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朱鹤亭道家自我养生法
6120900000032

第32章 风水与节令年岁 (1)

相生的字可升华吉祥。如,木与火组合,火会更旺;火与土组合,土会更沃;土与金组合,金会更多;金与水组合,水会更盛;水与木组合,木会更坚。故,宅名取吉利,房名取祥和,宅舍之主,必多福多贵。

部首为木者、部首为火者、部首为土者、部首为金者、部首为水者,皆宜取相生的字配之。

二十、房舍风水与养生

孙子曰:“地形有通者,有隘者,有阴者,有远者,通行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虽然这是孙武的兵法之论,但其道出了在战争中地势之重要,阐明了地形高而通与向阳之优势。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这就进一步说明了地形对将士作战之重要性。地形,乃是客观环境中的客观因素。凡事,固然主观能动性十分重要,而天时、地利之客观现实性与人和之客观相对性,尤其重要。

1.居室求阴阳协调

人类生活中,地点、条件,具有相当作用。社会生活中,地域、住所、房舍、地形、地势、地理等,成为重要问题。

看风水相宅、相地、选穴等,乃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之一。人,生活在社会环境中,居住在山、水、平原、方位、道路的环抱之中,总离不开自然界的风、雨、山、地、江、河、湖、海、树、林、花、草、东、南、西、北等。因而,道家所谓的“天人感应”、“天人合一”、“人与天地息息相通”等观点,表明了对自然环境之养生益寿十分重要。

人,居于大环境的自然环境,又居于小环境的宅舍环境。因此,大小环境都会对人产生相当的影响。如,“山环水抱”,必是新鲜空气充盈之处。“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

人所居之阳宅,向阳为阳,背阳为阴;明亮为阳,昏暗为阴;光强为阳,光弱为阴;高宽为阳,低窄为阴;畅通为阳,闭塞为阴等等。故,房舍屋室,阳亢则阴虚,阳衰则阴盛,求阴阳之协调而偏阳,重阴阳之互根而阳胜,兴旺之象见之其中。所谓阳宅,宜明不宜暗,宜坐北向南。

注:昔者舜弹五弦之琴,其辞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文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老子曰:“益生曰祥。”人居于房舍屋室,基于地,应呼天,顺乎自然,门户敞亮而通气,畅达而开阔,则和气而致祥。若背山而面水,面阳而背阴,方位视野内,气势磅礴,可见到树木花卉,阳关大道,则气脉而吉利。此可谓,养生益寿之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2.环境影响情志

环境乃映衬人烟、居处之物质条件。山、川、风、水,所形成的物质气势,直接感应着人的精神、情志、意识、性灵等。常言道“寿比南山松不老,福如东海水长流”,形象地表示出南与东的方位,山与水的地势,说明方位与地势之优,自然而具体地融汇于养生而强健体魄之中。

堪舆之术,晋代·郭璞(276—324),闻喜(今山西省人,词赋为东晋之冠)。皆精于阴阳五行,算卜之术。郭璞所撰《葬书》乃堪舆理论的奠基之作。其曰:“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其曰:“土者,气之母。有土斯有气,气者水之母。有气斯有水。”

观其所论,土地可化生气势,气势可生化云雨,这种自然界的自然变化所形成的客观事物,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的养生益寿。故,水土自然环境也。

《周瑜传》云:“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水与人有着密切关系。察水势而明江、河、湖、海之气,观地势而悟山、地、丘陵之脉,风水之吉凶、祸福,则自会感应于内。

3.风水宜忌助养生

土生万物,地气育人。故,山势地形,渊广流畅,人之所居,受其益,得其利,则可谓风水祥地。

凡房舍居高,则开阔气盛。宅前辽阔平坦,则天地之气易于感应。屋地前低后高,则前可纳气以助养生,后有依托以助体魄。

房舍屋室之所忌:

1.避大门对屋箭。

2.避墓地开门见。

3.避污水流门前。

4.避车道冲门槛。

5.避厕门向房门。

6.避床头镜照脸。

7.避炉灶安北边。

此乃养生之要。

按:风水之宜忌,蕴涵着玄学哲理、客观世理、习俗情理等,故,其意、其义、其理、其用、其信、其行等,明者见其理,悟者悉其道。

风水之道,究其实,不外形势、方位。此二者,皆系客观世界之物质反映。因,山、水、景、物、宅、室、地、路,皆为体;方位、明、暗、宽、窄、清、浊、高、低、纵、横,皆为势。观风水脉象,视人烟气势;观阴宅风水,视地脉之气势。气势,求其有,不欲其无;求其来,不欲其去;求其大,不欲其小;求其强,不欲其弱;求其聚,不欲其分。

民间讲究,居家求安:

门楣饰物:在门楣上悬挂一面圆形小镜。因,门乃宅舍之气口,宅之吉凶,门所主。故,门上挂镜,名曰“照妖镜”。堪舆之术认为,镜可“迎福除灾”。

俗谚云:“前榆后槐,必定发财。”系指宅院内种植榆树(谐音“余钱”之意)、槐树(皆因“怀子”之意)。

室内之天花板、墙壁、屏风上:绘以龙、凤、牡丹、梅花、仙鹤、麒麟等吉祥物。大门外之对门处,立一“照壁”;大门内之对门处,立一“影壁”。

堪舆术认为,宅门气口取吉,“照壁”则为“迎吉避凶”。“影壁”则为阻挡煞气。

风水学有着悠久的历史记载。堪舆术在民间流传久远。民族习俗必有其渊源。而,基于信念与观念之不同,各取所需,各由所好,各明其义,各悟其理,治学之道,如斯乃耳。

注:我国历史文物“九龙壁”,一座为山西大同的九龙壁、一座为北京故宫的九龙壁、一座为北京北海的九龙壁,皆为华丽、庄严、神采、辉煌的玻璃龙壁。

风水与时令:

