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再现”
坛坛最近得了肺炎,还好,不算太严重,只需要每天到医院输液即可。
于是妈妈每天都带着坛坛往来于医院和家之间。每天都重复的一件事,就是排队、挂号、看病、拿药、输液。坛坛每天都会有不同的问题冒出来,而且她不肯放过任何一个小环节,总是要打破沙锅问到底。这不,听到护士拔针后,每天都要叮嘱一句:按住针口3分钟,坛坛又产生了新的疑问了:“输液后为什么要按住针口3分钟?”
“常见的回答”
“护士告诉我们怎么做,咱就怎么做呗。”
“专家分析”
当听到孩子不断提出的新问题时,家长应该感到高兴。这说明孩子在观察世界,自己也在不停的思考。
“消极的回答”
“不按住,就会流很多血啊!”
“这是医院规定的,必须按住3分钟。”
“合理的回答”
“嗯,你这个问题非常好。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吧。咱们可以通过上网、看书、咨询医生等来获得答案,你还有其他办法吗?”
“举一反三”
引导思考型-“宝贝儿,不按住的话,手上会有青淤,就像没洗干净一样,还会有点疼。你要不要按住呢?”
快乐诱导型-“宝贝儿,你按住3分钟就可以回家了。你想不想回家呢?”
温情传递型-“宝贝儿,妈妈抱着你,你自己按住。你看,手上是不是还有胶布呢?这个要按住3分钟后才能撕掉,扔到垃圾桶里。我们耐心地等着,一会儿就好了。”
“温馨提示”
让孩子知道寻找答案的方式也是家长的责任。放权让孩子去做,同时告诉孩子正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