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宝玉记
6122600000002

第2章 序千沥万淘始见金

梁瑞郴

网络文学是个海量的世界,在这浩瀚之海中搜检作品,可谓大海捞针。故近年来在网上鹊起的作品,大多是千万双读者的眼睛搜索后的结晶。郭雅洁的长篇《宝玉记》便是在众多读者的千沥万淘后的佳作。

我对网络文学一直心存芥蒂,这也许是个人的偏见。但毋庸置疑的是,网络文学的确良莠不齐,因为无限敞开的口子,使大量并不能说是文学作品的东西遮蔽了这片文学的天地,草稗疯长,正苗难茁,所以要冒出一个网络作家,也实属不易之事。

当我读到郭雅洁的长篇《宝玉记》之后,不免有些吃惊。

一是雅洁为80后年轻的学子,无论是人生的阅历和历史知识的储备,都难以挑战写《宝玉记》这类依傍古典名著而衍生的长篇。

二是《红楼梦》堪为中国第一“奇书”,二百多年以来,围绕其衍生出多少学派,索引,版牒,考据,检索……论家烽起,学说林立,其红学一书,吸引了多少伟人大家品评论说,红学一脉,又产生了多少大家名师。80后的小女子,敢碰《红楼梦》,堪为一奇。

三是当今的年轻作者,谁不随波逐浪,青春、时尚、崇洋,网络上所流行的诸多作品,都无不打上这个时代的烙印,现在居然有一年轻作者,从故纸堆****出来,让人不好生奇怪。

但当我慢慢读完作品之后,我觉得这部长篇在网上获得众多的点击率,绝不是浪得虚名。

《宝玉记》描述的是围绕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之间一段曲折离奇的人生经历,应该说基本上从《红楼梦》原著中剥离开来,但又不完全游离于《红楼梦》之外,颇有些像今天经济运行中的“借壳上市”、“借船出海”。曾几何时,名著改编成风,尤其是有些改编完全是蓄意恶搞,把潘金莲改变成良家妇女,将西门庆变换成正人君子,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颠覆”,而是作者的历史观和道德伦理观出了问题。《宝玉记》与此决然不同,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变得刚强健朗,泼辣颇具心机的薛宝钗变得温顺随和,贾宝玉也一变而不再懦弱。正是因为这些人物性格的改变,使各自的结局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性格即命运”,《宝玉记》所告诉我们的,正是人生风云际会与命运的机缘巧合中,都隐含着人物命运的因果关系。《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挽歌,它在对四大家庭的兴衰荣枯的展示中,它在对宝玉、黛玉、宝钗三角爱情的悲剧命运的描写中,隐喻着深刻的社会、人生在大变局中不可挽回的颓势。“白茫茫落得大地一片真干净”,《红楼梦》在它的结尾中,是绝望,虚无,悲切。也正是这种悲剧的力量,使《红楼梦》自问世以来,便让无数的读者人心震撼,思绪万千。《宝玉记》对这三个人物的命运都给了若干的亮色,给了一个中国人喜欢的大团圆的结局,这是雅洁心中的宝玉、黛玉、宝钗,她按自己的愿望给了他们非悲剧的人生,这未尝不可。自然,这些人物便不能说是《红楼梦》人物性格的延续,而是郭雅洁自己创造的人物,这不能不让我在阅读时发出会心之笑。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写作,与高鹗续作的结局大相径庭,此为《宝玉记》的特色之一。

《宝玉记》能引发我阅读兴趣的是作品的语言特色。《宝玉记》的语言是一种揉杂了各种元素的语言风格,全书36章回,但它又完全与传统断然不同。众所周知,章回小说由说书而来,每一章节后都有且听下回分解。《宝玉记》章节井然,但叙述则完全按现代意味编排,尤其是在语言上,作者既不拘泥传统古典语言的渗透,又大量用现代生动活泼的语言描绘。譬如说第十回中写方丈回到少林寺后的一段描写,完全是明清的白话小说的语言风格;而如第一回写贾宝玉掀开头盖,看到结婚的对象是薛宝钗时,一气之下跑出洞房一节的描写,则完全是现代语言:“寒风像疯狗一样,跑出来到处咬人。它的声音真难听,像是家里死了人的,在放肆嚎哭……”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这些不同风格语言的杂合融通、启承转合,都显得非常的自然。在摇曳多姿的语言丛林中,雅洁不仅将古典的、现代的有机地浑合,而且在节奏、音韵、色彩上都张弛有度:有时如流水潺潺,有时如暴风骤雨,有时铿锵激昂,有时缠绵舒卷。中国古典章回小说,喜欢穿插诗歌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实际上是类似电影中的画外音。《宝玉记》也穿插了不少的诗歌,非常有趣的是都是现代诗,而且有些诗让你读后回味无穷。如十九回开篇的诗:“太阳摔破了白天。白天碎了,化作夜里满天思念的星星……我多么希望,我和娘子的爱情,即使到了低谷,还能再攀回高峰,就像太阳,纵使从天上坠落,也摔不碎。纵使摔碎了,也如溅起的水花,只要还有相聚的机会,又能凝合在一起!”读着这样的诗,我知道了为什么那么多的网友喜欢这样的作品。语言是一个作家制胜的不二法门,除了思想之外,我一直认为,作家最后的高下之分、优劣之别,其试金石便是语言。《宝玉记》能收获声名,我以为语言的多种风格的揉合是最大的亮色。

《宝玉记》将由网络衍变为纸媒,这是非常值得欣喜的事情。郭雅洁的母亲也是一位作家,她将自己的爱好传递给了女儿,而女儿在这么年轻的时候,便有了不错的文学成就,我以为这是足以慰藉母亲的育儿之情。对于年轻的作者,我以为除了鼓励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地告诫他们,文学之途正长,文学创作贵在坚持。我祝贺雅洁作品的问世,更期待她的未来。

2012年11月8日于******文学院

(作者系湖南省作协副主席、******文学院管委会主任、国家一级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