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母一定和孩子做的80件事
6123600000005

第5章 养成良好习惯一定要做的事(1)

有一条谚语说:行为培养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习惯是一种力,是一种能量。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它能使事情变得省力,变得容易。好习惯使人不由自主去学习、去工作、去助人,为什么?回答:学惯了,不学难受;干惯了,不干难受;帮惯了,见到人有困难不帮便难受。坏习惯使人不知不觉地,很省力地,很轻松地去拖拉,去懒惰,去干扰人。为什么那么做,细想起来也都是因为习惯了。很多人都属于这种情况。冷一阵子,热一阵子,无一定计划,无一定规律地生活、学习,习惯了。因此家长要培养孩子的习惯,不能批评一通,训斥一通,上一通政治课,讲一番大道理就完事。重要的是要从孩子的行为入手,引导孩子把决心、把口号落实到行动上。

行动从哪里开始?从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开始、从珍惜时间开始、从按时作息开始、从专心致志开始、从与人合作开始……并最终以好习惯取代所有坏习惯。

有一条谚语说:行为培养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习惯是一种力,是一种能量。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它能使事情变得省力,变得容易。好习惯使人不由自主去学习、去工作、去助人,为什么?回答:学惯了,不学难受;干惯了,不干难受;帮惯了,见到人有困难不帮便难受。坏习惯使人不知不觉地,很省力地,很轻松地去拖拉,去懒惰,去干扰人。为什么那么做,细想起来也都是因为习惯了。很多人都属于这种情况。冷一阵子,热一阵子,无一定计划,无一定规律地生活、学习,习惯了。因此家长要培养孩子的习惯,不能批评一通,训斥一通,上一通政治课,讲一番大道理就完事。重要的是要从孩子的行为入手,引导孩子把决心、把口号落实到行动上。

行动从哪里开始?从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开始、从珍惜时间开始、从按时作息开始、从专心致志开始、从与人合作开始……并最终以好习惯取代所有坏习惯。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

运动健身是一种习惯。每天清早的晨练,可使你神清气爽;每天中午的小憩,可使你精力充沛;每天傍晚的散步,可使你养精蓄锐。俄罗斯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一生热衷于体育事业,坚持锻炼身体,使他以充沛的精力写出了不朽的巨著《复活》、《战争与和平》。正如爱默斯所说:“健康是人类第一大财富”。只有珍惜自己的健康,成功之门才有可能向你打开。

珍惜时间是一种习惯。在每周日的晚上,台灯下可有你奋笔疾书的身影;在每天的早自习,可有你抄写作业的身影?五彩缤纷的电视节目固然美好,变幻莫测的电脑游戏固然刺激,可漫漫人生路又有多少光阴任你浪费。“一寸光阴一寸金”,短短的十分钟便可浏览一下新闻,摘抄一篇文章,熟记几个单词。要像鲁迅那样将“早”字深刻于心中,让分分秒秒不在身边悄然流逝。

勤俭节约是一种习惯。水龙头中的长流水,办公室中人去灯不熄,中午的剩菜剩饭,垃圾桶内的小食品成山……勤俭节约真是一种过时的观念而应该丢弃吗?答案是否定的。从厉行节约的晏婴到“一钱太守”的刘宠,从一代名相魏征到民主革命家孙中山,都为后人留下一份份忧苦万民、勤劳天下的珍贵遗产。只有勤奋才能创造劳动成果,只有节约才能珍惜劳动成果,反之,则是社会衰败,文明倒退。

人生就是这样,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沟沟坎坎。它们可能是健康的危机、时间的匆逝、勤俭的考验。而你也会不难发现,几个好习惯,便可帮你度过险境,使你终身受益无穷!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而良好的性格却取决于习惯。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对孩子的将来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从孩子刚刚有自我意识起,就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孩子的言谈举止、行动坐卧加以规范。尽可能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前穿脱衣服、洗脸洗脚、整理房间玩具、叠被子、洗袜子、手绢都能做。要有意识教育孩子“劳动是人的生活需要”,会劳动是人的一种重要的本领,在生活中要处处多学习、多参与。家务活进行分配,让孩子承担自己的一份,洗碗、拿碗筷、盛饭、扫地、给客人倒茶端水等。

在学习上,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孩子当天的事当天完,有时间观念,认真完成作业,多督促多检查。

显然,培养孩子的习惯包括日常的方方面面,有生活上的也有学习上的,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必须要有方式、有方法、有切人,效果才会好一些。

一是引导孩子少说空话,多做实事。应把空想、说空话的时间用在做实事上。一次行动抵得上一打纲领,一次行动的价值要超过一百句口号,一千次决心。

二是首次慢动。开动大脑机器也像开车一样,启动时,车速一定要慢。第一次行动要慢,动量要小。如培养孩子写日记的习惯,第一次切莫要求高,只写一句话就行。培养孩子学英语的习惯,第一次只记一两个单词即可。凡事不要一开始就急于求成,想一口吃成个胖子,这样孩子便觉得难而又难,从而失去了做事的兴趣。

