵宾正好刚刚理了一个光头。新娘子十分尴尬,不知如何是好,其他客人也都手足无措,大家以为这位贵宾肯定会发火。
但是,那位贵宾并没有恼怒,而是笑呵呵地对新娘说:“新娘子,新婚上的啤酒是不是能够治疗脱发啊?”众人哄堂大笑,新娘也开心地笑了。
幽默,一般分为表情幽默、动作幽默、语言幽默。在社交活动中,不失时机地幽默一下,有时可以解除对方的难堪,也可以使尴尬的局面得以缓和。
在社交中,运用幽默,可以成功地解决自身所面临的困境。幽默,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化烦恼为乐趣,可以获得非比寻常的情趣。幽默虽好,但不能乱用,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第一,不要随便使用幽默
幽默并不是在什么场合都可以运用的,应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和条件下发挥。例如:在隆重的会议上,当别人发言时,你突然冒出一两句俏皮话,也许旁听者会被你的幽默逗笑,但发言的那个人肯定认为你不尊重他,对他的发言不感兴趣。
第二,幽默要高雅一些
在生活中,有不少人在开玩笑时往往把握不住分寸,结果弄得大家不欢而散,影响了彼此的感情。因此,幽默要高雅,不可低俗,否则就会影响你与他人的关系。
第三,不需要幽默的场合,无须生搬硬套用幽默
如果当时的条件并不具备,你却要展现幽默,必定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要心里明白此刻到底该不该笑一笑,不分场合的幽默,会让你与他人陷入尴尬的境地。
幽默是一种良好的修养,一种充满魅力的交际技巧。幽默能营造宽松和谐的交谈气氛,能使自己获得轻松洒脱、笑口常开,幽默的话有时还能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尊严。
幽默是轻松中露出的深刻,是社会关系的调和剂。一个幽默的表现,不但能够化解紧张气氛,也能让你在众人中脱颖而出,受到他人的欢迎。
将意思委婉地包含在话语中
说话是一门艺术,如果总是直来直去,有时候不仅得不到好的交流效果,甚至会让对方产生不必要的误会。说话时,将意思委婉地包含在话语中,这样的“太极拳”招数,对于某些场合很管用。
1952年,正在苏联访问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将去苏联其他城市访问。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到莫斯科机场送行。正在这时,飞机出现故障,一个引擎怎么也发动不起来。机场地勤人员马上进行紧急检修。尼克松一行只得推迟登机。
勃列日涅夫远远看着,眉头越皱越紧。为了掩饰自己的窘境,他故作轻松地说:“总统先生,真对不起,耽误了你的时间!”一面说着,一面指着飞机场上忙碌的人群问:“你看,我应该怎样处分他们?”
“不,”尼克松说,“应该提升!要不是他们在起飞前发现故障,飞机一旦升空,那该多么可怕啊!”
尼克松的话里有辛辣的讽刺、涩涩的挖苦、无声的指责,而这些却是以貌似夸奖的话传达出来的,听了这话,除了苦笑,还真是什么也说不出来。假设一下,如果当时尼克松勃然大怒,别人肯定心里会有想法,觉得这个总统怎么这么能摆架子,虽然嘴上说不出什么,但是心里肯定有想法。委婉的说话,既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也避免了让自己给别人留下作威作福的印象。
做领导的尚需要委婉说话,做下属的又何尝不是呢?想想有多少人因为直言进谏惹怒了君王,不仅没达到劝解的效果,还让自己白白地送命,真是“一死报君王”了,可是又有什么实际的作用呢?如果能够委婉地进言,便可以在“安全地带”尽到臣子的责任,这就是“曲谏”之法,虽是旁敲侧击,却有“绵里藏针”之妙。
春秋时期,齐景公放荡无度,特喜玩鸟射猎,并派专人烛邹主管禽鸟。一天,鸟全丢了,齐景公恼羞成怒,下令斩了烛邹。晏子闻讯赶到,请求在齐景公面前数尽烛邹的罪状,让他死个明白,也让众人服气。景公应允。晏子便怒目横视烛邹。大声叱道:“烛邹!你为君王管鸟却把鸟丢了,这是第一大罪状;你使君王为了几只禽鸟而杀人,这是第二大罪状;使诸侯听说了这件事,责怪大王重鸟轻人,这是第三条罪状。以此三罪,你死有余辜。”说罢,晏子请求景公杀掉烛邹。景公转怒为愧:“不杀,不杀。我明白你的指教了。”
显而易见,晏子本意是指责齐景公重鸟轻人、草菅人命的天子作风,劝阻他不要滥杀无辜。但这一劝阻以一种巧妙可人的形式表现出来,救了烛邹,保了自己,刺了景公又不使其难堪,一语多用,实乃高手!
