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有钱人的资本(全集)
6136100000031

第31章 “吝啬”管钱:看紧自己的钱柜(1)

犹太人商经:金钱容易引发以外,任何人对待金钱都要谨慎,否则就要损失金钱。在商人眼里,仅仅知道不停地干活,显然是不够的,一定要学会管线。想要学会看管少量的金钱,然后才可以管理更多的金钱。会管钱是一种笔会赚钱更加高明的手段。

1、每天储蓄一点点

别想一下就造出大海,必须先有小河流开始。

赫伯特·斯宾塞认为,原始人和现代人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缺乏远见。每个人都应该筹划未来,为自己有一个舒适的晚年做准备。人们总是鼓励独立自主,因为那是未来的保障,而储蓄则给人以这种独立性。它使人们对工作更有信心,勇往直前而不后退,超然于环境而不受制于环境。当人们有了一些钱后,就会更有热情去赚钱。而储蓄,永远是没错的。

事实上,积累财富的愿望构成了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最重要动力之一。它为个人的精力与活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它是勤劳同时也是自立的基石,它鞭策人们努力工作、从事发明并去超越别人。财富的积累总会对节俭的人产生影响,它使人变得可靠、自制而勤劳,使他们远离挥霍,变得稳重。

卡特是有一个非常有才的年轻人,他每个月都赚很多钱,他对自己充满信心,认为没有他解决不了的问题。所以卡特每个月都把钱花得精光。而突然有一天,他妻子得了重病,他必须请一位非常有名的外科医生,为妻子做这次性命攸关的手术。可是这场手术需要花费很多钱,没有事先交钱,医生是不能为他妻子动手术的。因为他平常没有储蓄,所以他只好去借钱。借了一大笔巨款,才把妻子的命保住了。但是随之而来的,还有妻子的疗养费用,而且他的孩子也接二连三生病,他饱受焦虑的折磨,终于积劳成疾,赚的钱越来越少。最后,这个人职业受挫,全家都变得穷困潦倒了。这个悲剧本来完全可以避免,只要他从平时挥霍的钱中,每月省出一点,他就不会落得这个后果了。

依照世界的标准利率来计算,如果一个人每天储蓄一元钱,88年后可以得到100万元。这88年的时间虽然长了一点,但每储蓄一元,大都在进行了10年、20年后,很容易就可以达到100万元。

我们不可能预先就知道,自己或家人会什么时候生病或有什么变故。所以我们必须在平时就养成良好的储蓄习惯,不要等到事情发生时弄得自己手足无措。

罗斯福说过:“我鄙视那些不养家糊口的男人,每个男人都有责任拿出一定的收入来供养他的家庭。……而且,想到自己去世或者发生变故,或者破产后,亲人可以得到安顿,这种感觉对于任何男人来说,都是一种极大的满足。”

没有什么东西能在你最需要钱的时候代替存款,存款是我们为不幸购买的保险,否则,没有人能承受这些不幸的打击。

另外,由于你不储蓄,你还有可能失去很多让你的财富升值的机会。比方说雷姆就曾因为没有储蓄错失过良机。他是一个非常能干的人,相当会赚钱,但他也是从来不储蓄。有一次某个很有潜值的股票发行配股时,他由于没有存款,失去了这个难得的机会。

而有些年轻人总是对零钱粗心大意,觉得那只不过是九牛一毛,不可能使他发大财。他们总是想,“要是我有了一大笔钱后,我就去存起来。”他们总是把为数不多的钱放在身上,实际上,这使他养成了一种很不好的习惯,并且有可能会因此而损失惨重。

汉克是一个公司的小职员,他的收入并不是很多,可是他的银行却已经存了一大笔钱。因为他总是习惯节省每一笔小钱。他说,他以前总是喜欢随便把钱放在口袋里。后来发现那些钱溜得快极了,他买了很多不必要的东西。从那以后,他就试着把钱放在一个小袋子里存起来,慢慢地发现越存越多。因为他每次从袋子里拿钱出来都会慎重考虑一下,不会像以前在衣兜里掏钱那么随意了。到后来,他就干脆把钱都存进了银行。

编者点评:

每个人都应该有储蓄的远见和机智。这能使他在患病、面对死亡或紧急情况时镇定自若,而且万一遭受重大损失,也可以东山再起。而没有储蓄的话,他可能许多年都翻不了身,尤其是在他还要养活家人的情况下。

