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有钱人的资本(全集)
6136100000026

第26章 灵活讨钱:办法总比困难多(3)

又过了大约一个多月时,朱小姐只身来到老板公司,早就想着这一天的张老板心中荡起了一种从没有过的感觉,他执意在下班后要请朱小姐吃饭,朱小姐也应允。这天晚上,张老板喝了不少酒,朱小姐也陪喝了不少。张老板连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地就把朱小姐领到了自己长期包租的饭店。正当他们丑态百出的时候,两名“公安”敲开了房门,并要带他们到局子说怎么回事,同时还拿照相机、摄像机拍起来。正在他们僵持的时候,钱老板大摇大摆地走过来。钱向“公安”解释说,他们俩都是公司职员,是不道德的婚外恋。把“公安”支走,然后又对张老板说:都是自己人,你怎么干这种事呢?朱小姐也假装掩面哭了起来。其实一直到这个时候,张某仍然醉而未醒,事儿很快就了了。然而,直到第二天,张老板头脑清醒过来才悟出了钱老板的“计谋”,可把柄在人家手里,又有什么办法呢?

一个月后,钱老板提出,现原材料价格上涨,包装要调价20%,张老板一听就明白怎么回事,还未等张老板开口,钱又补充说,如果不向上扬价,那咱们的生意就不能再做了。张老板只能答应再考虑考虑,毫无平等洽谈的地位。

到这,我们猜也猜出来,生意有可能再做了。张老板欠钱老板该多少就是多少,一分不能少,绝不过分。因为,为了这点债落个不好的名声,对张老板来说,实在不合算。

据说,张老板后来对另一个朋友说,要找机会报复钱老板,可是老天爷能不能给他这个机会,那就要看他的运气了。

宋小卫原在赵老板手下干事,后来分开单干,原来他俩关系还处得不错,这样一来,业务上自然就成了客户关系。

然而,事情变化总是不能按当事人的主观去发展。大约他们合作两年多以后,开始出现裂痕。赵老板握着宋小卫的20多万元的货款怎么说也不给。

宋小卫也不是那么太绝情的人,他总是想方设法劝说赵老板。有一次,他还请了两个与他们关系都不错的朋友劝说,也无济于事,当然,赵老板也有他的话要说,宋小卫没有他的扶持,根本不可能一开始在生意场站住脚,应当说这也是事实。赵老板只是强调手头紧,也并没有咬死不给。可这么长期拖着跟不还有什么区别呢?宋小卫非常清楚。

万般无奈之效,宋小卫想起了当年在赵老板手下做事时的一些“记录”仍在自己手上。当时他的想法是开展业务用的。没想到却另有用场。有这些“记录”足以反映赵老板偷税的事实,而且数量也不少,如果公开出来,也能让赵老板吃不了兜着走。

有了这些重磅炸弹,他心里有了数。第二天,他便让一个朋友把话递了过去,并传话说“你无情,别怪我无义”。赵老板听后,心里着实感到了一种压力。

没过多久,欠款便悉数归到了宋小卫的户头上。

编者点评:

在讨债中要使债务人脸上没面子,还有许多办法,通过报纸、电台、电视揭丑。通过媒体对逃债予以曝光也是近年来行之有效的讨债方法。

在商业上,避实击虚,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在债务关系中,相对来讲,债权人处于被动地位,如果要反败为胜,设法找到债务人的弱点,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大获全胜。

8、“以赖治赖”掌分寸

以赖治赖是针锋相对,硬碰硬的斗智谋略。其核心是以毒攻毒。在商战中,要战胜强大对手,就要抓住对手的要害,攻其弱点,用对手的方法战对手。

讨债奇人杨力的杀手锏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据讨债奇人介绍,他讨债有四个步骤:第一步是据理力争;第二步是软硬兼施;第三步是以赖治赖;第四步是讨债绝招。一般情况下,债务人都招架不住第三步。

