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流淌的心声哲思的殿堂
6135800000033

第33章 谢尔盖·亚历山大罗维奇·叶塞宁抒情诗情感评述(3)

8.5自然的问候深情的絮语

叶塞宁对大自然的描写总是带着欣喜的心情与欢愉的笔调,美好的大自然生机盎然,大自然的晨曲更是一首生命的欢歌,清晨一切从梦中醒来,向自然母亲欢快地道着《早安》(《С добрым утром》)。

Задремали звезды золотые,

Задрожало зеркало затона,

Брезжит свет на заводи речные

И румянит сетку небосклона.

Улыбнулись сонные березки,

Растрепали шелковые косы.

Шелестят зеленые сережки,

И горят серебряные росы.

У плетня заросшая крапива

Обрядилась ярким перламутром

И, качаясь, шепчет шаловливо:

《С добрым утром!》

1914 г.

金色的星辰睡意朦胧,

明镜般的水面荡起涟漪,

晨曦绽放在一个个河湾

也抹红了遥远的天边。

初醒的白桦轻展笑颜,

丝绸般的发辫在风中飘散。

绿色的耳环在簌簌作响,

银色的露珠散发着光芒。

栅栏旁的簇簇荨麻

身披缀满明珠的衣衫

淘气地摇摆着,轻声唱道:

“早安!”

1914年

在这首不长的小诗中,一切都具有生命,一切都具有灵性,看似一幅田野上的晨景,实则为一首充满欢乐的晨曲。天空的星辰劳累了一夜,开始依依不舍地睡去;小溪醒了,打起哈欠,是那水面荡漾的涟漪;太阳醒了,徐徐露出笑脸,是那一抹美丽的晨曦;白桦睡醒了,如美丽的姑娘,开始清晨的梳洗;就连清晨的荨麻也可爱得让人欣喜,所有的一切都透露着一种清新的欢乐。

一切都是活的,一切都是动的,这种拟人化的描写是叶塞宁刻画大自然风景的独到之处。与其他诗人一样,在叶塞宁的眼中,大自然的一切都是具有生命和思想的活体,它们与诗人的思想和灵魂息息相通,它们都是诗人身体和思想的一部分,只有对大自然深沉的、渗入骨髓的爱,才能将大自然里的一切描写得如此灵动。

叶塞宁诗歌的独特魅力与感染力在于色彩的运用与真情的自然流露。在叶塞宁写景抒情的诗篇中,大多数都用到了表示颜色的词语。自然色彩词语为叶塞宁的抒情诗增添了浪漫的感情色彩。

叶塞宁写诗,也是在写自己,从早期到后期的创作中可以鲜明地观察到诗人在艺术创作中的成长历程。从早期的单纯清新到后期的深沉与忧郁,犹如从天真烂漫的少年成长为一个有深刻思想的成熟诗人的完整变化过程,但整个过程中从未改变的是诗人的丰富情感,叶塞宁的抒情诗中最触动读者的是诗人的情感。在诗歌创作的道路上,诗人完成了一个从自然走向社会的过程,这个过程诗人走得轰轰烈烈,当时的诗坛需要的正是田野上的清风,而叶塞宁犹如一位失落民间的王子,带着他那特有的蓝色忧郁,将一幅抒情画卷 在世人疲惫的目光中徐徐展开,让人们透过尘埃看到了一个蓝色纯净的世界,因此,叶塞宁的诗歌带着色彩立刻就走入了人们的心中。叶塞宁的诗歌,可以将读者的目光拉向远方,透过那优美的诗行,读者看到的是广阔无垠的原野,滑落天边的长空,读者的目光和心灵会一同徜徉在那无际的远方,化作一缕薄雾轻纱在大自然中随风飘扬,完全得到自然的洗礼与净化,这就是叶塞宁抒情诗的独特魅力。

8.6忧伤的凝望青春的懊悔

在叶塞宁的诗歌中读者也可以时常倾听到一种懊悔之音。对已逝的青春,对白白浪费掉的精力的哀悼,在《我忧伤地望着你》(《Мне грустно на тебя смотреть》)一诗中叶塞宁慨叹道:

Мне грустно на тебя смотреть,

Какая боль, какая жалость!

Знать, только ивовая медь

Нам в сентябре с тобой осталась.

Чужие губы разнесли

Твое тепло и трепет тела.

Как будто дождик моросит

С души, немного омертвелой.

Ну что ж! Я не боюсь его.

Иная радость мне открылась.

Ведь не осталось ничего,

Как только желтый тлен и сырость.

