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决定什么机构的宗旨值得自己关心,并决定自己必须付出多少时间——即使一个月只有一个小时也无所谓——然后就捐出这个时间,除了付出所得的欣慰感之外,别期待任何的金钱回报。
当志愿者,就等于付出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时间。你在向自己,向你的团体宣示你看重这种分享。此外,这样做还可以加强你与社会的联系。觉得归属于一个比自己或家庭更大的团体,是一种深深满足的感觉。
就许多方面而言,付出时间就是回报我们每天都收到,但我们大都视为理所当然的礼物——生命。若要表示我们是一个大团体的一部分,要表示我们彼此大都有共通处,付出时间只是一种极微不足道的方式。
但是,当你付出时间做志愿者时,就表示你肯定那种归属感。
奥运会的工作吸引着精力旺盛的开拓者,更召唤着那些崇尚奥林匹克运动而愿为之献身的人。事实上,洛杉矶奥运会最辉煌的胜利之一就是广大志愿服务人员的加盟。众多传媒的评论指出:“组委会的志愿人员政策,不但为组委会节省了数百万美元,而且它促进了人们对奥运会的了解,激发起美国人的奥运激情。”
一些雇佣职员起初对志愿服务计划冷嘲热讽,但后来却讲了许多动人的故事:一位生活在贝艾尔富人区的女士想成为志愿司机,后来为法国代表团开车。一次正巧有人在贝艾尔宴请法国代表团,当客人下车后对她说:“你能在这儿等着吗?我们大概需要2小时。”她说:“我回家一趟你们会介意吗?”客人说:“噢,那太远了!”她回答:“不,我家就在隔壁。”客人看着她的家,才意识到她居住的房子比宴请他们的主人的住房还要富丽豪华。
一位在排球赛馆门口收票的人是从得克萨斯州来的石油大亨,一个亿万富翁,他之所以这样做是想成为奥运会的一分子。当然,并非所有的志愿人员都是巨富,其中不仅有许多退休职工和学生,还有为数不少的退役军人。
志愿者为奥运会默默奉献,而奥运会也成为年轻志愿者们锻炼自己、融人社会的好机会。利勒哈默尔冬奥会一共招募了9100名志愿者,组委会有意让来自挪威各地、有着不同职业背景的人生活、工作在一起,并鼓励他们与世界各地的运动员、记者和游客交流,这样所有的志愿者都可以呆在这样一个非常独特的社会环境中,通过扩大他们的交际网络,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处世能力。
作为志愿者,奥运会所有志愿人员的工作都是无偿的。他们所能获得的就是免费的工作餐、工作制服、上下班的公共交通以及培训的机会,每届奥运会组委会都会通过颁发证书、奖章、奖状等形式对志愿者的工作予以表彰。事实上,这已经足以让志愿者感到十分的光荣了。
洛杉矶奥运会结束后,组委会曾发给工作出色的志愿者每人700美元奖金,颁奖比例大约为志愿人员总数的10%。许多志愿人员接到奖金后,立即又退还给组委会,并说他们感到“这是一种侮辱”。志愿人员的情操一直都是令人感动的。人活在世上不能只想自己,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对社会是负有责任的。中央财经大学红十字会会长朱桂锦说:“我喜欢当志愿者,我热爱这份事业,和孩子们打交道心里很舒服,你可以无所顾忌地和他们交谈,这是任何物质上的东西无法给予的,他们值得我们用心去交流和帮助。我想,互助不在于获取物质,而在于发自内心的爱与关怀。这是一种心灵上的净化。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的灵魂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升华。”
青春需要在风雨中磨炼,生命需要在奉献中升华。志愿者用不同于别人的方式实现着自身的价值,使人从中懂得了责任的含义,理解了奉献的意义。因为看到幸福,因为心中有爱,志愿者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谱写出青春绚丽的乐章。
今天就开始。坐下来打几个电话,看看你所挑选的几个机构是否需要帮忙。他们一定很乐意接纳你。事实上,当你出现在他们的办公室时。
你可能会觉得自己好像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似的。
行动起来做一名志愿者或无偿为弱者服务,并用这一行动或传统影响自己的孩子,使他成为富有爱心,受人欢迎的人!
为灾区或慈善福利机构募捐
无论是为灾区或慈善福利机构募捐,都是你那颗感恩的心在“作怪”。“感恩”是个舶来词。“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给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也就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感恩可以消解内心所有积怨,感恩可以涤荡世间一切尘埃。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豁达地处理。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这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尤其重要。
“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现。一个连感恩都不知晓的人必定是拥有一颗冷酷绝情的心。
“感恩”是尊重的基础。在道德价值的坐标体系中,坐标的原点是“我”,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一切的关系都是由主体“我”而发射。尊重是以自尊为起点,尊重他人、社会、自然、知识,在自己与他人、社会相互尊重以及对自然和谐共处中追求生命的意义,展现、发展自己独立人格。
感恩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学会做人的支点;感恩让世界这样多彩,感恩让每个女孩如此美丽!