1998年12月,杨力到浙江去讨债。欠债单位负责人是一位工业局副局长兼下属一家公司的董事长。这位法人代表开始态度热情,每次找他,总是笑容满面:“钱,我一定还,但现在手头没有,过一段时间再说。”这种“拖计”并没难倒杨力。经过明察暗访,查到这位局长私人开了一家酒楼,生意还很好。杨力当即从当地招了20余名打工仔,给他们发工资,叫他们每天到副局长的酒楼里“要饭吃”。起初副局长熬了两天,但第三天,无论怎样也挺不下去了,终将48万现款把“这个可怕的人”打发走了。

以赖治赖是针锋相对,硬碰硬的斗智谋略。其核心是以毒攻毒。在商战中,要战胜强大对手,就要抓住对手的要害,攻其弱点,用对手的方法战对手。

沈阳讨债人刘军主要以残疾为讨债主力。一个装修豪华、白领丽人成堆的公司,如果每天准时有几个拄拐杖的残疾人光临,那么这个公司意味着什么?刘军的招就是让债务人软不得,硬不得。你不还债,我天天上门不走,你想把这残疾人打发走,恐怕没有刘军的命令是不行的。据说,刘军的这一招的确很灵,讨债成功率很高。

其实,现在流行的“黄背心”讨债法也是一种“以赖治赖”的谋略。赖账的人一般都是软拖,表面上很热情,就是不还债,而“黄背心”也不直接逼债,只是每天在债务人公司门前转悠,恶心你。你自己要顾面子,就尽早还债。

黄某以经营水产为业。1989年与某食品公司发生债务纠纷。某公司不仅不还债,而且态度消极,抱定不还债你拿我没招。黄某想如果强讨债,一是没法下手,二是打起来浪费人力物力更多。在一次与朋友喝酒时,一位朋友向他献计说,你从手下选几个脸皮厚的职工,穿一身黄服装,在背上印上“讨债”二字,然后再给这个职工受权处理与债务公司的债务纠纷。黄某依计而行。

第二天,三个身穿黄色讨债服的“淘气鬼”出现在债务公司门前,该公司领导见这阵势哭笑不得,想吵架,人家又没惹他,只好请办公室主任将这三个“醒目”的人请到办公室,敬在上座。看见对方有点发毛,这三个“黄背心”一起来劲儿:“我们老板委托我们要账,要不回钱,我们也没有工资”。最后,该公司“被迫”答应在短期内还8600元的债务。

老人最能引起人的同情。许多广告策划人以老人为主题制作广告,使读者(听众或观众)感到非常真实。以老人讨债是不是也能事半功倍呢?下面的一个小例子足以使你受到启发。

年逾六旬的许婆婆。退休在家赋闲,儿女不在身边。耐不住寂寞,便以家为店,开了一个小杂货铺,卖点烟酒、干杂等小商品。一天许某到一烟店(私下非法搞批发)“批”回一条硬盒红塔山香烟,付款110元。回家后发现是假货,第二天便上门去要求退换。烟店店主起初不承认是假的,当证实有假后又拒不承认是她卖出的,并说老太婆是“老糊涂了”,双方发生争执。

许某打不过、说不过,索性借来一张小板凳,坐在该烟店门前街沿上不走了。她拆开那条假烟,默不作声地垒“宝塔”,垒了,塌了,她又垒,又塌,就这样若无其事地垒着玩。行人纷纷驻足围观,询问究竟,许婆婆不答。旁边有人说:“老太婆上了当了,买到一条假烟。”“谁卖的?”“喏,那不是?”随即就有人向那边啐一口:“骗人家老太婆,太不道德了。”店主起初稳坐不理,后见围观人越来越多,群情激愤,这才发觉事情不妙了,赶紧找来一邻居,把售假烟的非法所得110元,悄悄退给了许婆婆,还说了一些道歉的话,才算了结。

