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世界金融五百年(下)
6088700000023

第23章 美国霸权:让世界各经济体纳税进贡 (1)

美国豢养了很多国际金融投机的狙击手,随时发动对其他国家的货币投机性和操纵性的金融攻击。各国央行不得不持有越来越多的美元以备突发的投机性攻击。而美元只能投资于以美元标价的资产,从而为美国经济制造出资本账户盈余(国际收支中的资本账户主要是外国对本国借贷和各种投资。国际收支中的经常账户主要是本国出口额与进口额相减的净值)。与此同时,出口国无法以挣得的美元扩大国内消费,促进本国经济增长。

美联储可以采用逐步扩张货币与信用的政策让美元缓慢持续地贬值,导致了资产价格猛涨,形成资产价格泡沫来吸收美国的债务。而所谓的经济增长实际上却是通货膨胀。于是,以美元标价的美国国际收支赤字失衡转变为美国经济中以美元标价的债务泡沫,而这为美国债务和资产的持有人带来了名义上的高额回报。

大多数国家持有的过剩美元,都要重新流入美国。因此,美国的赤字持续时间越长,美国政府欠下的政府间债务就越高。外国央行接受的是美国纸币,而不是黄金。因此,为了应付收支赤字,美国会扩张货币与信用,而新的纸币将注入外国的货币储备,从而放大它们的货币基础,引发了货币与信用的扩张。结果,不断上升的世界价格水平不过是美国货币政策的派生物。而美国的金融与工业寡头却用其他国家流入美国的美元,来收购其他国家最有利可图的关键产业。换句话讲,用别人的钱买别人的资产。

原本,政府发行的货币是一种主权债务工具。政府征税不是为了支付政府运作的费用,而是为它发行的主权信用工具的货币提供价值。一个国家的主权政府能以发行授权货币形式的税收信用来抵消所有的债务。只要国家财富的增长与主权信用的增长保持同步就不会发生严重的通胀。但是,当一个主权国家借外国货币的债务,实际上就剥夺了自己发行主权信用的特权,自己的货币变成了美元的附属货币。因此,在美元霸权下,主权国家无法使用主权信用工具来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而只能通过出口来赚取美元储备以保持本国货币的交换价值。

而美国则通过美元霸权让外国创造的财富以掠夺性的低价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这就像历史上的罗马帝国一样强迫附属国与殖民地都要向中央帝国进贡一样,美帝国则通过美元霸权让世界各经济体纳税进贡。美元霸权让美国成了现代的天朝上国。正如英国《金融时报》首席评论员马丁?沃尔夫所说:“作为一个国家,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最大的风险投资公司和最大的私募基金,而且它不需要任何资本金。它具有近乎无限的融资或创造信用的能力。简而言之,美国控制着全球的购买力,这就是美国可以肆无忌惮地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之基本制度的基础。”

但是,美元霸权仅依靠白条制度仍难以建立。美元之所以是美元,其根本在于美国人强大的政治与军事实力能够强迫全世界的战略资源以美元为结算工具。其中尤为重要的是石油。正是因为各国只有用美元才能买到石油,美元的价值才能得到体现。

石油,美元霸权的根蒂。

石油与煤炭是现代文明得以存在的基础。尤其在军事上,石油是军队维持作战能力必不可少的战略物资。1938年,希特勒与斯大林所签订的《苏德条约》中最重要的内容便是苏联为德国供应了充足的石油。一代名将隆梅尔麾下的北非德国军团之所以兵败沙漠,直接原因便是油料匮乏。1940~1941年间,希特勒在巴尔干半岛的所有军事行动,都是围绕着罗马尼亚的普洛耶什蒂油田。从苏联边界到普洛耶什蒂不满320公里,其间都是开阔平原,但从德国到那里却有965公里,中间还隔着喀尔巴阡山。1940年,法国被希特勒征服时,苏联在巴尔干半岛进入罗马尼亚比萨拉比亚地区,将边界线向外推进到离普洛耶什蒂油田仅160公里的普鲁特河岸。一旦失去罗马尼亚的石油,希特勒的战争机器就会变成一堆废铁。希特勒侵入苏联时,首先便是向生产苏联80%以上石油的巴库地区推进。原因是看中了这里的石油资源。

“二战”前,美国和苏联是当时石油生产的两大国,一直由英国控制的中东的石油生产量较小。“二战”后,美国凭借自身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驱逐英国势力,逐渐控制了中东地区。其中最为巧妙的策略就是扶植犹太人在伊斯兰文化地区建立以色列这样的附庸国。

早期中东各国均拒绝美国建立军事基地,以色列的建立,中东的门户便被美国打开了。美国将以色列当成自己在中东的经济与军事基地,可以威慑、离间、控制中东各国,最终达到支配中东石油的目的。同时还能让以色列为美国的霸道背黑锅,而美国自己却充当起阿拉伯人与犹太人之间的调解人。这恰如以色列前总理佩雷斯所说的:“美国之所以愿意援助以色列,是为了美国的本身利益;美国愿意支持以色列克服其经济困难,是为了在这一地区保留一支力量……而美国为以色列的花费要少得多,以色列还不要求美国派军队去以色列,但以色列却保障美国在中东的利益。”