春季

为东方,五行属木。孟春(正月)、仲春(二月)、季春(三月)。

春季,主风,气候温和。俗谚:“避风如避箭,不可令背寒。外感伤风症,春深防伤寒。”

春季,太阳东射,易生温热。阳气将升,阴气未尽。所以乍寒、乍暖,是时令的特点。因而,房屋居于东西方位、方向,皆非顺和风水。

注:春气病在头,故护头为上。春避风如避箭,故要护背、防寒、防伤风、防伤寒。如若居于东西方位,宜选择宜坐西向东。

夏季

为南方,五行属火。孟夏(四月)、仲夏(五月)、季夏(六月)。

夏季,主湿,气候蒸热。太阳西晒,易生燥热。暑生火炎之气,夏避暑热,是预防中暑、疰夏的措施。

夏季,常吹东南风,方向朝南的居室,容易感受东南风的吹拂,对调节室内空气的流通颇有益处。

《黄帝内经》云:“春夏养阳。”因,春夏属阳,阳气上升,春夏头向东卧,可助养人的阳气。头为人体的诸阳之聚会,所以,讲求时令的风水宜忌,乃养生之益。

注:夏主蒸热,病在胸胁,宜多选择一些颈、项、胸、背部的运动。夏主火,火生土,土主湿,食物宜选择马铃薯,床头宜向东,尤其有头痛症的患者,可依次试行。

秋季

为西方,五行属金。孟秋(七月)、仲秋(八月)、季秋(九月)。

秋季,主燥,气候凉爽。阳气内敛,阴气外盛,出汗较少,易患外感温病,所以,预防肺受燥邪、寒邪,注意秋季护养,是保健身体之要。

秋季头部向西有益。《保生要录》云:“秋,凡卧、欲西其首。”

注:秋病在肺,在肩背,秋主燥,因秋喜清凉,阴气外盛,燥气流行。温病是指四肢厥冷、恶寒、消化不良、阳虚、寒盛。肺主白,内衣宜白色;晨起向西做气功;行宜向西深呼吸。肺主气,气为血之帅。

冬季

为北方,五行属水。孟冬(十月)、仲冬(十一月)、季冬(十二月)。

冬季,主寒,气候寒冷。阳气闭藏。人宜迎朝晖日光,驱寒就温,暖皮肤、不宜出汗,避免冷背,须冬季养阴,情志宜恬淡清静,与万物封藏相应为达。

冬季,多吹强劲的西北风,故,夜卧睡眠,不宜头向北方,以免头部受寒生疾。

《千金要方》云:“头勿北卧,墙北,宜勿安床。”

《黄帝内经》云:“秋冬养阴,以从气根,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头为人体诸阳之会,北方为阴中之阴。(据资料证实:头向北寝卧的老人,脑血栓形成的发病率高于其他方向)

注:冬天宜坐西向东或坐北向南。老人体质往往不够强健,在冬天切忌足踏凉地;千万重视保护胸、背、头,可多晒太阳,但不宜晒头。

风水学中,坐落之方位,关乎人的生活起居之益弊。所以,房屋之坐向,面南,是避太阳之东射,防太阳之西晒,避冬季之寒风,防秋季之燥凉。因而,房屋居舍,面向南方,是避热、防寒,取温和、祥和气息之有益方位。

四季之养:

春,阳气生发。早寝黎明起,迎春季晨曦,活动肢体,舒展筋脉,以疏达肝气。

夏,阳气昇华。早卧拂晓起,迎夏季朝晖,活动肌肤,宽松肌肤,以豁达脾气。

秋,阳气下降,早眠凌晨起,迎秋季朝阳,活动气血,阔达气机,以和顺肺气。

冬,阳气收藏,早睡清晨起,迎冬季红日,活动筋骨,坚实腰肢,以强健肾气。

时辰对照表

俗称

时间段

凌晨

0~2点

黎明

4~5点

拂晓

4~6点

清晨

6~7点

早晨

6~8点

上午

8~11点

中午

11~13点

下午

14~17点

晚上

18~22点

傍晚

17~18点

黄昏

16~17点

午夜

23~1点

夜间

19~5点

四季养生宜忌:

春季不宜穿白色(金克木)。

夏季不宜穿黑色(水克火)。

秋季不宜穿红色(火克金)。

冬季不宜穿黄色(土克水)。

春季宜喝汤菜(煲汤水生木)。

夏季宜食瓜果(果树上结果木生火)。

秋季宜食蔬菜(土地里种菜土生金)。

冬季宜食鱼肉(铁锅煎炸金生水)。

春季不宜砍木材,忌损木材。

夏季不宜灭灶火,忌熄烧火。

秋季不宜炼铁器,忌烧铁器。

冬季不易泥水管,忌堵水道。

起居之忌:

春夏,忌坐地,地属阴,阴寒侵腠理,损伤筋骨。

秋冬,忌卧阴,阴属湿,湿凉侵脉络,生发痹疥。

春夏夜晚,忌坐日晒生热石凳,易患湿疹。

秋冬清晨,忌坐露天旷野凉物,易患寒痛。

夏季睡眠,忌露小腹,睡中受凉,易患腹泻。

冬季睡眠,忌露肩膀,睡中受寒,易患肩风。

起居之中,立久困乏,损伤筋脉。行久而疲惫,则损气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