当一个人开始有规律地储蓄,就代表他真正懂得了金钱的价值,代表他开始迈向了成熟的人生,也说明他形成了更为正确的人生观,开始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好的规划,而变得更有信心了。

2、让金钱运转起来

生活中赚钱的机会无处不在,只要理性地捕捉机会,并耐心的坚持自己的投资选择,获利是必然的。

17年来,马进正是凭着这一理财思路,从两万元起家,不但造就了近千万元资产,而且还成为一名拥有600多位固定客户、影响1.6亿元资金走向的知名理财师。

1988年大学毕业后,马进成为工行重庆分行的一名营业员。偶然间,他听到农村的一位亲戚说:“国库券现在在农村‘泛滥成灾’,农民整天都为变现问题伤脑筋。”

与现在投资者热购国库券不同,在上世纪80年代,国库券还属于“义务购买”的性质。许多买了国库券的农民,往往等不及到期,就按五六折的价格低价处理掉。而且,不少农村部门也囤积了大量被当作“税款或计划生育罚金”而收缴上来的国库券。

由于工作关系,马进知道当时城里的少数银行网点,其实已开设了国库券交易业务,而且存在地域差价。于是,马进决定借两万元做国库券生意。近一年时间,马进就赚了近10万元。

1992年,马进被调到工行证券营业部。当时正是重庆一级半市场股票(非上市公司股票)最火的时候。市场上有万里、实业、重百、奎星楼等10多个品种。虽然他对股票一窍不通,但他决定赌一把。

不过,马进花了半个月时间,亲自到这些公司作调查,最后在2-4元之间陆续买了两万股重庆实业的股票。半年后实业登陆深交所。开盘当日,他以14元的价格全部出货,净赚20多万元。随后他又以类似手法,买了西南制药、渝开发和渝钛白的认购证和股票。三年下来,马进进账近200万元。

“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许多人都明白,不过像马进那样,在巨大诱惑面前,还能坚持“分散投资”策略的人却不多。

1997年是一个投资机遇年。那年股市正红火、重庆直辖使地产、商业充满各种机遇。如果你拥有200多万,你会去押哪个宝?马进则把资金分作了四份进行投资:

第一,用来投资有短线机会的金融品种,如股市、期市等。他把这类视为“高风险投资”,资金比例占20%%。

第二,用30%%的资金投资产业。因为时间和资金有限,他只持股不参与经营。

1997年,他与朋友成立了一家从事贸易业务的重庆紫荆数控机械公司。目前这家公司每年分红回报在15%%左右;同年,他又投资20多万在解放碑大都会对面开了一家名为“小酒库”的酒吧,目前每个月至少能获数千元的收益;1999年,他以每平方米3000元的价格,在解放碑得意广场买下了一间145平方米的门面,开了一家“真味餐馆”,目前收益也不错。

第三,把40%%的资金用在当时最看好的非流通股和地产项目上。

1999年后,重庆的“一级半”开始转冷,但股价下跌却让他看到了机会;1998年起北京等地开始兴起炒房热潮,那个时候重庆房市虽然没什么动静,但他认为“很快一定也会火起来”。

但进一步分析认为,炒地比炒房更赚钱。其理由是:房子成本比土地高,因此效益要低些。但炒地必须上规模,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他通过间接投资有土地公司股权的方式投资。

很快,负责高新区土地开发的重庆渝高公司映入眼帘。马进以紫荆公司法人的身份,以1.1元的发行价买进了五万股渝高股票。之后,虽然该股股价在一级半市场上一路下滑,但马进反而不断加仓,以平均七角多点的价格,再买进100多万股。

这几年高新区的土地开发轰轰烈烈,渝高效益不错,马进每年仅分红就有10万多元的进账,平均收益超过12%%。未来如果成功上市,其价值将达到600-700万元。

第四,自留10%%的资金作为预备金,用来应付投资和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和需求。

几年下来,通过这种分散投资模式,马进的资产已近千万元。

编者点评:

时间是财富之母,坚持恰当的投资选择,获利是必然的;流动性、安全性、收益性是个人理财的基础;任何时候都可能是最好的投资机会,能不能把握住,就看投资者的个性、知识层面、认真程度,当然也要加一定的运气。

3、做好自己的账房先生

果实甜美自然虫多,财产庞大,麻烦也随之增多。

成功的商人,每天会给自己算账,打“算盘”,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这样可以避免出现赤字。赤字引起的心理恐慌,是折磨人的。

