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酒文化
6102600000033

第33章 酒与礼节严密的祭祀

祭祀的典礼属“吉礼”,被列为“六礼”之首,古代人们认为祭祀是家国之大事,在祭祀中酒是必备用品。古代的祭祀,主要是祭祖先,祭神祗,其目的是表达对祖先或神灵的崇敬,并祈求保佑和赐福。

祭祀之前,所有参加祭祀都必须沐浴更衣,并且要戒掉自己的嗜欲,不吃荤。尽管祭祀中使用酒,但是在祭祀前任何人都不能喝酒,并且要以此来向祖先和神灵表诚心与敬意。在进行祭祀的时候,现场的纪律要求很严,皇帝经常要求陪同的官员,虔诚整肃,不许迟到早退,不许走动喧哗,不许咳嗽吐痰,不许紊乱次序,不许闲人偷觑,不能出现礼节上的错误。否则,必然严惩。

天子之祭

古时的天子、诸侯都建有宗庙,用来进行祭祀,以求取庇佑。按照古制:天子设有七庙,庙里供奉着他的七代祖先,其中太祖庙于居中,左右分别为三昭三穆,三昭、三穆是由健在的天子往上数的六代,祖父、高祖父(祖父之祖父)、高祖父之祖父为三昭;父亲、曾祖父(父之祖父)、曾祖之祖父为三穆。诸侯一般有五庙,大夫设三庙、士只能有一庙。一般国家有了大事,天子就一定要到宗庙去祭告,以示对祖先的尊敬。

皇帝即位时,也要在宗庙里进行祭祀,召见群臣接受印玺,以此表明正式掌握了国家大权。

家祭

一般的老百姓在家庙里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称为家祭,陆游的《示儿》诗中就写到: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祭礼用酒

古代,统治者认为:

国之大事,在祀在戎。

而在祭祀活动中,酒作为美好的东西,首先要奉献给上天、神明和祖先享用。在周王朝和战国时代,《周礼》中对祭祀用酒做了明确的规定:在祭祀时,用“五齐”、“三酒”共八种酒。而在祭祀的迎神、奠玉帛、进组、初献、亚献、终献、撤撰、送神、望瘗等九个仪程,各仪程演奏不同的乐章,跳文、武“八佾”舞,使用不同的酒。

清代时候,朝廷进行祭祀时套设文、武、乐舞生480人,执事生90人。每进行一项仪程,皇帝都要分别向正位、各配位、各从位行三跪九叩礼,从迎神至送神要下跪70多次、叩头200多下,整个过程历时两小时,而在这期间皇帝举酒杯的次数也多达几十次。后来,因为皇帝不堪如此大的活动量,一些皇帝到年迈体衰时,一就都不亲自去致祭,而派遣亲王或皇子代行。

延伸阅读

酒宴谏齐王

齐威王在后宫置酒宴,召大夫淳于

前来,并赐给他酒。然后齐威王说:“先生能饮多少才醉?”淳于回答说:“臣饮一斗亦酒也醉,饮一石也醉。”威王感觉到奇怪,于是就问:“先生饮一斗就醉了,怎么还能饮一石呢!这不是怪事吗?说来听听。”淳于说:“大王赐酒时,长吏和御史都在一边,我感觉恐惧,所以饮酒不过一斗就醉了。若有客人来,我要在一边侍酒,这样不过二斗就醉了;若和久不相见的朋友交游,则可以饮五六斗才醉。若在聚会上,男女具有,并且以游戏助兴,我可饮八斗酒才醉。到了日暮时分,主人送走客人只留下我,并且让侍女服侍我,这时候我就最高兴了,便可以饮一石酒。所以喝酒多了人的头脑和行为就乱了,这就如同乐极生悲一样,其实其他的事情也是一样的道理,做什么事情都要适度,注意节制。”齐威王听了他的话后,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打消了长夜饮酒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