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巴菲特阴谋
6089000000006

第6章 这是一种软力量

美国的代议制民主制度,已经沦为少数人的民主,受有限的寡头家族控制而成为谋求私利的工具。

因此,为了自圆其说,蒙蔽大众,资本控制的媒体总会指责社会中下层是不值得尊重的懒汉和失败者而应该受到鄙视,却赞颂成功富人的高尚品质和独特魅力,并且绝口不提社会等级与寡头集团对社会资源与财富的垄断。

在美国,大部分媒体竭力将社会舆论引导到有利于大资本集团中的富人赚钱发财而社会中下层任由其摆布的方向。

主流媒体将美国公开宣扬的价值观与社会不平等相结合,编造出穷小子依靠个人奋斗变得家财万贯的神话来对富人进行美化。

这不仅可以遮掩富人们的无边罪恶与见不得光的勾当,还可以带给穷人们一丝生活的希望,防止穷人对现行社会体制的唾弃与激烈反抗。

作为世界首富的巴菲特,当然是舆论宣传的最佳对象。

如果你也是出身富豪阶层的媒体控制者,不去掩盖巴菲特的家庭出身来尽力包装他,难道要大张旗鼓地鼓吹巴菲特出身地方世家豪门吗?难道要大肆宣传巴菲特是依靠其父在美国商业界尤其金融界的人脉关系网才发家的吗?难道要鼓吹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吗?难道要富豪们戳破穷人最后一点希望的泡沫来让他们激烈反抗自己吗?如果宣传的谎言不能被揭穿,事实的真相永远不能被发掘出来的话,无论是东汉末年的诸葛亮,还是当代美国首富巴菲特,都将被主流舆论打造成神话一般的人物,而一代又一代的普通大众都只能被统治精英们所愚弄并被迫接受不公的社会待遇。

一位美国法官曾这样说过:“所谓无产者,人太犹是来原特菲巴童报二第我指的是一个没有财产,不懂以勤俭节约和自我克制来积储财产的人,这种人只知道生男育女,厚颜无耻地依靠社会救济。

”当社会中下层普遍接章受了这个观点后,穷人就会无法看透社会的本质,而资本寡头统治集团对社会的掌控将会异常稳固,就像印度极端恶劣的种姓制度一样千年不变。

偶像化的巴菲特,不过是一种新时代金钱宗教的烈性鸦片!神化巴菲特是构建帝国软力量的需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华尔街金融精英与军工集团为统治核心的美国逐渐取代英国,成为国际政治与经济体制的主导者。

当代美国主导的国际政治与经济体制本质上是金融寡头的统治。

美国金融寡头构成了全球政治经济体系的核心,这个体系能够允许边缘地区有一定程度的工业化,但却仍然企图通过外汇、金融、技术、通信、战略性自然资源和军事力量的垄断来维持对边缘区的支配权。

这种硬力量与古罗马帝国主导的国际体系极为相似。

从历史上来看,无论是大英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还是中华帝国,这些寿命较长的霸权帝国都选择了一个世界历史任务作为自己存续的意义和理由,这一任务是一种自称要在普天之下救世济民的使命。

这是一种软力量。

中国历代王朝都强调自己的正统性。

所谓正统,即华夏正统,《左传·定公十年》中解释为:“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朝称南朝为“岛夷”,意即偏安的蛮夷之地的地方政权,南朝称北朝为“索虜”,意即留着辫子的伪政权,他们互相指责对方都是非正统的“蛮夷”。

到了宋金对峙之时,即便是女真皇帝的金朝诏书也自称“伏以国家肇造区夏,四征弗庭”,“区夏”指传统诸夏之地,四征弗庭,其意传统中原王朝四处征伐那些敢于不来朝贡的“蛮夷”。

这说明当时的金王朝已经以中原王朝自居,以华夏正统自命。

华夏正统观展现了我们先人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的大智慧。

其实,所谓华夏正统观正是一种帝国与霸权存续的世界历史任务。

华夏正统观又衍生出具有霸权色彩的著名的“尊王攘夷”思想。

从中国传统正统观来讲,不是华夏即是蛮夷,蛮夷不算人,只是天生的奴隶,华夏对蛮夷的历史任务是教化或华夏化(同化),只有华夏化的蛮夷才拥有做人的权利,华夏化代表了人类社会的一种最高存在。