在这方面,美国人可以堪为楷模。1863年林肯总统宣布了感恩节为国家节日。其间的两百多年,每年一次的感恩活动,从小地方传播开去。
这是一个充满感谢和爱的节日。美国人欢聚一堂,进行一次特殊的祈祷,感谢、颂扬上苍在过去一年里的仁慈和恩惠。非但如此,它更成为一种社会活动,超市门口放个大筐,让人们留下一份食品给那些食不果腹的穷人,政府机关、学校和教堂准备大量的食物,敞开大门,分发给一些无家可归的人。更可贵的,平时里无忧无虑的孩子在这一天却极其认真地挨家挨户敲开邻居的家门,募集食品。也就从小培养了帮助穷人的意识,给了他们自己和所有美国人行善的机会。
人生道路,曲折坎坷,不知有多少艰难险阻,甚至遭遇挫折和失败。
在危困时刻,有人向你伸出温暖的双手,解除生活的困顿;有人为你指点迷津,让你明确前进的方向;甚至有人用肩膀、身躯把你擎起来,让你攀上人生的高峰……你最终战胜了苦难,扬帆远航,驶向光明幸福的彼岸。那么,你能不心存感激吗?你能不思回报吗?感恩的关键在于回报意识。回报,就是对哺育、培养、教导、指引、帮助、支持乃至救护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并通过自己十倍、百倍的付出,用实际行动予以报答。
向灾区以及慈善福利机构捐赠,其实是在诚捐——一份诚挚的爱心。
懂得感恩的人总会得到回报。在一个闹饥荒的城市,一个家庭殷实而且心地善良的面包师把城里最穷的几十个孩子聚集到一块,然后拿出一个盛有面包的篮子,对他们说:“这个篮子里的面包你们一人一个。在上帝带来好光景以前,你们每天都可以来拿一个面包。”
瞬间,这些饥饿的孩子仿佛一窝蜂一样涌了上来,他们围着篮子推来挤去大声叫嚷着,谁都想拿到最大的面包。当他们每人都拿到了面包后,竟然没有一个人向这位好心的面包师说声谢谢,就走了。
但是有一个叫安娜的小女孩却例外,她既没有同大家一起吵闹,也没有与其他人争抢。她只是谦让地站在一步以外,等别的孩子都拿到以后,才把剩在篮子里最小的一个面包拿起来。她并没有急于离去,她向面包师表示了感谢,并亲吻了面包师的手之后才向家走去。
第二天,面包师又把盛面包的篮子放到了孩子们的面前,其他孩子依旧如昨日一样疯抢着,羞怯、可怜的安娜只得到一个比头一天还小一半的面包。当她回家以后,妈妈切开面包,许多崭新、发亮的银币掉了出来。
妈妈惊奇地叫道:“立即把钱送回去,一定是揉面的时候不小心揉进去的。赶快去,安娜,赶快去!”当安娜把妈妈的话告诉面包师的时候,面包师面露慈爱地说:“不,我的孩子,这没有错。是我把银币放进小面包里的,我要奖励你。愿你永远保持现在这样一颗平安、感恩的心。回家去吧,告诉你妈妈这些钱是你的了。”她激动地跑回了家,告诉了妈妈这个令人兴奋的消息,这是她的感恩之心得到的回报。
“感恩”之心,就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阳光雨露,一刻也不能少。无论你是何等的尊贵,或是怎样的看待卑微;无论你生活在何地何处,或是你有着怎样特别的生活经历,只要你胸中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随之而来的,就必然会不断地涌动着诸如温暖、自信、坚定、善良等等这些美好的处世品格。自然而然地,你的生活中便有了一处处动人的风景。有人说,帮助比自己弱小的人,会获得一种心理满足。可我两次把那微不足道的一点钱捧给他们,感到的只是我想对他们说声“谢谢”。
助弱者最好或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少为自己买件新衣,把省下的钱捐给他们;或收集不再用的旧物将它们捐给有关机构,请他们转赠给需要的人。
如果你正想归属于一个更大的人际网络,那么就清理你家中的衣柜,并要求亲友也这样做,然后来个大赠送。让这些衣物被再利用,可以建立更好的共同体意识。这种捐舍的方式,最能让你觉得自己不是孤岛,而是社会大陆的一部分。
为灾区或福利机构募捐,使它成为不影响自己正常生活秩序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孩子一起奉献真诚和爱心,使自己永存感恩之心。
做动物的朋友,真心爱护它们
1967年,中世纪研究学者怀德发表了对人类破坏生态环境进行反思的力作《生态危机的历史根源》,对现代人无止境地控制和利用自然、从而破坏环境和生态进行了批判。这部轰动一时的作品引发了极大的争论和响应,直接促进了绿色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这时,人们开始关注动物问题,其中不仅包括野生动物,也包括家养动物和动物园里的动物。
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许多关于动物的仁爱思想,尤其是佛教,它把大自然中的所有生物都看做有灵魂之物,从而使人与其他大自然的造物处于平等地位。可惜,传统文化中的这些有益资源在现代社会里受到极大破坏,我们今天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对动物生命的极大漠视,一部分原因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