在这里,我们并不是说,老人就是“赖”,绝对不是,以赖治赖是从谋略的角度来讲的,即给赖人一种难以对付的策略。这种策略可以反映在各个层面。

以“三陪女”要挟对手的例子不少,大多数都是利用对手好色使其中圈套。而这里,金老板则“另有高招”。

在南方“三陪女”虽然仍属地下“游击队”,但其“表面特征”一看便知。

古老板是做食品生意,摊子铺的挺大,据说也赚了不少钱,有几处买卖。但不管怎么说,人家也在写字楼租了百十平米的办公室,整天西服革履,一副“大款”派头。这个人的特点之一,和许多生意人一样,好面子。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堂堂的“大”老板,却欠着一屁股的债。虽然他也有招对付讨债人,可时间长了,债权人也非常明白。

不知怎么搞的,古老板因欠一同乡的债,闹翻了脸。钱虽然只有六万余元,但古老板就认死理不还,而这个同乡也认死理,就非还不可。

同乡虽屡次上门讨债,古老板总以各种理由不还。据一位知情人说,古老板欠债是有字据的,是板上钉钉,跑不掉;而同乡欠古老板的人情也是事实,但没有字据。所以,同乡理直气壮。

在多次催债无果的情况下,同乡想了一个前无古人的怪招。他招了两位“三陪女”,形象比较典型,“委托”讨债,并约定有提成。没多久,这两个“三陪女”就成了古老板办公室的“常客”,起初,古老板也没在意,还是以老办法拒债,周围的人也未觉察。可没过一周,周围的人就开始议论纷纷,交头接耳。“古老板还挺风流的”,“人都找到办公室来了”,“没钱就不要玩”等风凉话到处传。古老板非常尴尬,想发作,又不敢。最后,只好咽下这口窝囊气,还了同乡的这笔说不清的债,打发走了这两个“可怕”的女人。

编者点评:

以赖治赖应当说是行之有效的讨债计谋,但是,在运用这种方法时,最好不要一开始就使用,如果能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为上策,以赖治赖容易伤对手自尊,如果不是“无赖”,则显得有点过。同时,要把握机会。如对一些地痞,使用此法未必有效。对无力还债老乡,就可能增加对方的抗拒心理。

以赖治赖要恰到好处,如果稍有把握失度就可能侵害对方的人权。如名誉权、荣誉权、名称权等。以违法的方法对待违法是绝对不可取的,也是法制社会所不容的。

9、“丢车保帅”为企业

讨债从本身的特征来讲,债权人就处于不利的地位。如果事事都要有一个完美的结果,反而难以达到目的。其实,花更多的时间能讨回些钱,还不如现实一些,让点步,省点时间,省点费用。

北京一家企业欠西安某公司70余万元,两年多没有归还,他们先后十余次派人进京讨债,均无结果。不得已他们又请律师上法院打官司,官司是打赢了,可钱还是没有讨回来,他们多次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均无结果。最后,西安某公司发动全厂职工找关系要款,谁要回款有提成。有一姓马的职工通过朋友,找到北京厂的负责人,这位负责人很给姓马的面子,答应了还款,但要5%的好处费给他弟弟,而且没有发票,要现金。西安某公司得到这个情报后,没有犹豫,立即派人送5万元现金去北京。一个星期之后,70万元货款全部拿了回来。

让步不是无能,而是一种策略。生意最讲求实际效果和最佳利益。先做让步,其实最终它可能比不让步得到的利益更多。

英国尼利福公司总经理柯尔可谓是一位深谙“以退为进”道理的大师。在企业经营的商业谈判中,柯尔不时采取退让策略,把更多的利益让给对方,而这样做的结果则往往是退一步却进了两步。

非洲东海岸是块富饶的宝地,柯尔很早就在这块土地上建立了友那蒂特非洲公司,从业人员达14万,公司的重要财源之一是依靠栽培食用油料花生。二战结束后,非洲各地掀起民族独立运动高潮。独立的国家纷纷把土地收归国有,友那蒂特非洲子公司也时刻面临被逐出的危险。在这个关键时刻,柯尔飞到非洲,在老朋友的帮助下,对友那蒂特非洲子公司采取了六项改革措施:

1.子公司在各地的首席经理人员一律采用非洲人。

2.非洲人与白人同工同酬。

3.成立干训所,培养非洲干部。

4.与所在国互惠互利。

5.以退步来寻找生存之道。

6.不可拘于体面问题,而应以创造最大利益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