因此,从古典中国的视角来看,华夏在道义上能以任何理由,在任何时候对任何蛮夷进行征伐。

古代中国人认为,这是与春花秋月、冬雪夏日一样的天经地义的自然规律。

古罗马帝国亦然。

罗马帝国诞生伊始,就是一个野蛮地以掠夺他族财富来供养自己为目的的军事化的霸权帝国。

罗马帝国将地中海沿岸地区看成自己理所当然的统治区域,同时又将罗马公民权赋予自己所统治的核心地区。

罗马帝国的统治者认为:罗马帝国庇护领土内的子民享受以谦恕、虔敬和公正为核心价值观的文明生活,而帝国外的以荒淫、贪婪和欺骗为核心价值观的蛮夷则野蛮无理、战争肆虐,因此,帝国对外部进行的掠夺性战争是正义的,帝国理所应当享有教化蛮夷的责任与历人太犹是来原特菲巴童报二第史使命。

当代美国早已从华盛顿时代的民主共和国蜕变成了新的帝国。

美国的章统治集团也毫不讳言地以新罗马帝国与古罗马继承人自居。

美国像罗马人那样依靠世界其他国家的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各种资源的输血而独霸天下。

只有理解了华尔街,才能理解这种输血体制的本质,也才能理解目前国际政治经济体制与美国的帝国本质的关键所在。

华尔街不仅是世界金融的中心,也是全球经济的心脏,它本质上是金融资本剥削、恶性竞争、肆意欺诈、非理性投机、金融腐败、会计假账、市场操纵、战争与灾难的代名词。

很多人都不知道,纳粹帝国崛起的背后,就有华尔街金融贩子们的身影在穿梭。

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的爆发更是华尔街的贪婪、欺诈和无知直接引起的。

但是,强权与掠夺从来就不能登大雅之堂,名不正则言不顺。

与历史上的其他帝国一样,美帝国必然也要创造出一种具有普世价值意义的新的意识形态来维护自己帝国霸权的正统性与合理性。

美国在强权内核外包装上一层看似温柔的羊皮,即所谓自由市场、民主和人权。

肯尼迪总统的特别助理、著名历史学家阿瑟·施莱辛格(ArthurSchlesinger)高调鼓吹说:“美国不仅要成为优于并为其他民族所仿效的国内民主生活的灯塔,而且还要成为在道德上优于他人的国际行为的楷模。

”这既是美帝国存在的历史意义与使命所在,又是美帝国的软力量所在。

当帝国的普世价值观可以影响其他国家时,帝国就拥有了一种如虎添翼的软力量。

软力量可以引导人们形成一种既定的思维定势——只要是美国的就是优秀的,只要是巴菲特所作所说的就是没错的。

美国软力量对他国的影响不可小觑。

此即明证。

巴菲特在2010年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宣称,中国房产价格虚高,房市交易就是在赌博,而且还赌得很大。

在巴菲特的崇拜者看来,像他这样神一般的预言家肯定不会错,有房的赶快抛房,无房的千万别买房。

如果大家都轻信巴菲特的谎言,最终的受害者不仅是癫狂的中国崇拜者,还会是全体中国人。

这些年来,中国房产价格节节攀升的直接原因是国际短期流动资本即热钱的涌入。

美国胡佛研究所估算,目前中国2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有一半以上是热钱形成的。

即便在中国处于升息通道时,楼市仍然上涨,这表明大量热钱涌入房市进行投机套利。

并且,中国货币供给的快速增长很大一个原因也是为了对冲热钱所致,即当人民币和外币的比价不变时,如1美元兑换7元人民币时,每进入1亿美元的热钱,中国人民银行就要发行7亿元人民币来维持汇率,中国国内无形中就多发行了7亿元人民币。

