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巴菲特阴谋
6089000000022

第22章 穷人该死

马尔萨斯给英国政府建议,建立机构来鼓励穷人的孩子安乐死,制定政策迫使穷人无法结婚。

马尔萨斯主义在当时的欧洲流传甚广,达尔文、康德、黑格尔本质上都是马尔萨斯主义者。

达尔文在《人类的起源及性的选择》中说,“比较聪慧的个人比智力较低的个人取得了更大的成就,也就留下更多的后代:这便是自然选择的形式。

”哲学家康德在《对优美与崇高感情的考察》中说,“非洲黑人天生没有超出愚笨的感情——黑人爱慕虚荣,夸夸其谈,结果不得不被痛打得四下逃窜。

”哲学家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说,“黑人是完全野性的、不受约束的自然人……从这样的特点中找不出任何人类应该具备的特点。

”马尔萨斯主义说一千道一万,归根结底一句话——穷人该死。

拿到现在来说,就是贫穷国家的人民和贫穷的民族该死。

马尔萨斯的幽灵一直游荡在欧美主流社会中。

巴菲特曾经讲过,人口与环境是他最为关心的两件头等大事。

其实早在1961年,洛克菲勒家族第三代掌门约翰·洛克菲勒三世就已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会议上指出:“人口增长是当今社会仅次于核武器控制的头等大事。

”1920年,洛克菲勒基金会开始资助德国优生学研究,希特勒上台后,他们赞扬希特勒的种族纯洁主张,毫不掩饰地公开资助纳粹医生的研究,直到1939年迫于政治压力才停止资助。

1948年,德国优生学家弗朗茨·卡尔曼博士在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下成立了美国人类遗传学会。

1952年,洛克菲勒家族创办了人口理事会(ThePopulationCouncil)推广优生学以减少发展中国家的人口。

洛克菲勒家族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对波多黎各进行人口控制实验,到1965年,约35%的波多黎各育龄妇女做了永久性绝育手术。

由于洛克菲勒家族的推动,联合国于1966年设立了人口基金会,洛克菲勒三世本人则被尼克松总统任命为“人口增长与美国未来委员会”主席。

1969年,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在巴黎圣母院的演讲中说:“死掉的孩子是幸运的,因为数以百万计的懒洋洋地苟活着的人身体发育迟缓,头脑残疾。

”1970年,当时的世界银行行长公开宣称:“100亿人口的世界,不是我们任何人想要居住的世界。

这样一个世界是不是可避免的?这还不能确定,但有两个可能途径。

或者是当前的出生率更快地下降,或者是目前的死亡率上升。

没有其他办法。

”1974年,在洛克菲勒三世推动下,基辛格被授权起草《国家安全研究备忘录第200号》(简称《NSSM200》成为美国政府的官方外交政策。

《NSSM-200》称:“大多数高质量的矿藏位于发展中国家,所有的工业化国家都依赖于进口发展中国家的矿产。

矿产供应存在的真正问题不在于基本储量的充裕程度,而在于如何获得矿产,如何制定勘探和开发条件,如何在生产者、消费者和矿产所在国政府之间进行利益分配等政治经济问题……控制世界人口增长代表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

”面一另的特菲巴佬大善慈六第1991年,巴西政府发现,44%的巴西育龄妇女、90%的巴西黑人妇女章已经做了永久性绝育手术。

这些手术是美国国务院国际开发署(USAID)多年工作的“成果”。

1995~1997年,人口才2000多万的秘鲁有25万妇女动过永久性绝育手术。

那些贫穷的妇女为了获得免费粮食而被国际救济机构绝育。

2002年秘鲁国会调查发现,这些绝育手术又是美国国际发展署和联合国人口基金的阴谋策划的。

2009年5月,一场亿万富豪的聚会由巴菲特、比尔·盖茨和洛克菲勒家族的大卫·洛克菲勒发起,盖茨基金会赞助,会议地点在洛克菲勒大学校长保罗纳斯爵士的家中。

与会的大人物包括索罗斯,纽约市长麦克·彭博,房地产大亨艾利·布洛德,对冲基金经理人朱利安·罗伯森,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前负责人、私募基金集团百仕通董事长彼得·彼特森,前思科总裁约翰·摩格瑞吉,媒体大亨CNN创始人泰德·透纳。

