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人格、意志和毅力的较量。如果你的孩子没有自立的能力和吃苦的精神,在激烈的竞争中势必失败。
自立自强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历来中国人都非常强调和崇尚自立自强的精神。自立是指只靠自己的能力行动和生活。不论碰到什么问题,要自己动脑筋思考,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克服困难;自强是依靠自己的努力,立足于社会。自立自强是现代社会人所必备的素质,不能自立自强的人,必然被激烈竞争的社会所淘汰。
在西方的一些国家,家长普遍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吃苦的精神。在美国的一些州立学校,有这样一项特别的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星期,才能获准毕业。”条件似乎有些苛刻,但却能让学生获益匪浅。家长们也对这项活动全力支持,因为他们知道,这不仅是培养孩子独立生存的能力,也是对孩子适应社会了解社会的一种锻炼。
有人曾经说过,西方人以个人为本位,东方人以家族为本位,家是一切中国人安身立命之立足点,之根据地,之价值归宿。中国人应付世事,闯荡世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才是出发之地,没有家,没有良好的家教,就没有这个世界。
一代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写过这样一首诗:“滴自己的血,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老子,不算是好汉。”的确,人的一生唯一可依靠的只有自己。做父母的可以让孩子依靠一时,却不可能依靠一生一世。因此,这个世界上最可靠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在湖南怀化学院有一名叫洪战辉的在读大学生,在11岁那年家庭突发重大变故:父亲疯了,亲妹妹死了,父亲又捡回一个遗弃女婴,母亲和弟弟后来也相继离家出走。洪战辉稚嫩的肩膀过早地压上了生活的重担。
在家庭屡遭变故的情况下,12年来洪战辉克服种种困难,把一个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弃婴一手养大,靠做小生意和打零工赚来的钱供其读书。
从读高中时,洪战辉就把这个和自己并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并把妹妹带到自己上大学的异地他乡上学,如今已经照顾妹妹整整12年!
在经过种种困难的磨砺后,2003年7月,洪战辉以490分的成绩被湖南怀化学院录取。为了赚钱交付5200元的学费,在大学新生报到当天,他交了1500元学费后,就干起了老本行做了“小商贩”。当他看到许多报到的新生纷纷向家里打电话时,就四处打听,寻找电话卡的销售渠道。他找到一位电话卡销售商那里,把身上仅有的500元全部购买了电话卡,当天晚上就卖了100多张,两三天就赚了六七百元。
为了挣钱,洪战辉可谓想方设法,后来他还逐渐代理了步步高复读机、电子词典和丁家宜化妆品在湖南怀化学院的总经销,他还垄断过学校19栋学生宿舍楼的纯净水供应、电话机的安装等。
当社会各界知道洪战辉的情况后,不少人提供财力、物力的帮助,但被他谢绝了。尽管生活拮据,洪战辉却从来没有申请过特困补助,在他看来,“一个人自立、自强才是最重要的”。他说:“比我困难的同学有的是,这个社会上还有很多处于艰难中而又无力挣扎出来的人们,他们才是我们现在需要帮助的。更重要的是我现在已经具备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已经知道了怎么去养活自己了。”
在洪战辉身上,人们看到了自立自强的坚韧品格。洪战辉以乐观向上的心态直面生活的艰辛,展现了积极进取的人生追求和高尚的思想品德。他自立自强、勇于担当、敢于通过奋斗改变命运的精神,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自立与自强是任何一个人成才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与素质。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不仅要学会生存,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自强,在自强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做父母的应该让孩子多磨炼,多吃苦,跌倒了,摔跤了,也不要紧。学走路的孩子总是要摔几跤的,最怕的是父母因为生怕孩子跌倒,而总是抱着孩子。要知道抱大的孩子连路都走不好,哪还谈得上自立自强和成才呢?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一辈子的,家庭教育的力量是无形的。作为父母,要教育好子女,给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榜样,适当地给予孩子忠告,才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被淘汰。
几年前的一则新华每日电讯曾报道:一位外国教育家目睹初秋的北京街头衣着远远厚于爷爷奶奶的小孩子,惊呼:“我很为你们中国的未来担心!”这位教育家的忧虑并不是毫无道理。
今天做父母的对儿童过度照料的现象,不但没有消减,反而越来越普遍。特别是在独生子女的家庭,这种现象更是有增无减,甚至出现“包办代替”的现象。父母对孩子大包大揽直接造成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缺乏,不知道如何与别人相处,也不能对自己有一个客观清晰的认识。大包大揽还会使孩子的自制力低下,习惯了这种生活的孩子在独立面对问题时常会表现出不知所措或是浅尝辄止。对此,专家建议给孩子留出足够的自我空间,要以平等的方式多与孩子交流,多给孩子一些积极的暗示,逐步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
当孩子还不能完全生活自理的时候,做父母的有这种责任和义务,在生活上给予照料。但家长还应当明白,照料孩子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使孩子生活得舒适、幸福,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如果做父母的把孩子的事情全部包办,孩子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将来步入社会后,就不会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这不仅会影响生活、学习和工作,甚至可能葬送他们的锦绣前程。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自立、自强的精神呢?这不仅是学校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也是家长们面临的重大课题。下面推荐一些外国的做法,希望各位父母能好好借鉴和学习。
美国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就采取种种方法,让他们认识到劳动的价值,比如让孩子自己动手装配自行车,修理小家电,做简易木工,粉刷房间,到外边参加义务劳动等。即使是富有的父母,也十分注重对孩子进行自谋生路的能力教育。
日本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空气和阳光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余的一切都要通过劳动才能获得。在这一观念指导下,许多日本父母在教育孩子学好功课的同时,要求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到外面打工挣钱。
在日本大学生中,勤工俭学的非常普遍。他们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售货,做家庭教师,陪护老人等,挣自己的学费。孩子很小时,父母们就要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要给别人添麻烦。”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上一个小背包。父母说:“这是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背。”总之,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是日本父母的根本出发点。
瑞士的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无能之辈,从小就着重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譬如,十六七岁的姑娘,初中一毕业就被送到一家有教养的人家去当一年左右的用人,上午劳动,下午上学。她们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学会独立谋生之道;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习语言。因为瑞士是个多语种的国家,既有讲本土语的地区,也有讲德语和法语的地区。所以,一个语言区的姑娘通常到另一个语言区的人家当用人,还有相当多的孩子被送到英国家庭当用人。当她们掌握三门语言之后,就可以去银行等部门就职。长期依靠父母过寄生生活的人,被认为是没有出息和可耻的。
德国一贯重视培养孩子“勤奋、正直、可靠、乐于助人、作风正派”等品格。因此,父母们从不包办孩子的事情。他们将子女视作独立的个体,给他们空间,让他们独立地去完成自己应该做的事。譬如,在孩子一周岁左右,父母就鼓励他们自己捧着奶瓶喝牛奶,喝完了,父母还向孩子道谢并加以赞许。随着孩子年龄和能力的增长,父母再引导他们完成一些更难的事情。这样,当他们进入社会时,在别人的眼里就不会成为低能的“怪物”。
在德国,不仅父母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自立能力,法律也有这样的要求。法律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德国人常说,他们的首要责任就是让孩子懂得,一个人走向社会最终要靠自己,靠自立和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