更多的货币追逐不变的商品,物价必然会上涨。

在进入中国的热钱中有很高的比例则是源自日元抵补套利交易,此项交易高达3万亿~6万亿美元的规模。

由于日本长期以来基准利率只有0.1%上下浮动,与中国利率之间差距在2%~3%。

这就带给了投机者巨大的套利空间。

投机者可以利用中日两国利率的差异,借出一笔日元,再立刻抛出日元,换成人民币投资在中国的房市上,同时签订一个在未来卖出人民币买进日元的远期合约从而锁定利率和汇率风险,这就是所谓的日元抵补套利交易。

然而,日元一旦崩溃,市场对中国房市的预期将会逆转,促使日元抵补套利的热钱在短期内汹涌地撤离中国,将引起房产泡沫破裂,后果非常严重。

同时,日本以及东南亚诸国都以中国为出口平台,对欧美等地间接出口,亚洲有70%的地区内部贸易由中间货物构成,最终产品的61.3%都由欧美日消化。

这是因为中国国内最终需求只占亚洲地区的6.4%,为日本的1/2。

如果将马来西亚总消费能力规定为1,美国为84,日本为37,德国为22,中国的消费能力则严重不足,仅为6左右。

一旦房产崩溃,日元对人民币急剧贬值,在中国设厂的成本将大幅提高,大量在华的外国投资(FDI)将回撤本土或转移到其他国家,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局面可人太犹是来原特菲巴童报二第能会在中国重现。

最近美国一直在鼓噪着美元升值、日元贬值的论调的目的,就是希望章中国房产崩溃,经济硬着陆,从而严重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以达到遏制中国并维护美国霸权的目的。

在这个时候,美帝国之核心的大资本利益集团精心打造的公正、公平和商业良心形象的巴菲特就要派上用场了。

他大谈中国房产是赌场的司马昭之心,无非是利用自己“股神”光环的软力量配合美帝国核心利益集团来影响那些他的崇拜者,起到软硬兼施的作用。

为什么巴菲特不买黄金巴菲特的第一桶金1951年,巴菲特求职未果,回到了奥马哈,在他父亲的金融公司巴菲特—福尔克公司担任证券经纪人,还在内布拉斯加大学奥马哈分校兼职教授投资课程。

那时的研究生在美国属于精英阶层,巴菲特本人也曾公开说过,他当时瞧不起没有读过书的人,很是为自己的研究生学历而骄傲。

后来,霍华德离开华盛顿之后,出资建立了巴菲特—巴菲特父子公司。

当时父子公司、兄弟公司极多,较为有名的有所罗门兄弟公司。

霍华德倾心培养巴菲特独立经营公司的能力。

在父亲的供养下,他每日的工作就是吗的迹发资投值价靠是特菲巴三第阅读穆迪公司的各种手册,向周边的亲朋好友兜售股票。

回过头看看今天平民出身的蚁族,有几个人可以无忧无虑地在长辈的庇护下做着自己感兴章趣的事情呢?在这几年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巴菲特在宾州大学加入的阿尔法·西格玛·斐兄弟会(AlphaSigmaPhiFraternity)帮了他大忙,通过这个同学会组织他建立了自己拥有的利益关系网。

1951~1954年,巴菲特无数次向格雷厄姆的公司申请职位,但都遭到拒绝。

直到1954年,经过无数次挫折,格雷厄姆终于被他的诚意打动,让他进入格雷厄姆—纽曼公司担任初级职员。

但格雷厄姆并未像巴菲特自己所吹嘘的那样看重他,从未给过巴菲特资金进行独立操作。

几十年后,很多故人对巴菲特早年经历的吹捧未免让人觉得有故意拔高之嫌。

巴菲特是否在格雷厄姆的公司学到了价值投资呢?事实是从来没有,他学会的是套利投机。

1954年,纽约布鲁克林区的洛克伍德公司主要生产用作饼干原料的巧克力片,巧克力的原料是可可豆,他们库存了1300万磅可可豆。

当时的可可豆价格是每磅5美分,可是1954年由于出现了供货短缺,价格涨到每磅50美分。

如果在可可豆市场价格下跌前就抛出的话可以赚取丰厚的利润,但根据当时税法,要缴纳相当于销售收入33%的税款。

幸好根据1954年刚出台的美国税收条例,如果公司是因为缩小经营范围的原因,把存货发放给股东的话,就不需要缴纳这笔税款。

于是,洛克伍德公司找到了投资人普利茨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