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再现”
晨晨已经三岁四个月了,最近很喜欢看一个讲猫和老鼠的动画片,看到动画片里的猫总是不停地去抓老鼠,而老鼠总是能够机敏地逃脱。晨晨很开心老鼠没有被猫抓住吃掉,可是看到猫总是不放弃抓老鼠。晨晨就好奇地问妈妈:“猫为什么喜欢抓老鼠呀?”
“常见的回答”
“猫不抓老鼠它吃什么呀!”
“专家分析”
猫为什么要抓老鼠,不少人都会认为猫抓老鼠只是为了填饱肚子。可是研究表明,猫不能在自己的体内合成一种叫鱼磺酸的氨基酸,如果长期缺乏鱼磺酸,猫将渐渐丧失夜视能力。而老鼠肉中鱼磺酸的含量比较高,所以猫要不断地捕食老鼠,才能弥补体内鱼磺酸的不足。当然现在很多猫粮里已经有了这一成分,所以很多宠物猫都不吃老鼠了!
当孩子问到这个问题,你会怎么回答他呢?是编个神话哄骗孩子,还是让孩子不要问?既然家长也不一定知道猫抓老鼠的原因,那就不如如实告诉孩子真相,和孩子一起寻找答案。让孩子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会解答问题的方法。
“消极的回答”
“笨蛋,猫天生就是抓老鼠的!”
“看电视就看电视,问那些废话干吗?”
“合理的回答”
“是呀,猫为什么要抓老鼠呢?你希望猫去抓老鼠吗?”
“举一反三”
引导思考型-“宝贝儿,你是怎么想的呢?你想要猫抓老鼠吗?”
开拓思维型-“宝贝儿,这个问题妈妈也不知道答案。你觉得猫为什么要抓老鼠呢?猫如果不抓老鼠那它去干吗呢?”
温情传递型-“宝贝儿,你认为猫如果不抓老鼠,它应该去做什么呢?”
“温馨提示”
当孩子对一个问题产生疑问而提出问题的时候,家长往往会忽视孩子问问题的真正原因,而是按照我们成人的逻辑进行回答。这样当然不能让孩子满意,孩子就会不停地问问题,弄不好家长还会急:“你这孩子怎么这么烦,问起来没完没了的!”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考虑孩子的心思,或者干脆去问问孩子在想什么,然后再给出答案,或许孩子那些难以回答的问题根本就不复杂。