委婉进言最大的难度其实在于“拂人意”,逆着别人的想法做。尤其是当对方正在兴头上,这时候当头泼冷水的效果肯定不好。这就需要进言者巧思量,细琢磨,想出委婉的好办法,让对方听得进反面意见并接受建议。
齐鲁两国都是周朝初期分封的千乘大国,互为邻国,原本世代友好,但到了东周的春秋时期,鲁国逐渐衰弱,齐国逐渐强盛;两国的关系,也变得时好时坏,时而结盟,时而发生战争。
公元前634年夏天,齐孝公率战车二百乘,士卒万余人,向齐鲁边境逼近,准备攻打鲁国。
鲁僖公得到齐军要来攻打的消息,不敢派兵迎战,只能派大夫展喜带着酒肉粮帛去慰劳齐军,名为****,实际上是叫展喜说服齐孝公退兵。展喜感到很为难,就去请教其兄展禽。展禽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柳下惠,他头脑敏锐、富有谋略,而且善于辞令。他向弟弟面授机宜:“齐孝公之所以要伐鲁国,目的在于效仿桓公能够称霸诸侯,不仅依靠武力征服,更重要的是他一向标榜‘尊王’,即以尊重周王室为号召。所以,你如果以周朝先王之命去说服齐孝公,定能成功。”
展喜接受其兄的指教,驱车赶往边境。当他赶到边境时,恰好齐军也正簇拥着齐孝公到达。趁着齐军尚未进入鲁境,展喜迅速出境迎上前去。他向齐孝公施礼后,先命随从把犒劳齐军的物品奉上,然后对齐孝公说:“我国国君听说您在百忙中屈尊驾临我国,特地派我前来犒赏您的随行人员。”
齐孝公问道:“你们鲁国人是不是害怕了?”展喜回答道:“那些没有见识的人的确是害怕了,但是有识之士则不怕。”
齐孝公冷哼一声:“不怕?鲁国赤地千里,田里连根青草也没有,老百姓家无隔夜之粮,你们凭什么不怕?”展喜把两手一拱,恭敬从容地答道:“我们依仗的是周朝先王的命令。”
齐孝公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展喜继续说道:“从前,周公和姜太公协助武王灭商,后来又共同辅佐成王,功勋卓著。太公被封为齐侯,周公的长子被封为鲁侯。成王慰劳他们,特赐齐鲁两国结盟。盟约中写道:‘世世代代、子子孙孙都不要互相侵害。’这个盟约至今还保存在盟府里,由太史掌管着。”听到这里,齐孝公脸上多了一点尴尬的神情。展喜两手又拱了一下表示敬重齐桓公:“后来,齐桓公与诸侯结盟,帮助他们解决彼此的分歧,消除他们之间的裂痕,从而将他们从战争的灾难中拯救出来。齐桓公这样做,表明他正在履行由太公开始,辅佐周王室的固有职责。”
听着听着,齐孝公脸上的肌肉不知不觉已全部放松下来。
“到您,”展喜又拱了一次手,这次是表示向齐孝公致敬,“即位之后,诸侯都满怀希望地说:‘他一定能继承桓公的业绩,和各国和睦相处。’我们鲁国人也认为用不着紧张地召集军队来防守东面的边境了。”
展喜悄悄觑了齐孝公一眼,只见他脸上浮现一丝笑意。于是,继续说道:“对于您这次驾临,我们并不认为您是要来攻打我国,大家都说,难道他即位刚刚9年,就会抛弃周朝先王的遗命?就会废弃齐侯固有的职责?如果这样,怎么对得起齐国先君太公和桓公呢?我国的有识之士正是依仗这一点而不感到害怕。”
这时,齐孝公笑容中似乎有些难为情,他沉默了片刻,然后高兴地向展喜说道:“大夫言之有理。”接着,他吩咐左右收下展喜带来的犒劳物品,命令齐军离开齐鲁边境,回师齐国都城临淄。
展喜所说的话,处处在宣扬历代君王的团结互助和对先君的忠诚,句句包含了对齐孝公继往开来,不会背弃先君之命的信赖与愿望。这种不畏强暴、渴求和平团结的凛然正气和世代相承的传统心理,不得不使齐孝公忽然预感到对背弃先君之命,“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一种恐惧;再加上展喜运用了以柔克刚的语言艺术,使他在权衡利弊得失之后,只好哑然而退了。
虽然现在我们不需要像以前的臣子们一样,战战兢兢,生怕说错了话得罪了君王被杀了头,就算说错了话也不至于有生命危险,可是说错了话同样会招致别人的厌恶,甚至从此交恶。没有人愿意听到别人的指责。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效果迥异。何不聪明一些,花些心思,用些技巧,皆大欢喜呢?
旁敲侧击就是不直接交代说服的目的,而通过曲折含蓄的语言,把自己的思想、意见暗示给对方知道。这种语言表达方式既可达到批评的目的,又可避免难堪的场面,所以常被用来作为说服的有效手段。
谨言慢口,逢人只说三分话
上帝只给了我们一个嘴巴,却给了我们两个耳朵,就是为了让我们多听少说。有时候一句话说不好,不仅会招人厌恶,搞不好还带来大祸。有时候话说多了,就露出了自己的马脚或者底线,就很容易被对方抓到把柄,甚至威胁到自己的利益。
所谓“讷为君子,寡为小人”,祸从口出并不是不让人们说话,而是告诫人们讲话一定要谨慎,常言说:“言多必失,谨开言,慢开口”;“会说话的想着说,不会说话的抢着说。”开口说话要动脑筋,为什么要说话,讲话对象是谁,应该怎样开口,都有一定的学问。
清代著名诗人、诗评家沈德潜,做过礼部尚书,生前深得乾隆帝恩宠,乾隆帝南巡时喜欢到处题诗,每有所作,常常令沈德潜润色,甚至由他代笔。沈德潜为了炫耀自己,常对诗友说某首御制诗是他改的,某首诗是他代写的。甚至把代乾隆所作的诗收入自己诗集,这样便得罪了皇帝。后来因为沈德潜的《咏黑牡丹诗》中有“奇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的句子把他抓了起来,死后剖棺碎尸。
“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这是一句经验之谈。遇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都要心里有数。也许你以为大丈夫光明磊落,何必只说三分话呢?的确,只说三分话,你一定认为他们是狡猾,是不诚实,其实不然。对方不是可以尽言的人,你说三分,已不为少。
“我菜都买好了!啊?好吧……谢谢,再……”小庄的“再见”还没说完,对方就挂了电话。她呆坐着,电话还拿在手里,发出“嘟、嘟”的声响,在这个已经空荡荡的办公室里,显得格外刺耳。
“有什么不开心的事?”一只手伸过来,帮她挂上了电话,小庄抬头一看,是新来的刘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