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功可以少走弯路
6085200000040

第40章 拒绝改变自己

不适应,是一种常见的现象。特别是刚刚涉足一项新领域、刚进入一种新环境中的人,都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做的就是改变自己,积极去适应。有道是:适者生存。这是自然规律。如果我们不改变自己,而一味埋怨外界,结果只能落得被淘汰的下场。

到底是我适应环境,还是让环境适应我?环境恐怕不会轻松改变到适应你的要求,也不可能处处满足你的需要,这时,我们除了去适应环境,别无选择。

安妮应聘到一家文化公司工作,上班的第一天,当主管找她谈话时,她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专业对口”,并特别提醒主管要“充分注意到我的专长”,否则难以开展工作。

她的所谓“特长”,就是文秘工作。这是她学习多年的专业,也曾有过这方面的经验,干得得心应手,并因此倍受好评。也许是因为心理上的满足感尚未消失,所以她很坦率地说出了自己的要求,并说除这个专业外,难以发挥自己的优势。

可是,主管却没有满足她的要求,主管考虑的是公司的文秘工作已有人担任,而安妮应该到广告部去锻炼一下,以便拓展她的工作能力。

安妮对这个安排很不开心,甚至很恼火地认为自己被主管故意“埋没”了。带着这种情绪,虽然去了广告部,却心不在焉,又不虚心学习,结果给人们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

没过多久,她就无法再呆在那家公司了,只得主动提出了辞职。

上述例子表明,一上岗就能发挥自己特长的事,并不多见。其实,所谓特长,也许是你自己的感觉,也许在别的公司是“特长”,到了新的企业,则未必是自己能用得上的。

据调查,每年走上工作岗位的大中专毕业生中,有一半多会出现“社会不适症”。尽管他们大都对未来充满跃跃欲试、展翅高飞的决心和理想,但由于生存环境的改变,角色转移不到位,使得这些社会新人备感紧张,或是十分失望。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改变自己的现状,积极去适应新的环境、新的要求,去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舍此之外,别无良策。

许多年轻人往往都有很强的个性,他们对改变自己持有一种抵触情绪。其实,一个人一旦踏上社会,特别是步入职场,必然置身于不断的改变之中。比如进入一家规范的公司后,着装要改变,人际关系的处理方法要改变,工作方式也要改变,等等。这种改变往往是强加于你的,你只能被动接受。当然,你也可以主动地改变自己,去适应变革。一个懂得不断改变自己的人,往往能够及时适应客观世界的改变,并抓住发展的机会,在变革中求生存,并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1930年初秋的一天,东方刚刚破晓,一个只有1.45米的矮个子青年从日本东京一座公园的长凳上爬了起来,他用公园里的免费自来水洗了洗脸,然后从容地从这个“家”徒步去上班。在此之前,他因为拖欠了房东七个月的房租,已经被迫在公园的长凳上睡了两个多月了。

他是一家保险公司的推销员,虽然每天都在勤奋地工作,但收入仍然少得可怜,为了省钱,他甚至不吃午餐、不搭电车。

一天,年轻人来到一家名叫“村云别院”的佛教寺庙敲门道:请问有人在吗?

“哪一位啊?”

“我是明治保险公司的推销员。”

“请进来吧!”

听到“请”这个字,年轻人喜出望外,因为在此之前,对方一听到敲门的是推销保险的,十个人中有九个会让来人吃闭门羹,有时即使有人会让推销员进门,态度也相当冷淡,更不要说“请”了。

年轻人被带进庙里,与寺庙住持吉田相对而坐。寒暄之后,他见住持并无拒人之意,心中暗暗叫好,接下来便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向这位老和尚介绍起投保的好处来。

老和尚一言不发,很有耐心地听他把话讲完,然后平静地说:“听完你的介绍,丝毫引不起我投保的意愿。”

年轻人愣住了,刚才还信心十足的他仿佛膨胀的气球突然被人扎了一针,一下子泄了气。

老和尚注视着他,良久,接着又说:“人与人之间,像这样相对而坐的时候,一定要具备一种强烈吸引对方的魅力,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将来就没什么前途可言了。”

年轻人哑口无言。

老和尚又说了一句:“小伙子,先努力改造自己吧……”

从寺庙里出来,年轻人一路思索着老和尚的话,若有所悟。

接下来,他组织了专门针对自己的“批评会”,每月举行一次,每次请五个同事或投了保的客户吃饭。为此,他甚至不惜把衣物送去典当,目的只为让他们指出自己的缺点。每一次“批评会”后,年轻人都有被剥了一层皮的感觉。通过一次次的批评会,他把自己身上的缺点一点点剥落了下来。随着缺点的消除,他感觉到自己在逐渐进步、完善、成长、成熟。到了1939年,他的销售业绩荣膺全日本之最,并从1948年起,连续15年保持全日本销量第一的好成绩。1968年,他成为了美国百万圆桌会议的终身会员。

这个人就是被美国著名作家奥格·曼狄诺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的日本推销大师原一平。

原一平用自己的行动印证了这句话,那就是:有些时候,迫切应该改变的,或许不是环境,而是我们自己。

刚出校门、走入工作领域的大中专毕业生,或多或少都曾发生过一些适应环境和社会的不良症状。即使给他们的是一份专业对口或能发挥特长的工作,这个问题依然存在。因为除了适应工作,他们还必须适应环境和人际交往等等方面。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一切成长与进步都是通过“适应”而获得的。学习语言而不是自创语言、学习直立行走而不是爬行、学习知识而不是拒绝知识等等,都是去“适应”。即使我们想超越别人、领导社会的发展,也必须首先学会适应社会。

这就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千万不要动气,也不要心灰意冷。用积极的态度去看待这些与自己不适应的东西,然后试着从自身入手,加以改变,从而去适应对方。如果我们这样做了,我们一定会发现,自己已与环境、与社会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