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再现”
菲菲已经2岁了,她喜欢出去跟其他小朋友玩。可是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时候菲菲出去玩,碰到小伙伴就一起玩开了。但是当她想玩别人的玩具时,别的小朋友不肯给,菲菲会很不开心,哭着对妈妈说:“妈妈,我好想玩那个小朋友的玩具,可是他不肯怎么办?”
“常见的回答”
“人家不肯就不要嘛,哭什么呀!”
“专家分析”
2岁孩子的眼里还没有你的,我的这样的意识,对喜欢的玩具会直接拿过来。孩子们之间的社会交往从玩具开始,让孩子自然地感受到被接受和被拒绝的感受。平时,家长可以教孩子如何向别人借玩具,鼓励孩子交换玩具。多向孩子表达,增强孩子的记忆。
如果孩子感觉受到拒绝心情不好,家长可以教育孩子多理解他人。家长尽量不要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让孩子自然发展自己的态度就可以了。
“消极的回答”
“不给你不会抢过来呀,真是死脑筋!”
“连个玩具也借不到,你还能做什么呀?”
“合理的回答”
“没有借到玩具你感觉失望了?小朋友不高兴的时候,要理解,你可以玩自己的玩具嘛!”
“举一反三”
引导思考型-“小朋友不把玩具借给你,你很难过吧?可是你自己也会有不借给别人玩的时候呀!小朋友不借给你,肯定有他自己的原因对不对?我们是不是可以找其他的玩具玩呢?”
引发共鸣型-“真是遗憾,那么好看的玩具一定很好玩。那个小朋友可能有自己的原因,你要理解他。咱们自己的玩具也很好,一起来玩吧!”
缓解情绪型-“宝贝儿,你一定很伤心吧!要是我一定会大哭一场。不过,不借给我们玩,我们也可以玩其他的对吧?”
“温馨提示”
要让孩子知道,不是自己的东西首先要征求物主的同意,不同意就不能要。让孩子明白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跟人家分享的,得不到也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