三是逐渐加速。有了首次慢动,尊重了大脑的始动原则,运转起来了,慢慢地像汽车一样开了几十米,这时就可逐渐加速了。日记长到了每篇写两三句话,英语单词每天背会两个。孩子觉得在慢动的基础上,逐渐增加可以接受,不知不觉中,大脑这部汽车比以前运转快了。

四是不怕慢,只怕站。遇到特殊情况,如意外的任务啦,身体有点小病啦,有不顺心的事心情不好啦,也鼓励孩子不轻易停止,只要能站直了,就别趴下,只要还能行动就别停下。写日记心情不好,写不出太好的文章,但也不要中断日记,可以随随便便地东一句西一句记下自己当时的心情,可以少写,也不要停下来。要克服一件事不做则已,做就要做得尽善尽美的想法;建立起行动就比空想强,只要做,就比不做强的观念。许多人没能养成良好的习惯,都跟想尽善尽美有关。

五是控制时空,制订计划。有了一点行动,逐渐增加了行动的速度,孩子会品尝到一点做事的快乐。进一步培养习惯,就要制订比较全面的计划,增强孩子对自我行动的时间和空间的控制能力。从时间上,和孩子商定从早到晚的行动计划,什么时间跑步、锻炼、上学、唱歌、看课外书、看电视,各项活动,各用多少分钟,使每日、每周、每月、每年的时间安排都有序化,有益化。从空间上,使孩子处于能够把握自己的环境,什么歌厅、舞厅、游戏厅、台球室这些地方,一旦进去,孩子便容易失去自控,不由自主地放弃好习惯。订计划的时候,任务指标不要订得过高,使孩子觉得稍稍一跳,便可把果子摘下来。

六是进入轨道。孩子按计划行动起来了,逐渐提高了学习效率,每天定时定量地锻炼、预习、做题、背单词、写日记、唱歌,到了某段时间就做某件事。遇到特殊情况少做一点,做慢一点儿,但不停下。按照这样的计划不停地做实事,惯性就越来越大,就像列车在轨道上行驶,甚至像卫星进入了轨道,就再也不会走走停停了。

进入轨道之后,当然也需要检修。需要防止的,一是外部干扰,二是内部故障,对外界不良人的引诱要及时切断。对付内部故障,如情绪不佳、旧病复发、犹豫拖拉等的最好办法,不是批评,不是训斥,而是以最快的速度把注意力引导到做当时力所能及的实事小事上来。人一旦开始做实事,负责忧虑犹豫等不良工作的脑细胞就休息了。

有了方式方法就要寻求切人点切人了,那就从整理自己的房间、玩具开始吧!这是孩子最早活动的空间和最早接触的可以自己摆弄的一些东西。引导孩子整理自己的房间也是培养他勤劳习惯的开始。勤劳是人生的根本,华罗庚曾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勤劳的习惯是要从小培养的,其实很简单从整理房间就是培养的第一步。

明代书画家文徵明次子文嘉所做的《明日歌》、《今日诗》和《昨日谣》激励了数代国民珍惜光阴,正所谓“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晨昏滚滚水流东,今古悠悠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身为父母,一定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灌输珍惜光阴的思想和理念,不给他们形成“明天再说”的浪费光阴的不好习惯的机会。使他们将来“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朱自清在《匆匆》一文中曾写道:“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子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这篇文章中流露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正所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珍惜时间是每个人必须要尽力做到的事情。

古往今来,凡是有所成就者,无不是珍惜时光的楷模。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

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后来他成为了一个大学问家。

现代社会已经不可能再出现“凿壁借光”的案例了,可形式可以不同,但本质确是相同的,无论是现今的还是古代的有识之士都必然是珍惜时间、真爱光阴的智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向成功!

有人说: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只要肯挤,总是有的。这时对于那些不珍惜时间的人而言;珍惜时间的人,都觉得人生很短暂,时间很有限。

仔细算来确实,一般人一生有效工作时间只有1万天。按我国每天8小时工作制来算,有效工作时间仅仅是8万小时。

因为每周工作5天,每年52周,则为260天,去掉节假日,实为250天。

若按20岁参加工作,60岁退休计算,则一生工作40年,合计为1万天。

那么孩提阶段用于学习的时间是多少呢?

如果从1岁开始学习到20岁,那就是20年,共计5千天,4万小时。

两者相加,人这一辈子,有效学习和工作时间才15000天,12万小时,720万分钟,4320万秒。

这确实是很有限的,尤其是面对信息量极大的现代社会,古往今来的圣贤名人尚且十分“苛刻”地对待自己的时间,今时今日的人们就更不应该将“明天再说”挂在嘴边了吧。

居里夫人出生于波兰,是物理学家、化学家,世界著名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人们常为她的成就折服,而取得成绩的背后她还是一个珍惜时间的楷模。

一次居里夫人的父亲想给她添一把椅子,她不要的理由竟是:有了椅子客人就会久坐不走。

无独有偶,爱迪生也是一个“痛恨时间太少的人”。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有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项发明。爱迪生对改进人类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贡献。

“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低头工作了。

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

爱迪生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

助手的脸红了。

爱迪生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