随着美国对全球石油资源控制的加强,美国石油公司主导了战后市场。从“一战”到20世纪70年代,标准石油解散后形成的公司中最大的3家,即新泽西州埃克森、纽约美孚和加利福尼亚州雪佛龙,与美国海湾、美国德士古、英国石油公司(BP)和壳牌石油组成了石油垄断同盟,人称“七姊妹”。这7家公司占有全球石油储量的大部分,控制着各国的经济命脉。在这种情况下,美元必然成为世界石油贸易尤其是中东石油贸易的结算货币。而“二战”后的中东石油产量飞速上升,决定了世界石油价格的高低。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美元失去黄金之锚。欧洲与日本都力图挣脱美元的枷锁,获得经济独立的地位。甚至有很多国家开始将手中的外汇储备从美元换成德国马克。美国精英开始采用一些巧妙的策略,来保持美元独霸天下的地位。

美国胡佛研究所保存的档案记载,1973年5月,几十名世界顶级金融和政治人物瑞典瓦伦堡金融家族(Wallenbergs)的海岛度假胜地萨尔茨约巴登召开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大通曼哈顿银行的戴维?洛克菲勒,洛克菲勒盟友——大西洋富田石油公司的罗伯特?安德森,英国BP公司董事长格林希尔勋爵,华宝银行的埃里克?罗尔爵士,雷曼兄弟投资银行的乔治?波尔,洛克菲勒财团代理人后任卡特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顾问的大名鼎鼎的布热津斯基,意大利菲亚特集团的乔万尼?阿涅利、基辛格和德国的奥托?阿梅龙根。

会议的目的不是为了阻止可能产生的石油价格波动,而是如何管理将要被创造出来的大量石油美元。洛克菲勒标准石油公司顾问沃尔特?利维预计欧佩克组织(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的中东石油收入的上升将会刚好超过400%。他预言:“石油进口成本将大幅度提高,石油消费国的贸易平衡将遭遇巨大困境。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等国家空前的外汇盈余积累将导致严重后果……在石油出口国、石油进口国、石油生产国、国际石油公司的所在国以及石油生产和进口国的国家石油公司之间,政治、战略和权力关系的全面调整刚刚开始。”美国金融与石油寡头的目的无非是利用石油的美元结算优势,引发石油危机,大幅提高石油价格,以此让其他国家永久性地依赖美元。

1973年10月6日,在美国的策划下,埃及和叙利亚入侵以色列,发动“赎罪日战争”。1973年10月16日,欧佩克组织宣布石油提价70%,即从每桶3.01美元提高到5.11美元。除了伊朗表示反对涨价外,其他国家都表示支持这个决定。同一天欧佩克的阿拉伯成员国指出美国在中东战争中支持以色列的事实,宣布对美国和荷兰实行石油禁运。次日,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伊拉克、利比亚、阿布扎比、卡塔尔和阿尔及利亚宣布削减石油产量。在基辛格的操作下,伊朗国王巴列维改变口气,再次提出涨价要求。1974年1月1日,油价再度上涨,幅度超过100%,欧佩克基准油价上涨到11.65美元,石油价格上涨了4倍。

当时美国进口的大部分石油都是来自于加拿大、加勒比地区和委内瑞拉,1973年仅有22%的石油来自于中东。而欧洲与日本进口的石油有80%都来自于中东地区。油价上涨对除英国外的欧洲与日本的打击甚大。欧洲国家要想脱离美国的控制,只有与中东联手。1974年,法国政府表示,愿意为科威特提供石化与炼油技术来换取石油。同年,法国与沙特政府达成协议,沙特在未来20年供应法国64亿桶石油(1吨石油为7.33桶),而法国则提供沙特在石化工业、基础设施、军火上的援助。法国和伊拉克也达成了50亿桶石油的易货贸易协定。德国和日本也希望与中东达成双边协议,但却碍于“二战”战败国地位无法像法国那样自由行事。欧洲和日本都希望用本国货币来购买石油,而不需要储备美元来购买石油。这意味着美元将失去国际结算货币的地位,换句话讲,美元将丧失霸权地位。

石油输出国中最有发言权的是沙特阿拉伯。沙特的石油生产主要是由投资建立阿美石油公司的美国石油财团所控制。美国与沙特的关系极为特殊。1974年6月,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创立了美国—沙特经济合作联合委员会,强令欧佩克组织成员国只接受美元作为石油交易的结算货币。在美国的操纵下,1975年,欧佩克国家的部长一致同意接受美元作为石油出口的唯一支付货币,其余货币一概不行。从此,美国政府将布雷顿森林黄金交易体系转换成了一种极不稳定的以石油为基础的美元体系。而欧洲与日本不得不储备大量美元用来购买石油,它们陷入了与第三世界国家相同的命运,只能任由美国对它们进行肆意的压榨与掠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