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字东坡,四川眉山人,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也是著名的酒徒。他的诗、词都有浓浓的酒味。正如李白的作品一样,假如抽去酒的成分,色、香、味都为之减淡。
苏轼文学造诣颇深,备受世人称道,作品千古流唱,经久不衰。苏轼与大多数文人一样,虽不是嗜酒如命,自是每日必饮,乐在其中。古时酒者分等,上下品分别称为“酒贤”、“酒董”辈。大名鼎鼎的苏轼就属于“酒贤”之辈,好酒而不滥饮,很能把握度量。酒界有个规矩:喜饮有节,虽偶至醉亦不越度,谈吐举止中节合规,犹然儒雅绅士、谦谦君子风度。这大概就是孔子所说“唯酒无量,不及乱。”
杯中人生
苏轼每饮酒,必出惊人之作,但不贪杯,追求酒不醉人人自醉的境界。中国人向来好客,酒不喜欢独饮,常常是待客闲聊,品酒作趣。苏东坡也不例外,他尤其喜于见客而举杯。他自己说:
我饮悟终日,不超过五杯。天下不能饮酒的,不在我的下面。我喜欢欣赏别人饮酒,看到别人举起酒杯,慢慢地喝,我心里已觉满足,似乎也尝到了酒醉的味道。这种味道比饮者本人还强烈。我闲居时,每天都有客人来,客人来了,就喜于设酒招待。
此番自我描述,足可见苏轼喝酒,善于玩味酒的意趣,他追求的亦是人入醉乡,我人乐境。
苏轼不但出生于众所周知的文学之家,也出生于一个饮酒世家。他祖父、父亲均嗜酒,而他在饮酒方面则青出于蓝,有过之而无不及。他曾这样说:我每天要饮酒作乐,倘若没有酒喝,就会疾病缠身。
酒贤情怀
苏轼不但爱酒、饮酒,还会造酒、赞酒,在他的诗、词、赋、散文中,幽香阵阵,酒意笼人。苏轼不但喝酒,还自己酿酒,有“酿酒专家”的美誉。他在黄州酿蜜酒,用少量蜂蜜掺以蒸面、发酵。他还用米和米饭为主料做成米酒。在定州时酿过松酒,这种酒甜中带点苦味,颇有后味。在广东惠州,酿过桂酒,用生姜、肉桂做配料酿成,苏轼称这种酒是天神的甘露。
“酒能解忧”,苏轼与中国大多数文人一样,往往是借酒浇愁,以酒寻得心理平衡。公元1079年7月,苏轼因一些诗文“讥讽朝廷、指斥皇上”的罪名被捕入狱,这就是闻名于世的“乌台诗案”。后得张方平、范镇等人相救,才释放出狱贬职于黄州。到了黄州的苏轼,心灰意冷,把名利得失置之度外,终日与酒为伴。苏轼的许多名篇,都是酒后之作。“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固然如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等,他多少借了酒的灵气,流传千古。最有代表性的是《前赤壁赋》表达了他当时的心境。文中所述他与客人泛舟于赤壁之下。在船上,他们饮酒、歌唱,欣赏江上美景。继而写客人吹萧,声色凄厉,心境由喜入悲。与客人一起畅饮酣睡,直到天明。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苏轼以旷达来摆脱对现实的苦闷,借酒麻醉自己,寄情于山水的心态。苏轼虽时有失志,但多数作品还是体现其生性豁达乐观的个性的。
苏东坡酷爱作画,尤其善于画枯木竹石。作画前必先饮酒,酒兴画起。黄庭坚为其画题诗曰:“东坡老人翰林公,醉时吐出胸中墨。”描述了苏东坡酒醉作画的情景。会作画的人书法也好,苏东坡就是这样,在书法方面也大有建树,名列北宋四大书家“苏黄米蔡”之首。同样,他书写之前先饮酒,酒上心头,一挥而就,曾自言:
吾酒后乘兴作数十字,觉气拂拂从十指中出也。
苏轼与酒,颇多美言,其绝世之作无不与酒相关。虽然酒在文人心目中妙不可言,但大多数成就皆属勤学苦练之结果。大文豪苏轼饮酒有度,被视为文人之典范。
延伸阅读
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是文字狱,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很多山栖居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
北宋神宗年间苏
因为反对王安石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御史中李定、舒
等人便摘取苏
《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此事纯属政治迫害。由于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所以苏免于一死,但被贬为黄州团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