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弼臣,祖籍潮阳峡山,1910年生于泰国曼谷吞武里府郊区。父亲陈子贵年轻时到泰国谋生,在曼谷一家锯木厂工作,家境贫寒。
5岁那年,陈弼臣被父亲送到家乡潮阳求学,同母亲一起过着贫穷的生活。小学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潮阳六都中学,因交不起学费,仅读了一年中学便缀学了。17岁的时候,他向人家借了8块大洋,告别母亲回到泰国,从此开始了闯荡谋生、艰苦创业的岁月。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陈弼臣非常清楚,自己必须多吃苦、多干活才能收获更多。所以,他在木行也从苦力做起,许多赃活、累活都大包大揽。于是,他很快赢得了大家的好感。
他除了实干,还坚持巧干。对木行的生意,陈弼臣从陌生到熟悉,直到精通。比如,他能一眼便判断出木材的厚、长度及质地,严然有如一个木材行家。这时候,老板就把他从杂役提升为文员、会计,后又破格聘为木行经理。
潮商能吃苦,敢创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有一颗追求卓越的心。虽然一无所有,面对别人的奚落,承受着艰难困苦,但是内心的坚定让他们执着、无畏。“富豪本无种,人人当自强”,他们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取得一定的成就,所以再苦也不怕,再累也值得。
为人打工最终便是为己打工,陈弼臣在学会流利的泰语之后,便感到自己该另起炉灶,做一回小老板了。1935年,他的“曼谷木业公司”开张了。这是陈弼臣最熟悉的行业,业务开展异常顺利。精力旺盛的陈弼臣感到自己完全有能力再拓展一些其他领域,于是,又创办了星原货栈商行,经营五金、文具、药品。
接着,陈弼臣又办起亚洲联合、亚洲保险等公司。开设亚洲保险有限公司时,陈弼臣得到了保险业界前辈郑景云的鼎力支持。郑景云十分看好陈弼臣,在他看来,这个年轻人有志气,有理想,有毅力,认准目标决不回头。一次,郑景云当着陈弼臣的面对一位朋友说:“他日后一定会成大事!”
郑景云还帮助陈弼臣分析形势,最后,将陈弼臣的保险公司业务定位在水火保险、汽车保险和人身意外保险上。这为他以后进一步向金融王国迈进奠定了经济基础。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入泰国境内。陈弼臣在曼谷参加了抗日“自由泰运动”,其任务之一是向这个组织提供食品。
1944年末,二战接近尾声。陈弼臣以一个企业家的眼光,预见到战后经济复苏需要大量的资金,于是同其他商人一起集资20万美元,创办了一家民营银行——盘谷银行。
战前,泰国的银行业并不发达,盘谷银行开业后凭借充裕的资金实力,加上注意保持良好的声誉,因此很快发展壮大。到了1946年,银行赢利230万铢,存款额达4700万铢,银行职员也从23人增加到74人。
1956年,他主理盘谷银行,亲自担任董事长,并仍兼总裁之职,成为这个银行的最高领导人。盘谷银行在他的精心擘划下,其总资产从创建时的20万美元,到20世纪80年代增资到90亿美元,在全球各地设立分支机构三四百个,成为著名的国际性银行。
凭借多年的打拼和出色的业绩,陈弼臣跨上了金融王国的宝座,被誊为泰国的“金融大王”。
想当初,陈弼臣联合了几位朋友组建银行,他是11名董事之一。后来,走上了银行总裁的宝座,他便全身心投入。多年的从商经历告诉他,经营银行业务离不开广博的人脉。因此,他开展银行业务时,经常与华人和华裔商人往来。大家或谈生意,或寻求帮助,不管哪种情况,陈弼臣都向他们伸出热情之手。
“用人勿疑、疑人勿用”,是陈弼臣一惯恪守的原则。一方面要严格选拔人才,另一方面要对人才给予信任,发挥他们的专长。这样人才的潜能才可以得以发挥,人才的价值才能得到体现。
从祖辈的白手起家,到今天的“金融王国”,陈有庆总结说,自己家族企业不断发展的成功秘诀,就是一个“信”字。亚洲金融危机时,作为泰国当时最大商业银行的盘古银行也受到冲击,当时情况非常危险,但因为盘古银行信用好,所以得到了各界支持。
陈弼臣是一个蜚声世界的金融巨头,他和他经营的盘谷银行,就象他1978年在曼谷市区诗隆路上建造的32层摩天大楼——盘谷银行大厦般拔地而起,凌空矗立。
这位被誉为海外华人白手起家经典的潮商在开拓金融王国的道路上,历尽艰辛,以他坚韧不拔的精神,凭智慧度过了许多难关,建立了庞大的产业,曾被美国金融月刊《公共机构投资者》列为全世界12位富甲天下的银行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