Ведь и себя я не сберег

Для тихой жизни, для улыбок.

Так мало пройдено дорог,

Там много сделано ошибок.

Смешная жизнь, смешной разлад.

Так было и так будет после.

Как кладбище, усеян сад

В берез изглоданные кости.

Вот так же отцветем и мы

И отшумим, как гости сада…

Коль нет цветов среди зимы,

Так и грустить о них не надо.

1923 г.

我忧伤地望着你,

多么痛苦,多么悲伤!

或许,只有那垂柳的秋黄

和你一起留在了我九月的心上。

别人的双唇把你的体温

和激情颤抖地占有。

我那本已麻木的心头

蒙蒙的细雨纷纷不休。

那又如何!我不惧怕。

另一种快乐向我敞开心扉。

我已一无所有,

一切只不过是过眼云烟。

我没有好好珍惜自己

沉溺于安宁,追逐着欢笑。

走过的路太少,

做错的事太多。

可笑的生活,可笑的纷争

过去如此,未来也这般……

这美丽的乐土如同一片墓园,

遍布着白桦一样的残骨。

我们犹如花园中的过客,

繁华过后,也同样凋零……

如果冬季里没有花朵绽放,

那么也就无须为它们感到忧伤。

1923年

这是一篇人生告白,每一段中都饱含了作者深深的懊悔之意:“我已一无所有,一切只不过是过眼云烟”,“我没有好好珍惜自己,沉溺于安宁,追逐着欢笑。走过的路太少,做错的事太多”,这些独白式的自责絮语,让读者感受到了叶塞宁对浮华生活,对人际交往间的过场应付的疲惫与厌倦。从这首诗中可以深刻地体会到复杂时代在叶塞宁心灵深处的一些个人体验与经历。十月革命在叶塞宁思想中引起的新旧体制的碰撞所带给诗人的矛盾心理。

人们喜爱叶塞宁的作品,被其作品中那种深沉的人类真诚情感所打动,被其作品中那种令人感到无比亲切的人道主义精神所感染,为他亲近自然的纯真自然情感所吸引。他的诗作被译成了多种文字,在全世界广为流传,土耳其作家、社会活动家纳齐姆·希克梅特(Nazim Hikmet Ran,1902—1963)称叶塞宁为“伟大的世界诗人”。

8.7宛如回忆一本心爱的小说总是将你时时记起

爱情诗也是叶塞宁抒情诗中重要的一部分。叶塞宁的爱情诗柔情而浪漫,《我记得》(《Япомню》)是诗人爱情诗的代表作品。

Я помню, любимая, помню

Сиянье твоих волос.

Не радостно и не легко мне

Покинуть тебя привелось.

Я помню осенние ночи,

Березовый шорох теней,

Пусть дни тогда были короче,

Луна нам светила длинней.

Я помню, ты мне говорила:

《Пройдут голубые года,

И ты позабудешь, мой милый,

С другою меня навсегда》.

Сегодня цветущая липа

Напомнила чувствам опять,

Как нежно тогда я сыпал

Цветы на кудрявую прядь.

И сердце, остыть не готовясь

И грустно другую любя,

Как будто любимую повесть

С другой вспоминает тебя.

1925 г.

我记得,亲爱的,

我记得你那柔发的光泽。

与你分手

悲伤而又苦涩。

我记得那些秋夜,

白桦簌簌低唱,

祈祷白昼变短,

盼望月夜无限延长。

我记得你对我说:

“甜蜜的岁月将成为过往,

亲爱的,你会将我永久遗忘,

与另外一个她地久天长。”

今天椴树花开

勾起我心头的感伤,

我曾无限温柔地

将花瓣撒到你的鬓发上。

我的心,依旧充满激情

爱着别人也无法全心全意,

宛如回忆一本心爱的小说

总是将你时时记起。

1925年

这是一首散发着淡淡忧郁的爱情诗,反映出诗人个人情感上的哀婉与惆怅。细腻的笔触刻画出作者对以往情感的眷恋。回忆中是往昔与亲爱的人儿相守的温馨画面——白桦树下亲密的相偎相依,姑娘的长发散发着柔和的光泽,诗人正将花瓣轻轻地撒落到心爱人儿的发间,月亮也甜蜜地微笑着。这样温情美好的往日怎能忘记!所以诗人回忆往昔,心中充满了感伤,回忆起那些充满柔情的细节,回忆起曾经共同的祈愿,回忆起往昔亲爱的人儿所说过的一些话语,心中充满了淡淡的忧伤,全诗恰似一首追忆爱情的舒缓而忧伤的浪漫曲。

