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再现”
3岁的西西玩了很久,直到姥姥喊她吃饭才停下来。西西觉得有点渴了,立刻去拿了一瓶饮料准备喝。西西妈妈连忙给西西换成了一杯白开水,并告诉西西要少喝饮料多喝水。西西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要多喝水少喝饮料呢?”
“常见的回答”
“因为喝饮料对身体不好!喝水对身体好!”
“专家分析”
孩子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孩子想要喝带甜味的饮料,而不想喝没有什么味道的白开水。对孩子来说,甜甜的饮料可比平淡无味的白开水好喝上千倍!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喜好,大部分孩子都会喜欢带有甜味的饮料。如果自己的喜好被家长否定,孩子出现不解、沮丧的情绪就在所难免了。常见的回答否定了孩子的喜好,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抗情绪,并且将进一步发问:“为什么喝水就对身体好,喝饮料就对身体不好?电视里的广告不都说饮料有营养吗……”所以,家长要理解孩子的喜好,在不排斥孩子喜好的同时,给孩子最适合的水分供给。
“消极的回答”
“问那么多干吗?给你什么就喝什么吧!赶快给我喝!”
“喝饮料就是没有喝水好!这个谁都知道,你怎么就那么多问题呢!”
“合理的回答”
“宝贝儿,妈妈知道你喜欢喝饮料,妈妈小时候也一样喜欢喝饮料。我们就快要吃饭了,喝了饮料就吃不下饭了,这样你身体需要的营养就得不到了,怎么能长妈妈这么高呢?我们先喝水,吃完饭之后过半小时,你还渴的话,再给你喝饮料吧!”
“举一反三”
逻辑思考型-“宝贝儿,你喝完饮料之后,是不是会感觉肚子饱饱的?那样的话,你还能吃得下一整碗饭和菜吗?不吃饭菜怎么能长高呢?”
快乐承诺型-“宝贝儿,你现在先喝水。等吃过饭后,你渴了的话,妈妈再给你倒饮料吧!”
转移注意型-抱着孩子说:“宝贝儿,快喝水我们就可以吃饭啰!今天妈妈给你做了你最心爱的菜哟!你猜猜是什么菜呢?”
“温馨提示”
对孩子这样的问题,最好不要在哪种水分补给最好的问题上着重阐述。2~6岁的孩子,要理解营养学还不是那么简单。根据孩子的性格和接受能力,用简单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才是合适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