这个会议的中心内容是,如何更有效地推进生育控制和全球人口减少。

会议的共识是,他们将支持“将人口增长视为对环境、社会和工业的潜在的灾难性的威胁的策略”。

这些富豪给自己命名为“好人俱乐部”。

该俱乐部成员都是一群热心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生殖健康与人口数量的大“慈善家”。

1996年,特纳曾说过,把世界人口减少95%并下降至2.25亿~3亿是“理想的”。

2008年,特纳在大学演讲时曾说,“我们有太多的人。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全球变暖的原因。

我们需要更少的人,使用更少的东西。

”巴菲特和比尔·盖茨后来居上,在“好人俱乐部”中尤其突出,继洛克菲勒家族之后这老少两位是全球人口减少项目的主要资助者。

《NSSM-200》中指出,为了掩盖美国的控制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行动,避免被指责为帝国主义,美国将利用联合国人口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等机构打着提高当地经济发展与卫生健康水平的幌子来实施人口减少计划。

巴菲特和盖茨就是这么做的。

巴菲特和盖茨组建的非洲绿色革命联盟明明是为了将杀精转基因玉米推广到非洲来解决过剩人口,但其名义上的幌子却是为了解决非洲缺粮问题。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虽然是世界第一大转基因玉米生产国,但他们的转基因玉米只有2%~3%供人食用,算上制糖和淀粉(由于基因和蛋白已经基本分离出去,因此绝对不含有任何有害成分),总共也不过8%,其他都是出口他国或用作乙醇燃料的原料。

而美国早已研制出转基因小麦,但却根本没有大面积种植,因为小麦是美国人主食面包的原料。

令人感到遗憾的是,中国农业部于2010年年初批准了中国南方人主粮水稻转基因产品生产的应用安全证书。

除了转基因粮食以外,他们还打着预防传染病、改善穷国卫生状况的冠冕堂皇的幌子,采用疫苗注射的方法来减少发展中国家的人口。

1973年,洛克菲勒家族和美国国家卫生部操纵的世界卫生组织开始研制隐性堕胎疫苗,通过疫苗注射手段来达到控制世界人口生育的目的。

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向非洲分发疫苗并公开宣称“要消灭超过1.5亿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居民”。

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起了一项针对尼加拉瓜、墨西哥和菲律宾的破伤风疫苗接种行动。

但奇怪的是,只给15~45岁育龄妇女注射,却不给成年男性和儿童注射。

后来,墨西哥一家天主教组织发现,这种疫苗中含有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这种自然荷尔蒙在和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后可产生刺激性抗体并导致妇女不孕。

20世纪90年代之后,盖茨家族与巴菲特家族开始继承洛克菲勒家族的衣钵,共同参与这项计划。

2000年1月1日,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lobalAllianceforVaccinationsandImmunization,GAVI)由世界卫生组织、盖茨基金会与葛兰素史克等研制疫苗制药的公司合作成立。

该机构的口号就是为发展中国家每一个新生婴儿接种疫苗。

盖茨基金会就为向发展中国家推广疫苗捐出了10多亿美元,成为全球疫苗免疫联盟最大的出资人。

2010年1月,盖茨基金会宣布将捐出100亿美元用于疫苗研究与生产。

面一另的特菲巴佬大善慈六第在非洲,盖茨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和非洲绿色革命联盟打着改进章卫生的旗号把那些疫苗提供给黑人。

其实,早就有许多机构和组织指出,如果盖茨基金会真要提高非洲人的健康水平,把生产疫苗的巨额资金投到供水排水系统的改善上,才能真正地改善非洲黑人的卫生和福利状况。

这些疫苗的真正目的,比尔·盖茨自己也承认过——“目前的世界人口有68亿,并且正在上涨到90亿。

现在,如果我们能在新型疫苗、卫生保健、生殖健康服务方面做一些真正超级棒的工作的话,我们也许能降低10%~15%的人口。

”这是2010年2月,盖茨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长滩(LongBeach)举行的科技、娱乐、设计会议(Technology、Entertainment、Design,简称TED)上所作的“创新为了零”(InnovatingtoZero)的演讲中的内容。