“美孚”创始人约翰·洛克菲勒也保有这种总账。他每天晚上祷告之前,总要把每便士的钱花到哪儿去了弄个一清二楚,然后才上床睡觉。

洛克菲勒老年时,有一天,他向他的秘书借了五美分。当洛克菲勒给秘书还钱的时候,秘书不好意思要,洛克菲勒当即大怒:“记住,五美分是一美元一年的利息!”由此可见,洛克菲勒对于金钱的节俭和计算真是精明。

当牵涉到你的金钱时,你就等于是在为自己经营事业。

犹太人索罗斯年轻时曾经做过侍应生,还摘过苹果,做过油漆工。他说:“我每周的收入是四英镑,目标是把花费控制在四英镑之下。每笔开支我都记账。”

因此,不论你是普通家庭主妇,还是小店的掌柜,或是公司老板,都应像个账房先生一样不停地盘算你的家底,做到有多大能耐办多大事。犹太人最忌讳的就是不知道自己有多大实力而盲目的发展。

金钱感觉是经营者必须掌握的一个部分,是非常重要的感觉。经营者对公司的金钱必须严格把关。公司的金钱不仅限于现金、原材料、商品、设备,还必须把这所有的一切都反映为金钱。老板动用的金钱数目越大,人对金钱的感觉就会变得越麻痹。公司的规模越大,必然其金额就会增大。日常动用巨额金钱时,小额钞票常常显得像垃圾一样不予重视。如果每天操纵着10万美元、100万美元那样巨额的现金,那么对一两万变得无所谓,则并不足为奇。

有一位老板在公司资金筹措紧迫时,却每天将1000至2000美元扔在酒馆里。一边说着还差二三百万,一边却将公司的钱如汤水般抛撒。的确,对于100万美元来说,1000算不得什么。那一天即使节省了1000,对于筹措的100万美元算不了什么,但是如果人们探究其资金筹措紧迫的原因之后,必然会考虑借或贷款的风险,而断绝借其款项的念头。

果然,这位经营者最终使公司倒闭了。俗话说,一分钱憋死英雄汉,不会珍惜小钱的人干不了事业。不是说要吝啬,也不是说对金钱要总是做精细打算。对自己囊中的金钱稍微大方一点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对公司的金钱一分也不能浪费。

一分也不能浪费并不仅限于现金。不用说商品,就连原材料、燃料、劳动力都不能浪费。它们虽然没有露着金钱的面孔,但在公司的经营活动中与金钱相同。对金钱以外的东西,不少人都不具备以金钱的眼光去看待的感觉。

因此,不少人看重金钱,却在不断地浪费商品和原材料。这些人也属于金钱感觉薄弱型。

编者点评:

经营者对于公司的每一笔钱都要认真管理,不管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往往很多企业在发展之初,成长的速度特别快,到了后期,由于金钱的日流量增大,对一些相对少的钱放松了管理的警惕,最终却酿成了大祸。管理金钱,是不分多少的,只有一分钱也要好好管理;100万中的一分钱依然要好好管理。

4、克服企业中的资金不足

具有理财能力的人的做法是,在对投资项目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不断对自己的资金进行审视。

张兴冬的创业成功是幸运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在开始创业时,尚不具备创业理财能力,忽略了资金流动性风险。但因为资金量小,所以他度过了这个创业的第一关口。

张兴冬是辽宁省抚顺市人。高中毕业后,他进入了抚顺市的一家国有企业上班。1997年底,年仅26岁的张兴冬不幸下岗了。1998年6月,他在妻子李芳的帮助下在石化小区的早市上摆了一个小摊,卖各种小百货。经过一年的时间,张兴冬赚了两万元钱。这时,不满足现状的他开始寻找更赚钱的买卖。

张兴冬摆的小摊旁边,有一家冯氏煎饼铺,该铺卖的煎饼在市场上十分走俏,有时甚至要排长队才能买到。望着冯氏煎饼铺生意火爆的情景,张兴冬心里想:自己做小百货生意虽然也能赚钱,但仅能维持生活,根本就赚不了大钱。俗话说“家有万贯,不如薄技在身”,如果学到一门手艺,不管将来市场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都能凭此养家糊口。他知道山东省菏泽是煎饼的发源地,觉得那里会做煎饼的人一定很多,于是,他决定转让摊位,远赴山东拜师学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