本诗的特点是从细微处着笔,全诗的开篇句“我记得,亲爱的,我记得你那柔发的光泽”犹如心底中的一声深情呼唤,同时也奠定了全诗的抒情色彩是追忆往昔的一段情感,带着淡淡的感伤和柔情。细节往往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地方,往昔岁月里看似不经意的一个小小动作“我曾无限温柔地将花瓣撒到你的鬓发上”让人感到无限温暖与柔情,不能不说这是作者匠心独到之处。

篇幅不长的一首小诗中既有温情浪漫的回忆,又有深情款款的絮语,还有那些记忆深处难忘的镜头,诗中还飘着淡淡的白色椴树花的馨香,这是一段有声音、有画面、有花香的回忆,与花香一起轻飘漫散的还有一丝淡淡的忧郁与惆怅,这是一段从心底慢慢流淌出来的回忆。

结尾处温婉悠长“就像回忆一本心爱的小说,总是将你时时记起”似乎是还有许多话没有说完,留给读者去想像,也使全诗达到了一种温和的情感高潮,淡淡的忧郁,似水的柔情……

全诗中有很多可以欣赏记忆、脍炙人口的美妙诗行,“我记得,亲爱的,我记得你那柔发的光泽。”、“我曾无限温柔地将花瓣撒到你的鬓发上。”、“就像回忆一本心爱的小说,总是将你时时记起。”等。短短的篇幅中饱含了丰富的内容——记忆中的温情片段、动人的情感和温婉美丽的语言。这是一首并不多见的追忆往事的优秀抒情诗。

回忆和抒情是全诗的主旋律。这是诗人1925年的诗作,在叶塞宁艺术创作的发展过程中,早期的诗歌作品大多以叙述语调为主,后期演化成浪漫曲式的抒情和咏唱。

8.8死已无所谓生则更不足为奇

叶塞宁的情感世界纯净透明,从不隐匿自己的观点,叶塞宁欢迎1917年的十月革命,但革命以后局势的发展也让诗人看到了许多问题。他反对艺术家为政治制度服务的观点,认为人的心灵应该是自由的,不应受到社会制度的制约,诗人反对社会政权利用文学艺术家作为社会宣传的工具,他认为社会应广纳各界人士的观点,这样才是民主自由的社会,只有这样,社会才具有进步的动力。叶塞宁发表自己的观点从来都是直言不讳的,没有考虑过自己个人的人身安危,具有一个真正文学家的修养与气质,他是一个具有叛逆性格的诗人。叶塞宁是一个不会向政权低头的诗人,他视自由与言论的人身权利高于自己的生命安危,他对自己面临的危险似乎早有心理准备,在生命的最后一年中他写下了《再见,我的朋友,再见》(《До свиданья,друг мой,до свиданья》)这首极具告别意义的诗,宛若是与朋友的一番倾心交谈,宛若是一段深情的絮语,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一种潇洒的离别。

До свиданья, друг мой, до свиданья.

Милый мой, ты у меня в груди.

Предназначенное расставанье

Обещает встречу впереди.

До свиданья, друг мой, без руки, без слова,

Не грусти и не печаль бровей, —

В этой жизни умирать не ново,

Но и жить, конечно, не вовей.

1925 г.

再见,我的朋友,再见。

我亲爱的人儿,你在我的心中。

命中注定了我们的别离

也许诺了未来的相聚。

再见,我的朋友,不必握手,也无须话别,

不要悲伤,也不要愁眉紧锁,

今世,死已无谓,

而生,当然,则更不足为奇。

1925年

简单深情的语言,没有眼泪,眼泪却在心中流淌,没有忧郁,忧郁却在风中徜徉。既然无法改变,那就当是命中注定,无须无力的悲伤。一声声的呼唤中透露出难舍的深情,诗的开篇使用了一个回 环——“再见,我的朋友,再见(Досвиданья,друг мой,до свиданья),”此句中的两声再见,与下段中的再见相和,一句句的道别饱含着真情。“Другмой(我的朋友)”位于首行的中间,犹如在心中,怎能相忘!从第二段深情款款的劝慰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那颗爱友之心。是的,人生聚散无常,今宵的离别,明日的相聚,都是一种情缘,我们只须将真情收藏,把未来盼望。不必握手、无须话别,更不须要悲伤,转身淡淡地离去,平静地面对生离死别、快乐和忧伤……

简洁的直白叙述,犹如耳畔的轻风,实为难舍的叮咛,让人感动,心中装进了几多期许,让读者充分领略了叶塞宁那独有的蓝色忧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