很不幸的是,有巴菲特影子的全球疫苗免疫联盟在2002年就进入中国,给西部12省份和中部6省国家级贫困县的1100万儿童注射了那些目的不纯的免费疫苗。

有意误导中国的新能源发展政策·巴菲特是新帝国主义集团殖民控制中国的一枚棋子·美国石油战略与巴菲特对中石油的投机投资比亚迪,有意误导中国的新能源发展政策2008年9月,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公司持股87.5%的中美能源控股公司(MidAmericanEnergyHoldingsCompany),以每股8元港币的价格,认购了比亚迪公司2.25亿股的股份,约占比亚迪10%的股份比例,交易总金额约为港币18亿元,相当于2.3亿美元。

巴菲特公开宣称,他对比亚迪的策略性投资,主要原因在于看好比亚迪在新能源及环保领域的巨大发展前程。

中美能源控股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大卫·索克勒(DavidSokol)向媒体透露,选择比亚迪基于三个原因:一是比亚迪高质量的领导管理团队;二是强大的研发能力,并可以把研发快害祸是还音福:三是比亚迪的快速充电科技。

但是,事实是这样吗?我们都知道,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丰田汽车、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算得上是国际上的翘楚。

就企业经营管理来说丰田汽车开创了风靡全球的精益生产管理方式,是现代社会化大生产方式在企业管理中的最高发展。

哪一本经营管理的教材上会不涉及精益生产以及与此相关的作业成本法的知识?中国哪一家汽车生产厂家不是学习、模仿丰田的精益生产方式?无论是一汽大众、奇瑞汽车还是吉利,哪一家中国汽车制造厂不是争相高薪聘请日本、德国的企业管理专家?作为现代管理学发源地的通用汽车更是一个百年老字号,通用上海投资的分公司在中国历年的汽车销售排行榜上都是稳稳占据前三名。

福特汽车更是改变一个时代的福特生产模式的创始者,如果没有福特公司,汽车现在还能不能走进千家万户还得打个大大的问号。

试问比亚迪何德何能在企业经营管理上能和丰田、通用、福特华山论剑?它又凭什么在经营管理上和丰田、通用、福特一争高下?就技术研发来说,丰田2009年全球研发投入在9000亿日元以上,约合102亿美元,占营业收入的4%左右,丰田还在日本本土、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泰国和澳大利亚拥有12个设计与研发机构。

通用汽车的技术水平则一直都扮演着领跑者的角色,从全球第一台汽车电子启动器到首个碰撞测试假人模型都出自通用研发人员之手,2008年通用还以544项发明专利的成就一举夺得“全美技术专利首席汽车制造商”称号。

至于福特汽车,研发投入一向居业界之首,奇瑞汽车研究院原院长也不过是福特汽车数百个研发工程师中的一个而已。

比亚迪寥寥数十亿美元的年销售额又如何在技术研发上与丰田、通用和福特试比高呢?就新能源汽车来说,日本是以高效混合动力汽车和插电式纯电动汽车的研究为主,代表车型是丰田公司的普锐斯、雷克萨斯和日产公司的叶子。

美国则是以增程式电动汽车为主攻方向,代表车型是通用公司的雪佛兰Volt。

无论是日本的或美国的电动汽车都比比亚迪的双模混合动力车型在质量和稳定性上要更胜一筹。

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所长、电动车专家陈全世早已指出:“虽然比亚迪一再强调双模动力与混合动力的区别,式充电是处于世界前沿的技术,但双模动力其实就是混合动力,而插入式充电技术早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就已经研发出来,90年代便有样车问世,归根结底,比亚迪的技术还是落在了欧美和日本一些汽车企业的后面。

”而日本的电动汽车在2010年就已经抢滩登陆市场量产销售了,2009年1~7月,丰田普锐斯在美国销量已逼近7.5万辆,排名轿车销量第十位,2008年在中国的销量也接近千辆。

而比亚迪的电动汽车是“雷声大,雨点小”,呼声极高的被冠以“全球第一款上市的不依赖专业充电站的电动车”称号的比亚迪F3DM,自2008年12月15日上市以来的前八个月销量不足百辆,与其年销售3000~4000辆的目标差距过大。

另一款比亚迪E6尚未通过中国的安全检测,至于更为严格的美国检验想都别想了。

比亚迪电动汽车除了吹出一个美丽的泡沫之外,再也没有其他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